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

近李林甫有了一件既欣慰又惶恐之事,欣慰是搬了新鬧鬼之事讓他煩惱了整整一年多,三日前他總算告別了那個陰魂不散之地,搬到了新宅,而惶恐是新宅位於崇業坊東,離玄都觀不過百步之遙,滿朝大臣皆說是皇恩浩蕩,表彰他爲國盡心之心,原因是新宅的位置竟是在長安風水九五至尊之地,當年宰相裴寬得鄰近的懷貞坊造屋,便被御史彈劾爲‘宅據岡原、不召自來、其心可見’,這個九五至尊之地的中軸線便是朱雀大街,最核心的地方左修了玄都觀,右修了興善寺,而他李林甫的新宅距玄都觀不過百步,按李隆基的說法是借道氣爲他鎮邪,但李林甫卻知道,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但既然已經搬來,擔心也無益,這幾日慶賀之人絡繹不絕,連章仇兼瓊也親自上門祝賀,送來一座高高的太湖石,被李林甫放置在後花院,無事便可來賞玩一番,好容易今日賓客漸漸少了,李林甫也偷得一分閒暇,躲在書房中細細感受新宅的氣息,他的書房佈置得和原來一般模樣,分毫不差,甚至連屋角正在忙碌的蜘蛛也是從舊屋搬來。

窗外大雨如注,一道道閃電在屋頂上縱橫,狂風挾着豆大的雨點,意的蹂躪院中的兩棵梧桐老樹,此刻,屋內卻十分安靜溫暖,燈光柔和,兩盞琉璃燈罩發出淡淡的橘紅色的光環,李林甫正坐在他那張發黃古舊的藤椅上,一隻手託着下頜,一隻手輕輕撫摩着自己碩大的鼻子,在他面前,放着一份左拾遺的報告,上面詳細記述了對這次流言源頭的調查。

永王並不在乎這次的消息是誰傳出,慶王在狂吼咆哮也無濟於事,至於李隆基對市井小道消息從無興趣,李林甫卻異常敏感的察覺到,此事必有一隻幕後黑手在推動,他不禁又想起那次楊國忠被黑的事件,和這次的手法如同一撤,極可能是同一人所爲。

李林甫忽然興奮起來,他一生就愛探詢這樣的謎底,而左拾遺的報告讓他漸漸發現了端倪,分析一件事,最要緊是看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這兩個流言都和一個人有關係,那便是李清,而上次楊國忠被暗算也正是發生在自己告訴李清後的次日,應該是他了。

李林甫眼中微微透出笑意,“李清,你倒比那楊國忠厲害得多,老夫真該好好用一用你。”

雖已猜出是李清所爲,但李林甫卻並不太放在心上,他只是喜歡探秘,喜歡將什麼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至於去不去做,那是另一回事。

此刻李清所推行的鹽政倍受皇上關注,他橫加干涉會被李隆基懷疑他和慶王有勾結,代價太大,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卻是李林甫此時無暇分神,他正在慢慢地推行自己另一個計劃。

門口傳來輕微的腳步聲,“父親,我可以進來嗎?”這是老八的聲音。

“你進來了吧!”李銀成婚以後人變得穩重很多,務實肯幹,在年末吏部的考課中得一最三善的考評,爲上中,頗讓李林甫引以爲傲。

李銀腳步放輕,慢慢地走進父親的書房,上前向父親跪下請安,“孩兒叩見父親大人。”

“先起來吧!”

李林甫看了他一眼,徐徐道:“這麼晚,你有何事來找爲父?”

李銀起身站在一旁,嘴巴動了幾動,方吶吶道:“父親,孩兒想娶妾繼後。”

李林甫詫異,“爲何又提,我不是讓你和柳柳商量着辦嗎?”

“可是!可是!那悍婦死活不肯,她還追問我要娶何人,看那樣子,我若說了她便要殺人了!”

“胡鬧!”李林甫一拍桌子,怒道:“柳柳是你妻子,你們成婚尚不到一年,沒有身孕是正常,你便想納妾生子,她豈能不憂心,你怎能稱她爲悍婦,還有殺人之類的話居然也說得出口,這就是你對父親說話的態度?”

