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終下決心

軍師最早也非道人,他原名叫王非,是開元初年進士猥下,一直求官無門,四處浪蕩,靠人接濟度日,天寶元年,朝廷尊道之風興起後,一些有門路的道士紛紛登上權貴門庭、甚至踏上含元大殿,被尊爲翰林。

不少有眼光的之人也發現了這一捷徑,遂投入深山與道結緣,有名者如詩人李白,走的也是這條路。

王非在天寶三年於終南山出家爲道,雖跳出紅塵,但他名祿之心難消,時時刻刻注意朝廷動向,尋找進階機會,機會終於在天寶六年來臨,大唐右相李林甫來終南但李林甫並沒有立刻用他,而是留了一個後着,次年,心情鬱悶的慶王李琮來終南山請三清,在李林甫心腹的巧妙安排的視野,他的深謀遠慮和洞察朝廷毫末的能力立刻使李琮如獲至寶,當即聘他爲兒子西席,實爲自己的首席幕僚。

進入慶王府後,王非親自策劃了尊楊等策略,着實爲慶王的翻身立下了不少功勞,但他卻象一隻在天上高飛的風箏,不管他如何領略高處風光,他的線依然被李林甫攥着,若即若離,卻從未鬆手。

這次東宮之變中,王道人便一直受李林甫暗中操控,引着李琮一步一步踏上李林甫事先安排好的陷阱,焚燬蘇州櫃坊,迫使李清來蘇辦案,隨即又要刺殺當朝戶部王的命運不用說,章仇黨將受重挫,甚至支持慶王的楊國忠也將成爲大輸家,最大的得利者將是永王,而在幕後竊笑的卻李林甫。

王道人走進後門,有人將他引入一間密室,羅三郎已先一步等候在此。

“這是信物!”

羅三郎將李林甫給他的戒指推給相對而坐的王道士,他的任務是協助王道人,一旦刺殺成功,他就會立刻讓兇手暴光,使慶王的陰謀大白於天下,當然,他現在他並不知道自己的任務,他不過是命令的執行者罷了。

王道士拾起戒指,又從懷中取出另一枚戒指比對一番,才點點頭道:“你便是相國派來策應之人嗎?”

羅三郎沉聲道:“在下姓羅名三郎,是相國派來之人,但不知道爲何而來。”

王道士微微一笑,“有些事情不便早說,羅壯士且安心在此住下,深居簡出便是,到時候我自會來找你。”

僅僅只是碰頭,簡單幾句便了事,王道士不能久留,立刻告辭離開,他走時依然是水道,一排吐出新芽的楊柳掩映,一隻烏蓬小船在籠罩着濛濛細雨的河水裡輕輕漂浮,幾根柳條似乎被風吹斷,很巧地落在船尾,王道士快步上了小船,鑽進船蓬裡,小船隨即吱吱嘎嘎搖動,漸漸消失在夜色裡,可就在小船剛轉過彎,岸上出現一條人影,腳步輕盈,向前疾步而行,同時水道里也出現另一條小船,他們的目標都是那艘掛有柳枝的小船。

白天偶然的發現使李清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跟蹤王道士的船已經回來,目標在城南行春橋上了岸,消失在石湖邊的一所莊園裡。

蛛絲馬跡,是的,一絲一毫就足夠了,宛如黑暗中艱難跋涉的旅人,只要看到一點點光明,他就會毫不遲疑地朝那個方向走去。

這時窗外的雨漸漸下大,細雨敲打樹葉,發出一片沙沙聲,房間裡燈光明亮,火盆燒得十分旺盛,將房間烘烤得異常溫暖,和窗外的悽風冷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門輕輕敲了敲,打斷了李清的思路。

“進來!”

門開了,身着淺藍色常服的張繼出現在門口,自從李清邀他爲自己做事後,這位中唐詩人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第二天天不亮便來到館驛,足足等了一個時辰,才正式走馬上任,做了李清的幕僚,李清並不因他是初來便對他有所防備,相反,對他十分信任,連給李隆基的奏摺都交給他來草擬,這讓張繼十分意外,也十分感動,竭心盡力地將手上的事情做好。

“使君,我按你的意思擬了一份奏摺,你看看是否合適。”

他恭敬地將一本厚厚的摺子遞了過去,李清接過,只見封皮上寫了四個字‘蘇州略見’,字跡蒼勁有力,李清暗暗點頭,看字如看人,此字風骨嶙峋,和他的仗義敢言同出一撤,再翻了翻內容,裡面不僅是櫃坊縱火一案的調查始末,還將蘇州櫃坊成立三年的得失一一羅列,寫得十分詳盡,沒有一句評論,但一件件事實就已將櫃坊的失敗講得十分透徹,先天不足、水土不服,再加上地方官不作爲。

李清隨手翻了幾

笑一聲道:“懿孫果然是大才,筆鋒犀利,看問題能,將櫃坊之敗分析得十分透徹,此事是我爲官以來的大敗,讓我耿耿於懷,不甘心啊!”

張繼遲疑一下,道:“使君,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清瞥了他一眼,有點兒不滿道:“既爲我幕僚,就當替我出謀劃策、指點得失,還有什麼當講不當講的。”

“使君說的是,張繼多慮了。”

張繼歉然施了一禮,方緩緩道:“使君有沒有想過櫃坊失敗的真正原因在哪裡?”

