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夜訪

光陰荏,一晃三年過去了,天寶八年的上元節剛剛結束,這是一個寒冷的夜晚,天空清明,深藍的幕布在天空拉開,無數的星星綴在幕布上,一閃一閃眨着眼睛,一條窄窄的玉河橫過天穹,裡面撒滿了無數亮晶晶的碎片。

“爹爹,那就是銀河嗎?”

院子裡,李庭月仰起粉嘟嘟的小臉蛋,仔細地尋找着傳說中牛郎和織女,雖然夜裡的寒氣將她的手腳凍得僵紫,但她依然不肯放棄。

“到七月初七你就看見了。”

李清笑着走了過來,他今年已經三十二歲,歲月使他臉龐輪廓變得更加深刻,下頜留了短短三縷黑鬚,目光湛然,蘊涵着笑意,他將女兒一把抄起、扛在脖子上,“院子裡冷,咱們回屋去。”

李庭月的小手抱着爹爹的頭,仍然不死心地仰望天空,嘴裡嘟囓道:“七月初七,牛郎是要踩着喜鵲過銀河嗎?喜鵲們可憐死了。”

屋子裡異常暖和,一張碩大厚重的酸棗木羅漢牀幾乎佔據了大半個屋子,又懷了身孕的趙簾(簾兒的全名)斜靠在軟墊上,忙碌地縫製着小衣服,雖然她懷孕才三個月,但經驗豐富的產婆已經斷定她此胎是男孩,於是,一心想給李家留後的趙簾便早早地忙碌起來。

在她腳邊,小雨則伏在小几上專注地核對帳目。她是李府地財務總監,府上及店裡所有的大宗錢物進出都要經過她的審覈,再旁邊則是悠閒看書的李驚雁,她是李清的妻子,但她沒有公開的身份,她公開的身份是感業寺的尼姑,或許隨着時間地流逝,她終將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你們誰知道織女長什麼樣子?”

一進門。李庭月便嚷嚷開了,安靜的屋子裡立刻熱鬧起來,“還有牛郎,你們知道他有多重嗎?”

“這個問題問你爹爹去。”

趙簾眼皮都不擡,“你爹爹就是牛郎,織女在南詔呢!”

李庭月眨巴眨巴眼睛。忽然拍手笑道:“對了!婉姨的娘不就是王母嗎?她拿着筷子一劃,嗚~!就是一條大

“是簪子,不是筷子!”

李雁放下書,起身將小庭月從李清的脖子上抱了下來,笑道:“小機靈鬼,今晚和三娘一起睡,好不好?”

“驚雁姐,今晚你不是.

正在埋首算帳的小雨忽然擡起頭來,詫異地問李驚雁道。

“誰稀罕他,頭髮三天都沒洗了。油膩膩地,難受死了。”

李驚雁白了李清一眼。湊在小雨耳邊低聲笑道:“我的好事來了,就便宜你了!”

小雨的臉緋紅。一把將李驚雁推開,“你這傢伙,越來越不正經了。”

“你們在說什麼悄悄話,我也要聽聽。”一隻小腦袋忽然冒了上來,李庭月使勁將耳朵貼在李驚雁嘴上,見李驚雁不說了,急得她大喊道:“剛纔三娘說有什麼好事,我聽見的!”

李驚雁大窘。她偷偷看了一眼李清,見他臉上笑得怪異。不由恨恨地將李庭月一把抱在腿上,“別問了,這裡有男人呢?有些話只有我們女人能聽,來!三娘給你講故事。”

“這是我們女人的事,你在聽什麼?”李庭月學着她娘不耐煩的樣子,向李清揮了揮手,奶聲奶氣道:“去!去!去!到你的書房去,別在這裡偷聽。”

“叫我去書房?你這個沒良心的小鬼東西!”

李清咬牙切齒地向女兒扮着鬼臉,他最後終於也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揹着手揚長而去。

天寶八年,李清擔任戶部侍郎已經有些年頭了,按照大唐正常的升遷制度,四年一輪,要麼升遷、要麼平調;這幾年他的考評都是中上,按理他應該升一級,或升至更短,他就能調回朝中爲尚書了,當然,六品以下地官員升遷相對容易,越向上就越難,有很多官員,一生都停留在功名的薦官或者是蔭官,大多都只能做到六品。