父親責罵讓李銀羞憤難當,他再也忍不住,‘撲通’一聲跪下,長久以來壓抑在心中的痛苦和看不見的未來使他忍不住嚎啕大哭,以頭搶地道:“我不追究她從前風流無度也就罷了,可她卻和她母親一般兇悍無禮,我應酬回來晚一點,她便在半夜逼問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找女人,一定問得清清楚楚,方肯善罷甘休,這樣的女人,我竟要和她過一輩子,父親!‘妒’爲七出之一,我、我想休了這女人!”

李林甫霍然一驚,崔翹之妻的兇悍在長安是出了名的,他也知道,難道這‘悍’也能傳給下一代嗎?可見兒子的模樣,情況估計也屬實,當初自己只顧與博陵崔氏聯姻,倒忘了這個後果,望着痛哭流涕的兒子,李林甫心中不禁內疚,只得安慰他道:“崔翹昨日已經回驚,明日我就去給他說說,讓他好好管束女兒,你就放心吧!”

“可是岳父也無計可施,他只勸我將心思放在朝政上,忍一忍就算了。”

“還有這種事?”

李林甫不禁啞然失笑,,堂堂的大理寺卿,竟然連個老婆都降伏不

這個家中他李林甫就是天,無論什麼樣的女人都不敢之意,他無法理解畏妻是什麼感受。

這時,門外傳來大管家低低的聲音,“稟報老爺,戶部李侍郎在門外想見老爺。”

“現在天已經晚了,讓他明日再來!”

李林甫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只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忽然他一下子呆住了,表情驚訝之極,‘戶部李侍郎不就是李清嗎?他不是在揚州遇刺了嗎?是幾時回的長安?怎麼博濟沒有消息傳來?’一連幾個疑問從心中冒出來,但他來不及細想,眼看管家要去打發李清便急改口道:“快!快請他速到我的書房來。”

疑問在李林甫腦海中揮之不去,彷彿有一種老宅的鬼影又跟到新宅的感覺,他揹着手在房間裡大步走來走去,這是今年以來他第一次感到的心神不寧。

他眼一斜,見兒子還跪在地上悄悄地抹淚,不由長嘆一聲,“罷了,你就把心思多放在朝政上,過兩天爲父再看看張齊丘那裡有沒有實缺,你就到地方去爲官吧!”

“謝父親大人!”李銀低頭慢慢退出書房,到書房門口,他的嘴角抽了抽,竟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得意之色。

李林甫在思考李清來拜訪自己的用意,卻沒有注意到兒子臉上的表情變化,他卻不知道,他的一念之差,竟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根,這是後話不提。

片刻後,李清在管家的引導來到李林甫的書房,他在門口撣去身上的雨珠,正了正衣冠,便大步走近門去。

“屬下見過相國!”李清躬身先向笑咪咪的李林甫長施一禮。

“呵呵!想不到李侍郎竟會在雨夜來訪,想不到,真的想不到啊!”

李林甫拉起李清,上下仔細打量他,異常關切道:“我聽張博濟說你在揚州遇刺,怎麼樣?沒傷着哪裡吧!”

李清見他毫不忌諱地提到張博濟傳遞消息,心中也不禁爲他宰相風度折服,便微微一笑,也坦言道:“沒辦法,只是僥倖逃脫刺殺,害怕歸途再被刺,便使了金蟬脫殼之計,謊稱被刺重傷,然後悄悄返回長安。”

他擡頭看了看房子,又歉然道:“昨晚剛到長安,本想白天就來祝賀相國喬遷,可是上午要陪陪妻女,下午還要拜訪恩師,故晚上纔來,請相國莫怪。”

李清說得極爲含蓄,只有李林甫這樣的老狐狸才聽得出他的言外之意,下午去找章仇兼瓊,晚上來找自己,言外之意他是代表章仇兼瓊而來,否則既然說是來祝賀,爲何卻半點禮都沒有,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如此,只有一個解釋,他根本就不是來賀什麼喬遷之喜。

事實上,李清確實是和章仇兼瓊談過,新鹽法還算順利,爲了他的下一步改革計劃,現在必須要和李林甫達成臨時妥協,雖然章仇兼瓊有些猶豫,但還是勉強答應了李清要求。

“原來是這樣,李侍郎不愧是和吐蕃打過仗之人,這招金蟬脫殼用得巧妙,連老夫都瞞過了。”

李林甫笑呵呵地拉着李清的手,走到茶几前,“來!來!來!我們坐下說話。”

很快婢女便上了茶,李林甫端起小茶碗,抿了一口,隨意地問道:“不知侍郎可知刺殺你的何人?”

