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

在坊門沒關之前,秘密聚會便匆匆散了,魚朝恩依然士,混在楊國忠的侍衛裡,一直過了幾條街,他才脫離了大隊,魚朝恩並沒有立即去執行李隆基的命令,而是悄悄回到的自己的家,大唐宦官的地位相對較高,一般大的宦官都有自己的私宅,象高力士還能娶妻養子,官拜驃騎大將軍,所以魚朝恩在漸漸出頭後,便在宮外置了宅子,蓄養奴僕。

開會結束已快一個時辰,魚朝恩心中的恐懼仍然揮之不去,他摸出李隆基的密旨,透過燈光想看清裡面的內容,李琮的府上養有摹字的高手,一封新的密旨此時就在他眼前,擅改聖旨,這是誅九族之罪,但讓他恐懼無法消失的,是他在一份效忠書上籤了名,並按下了手模,

魚朝恩長長地嘆了口氣,皇上對他信任有加,並隱隱有取代高力士之勢,他實在不必冒這個風險,雖然他常常安慰自己,投靠慶王是爲了謀個前途,但他心裡明白,若沒有那三千兩黃金,他也不敢邁出今天這一步。

魚朝恩反鎖了門,將自己裹在三牀被子裡,但從骨子裡滲出的寒意,依然使他瑟瑟發抖,連牀也抖起來,他心中充滿了矛盾,是去告發還是不告發,他已經做出了大逆之舉,就算告發,李隆基也不會饒恕他的背叛,況且還涉及到皇子,必極可能會殺他滅口;可若是不告發,將來李琮事敗,他也同樣也要死.

魚朝恩痛苦地揪扯自己的頭髮,他恨自己當初爲什麼要收下李琮的賄賂,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三千兩黃金買走了他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

次日一早,天矇矇亮,魚朝恩開了門,他眼睛裡佈滿了血絲,腳步異常沉重,他找來一個心腹,將手中密旨和一面金牌交給他,嘶啞着聲音道:“十日之內,將這份密旨交道安西廣平王的手中。”

望着心腹的身影消失在雪地之中。魚朝恩忽然急想將心腹喊回,他嘴脣動了動。卻最終沒有發出聲音,此刻。他再也支撐不住,渾身虛脫地跌坐在雪堆上,將頭深深地埋進了膝蓋.

安西龜茲,李隆基地密旨已經傳到了廣平王的手中。他在幾天前剛剛被改名爲豫,但新的密旨卻命他爲大唐全權特使出使大秦,協商夾擊大食一事,李豫十分困惑,正值初冬,西域之路冰雪連天。連商隊都不通行。皇上怎會讓他此時成行?帶着疑惑。他立刻去尋找去師傅李泌商議。

李泌自任安西節度府判官後,李清又上書表他爲校檢戶部郎中。同時,張巡爲安西節度府長史的任命也下來了,此刻,這兩位安西文職高官正在衙門裡商議移民的賦稅問題。

目前,在碎葉一帶已經有八萬戶移民,而因冬天暫時停留在沙州、龜茲、拔奐城等各個疏導點的移民也不下十萬餘戶,不僅是官府組織,更多則是自發前來,第一批移民帶來的巨大成功強烈地誘惑各地失地的農民,唐初的均田制是丁男一百畝,丁女八十畝,但事實上從來沒有授滿過,大多數只得十餘畝,經百年的土地兼併後,手上能有個三、五畝地便已讓人羨慕,更多地無地農民則是租種大地主的土地,淪爲佃戶、甚至奴隸。

但安西地授田卻是實實在在的百畝,肥沃地土地,豐沛的水源,雖然路途遙遠,但對千萬無地農民依然有強烈的吸引力,原本是官府強迫而去,漸漸地,到九月秋收後大量中原農民賣掉家產,換成了馬車和糧食,載着一家人的希望前往安西,對去安西地移民官府都給予特別通行,以至於從長安到河西走廊再到龜茲的官道上,隨處可見移民的馬車。