這幾年,他地新鹽政已經完全步入正途,不僅是鹽,從前年開始,鐵也實行了專賣制,鹽鐵監的總部隨後便遷到富庶地揚州去了,鹽鐵監的稅收漸漸成爲朝廷的主要收入源泉。

其中僅鹽稅一塊,去年就給朝廷帶來六百萬貫的財政收入,徹底扭轉了國庫入不敷出的窘況。

但李清的另一項改革,即設立中央銀行,成立官府櫃坊,一直遇到了地方上極大的反對阻力,試點三年,終未能全面鋪開,連當初支持他的李隆基,也因爲國庫地充裕,態度也慢慢變得曖昧起來。

人事上的變化基本不大,李、章兩黨依然控制着朝政,但微妙地變化卻有,主要是楊國忠和裴黨結盟,他再次被任命爲京兆尹,原京兆尹裴士淹轉任國子監祭酒,裴黨勢力因此大漲,已隱隱能和相國黨及章仇黨抗衡。

李清快步穿過中門,他確實有事,各地的收支帳表已陸續送到朝廷,戶部一直在忙碌着統計和審覈的工作,李清雖不具體操作實務,但他還任太府寺卿一職,這卻是個務實的職務,大量的開支申請需要他簽字批准,方可執行。

前面就是書房,李清轉個彎,卻見門房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跑來,“老爺,章仇相國來了,有要事找老爺。”

李清微微一怔,此時夜已經深了,章仇兼瓊在此時找他,會有什麼事,他立刻想到了最近朝中的異動,李隆基在新年宴會上公開表示,他有退位做太上皇的念頭,隨即太子李亨的行情立刻看漲,早已門可落雀的東宮再度熱鬧起來。

很多大臣都認爲李隆基並非是無病呻吟,事實上他的身體越來越差,接見朝臣的時間也越來越少,甚至還有李隆基在御書房中暈倒的消息傳出,所以他公開表示有退位的念頭,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李清卻並不這樣想,天寶五年上元節,他一手策劃了保太子之局,最後雖然打悲情

,但他自己心中卻非常清楚,根本原因是李隆基臨時意,這中間必然是有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

具體是什麼事情,李清猜不出來,幾次探問高力士的口風,他也是笑而不答,但有一點他能肯定,太子的危險並沒有過去,只是被李隆基的歌舞昇平掩蓋了起來。

時間不容李清細想,他急忙迎出府門,老遠便向負手而立的章仇兼瓊躬身施禮道:“學生迎接來遲,還望恩師恕罪!”

李清的官已經不小了,但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對章仇兼瓊保持着低調謙卑的態度,這令他十分滿意,他也一直視李清爲自己的左膀右臂。

“呵呵!深夜打擾陽明休息,該道歉的是我纔對。”

章仇兼瓊親熱的拍了拍李清的後背,“走吧!到你書房去,說幾句話我便走,我也委實困了。”

李清將他請進自己書房,又叮囑侍衛嚴加巡查,不準任何人靠近書房,他小心翼翼地關了門,一回頭,見章仇兼瓊的臉上喜氣四溢,他從懷中取出一份奏摺遞給李清,興奮道:“咸寧刺史趙奉章彈劾李林甫在咸寧強佔土地近萬畝,激起當地民變,已有多人死傷。”

“恩師的意思是.

李清接過奏摺,翻了翻,上面一個批文都沒有,他忽然意識到。趙奉章彈劾李林甫,恐怕也是奉命而爲,他迅速瞥了一眼章仇兼瓊,見他目光中隱隱露出得意之色,不禁暗暗搖了搖頭,章仇兼瓊此時動手,時機似乎不太合適,而且土地問題牽涉敏感。以土地問題作爲突破口,那恐怕誰也不能獨善其身了,想到這,李清心中一動,難道章仇兼瓊地真實目的是土地改革不成?極有這個可能,解決土地問題一直就是章仇兼瓊的政治目標。

他不露聲色又問道:“皇上十幾天前提出退位之事。恩師怎麼看?”

章仇兼瓊微微一笑,自己先坐了下來,他隨手拿起李清桌上的碧玉鎮紙,仔細地把玩半天,才感慨道:“這就是皇上賜你的鎮紙吧!我十幾年前第一次被皇上召見時就看見過它了,皇上將它賜給了你,這是何等恩寵,可你卻隨意將它擺在桌上,太小看皇上的用意了。”

他目光一挑,直射李清。毫不隱瞞道:“不錯,趙奉章是奉我命而爲。我當然知道皇上退位之說不過是一個試探,並非真的有心退位。正因爲這樣,我纔想利用皇上想做事的時機扳倒李林甫。”

“恩師以爲皇上想做之事,就是針對李林甫嗎?”

