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線索

張繼”,崔煥唸了念這個名字,忽然醒悟道:“上月橋夜泊可就是你寫的?”

張繼點了點頭,嘆道:“正是學生所寫,科舉不中,心中鬱悶難遣,時值殘冬便有感而發。”

崔煥眼光熱切,回頭對李清介紹道:“侍郎大人,此子上月寫了一首楓橋夜泊〉,堪稱七律絕句。”

他似想到什麼,急從衣袋裡摸出一本手帳,翻了幾頁,指着上面的詩遞給李清道:“就是這個,好一個‘月落烏啼霜滿天’,出手不凡啊!

李清接過只微笑不語,他如何不知?在上小學前便已拜讀這首大作了,這個張繼流傳下來的似乎也只有這一首,不過此子現在落魄,倒也可用,於是李清便笑了笑對張繼道:“我來蘇州倉促,身邊正好缺一個整理文書之人,你若願意,不妨留在我身邊,如何?”

如果這句話李清早一點說出來必然會遭張繼鄙夷、拂袖而去,不過現在他對李清好感稍增,讀書人的清高倒可以不用擺了,事實上投奔權貴做幕僚取得進身之階,任幕僚高適便當了左藏丞,位子雖不高,卻有實權,況且張繼今年已經三十餘歲,正逢科舉失敗,對前途憂心愁悶之動心。

可是剛纔的話說得太滿,此時一口答應則顯得前倨後恭,對比過於強烈,張繼動了動厚厚的嘴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旁邊的崔煥極欣賞張繼的才學,見他難爲情,立刻站出替他打圓場道:“李侍郎下手好快,不過事情來得突然,不如讓張繼考慮一晚,明日再來答覆侍郎,豈不是更好?”

李清也負手呵呵一笑,“不急!不急!此事來日方長。”

一場小風波就這樣過去了,座船繼續向前,轉了彎便是上岸處,沿着長滿青苔的石階走上岸,百步外便是江南名剎寒山寺,在一片青翠竹林中,褚黃色的寺牆分外引,他站在一處斷壁殘垣前,臉色異常冷肅,在他面前,一片佔地百畝的建築都已燒成白地,幾隻野狗在廢墟中覓食,焦堆裡斜指着天空,告示着它曾經有過的輝煌。

“大火始於半夜,裡面掌櫃和夥計大部分都死了,只有幾人跳到井裡逃得一命,一百多人,只僥倖活下來五人。”崔煥的聲音越來越低,語氣沉痛。

“有人發現一輛馬車運走了十幾口大箱子,事後清點庫房才知道,那裡面竟是庫存的官銀,足足有十萬兩啊!”

李清站在廢墟前一言不發,他的大腦裡一片空白,只不停地浮現出一張張猙獰的笑臉,李琮、楊國忠甚至李林甫,在他眼前來回晃動,他的拳頭漸漸捏緊,這哪裡是一場大火,分明是向他宣戰的信號。

不知何時,天空開始飄起了濛濛細雨,如針尖般又細又密,淋溼了他的頭髮和衣服,但他仍然一動不動,彷彿一座雕像,崔煥幾次想命人拿傘給他遮雨,可話到嘴邊都忍住了,李清巍然屹立,身上散發的殺氣讓所有人都摒住了呼吸。

只有荔非守瑜心中一陣驚訝,恍惚間,李清又變回了千里奔襲的沙州都督,那斬斷決伐的果敢、那殺人如麻的冷酷、那個敢親手砍掉吐蕃贊普腦袋的大唐將軍,這一刻又重新復活了。

“回去!”

李清聲音嘶啞,聲音低沉而不容抗拒,回去自然不是回長安,而是回他的宿地,崔煥一呆,立刻連聲命令,“快去!收拾館驛,給侍郎大人歇息,旁邊的衙役、從人一陣手忙腳亂,喚來馬車、鳴鑼開道,簇擁着李清向府前街而去。

就在李清剛剛離開,百步外,寒山寺的竹林裡閃一個瘦小的男人,他目光陰騖地盯着李清走遠,一轉身,跑過楓橋,沒入一條小巷之中,約半個時辰後,這個瘦小走正門,而是在側門有規律地敲了三下,門開了,男人一閃而入,快步向中廳走去,中廳在這所宅院的第二進,爲主人地,此刻,一青年男子斜躺在羅漢牀上,眯着眼睛欣賞幾個舞姬的表演,他身材瘦高,彷彿一根竹竿,臉色蒼白得沒有半點血色,但眼睛一圈就是慶王之子、新平郡王李俅。

李俅來蘇州已有半月,由於崔煥認識他,所以他來蘇州後一直深居簡出,在幕後指揮着一切。

自開元后,江南一帶已漸漸成爲大唐的經濟中心,每年爲長安輸送去大量的物資,維持着帝國的運轉,這裡土地肥沃、商業發達,吸引了大批的皇親國戚來此置也有他大量的產業,田莊、店鋪數不勝數,現在李俅所住的這個大宅院,便是慶王的一處產業,大宅中房舍衆多,結武功高強之人,當初李清在揚州被刺,刺客便是從這裡派出,這座宅子其實就是李琮在江

部所在地。

這時,一名手下在門口稟報道:“殿下,乙三來了,說有重要情報。”

“讓他進來!”李俅揮了揮手,命舞姬們先退下去。

‘乙三’就是那個瘦小男人的代號,他正是汴水上那兩個刺客中的一人,滑入江中趕回來報告李清和永王勾結的那個蔣幹,可惜同伴被抓住的情形他沒有看見,不過,既然李清生龍活虎出現在蘇州,也就意味着他的同伴失手了。

“屬下參見殿下!”

“站起來說話吧!”