按照李清最早上報給朝廷的計劃,以服兵役換取稅賦減免,但很多細節方面的問題都沒有解決,比如稅率,比如上田和中田的區別,比如寡孤殘地稅賦減免,又比如十六歲至成丁前土地地授予,再比如土地轉租後地稅率,這些細節性都沒有落實,眼看移民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制訂法度明確這些細節就顯得迫在眉睫。

“我以爲全部土地都作爲永業田並不妥當,現在雖然可吸引民戶,可三代後,官府手中將無可授之田,居安思危,我們必須要早作打算。”

張巡雖然級別比李泌高,但李泌曾是翰林大學士,張巡在他面前並不敢自居爲上,更多地是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和他商談,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清了清喉嚨又笑道:“我建議仍然按大唐立國之初的辦法,二八分,二十畝永業田,八十畝口分田,死後永業田給子孫繼承,而口分田則繳還官府,這樣可保證官府手上有餘田可授。”

李泌卻微微一笑,若在中原地區,張巡的想法是正確的,可現在是在安西,官府怎麼會發愁沒土地可授,無論是向西的波斯、大食,還是向南的吐火羅和天竺,都有一望無際的土地,而以李清的勃勃雄心,他怎麼可能滿足於詔武九國,李泌雖然來安西時間不長,但他已經隱隱猜到了李清移民安西的真正用意,

可是這卻不能說出來,甚至對李豫也暫時不能說,畢竟李豫登位要依仗於他。

想到此,他笑了笑道:“這個問題我在年初來安西的路上便已和大將軍討論過,我最初的想法和張長史一樣,認爲應有口分田和與永業田之分,但大將軍卻說這些土地都是移民自己開墾,應給他們更多的利益,他建議分爲五十畝永業田和五十畝可轉換口分田,當一年兵,便可將五畝口分田轉換成永業田,這樣,只要當滿十年兵,這一百畝地便全部歸他,可讓子孫繼承,這個法子我比較贊成,等於是一種變相獎勵軍功的辦法。而且一旦打仗立功,還另有賞賜,這樣在農民的眼中,當兵便是一條積

的最好途徑,讓他們更加積極從軍,張司馬以爲如何

張巡默然無語,這正是他心中矛盾之處,他認爲李清目前制定的各種法度太偏向軍功,彷彿當年的秦國,對士人幾乎沒有半點優待。士在安西一旦起不到主導作用,安西就將逐漸脫離大唐。可是,面對大食地威脅。這似乎又是唯一的選擇。

他心中暗歎一聲,又道:“那稅賦呢?李大人認爲三十稅一,一刀切可妥當?”

“不妥當!”李泌肯定地說道:“上田下田應有區別;所要撫養的子女多寡應有區別;若家無男丁的孤兒寡母,則更應受到優待;還有對讀書人該怎麼優待;再者若一戶人辛勤耕作。而另一戶人荒田從商,就算永業田不收回,但他負擔的稅賦也必須要高於普通農人,諸般種種,都應該考慮到,以示公平。”

說到這裡。李泌感慨道:“稅賦不在於高低。十稅一也好。三十稅一也好,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公平,讓富者多繳稅,讓弱者少納錢,這樣,百姓的心態才能平衡,才更有利於官府的治理,所以這個稅賦條例,你我要好好商議,要多問問有經驗的老吏,制定出一個完善的法度,千萬莫要嫌它煩瑣,要制訂得越詳細越好。”

聽李泌地意見裡終於提到了讀書人的優待,張巡喜不自禁,他急站起身向李泌深施一禮道:“公所言極是,我將力勸大將軍採納,若他還不肯,我也就辭去這官不做了。”

兩人正說着,有急促地腳步聲由遠而近,李豫忽然出現在門口,“師傅,我有要事找您!”