章仇兼瓊地眼睛漸漸眯了起來,肥胖的臉頰上浮現出一絲冷笑,“皇上從天寶五年扶持裴黨起,便開始佈局了,一步步削弱李林甫,然後楊國忠先退後進。裴寬任吏部尚書,又撮合二人結盟。這難道不是想讓裴黨取代相國黨嗎?皇上一直隱忍三年,今年忽然發話,而太子又深居簡出,根本無懈可擊,所以他名義上是指大統之位,其實他想下手的,我認爲應該是李林甫。”

李清淡淡一笑,接口道:“所以恩師就想犧牲趙奉章,等李林甫驕橫夠了,再把他下來的梯子抽掉嗎?”

章仇兼瓊的眼中閃過一絲訝色,慨然嘆道:“想不到經過這些年,你看問題愈發透徹了,居然將老夫的後着都看出了,不簡單啊!那你不妨再猜猜看,我地另一個目的是什麼?”

李清不答,他起身將走到窗前,輕輕推開了窗戶,一股寒風撲面而來,風中還隱隱夾雜着李庭月歡快而無憂無慮的笑聲,他心裡明白章仇兼瓊指的是土地改革之事,但他今年也有計劃,他想借國庫充裕的時機,將大唐農民的納稅方式由實物漸漸向貨幣轉變,這對大唐商品經濟的發展,將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章仇兼瓊卻忽然想對土地動刀。

章仇兼瓊見他不語,便緩緩走到他身旁,感慨道:“老夫已經快六十了,李林甫一倒,我也該升爲太師賦閒在家,可老夫做了左相這些年,卻一事不成,實在不甘心啊!”

他回過頭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清,語氣異常堅定地說道:“陽明,現在國庫已經有存錢近八百萬貫,但絹谷卻鮮薄,這就是因爲農民的失地情況已經到了極限,若再不出手製止土地兼併之風和蓄奴之風,恐怕我大唐的基礎危矣!“

“那恩師準備怎麼做?”

章仇兼瓊見他不反對,精神不由一振道:“若李林甫被土地之事扳倒,那我就可以藉此東風,再做幾件大案,震駭百官,然後重新清查田畝,用清退或贖買地辦法,將農民對土地的佔有恢復到開元二十一年地水平,當然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我要先得到皇上的支持才行。”

李清心中暗暗搖頭,百年弊端豈能下猛藥療之,這牽涉到多少人地切身利益,尤其是李隆基天天沉溺於歌舞昇平,改革的銳氣早已喪失殆盡,雖然會利用此事扳倒李林甫,但要他真對土地動刀,卻是千難萬難,此事最好的解決時機是新皇登基,可是.

李清略略掃了一眼章仇兼瓊滿頭的銀髮和眼中一無反顧的決心,心裡十分理解他想做一番大事的迫切心情,他嘆了口氣,委婉道:“恩師,此事風險太大,不如讓我來出面,恩師在後面指揮便是。”

章仇兼瓊腰一挺,胸中燃起萬丈豪氣,他拍了拍李清的肩膀,欣慰地道:“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正因爲風險太大,我才決心親自出馬,若失敗我就回家養老去,由你接着替我幹,人生在世,若不能轟轟烈烈做一番大事,九泉之下豈能瞑目!”

章仇兼瓊說完,揹着手哈哈大笑不止,遂告辭而去,大街上空無一人,寒風凜冽,光禿禿地樹枝在風中瑟瑟發抖,李清一直將章仇兼瓊送出大門,望着他的馬車漸漸消失在黑暗之中,眉頭慢慢地擰成了一團。

第135章 匕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詔內訌(上)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245章 科舉案(七)第370章 郭子儀的感動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349章 清洗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369章 殺將立威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00章 相親(上)第三百零八章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63章 楊家(二)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機第67章 官從天降第61章 連環計第8章 童生第175章 比箭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200章 天寶五年的上元夜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374章 滿月酒第9章 以直報怨(一)第281章 客棧佈局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65章 利用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264章 示警第231章 安祿山的企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57章 反擊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360章 馬嵬坡(三)第323章 安楊會第16章 義助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55章 東宮案(九)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229章 崔翹的抉擇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233章 朝會上的爭奪(上)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26章 閬中(一)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312章 軍權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88章 刀刀見血第261章 策劃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279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下)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09章 奪權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60章 兄弟鬩牆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8章 童生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203章 悲情牌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348章 後手第374章 滿月酒第298章 合作第283章 破綻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138章 返京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243章 科舉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