李清眼睛一挑,銳利的目光直刺張繼的臉龐,“懿孫不妨明言!”

“是皇上,問題出在他的身上,我認爲他根本就不支持使君的櫃坊計劃。”

張繼見李清不語,又接着道:“使君的本意是想利用櫃坊這種方式將地方財權收歸朝廷,從而削弱地方的勢力,這個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更不用說身在其中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們,自古地方利益就與朝廷利益難以平衡,漢末朝廷弱而地方強,導致三國鼎立,滅漢於魏;而隋朝也是如此,隋文帝興利除弊,廢世襲、興科舉,改三省六部,收權於朝廷,直接觸犯了地方和世家的利益,以至他死後,煬帝再無法壓制地方勢力的反彈,隋遂二世而亡。

說到此,張繼長嘆一口氣,搖搖頭道:“如此種種,今上怎麼會不明白,其實使君的辦法極好,手段也巧妙,只需徐徐推行,十年後當見成效,只可惜今上已無雄心壯志,整日醉心於歌舞歡宴,他不想在自己晚年看見朝廷與地方的利益失衡,看見矛盾尖銳,便用了口頭支持,但實際不作爲的辦法,讓使君的櫃坊計劃無疾而終。”

李清始終一言不發,一邊用碳夾給火盆添碳,一邊默默地聆聽張繼的感言,直到他一氣說完,李清將碳夾輕輕放下,淡淡一笑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我本想做一道色香味美的大菜,但因火候沒掌握好,反使菜難以下嚥,誠如懿孫所言,我若分步緩做,先成立櫃坊,讓它先深入人心、紮根地方,那時再徐徐推出稅改之制,未必不能成功,只可惜時不我待啊!”

李清長身而起,負手走到窗前,今天張繼一語切中了要害,正是李隆基態的曖昧和不作爲使櫃坊最終失敗,此刻他口中又苦又澀,他何嘗不知道急火燉不了濃湯的道理,但安史之亂象一個沉甸甸的砝碼,始終讓他的改革天平不能平衡。

密集的雨點沙沙地敲打着樹葉,春寒夜雨中,他只覺心中異常孤寂,對家的思念由然而生,過了半晌,他慢慢平靜下來,堅韌的性格讓他將心中的寂寞暫時推到一邊,他回頭看了一眼張繼,見他厚厚的嘴脣動了動,欲言又止,不由笑道:“你又來了,有什麼話就直說,不要吞吞吐吐,要象你的字一樣,敢收敢放才行。”

張繼心下一橫,他轉身先將門關死了,才壓低嗓音道:“我勸使君此事了後,最好還是想辦法回到邊疆去,手握兵權才能保無恙,否則總有一天,使君將死無葬身之地。”

張繼的話十分突兀,尤其最後一句,更是尖銳刻薄,但它引出了李清的心事,使他心中猛然一顫,慢慢轉身回到座位,拾起了碳夾,儘可能用平淡的語氣道:“你此話怎講?”

“使君爲何會到蘇州來,使君昨晚給我說這是皇上調虎離山之計,皇上要廢東宮居然必須先將使君調走纔好作爲,由此可見皇上對你十分忌憚,這不是好事啊!

還有鹽稅,朝廷從鹽上得到了多少錢?而這些錢原本是誰的利益?他們會放過使君嗎?自古以來主持革新之人有幾個得到好下場?最後都功成難退,成了皇帝平息衆怒的犧牲品。

皇上忌憚你,再加上權貴宗室恨你如骨,所以一旦使君失去了利用價值,皇上必然會拿你開刀,而現在各地鹽鐵司已漸漸步入正軌,這一天已經不遠了,使君,我絕非危言聳聽,你一定要早作打算才行啊!”

‘啪’地一聲,竹子做的碳夾在李清手上硬生生被折斷了,張繼的話最後使李清下定了決心,就算是藩鎮割據,他也必須要有自己的勢力和地盤。

就在這時,一陣暴雨般的馬蹄轟然響起,直向自己這個疾馳而來,李清象是想到什麼,他一步上前拉開門,衝到雨中去,剛跑到大門,一名八百里加急的傳信騎士從馬上翻滾下來,他連滾帶爬衝到李清面前大聲稟報:“急報侍郎大人,東宮被廢!”

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8章 童生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151章 東宮案(五)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96章 行獵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20章 官司(四)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5章 上元夜(一)第349章 清洗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148章 東宮案(二)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176章 異鄉第350章 勒索第384章 家國天下(四)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53章 暗流(五)第265章 利用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53章 戰爭與陰謀(三)第266章 線索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184章 佈局第29章 閬中(四)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34章 圖窮第200章 天寶五年的上元夜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297章 石國使者第16章 義助第94章 又見故人第33章 密謀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決策第231章 安祿山的企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69章 縣尉縣丞(一)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17章 摸獎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91章 曲江邂逅第258章 金丸之線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88章 刀刀見血第128章 風雲聚會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358章 馬嵬坡(一)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45章 冷刀子(二)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53章 暗流(五)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37章 發薪第66章 歸程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53章 暗流(五)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54章 南詔女王(上)第259章 解謎(上)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10章 以直報怨(二)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309章 奪權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63章 楊家(二)第182章 遠謀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325章 給李林甫拜年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49章 清洗第66章 歸程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