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

清一行經過十幾日的行軍,河西走廊的富饒而廣袤的窄變小,大片戈壁開始出現在眼前,這意味着他們已經進入沙州地界了。

白晝將盡,夕陽下,騎士們的身後落下了又長又尖的身影,黑夜已悄悄降臨在佈滿道路兩旁沙沙作響的胡楊樹下。正值日暮時分,李清緩轡而行,火辣的風已經涼爽下來,夜風習習,將他的襟帶吹得獵獵作響。

不一會兒,隊伍衝上一處光禿禿的碎石岡,李清坐直身子極目遠眺,正前方所謂的‘官道’因山洪暴發已經被沖毀大半,剩下一條三五尺的小徑勉強可以通過馬匹,大車卻難行了。

南面遠處則是一片風聲簌簌的幽暗森林,延綿數十里,最外面幾株老態龍鍾的紅柳樹彷彿是這座森林的門崗,忠實地履行着自己的職責,這裡是李清走過多次的地方,人們便用這幾株老紅柳命名,將此處稱爲紅柳園,前方十五里處便是驛站,可是能否從這泥石流中過得去,還是個問題。

片刻,荔非守瑜探路歸來,他曾橫行這一帶,幾乎每一棵樹都認識他,路能不能過去,他的話便是權威,不容置疑。

“都督,看泥漿頗軟,恐怕是昨日爆發的山洪,若稍一疏忽,極容易被陷下去,我建議改路。”

回到西域,荔非守瑜依然和平時一樣謹慎、穩重,但他的語氣卻變的歡快了,目光也變得明亮許多,他一指南面五里外的黑森林,對李清笑道:“當地人管那座黑森林叫閻羅殿,其實只因爲夜裡風大,掠過樹梢發出劇響,遠遠聽去就彷彿有無數的小鬼在哀號一般,舊時我領弟兄們常在裡面宿營。從裡面穿過走沙州是取直線。更近一些。”

“那好,我們今晚就在閻羅殿宿營!”

李清縱馬急馳,風中傳來他清朗的笑聲,“聽鬼號入眠,倒也別有風味,弟兄們,走!”

一百多騎士皆縱聲大笑,放開繮繩,如平地旋風般向黑森林捲去。

天已經完全黑下來。森林裡異常幽靜,地上鋪着厚厚的落葉,空氣中瀰漫着一股腐臭味,不時傳來咕咕的夜鳥鳴叫聲,還有軟體爬行動物從身邊爬過時發出地沙沙聲。

一行騎在馬上在黑暗地森林裡快速行軍,點了幾根火把,天上的星斗指引着他們前進的道路。荔非守瑜走在最前面,他手握長弓,銳利的目光在黑暗中熠熠發光,警惕地觀察着周圍的動靜。不時撥開頭頂上攔路的枝蔓,行了約三里路,他停住了腳步,回頭對李清笑道:“都督,你仔細聽聽,是不是有鬼號。”

李清手一擺。後面的騎兵都停住腳步,側耳細聽,果然,風中隱隱傳來低低的呼號聲,極似一個女人在黑森林裡飲泣,令人毛骨悚然。

“都督,再走二里前面就有一個小湖泊,湖邊可以宿營。”

荔非守瑜說完。臉色卻忽然凝重起來,他側耳細聽半晌。立刻低聲喝令,“快將火把滅了。”

衆人不知何意,紛紛熄滅了火把。

“怎麼回事?”

李清縱馬上前,疑惑地問道:“你聽見什麼了?”他知道荔非守瑜的目力和耳力都異於常人,前面必然有事發生。

“湖邊有不少人,還有馬,好象也是剛剛到,是從對面過來。”

荔非守瑜地口氣略略有些緊張,他知道這黑森林一向少有人進來,尤其是夜間,這時突然出現了一撥人,或許也是繞路的客商,但他擔心是填補他們空白的新馬匪,聽荔非元禮託人捎信說,新馬匪已經出現。

“都督請在此等侯,我去看看便來。”

李清點點頭,又喚來兩個得力的親兵跟他前去,叮囑道:“若有情況,先不要打草驚蛇,速來稟報於我。”

一條小河從黑森林裡中間蜿蜒穿過,這是冥水的一條小支流,寬約三丈,水流緩慢,流過低窪處時便積了起來,形成一面鏡湖,面積約三畝大小,沒有橋,過河須砍樹橫架而過。

此刻,就在鏡湖旁,數百支火把燃成另一片火湖,來來往往的唐軍士兵在湖邊異常熱鬧,有的在紮營帳,有地在砍伐樹木,很快,幾個大火堆點了起來,士兵紛紛將手中的火把投進火堆裡,這時,一棵高聳入雲的楊樹晃了晃,下面砍樹的士兵爆發出一聲喊,向兩邊閃開,楊樹吱吱嘎嘎、隨即轟然倒下。

幾個輪值地士兵在一旁摩拳擦掌,只等樹橋一架好,他們就到對岸去放哨,伏在對岸的荔非守瑜臉色卻越來越凝重,對岸雖然都是唐軍士兵裝束,可這些士兵分明不是唐人,他忽然看出破綻,幾個在河邊打水士兵摘下頭盔去舀水,卻露出了頭頂剃去一半的毛髮。

“是吐蕃人!”