“是何人我不知道,但有一點很清楚,這人必然是因爲新鹽法觸犯了他的利益,故買兇刺我。”

李林甫笑了笑,依然不捨地追問道:“我聽說刺客三人,兩人當場被殺,第三人是個舞姬,被侍郎抓住了,怎麼會不知道是誰派的呢?”

李清搖搖頭,苦笑一聲道:“知道的人被當場殺了,而這個女刺客地位低微,她確實不知,只知道是京中傳來的命令。”

“如此,無據無憑,這豈不成了無頭公案了嗎?”

李林甫嘆了口氣,話題一轉又道:“你昨日剛到長安,恐怕還不知道長安這幾日的流言吧!”

李清卻哈哈一笑,“此事我已經聽我妻說起,說慶王私竊官鹽,被我抓獲,這純屬無稽之談。”他忽然壓低嗓聲對李林甫道:“查獲官鹽是真,但據被抓之人交代,那些官鹽是揚州刺史李成式所盜,而且我查過帳簿,正是上元節前後,張博濟回京探親,由李成式代理長史,他有這個機會,此案證據確鑿,我已向皇上上書彈劾了李成式。”

李清的話真真假假,李林甫焉能聽不出來,二十萬石官鹽價值並不大,不過六、七萬貫,但查到便是死罪,以李成式爲官之小心,怎會做這種得不償失之事,此事十有八九還是慶王那種貪心之人所爲,李清不過是給慶王找替死鬼罷了,李成式不是他的人,他並不關心,但李清的最後一句話卻讓他心中一動,生一個念頭。

李清彷彿與李林甫心有靈犀,李林甫念頭剛起,李清便笑道:“張長史爲官清廉、頗有政績,年年都是上上考評,若皇上肯接受我的彈劾,我準備向皇上薦張長史爲揚州刺史,望相國莫怪我唐突。”

“侍郎說笑了,張博濟一個書呆子怎能

刺史,他還是老老實實做幾年長史再說。”

李林甫知道,李清此話也就是章仇兼瓊的意思,薦自己女婿爲揚州刺史,他們是在向自己示好呢!李林甫心中冷冷一笑,就算自己有這個心,但若不逼出他們的真實目的,此事是絕不能答應。

“相國太謙虛了,張長史文才人品皆好,在百姓中素有清譽,又瞭解揚州情況,連他都不能爲刺史,那豈不是譏諷李清枉做沙州刺史嗎?”

李清明白李林甫真正的意思,他剛剛得到宮中消息,李隆基明日一早要召見他,那李林甫最遲明日就會知道他的想法,瞞他也無意義,便誠懇地說道:“實不瞞相國,李清是有些思路,想先得到相國的支持。”

“說說看!什麼思路?”

李林甫饒有興趣地摸了摸碩大的鼻子,手要去端茶碗,卻又下意識地縮了回來。

“我做戶部侍郎時間不長,便感覺到我大唐的民間殷實,但國庫空虛,如此爲何不將民間的閒錢利用起來,我思量了很久,也接觸過王寶記櫃坊,這給了我一個思路,爲何國家不成立一個櫃坊,將民間的閒錢都吸引過來,同時左藏的錢也可存在其中,這些錢可以用來給商人放利子,朝廷急需用錢之時也可以通過這個櫃坊向民間借錢.

李清的思路便是成立類似後世的中央銀行,但唐朝條件尚不具備發行紙鈔的條件,故只能實施部分銀行的職能,但前提是要將左藏(即國家金庫)從楊國忠控制的太府寺剝離出來,將真正的財權拿到手,以推行他的金融嘗試,而他還有另一個更深的目的卻不能對李林甫明言。

李林甫半天沒有說話,這確實是個大膽的想法,他做了十幾年的宰相,豈能不懂李清之意,

能將民間的錢掌握在朝廷手中,恐怕皇上會很樂意答應,不過老百姓肯不肯將錢存在這個‘國家櫃坊’就難說了。

但他卻更關心另一件對他而言更重要之事,沉吟良久便問道:“那這個櫃坊歸屬哪個署衙?”