李俅命他平身,笑眯眯先道:“上次你彙報李清與永王有勾結的情報,老王爺已經批轉回來,十分嘉獎我們,有不少賞賜,晚上我會賞一份給你。來!你給我說說看,又有什麼重要情況?”

“屬下在楓橋看見李清了,和崔煥一起,戒備異常森嚴。”

乙三心中揣揣不安,李清的出現不就證明他們刺殺的失敗嗎?雖然他是提前走了,但或許就是因爲他的提前走導致任務的失敗,而且他隱隱有一種不安的預感,李清和永王勾結一事似乎有點草率了。

李俅卻似乎並不在意,經過一次揚州的失敗,他已經不敢小視對手,況且父王的最新指示已經將暗殺李清改成了將他絆在蘇州,策略的改變或許意味着父王入主東宮的可能性在增加,他不願此時節外生枝,若登了位,還怕殺不了他嗎?

李俅心情輕快,他是父王唯一的兒子,若父王能登大寶,是不是意味着他也有一天將披上龍袍呢?生父李瑛的陰影在他心中已漸漸淡去,抱攬萬里山河的野心迅速開始膨脹。

“這有什麼大驚小怪,他就是爲櫃坊之事而來,他自然會在那裡露面,以後要動動腦子,不要總拿雞毛當令箭,什麼叫重要情報?你要想想清楚再來稟報!”

李俅揮了揮手,不耐煩道:“去吧!繼續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沒有我的命令,不準輕舉妄動。”

乙三見小王爺沒有深究,他心中稍稍鬆了口氣,不敢再多言一句,便迅速離開了宅子。

李俅雖然在下屬面前表現得渾不在意,但李清的忽然出現還是使他緊張起來,他一來蘇州便立刻去視察被燒燬的櫃坊,足可見此事在他心中的重要性,李俅揹着手走了幾步,仰頭思索此案留下的破綻。

“不行,任何可能出現的苗頭都不能讓它留下來!”他打定主意,立刻喚來一人,在他耳邊低聲命道:“.家..

李清獨自一人坐在房間裡,望着窗外的濛濛細雨發怔,從離開長安至今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歸宿,王忠嗣的被捕在他心中敲響了警鐘,這位忠心耿耿爲大唐戍邊的名將卻因‘莫須有’的罪名落得如此下場,相反,安祿山卻節節高升,最近又有封王的傳聞。

李隆基在他心中的神話漸漸破滅,他糊塗嗎?不!他一點也不糊塗,老謀深算、步步設局,可是他的出發點卻錯了,在君權和國家利益面前,李隆基毫不猶豫地倒向了前者,這是歷史的宿命,安史之亂的爆發也和此無不關係,李清淡淡地苦笑一下,自己呢?又何嘗不是這樣,自己在沙州擊敗吐蕃、奪下石堡城,擅殺吐蕃贊普,或許觸動了他心底深處的某根神經,於是,便給自己罩上籠頭、取下戰鞍,圈養在長安,一晃就是四年,現在已經是天寶八年了,依然找不到抑制安祿山的有效措施,而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安祿山之亂,他如何在險惡的朝堂鬥爭中生存下去,也是讓他不得不面對的危機,一項鹽稅改革,就不知有多少宗室權貴恨不得要食他的肉、寢他的皮,不管是那個新皇即位,就算享受了他改革帶來滾滾財源,但也一樣要拿他開刀,以換取宗室權貴的支持,這就是政治,西漢晁錯之死不就是一個絕妙的註腳嗎?

窗外,一樹紅梅在春雨中怒放,錦簇繁盛,花香在潮溼的空氣中飄散,使李清精神一振,將來的事先放一放,他的思路又回到了這件縱火案中,早在他聽到十萬兩官銀失蹤的消息,他心中便有了疑問,是事先就失蹤還是在大火中被劫?直到看了現場,有人在起火時看見馬車運走了銀箱,他才能確定了這其中的蹊蹺,自從三年前會昌縣櫃坊發生稅錢被盜案件,他便下了嚴令,各地櫃坊的錢必須當天入庫,所以可以斷定,這十萬兩白銀必然是從庫房裡被劫走,但庫房卻沒有一點打鬥的痕跡和死人,說明大火起時,庫房大門是緊閉着的,並沒有誰躲進去逃難,在熊熊的大火中居然還能找到鑰匙,從容進去取銀,這倒真是奇怪了。

李清的嘴角浮現出一絲冷冷的笑意,這再明顯不過,有人內外勾結,事先打開了庫門,纔有這種火中取栗之事發生,而這個人必然就藏在幾個倖存的人中間,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便立刻起身高聲令道:“準備馬車,再去櫃坊現場!”

第152章 東宮案(六)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292章 大國的決策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51章 暗流(三)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19章 官司(三)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1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一)第99章 二進宮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9章 以直報怨(一)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6章 上元夜(二)第73章 除惡(一)第93章 李林甫的煩惱第361章 馬嵬坡(四)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203章 悲情牌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295章 對手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313章 掌權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306章 試探性的戰鬥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28章 閬中(三)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19章 官司(三)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16章 義助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第297章 石國使者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218章 天地爲媒第52章 暗流(四)第256章 夜訪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365章 微妙的朝議第210章 尋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374章 滿月酒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36章 貴人(二)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8章 童生第64章 楊家(三)第314章 導火索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79章 黑幫老大第301章 針鋒相對第175章 比箭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74章 絆腳石(二)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224章 李隆基的辦法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60章 兄弟鬩牆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309章 奪權第309章 奪權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79章 黑幫老大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267章 蓄勢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79章 兩淮勢力第100章 相親(上)第16章 義助第184章 佈局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207章 觸犯權貴的利益第122章 唐朝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