一個念頭從荔非守瑜的心中一閃而過,接着,又一棵大樹倒下,士兵們在喊‘閃開!’,用的是吐蕃語,他心中充滿了疑問,在大唐沙州境內忽然出現幾百吐蕃軍,他們要幹什麼?

“你速去告訴都督,這裡有吐蕃軍,讓他們先隱藏起來。”

荔非守瑜向一名手下低聲命令,手下立刻領命而去,荔非守瑜的目光卻盯住了一名正在小心翼翼過橋地哨兵,他擺了擺手,帶着另一個手下悄悄潛去,儼如兩隻在夜裡覓食的野狼。

李清已經得到了報告,他第一個反應便是吐蕃斥候,他們進入唐境偵察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斥候隊大都數十騎

也只有百騎,可這次竟來了三百餘騎,他也是疑惑不一點,足可以血洗一座普通的小縣了。

但情況緊急,已容不得他三思,對方的哨兵隨時會過來,自己只有百餘人,一旦正面遭遇,自己未必能佔便宜。

“大家後退,動作要輕一點。不要驚動宿鳥。”

李清帶領手下慢慢向來處撤退。走了數百步,衆人都散躲到大樹後面,等待荔非守瑜的消息。

約一刻鐘後,前方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出現一團人影,藉着微弱的月光,有眼尖地士兵認了出來,“都督!好象是荔非將軍。”

果然,荔非守瑜和另一個手下從黑暗處走了出來。在他們身上還扛着一個人,不停地扭動着身子,他見李清和衆弟兄現身,便走到李清面前將肩上人扔在地上,笑道:“這是他們的哨兵,被我擒獲,好象會說一點唐語。都督可從他身上得點消息。”

俘虜被綁得結結實實,嘴裡塞着荔非守瑜地臭襪子,頭盔不知幾時掉了,頭髮散開、披在肩上。臉上因恐懼而變得扭曲,顯得異常猙獰。

李清用腳挑開他身上地唐軍盔甲,露出裡面吐蕃人的服飾,他冷笑一聲,對荔非守瑜道:“此人一個吐蕃小兵,諒他也不會知道多少內情。你來問他,知道多少說多少!”

“都督請稍等片刻。”片刻,樹後傳來一聲悶哼,那俘虜已經被擰斷了脖子。

“他確實不知到此行的任務,只知道要來這裡伏擊一個人。”

“伏擊人?”

李清皺着眉頭走了幾步,伏擊誰?難道會是自己嗎?應該不是。哪究竟會是誰?他思索半天也不得要領,便對衆手下道:“大家辛苦一點。今夜就地休息,不得點火,明天我們盯住這羣吐蕃人。”

次日,天剛矇矇亮,李清便被親兵搖醒了,此時已是五月,太陽出來後天異常炎熱,儼如火爐一般,可早晚卻很冷,李清蓋的毛毯上還結了一層薄薄的白霜,嘴裡呼出的還是一團團白氣,森林深處的吐蕃軍已經開始有行動了,他們去的方向卻是南面,那是他們來地方向,他們似乎走得很倉促,連帳篷都來不及收。

李清率領他的一百多侍衛在距離吐蕃軍一里外與他們平行而動,很快便到了森林邊緣,吐蕃人卻埋伏下來。

森林外面是一條便道,北面的官道被泥石流所斷,若有馬車等輜重物品也只能走這條便道,繞過或穿過黑森林重新回到官道上,路雖然近一點,卻沒有驛站,而且也不安全,所以走的人並不多,不少客商都寧可擠在驛站裡等上幾天,泥漿被曬得乾硬,官道自然便可以走了。

這時,西北方向已經出現大片塵土,煙塵滾滾,似乎有一支隊伍正朝這邊開來,相隔約有三裡,這大概就是吐蕃斥候軍要等的人,荔非守瑜飛快爬上一株大樹,打手簾遮住刺眼的陽光向遠方平望去,片刻,他從樹上跳下,對李清道:“都督,我看見有旌節,好象是某國的使團,看來吐蕃人是要伏擊他們。”