“李大人既然有事,我們改天再談,告辭了。”張巡向李泌和李豫分別拱了拱手,快步離去。

“師傅,我剛剛接到皇上的密旨。”李豫隨手關上門,將金牌和密旨遞給了李泌。

李泌見他臉色憂鬱,心中不由暗暗吃了一驚,急忙接過密旨,展開細讀,漸漸地,他地眉頭皺成一團,眼中疑慮大生,讓李豫出使大秦,他覺不可思議,現在移民剛剛開始一年,萬機待理,根本就沒有實力和大食抗衡,一旦大食反撲,所有的努力都將赴諸流水,李隆基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做出如此無智的決定。

李泌仔細看了看手上的金牌,是真地,而且這份聖旨也是李隆基的親筆,李泌沉思良久,便對李豫道:“此事有些蹊蹺,且彆着急,估計大將軍這兩天便該回來了,我們問問他的意思。”

三天後,李清護衛着家人終於回到了安西,與李隆基打了近十年的交道,李清已經十分了解他,一旦確認安祿山要造反,他必然不會放過其他同樣擁兵自重的節度使,也一定會在與安祿山翻臉之前,奪去他們的軍權,以防止他們趁朝廷與安祿山作戰之時,得漁翁之利,當年地皇甫惟明、王忠嗣,近地還有高仙芝、安思順,不都是這樣被騙進京,或殺或閒地嗎?

這次述職正好又是一個機會,必然將他們暫留在京,然後再徐徐削權,而對於他李清,他的家人便是最大地軟肋,如果李隆基以他家人相威脅,他李清也只能乖乖地聽話進京。

所以,將他的家人搶先一步接出來,這樣,他便掌握了主動權,當然也會有所失,但其中孰重孰輕,他李清心裡明白。

“大將軍,我已等了你三天,有要事相商。”

事態緊急,不等李清安穩下來,李泌便匆匆找上了他,將密旨又遞給他,“你看看這個?”

李清接過了密旨,對幾個正替他打掃書房的親兵道:“你們先去休息,明天再來收拾。”

待親兵們退出去,李清這纔打開密旨匆匆瀏覽一遍,他沒有說話,而是默默地回到他的座位上坐下,手指輕輕地揉着太陽穴,他忽然冷笑一聲,對李泌道:“若我沒猜錯的話,這份密旨必然是假的。”

“假的?”

“很簡單,朝廷與安祿山翻臉在即,李隆基此時怎麼可能兩線同時開戰?他拿什麼支撐?”李清的臉上充滿了鄙夷的神色,“再者,這密旨上沒有印鑑,想做一份假的實在是很容易。”

“可是,如果這有假,那真的密旨在哪裡?會是什麼內容?還有此事又有誰做的?”

“哼!”李清輕輕哼了一聲,帶着一絲嘲諷的口氣道:“還用想嗎?自然是那個想做皇帝幾乎要發瘋的王爺。”

李清站起身,揹着手走了幾步,忽然他停住腳步,回頭對李泌笑道:“眼看大戰在即,我估計真正密旨裡的內容是讓小王爺立即回京。”

“那大將軍的意思是讓小王爺回京還是不回京?”李泌不露聲色地問道。

李清仰頭呵呵一笑,道:“回!當然要回,而且,我也要跟着去,免得小王爺入主東宮後便將我忘了。”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飛奔而來,他舉着一卷鴿信喊道:“大將軍,從是紅色的信。”

這是從沙州轉來的鴿信,紅色代表着緊急,李清隨手接過,展開它讀了起來,漸漸地,他臉上的笑容僵滯了。

“出什麼事了嗎?”

李清將鴿信扔到火盆裡,凝視着它變成一團火焰,隨即又成了黑灰,半晌,他才淡淡一笑道:“安慶宗暴病而亡!”

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279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下)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218章 天地爲媒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33章 密謀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53章 暗流(五)第364章 馬嵬坡(七)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94章 又見故人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89章 困獸猶鬥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256章 夜訪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253章 薦官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348章 後手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329章 楊國忠的把柄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96章 行獵第355章 戰爭與陰謀(五)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276章 拉攏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50章 勒索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274章 必要的強硬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83章 破綻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113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144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下)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218章 天地爲媒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29章 閬中(四)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53章 薦官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68章 簾兒第66章 歸程第348章 後手第135章 匕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詔內訌(上)第6章 上元夜(二)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51章 東宮案(五)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機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148章 東宮案(二)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99章 二進宮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53章 暗流(五)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329章 宮裡的消息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