李清沉默片刻,終於緩緩道:“我的想法最好由戶部度支司統一管理,便於理順財政各種關係。”

李林甫恍然大悟,原來說了半天便是想將所有財權統統抓在手上,難怪李清說將左藏也納入其中,他迅速平衡其中的利弊,此事皇上雖要和自己商量,但皇上想做之事,自己過於反對也不好,倒不如利用這次機會將手伸進戶部,另一方面,他也要收拾楊國忠,不妨讓李清先給他一耳光再說。

李林甫點點頭,便毫不客氣道:“先前張博濟爲揚州刺史一事,老夫又想了想,是得給他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老夫不反對侍郎的推薦,另外,第五琦調升江淮鹽鐵支使,戶部度支員外郎一職便空缺下來,老夫推薦萬年縣縣丞王銲來任此職,希望侍郎也多多提攜他。”

王銲便是李林甫心腹王:}.李清一杯羹,他的如意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這就是他的條件。

李林甫的如意算盤李清如何不知,他一轉念便有了對應之策,不妨先答應,以後只需用升職的辦法調走他便是,他微微一笑,“相國,如此咱們就一言爲定!”

李清和李林甫對望一眼,一老一小兩隻狐狸皆會意地哈哈笑了起來.

且說李銀退出父親的書房,腳步輕快地向自己房中快步而去,雨下得正大,他也不用下人撐傘,一口氣衝過雨幕,跑到院子的另一頭,他的房門虛掩着,李銀推開門,忽然下意識地捂住左耳,不料右耳卻一痛,耳畔傳來妻子得意的笑聲,“這招出敵不意如何?我就知道你會捂住左耳。”

“痛!痛!快鬆手。”李銀痛極狂呼。

“呵呵!你平日不叫痛,今天鬼喊什麼,是不是我教你的法子成功了?”崔柳柳擰住李銀的耳朵,一腳將門踢關上,將他拖到內室牀邊,這才鬆開手,“快說!你爹爹打算將你外放做什麼官?”

李銀苦臉道:“具體什麼官我不知道,但可能是去朔方一帶爲官。”

“去哪裡倒無所謂,但一定要當縣令或者刺史,老孃可是想做第一夫人!”

一聲‘老孃’口頭語,將李銀的汗毛都要唬得豎起來,這是她想做某件事的先兆,他急低聲哀求道:“你不是說假如我到外爲官就準我納妾嗎?可得說話算數。”

崔柳柳細魚眼斜瞟李銀,花崗齒咬着猩脣兒,低聲笑道:“你這死鬼,把老孃火都撥燎起來。”

她回頭‘噗!’地將燈吹滅,黑暗中只聽她吃吃的低笑聲,“納什麼妾!你連老孃都滿足不了。”

“可是我想有後,哎喲!你輕點!”.

“郎君,賣力點,今晚我就給你生個大胖小子!”

第186章 步步爲營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81章 意外失足第81章 意外失足第63章 楊家(二)第306章 試探性的戰鬥第63章 楊家(一)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1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一)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93章 李林甫的煩惱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75章 絆腳石(三)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第298章 合作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10章 以直報怨(二)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65章 楊家(四)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190章 撲朔迷離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213章 前夜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72章 詭異的刺殺第385章 家國天下(五)第33章 密謀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306章 試探性的戰鬥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335章 謀河西(下)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324章 天寶十年最後一夜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20章 官司(四)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63章 楊家(二)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13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55章 綁架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80章 黑幫老大(二)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374章 滿月酒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94章 又見故人第58章 門生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241章 科舉案(三)第98章 四兩撥千斤(下)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01章 相親(下)第59章 挖牆角第83章 孔方老道第184章 佈局第218章 天地爲媒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295章 對手第51章 暗流(三)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69章 縣尉縣丞(一)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54章 品牌效應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155章 東宮案(九)第210章 尋第12章 新政縣鮮于府(二)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63章 楊家(一)第244章 科舉案(六)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175章 比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