李清擡頭看了看天色,昨晚派去沙州報信地人應該早到了,援軍就在路上,雖然不知對面來的是什麼使團,但吐蕃人竟然在大唐境內伏擊他們,說明他們極其重要。

“我們先動手!”李清果斷地說道。

侍衛紛紛摘下弓箭,集結成十隊悄悄向吐蕃人的埋伏處摸去,還有百步,荔非守瑜擺了擺手,命士兵們停住腳步,分別躲在樹後。

那邊吐蕃人也高度緊張起來,紛紛拔出長劍,等待着對方來臨,他們全神貫注地盯着前方,壓根就沒有料到自己後背已經被人盯上了。

荔非守瑜摩拳擦掌,異常興奮地低聲道:“都督,要不要動手?”

李清看了看來人,已經不到半里了,這是一支百餘人的隊伍,以軍人爲主,前面舉着各色大旗,正中間有一輛馬車,車上插有白色地旌節。

此時若動手的話,前方樹木太多,恐對吐蕃人殺傷力不夠,他們容易反噬,最有效的辦法是吐蕃人的屁股完全露出來後再打,李清沉吟片刻,便立刻對兩個親兵道:“你們上樹去,展開旗幟,儘量顯眼一點!”

果然,這支隊伍在百步外忽然發現森林上方有一面紅旗在來回飄展,不由大爲疑惑,停住了步伐,就在這時,吐蕃人也發現了森林裡的異常。但他們蓄勢已久。已經來不及再多考慮,遂爆發出一聲吶喊,蜂擁着從森林裡衝出來,長劍在陽光下閃着青光,直向使團撲去。

“放箭!”李清終於下達了命令,一百多支狼牙箭破空而出,準確而強勁地射向吐蕃人的後背,剎那間,箭簇透體。馬嘶人叫,有吐蕃人後背中箭身亡,也有戰馬被射中,嘶叫着向前撲倒,將馬上騎兵橫摔出去。

隨即第二輪、第三輪箭又射出去,根本不需瞄準,一輪箭後總要射倒一批人。只片刻時間,五輪箭便射罷,吐蕃人竟傷亡了一百多人,連在後押陣地百人長也被荔非守瑜一箭穿心。釘死在地上。

使團已經轉身逃跑,而吐蕃人卻被身後的突然襲擊弄懵了,竟一陣大亂,一部分人掉頭向森林殺回來,而另一部分人卻去追趕使團。

“再射!”

唐軍衝了出去,迎着一百多殺回來吐蕃軍冷靜地放箭。他們都

的精銳,有李清原來的親衛,也有從羽林軍裡十里挑兵,個個弓馬熟嫺,發矢再無空落,很快近百名殺回的吐蕃軍又栽倒近一半,剩下地見勢不妙,發一聲喊。轉身向南逃去,幾十名追趕使團地吐蕃人也跟隨着向南逃竄。

“守瑜。不要追了,那邊自有沙州軍收拾他們。”

李清叫住了荔非守瑜,相對於吐蕃人,他更關心那支使團,他們是何許人,竟讓吐蕃人潛入沙州這邊攔截。

使團見吐蕃人已經逃遠,便重新轉頭回來,很快,中間那輛馬車停在李清面前,門開了,走下一名約四十餘歲的男子,只見他頭戴胡渾帽,身披大氅,皮膚黝黑,一雙眼炯炯有神,他身材不高,但肩膀卻異常寬闊。

他走下馬車,左右打量一下眼前地這支唐軍,目光落在李清的身上,便感激地向李清彎腰行了個禮,用一口熟練地長安官話道:“在下是吐火羅(今阿富汗北部)葉護失裡伽羅的使者,去長安覲見天可汗陛下,多謝你的援手,請問恩人尊姓大名,待我見了你們陛下,一定爲你們請功。”

李清在馬上微微欠身答道:“一個月前,我是大唐戶部侍郎,而現在我是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也是這裡的都督。”

那使者吃了一驚,不由自主向後退了兩步,又仔細看了看李清,結結巴巴道:“你果然是李侍郎,現在調到安西來了?”

“你認識我?”

那使者點點頭,回身吩咐幾句,很快有士卒在路邊搭起帳篷,他們動作熟練,很快一座白色的牛皮帳篷便搭好。

“侍郎請到帳篷裡一敘。”

李清微笑應允,下馬跟他進了帳篷,帳篷裡已經鋪了厚厚地地毯,中間是一隻小方桌,一個從人已經倒了兩碗羊酒,擺上幾盤葡萄、胡瓜之類的水果。

“侍郎請坐!”

李清學他盤腿坐下,端起羊酒放在脣邊,一股腥烈的羊味撲面而來,他忍住噁心,淺淺地喝一口,算是盡了禮節。

那使臣看在眼裡,微微笑道:“侍郎在安西久了便習慣了,這酒不比葡萄酒甘甜可口,但抵禦嚴寒卻有奇效,是西域離不開的寶貝。”

他自己端起酒碗卻咕嘟咕嘟地喝了個乾淨,嘴一抹,話轉到了正題上,“我在前年春天曾到長安覲見天可汗,見過侍郎一次,不過當時使臣衆多,侍郎也不會注意到我。”

李清頓時想起,天寶六年是有不少西域使者進京朝見,當時六部尚書侍郎一起接見了他們,只記得是黑壓壓一片,都一個模樣,他哪裡記得住,李清點了點頭,又問道:“我們昨晚在森林裡發現了吐蕃斥候軍,便一直盯住他們,我來問你,他們爲何要潛入唐境伏擊你,可是有大事發生?”

“確實是有大事。”

那使臣嘆了口氣,道:“我叫沙密塔爾,你叫我去長安是奉葉護的之命請天可汗發兵,與我們共擊朅師國。”

“爲何要打朅師國?”

塔爾使者又倒了碗羊酒,一口喝乾了才忿忿道:“前年高大帥拿下小勃津後,吐火羅地區再無吐蕃人襲擾,安靜了兩年,但吐蕃人並不死心,他們一直在拉攏朅師國國王勃特沒,去年勃特沒終於答應和他們結盟,遂投靠了吐蕃,斷了小勃津的糧道,小勃津鎮軍日益困苦,便向我家葉護求援,葉護先是命我和勃特沒交涉,讓他們悔改,但狗變成狼便有了野心,我苦勸不聽便折道向北去長安求援,可惡的朅師國人猜到我地用意,便一路派兵騷擾,又通知了吐蕃人,今天應是吐蕃人的最後一搏,多虧侍郎相救。”

塔爾使者說的朅師國位於小勃津以西,在大唐的傳統勢力吐火羅地區和小勃津之間,也就是今天地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爾,小勃津就是今天的克什米爾西,而吐火羅則是今天的阿富汗北部,北面是興都庫什山脈,開元末年,吐蕃和小勃津結盟,打通了進入西域通道,直接威脅到唐朝對西域的統治,天寶六年,高仙芝率一萬步騎軍越過興都庫什山脈,奪取連雲堡,出奇兵攻佔小勃津,俘虜國王及其吐蕃王后,扼斷了吐蕃的西進道路,但吐蕃人並不甘心,於次年又拉攏了朅師國叛唐,再次威脅小勃津,吐火羅葉護失裡伽羅率先發現了吐蕃的陰謀,便派特使沙密塔爾勸說朅師國王,在沒有效果地情況下,便果斷命特使北上大唐,欲聯合大唐共討朅師國,卻一路被騷擾劫殺,這次多虧李清的出手相救。

“你稟報過高大帥沒有?”李清沉思片刻又問道。

塔爾搖搖頭,“我們先去了龜茲,但高大帥不在,邊監軍說此事高大帥也做不了主,便命我們直接去長安。”

“也好,你們上路吧!此去向東,應該再無吐蕃人的埋伏。”

李清取出一張名刺,遞給塔爾道:“在長安待召,恐怕要花費時日,這是我的名刺,你直接去找李相國,就說是我讓你來的,應該會快一點。”

塔爾大喜,接過名刺小心翼翼地收好,謝道:“如此多謝侍郎了。”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嘹亮的號角聲,悠遠清亮、直刺雲霄,一名親兵疾步衝進帳稟報。

“都督,沙州軍到了!”

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44章 冷刀子(一)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30章 開店(一)第154章 東宮案(八)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374章 滿月酒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364章 馬嵬坡(七)第103章 初見李隆基(上)第31章 開店(二)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163章 再別帝京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294章 奪取小勃津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148章 東宮案(二)第190章 撲朔迷離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68章 簾兒第74章 絆腳石(二)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92章 北番有人來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31章 開店(二)第43章 風驟起(二)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60章 兄弟鬩牆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48章 後手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314章 導火索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99章 二進宮第182章 遠謀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232章 並不難斷的家務事第324章 天寶十年最後一夜第212章 求婚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253章 薦官第329章 宮裡的消息第98章 四兩撥千斤(下)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329章 宮裡的消息第36章 貴人(二)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364章 馬嵬坡(七)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314章 導火索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312章 軍權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121章 美女與陰謀第269章 意外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60章 解謎(下)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256章 夜訪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