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

晨,雨已經停了,一片金黃色的陽光從高高的氣窗射疲憊地從睡夢中睜開眼,身旁佳人已不在,他心中一驚,一骨碌爬了起來,柴房裡早收拾得整整齊齊,火盆和鐵壺移到一旁,地上掃得乾乾淨淨,門開着,大片的陽光從門外射入。

李清剛走到門口,卻見一身布衣荊裙的李驚雁端着熱騰騰的茶飯走進屋來,她見李清目光詫異,便笑道:“我把頭上的金簪子給他們了,換來這一身衣服和茶飯,這還是她家媳婦過門時穿的。”

見李清要接盤子,她卻輕巧地讓過,“這是我們女人的事,你只管坐下吃飯。”

聽到一個飯字,李清才感覺肚子早已飢腸咕嚕,舉起桌上的筷子便笑道:“你自小被人伺候,現在還會伺候我嗎?”

“會不會是一回事,有沒有那個心則是另一回事。”

李驚雁雙手將飯端到李清面前,抿嘴笑道:“在這個家,我的地位可能連小雨都比不上,不努力點怎麼行。”

李清見飯只有一碗,菜也只是幾根青菜加鹹蘿蔔條,一顆油星不見,不禁詫異道:“難道他們家一點多餘的米都沒有了嗎?你給他們的可是金簪子啊!”

李驚雁在圍裙上擦了擦手,爲難道:“李郎不要怪他們,他們家就只有這點米了,其他的都換成了黍。”

說到此。李驚雁嘻嘻笑道:“我和他們一起吃了蘿蔔黍飯,第一次吃,味道還不錯。”

李清搖了搖頭,將飯撥了一點在菜碗中,“蘿蔔黍飯又苦又澀,你怎麼吃得下,還是先墊墊肚子,等會兒咱們回去再吃。”停一下。李清瞥一眼她,又低聲調笑道:“再說,我昨晚已經吃飽了。”

“你這個只會欺負人地壞傢伙,不準說!”李驚雁大羞,用筷子在他頭上敲了一下,一抹紅霞飛過臉龐。她忽然想起一事,又憂心道:“李郎,剛纔我問了,我們現在就在蜀崗後山腳,上面就是大明寺,我早聽人說,這大明寺挺靈驗,我怕昨晚佛主會怪罪我們。”

“沒事,哪家夫妻沒有房事,他不管的。”

“你這登徒子。又想到哪裡去了?”道:“我是說我們以天敵爲媒。以火爲媒,卻沒有想到佛主。我是擔心這個。”

“哦!你是這個意思,佛主住在西天,這天地不就包括他了嗎?再說和尚不成親.

李清嘴上說笑,卻見李驚雁一臉擔憂未去,知道她其實是爲昨天出家又還俗之事煩惱,怕自己生氣而不好說出口,便笑了笑道:“這還不容易嗎?既然山上就是大明寺,咱們等會兒上山便是。”

吃過飯。二人收拾收拾,將馬寄存在老兩口這裡。牽了手便向山上走去,蜀崗山勢低緩,林木蔥鬱,連綿十幾裡,大明寺便位於山腰正中,揚州爲江南的經濟中心,佛教也隨之鼎盛,蜀崗之上除大明寺外,還有大大小小十幾座寺廟禪院,雖是清晨,但虔誠的香客已經絡繹不絕。

大明寺依山勢而建,層層向上,廟宇極大,可供一兩千僧人在此修行,李清穿得是高品官服,早有僧人看見,忙不迭地跑回去報信。

“阿彌陀佛,大人可是戶部李侍郎?”大明寺主持約五十歲,長得喜眉團臉,老遠便率領數十僧笑咪咪地迎了上來。

李清呵呵一笑,“高僧的眼睛倒挺明辨,老遠便認出我,可是從我官服推斷?”

“阿彌陀佛,老僧法號思難,爲大明寺主持,已半年未下山,並不知道揚州情景。”

他指了指身後二僧,笑道:“只憑官服推斷未免有失偏頗,我這兩位師弟曾在長安見過李侍郎,故而知道。”

李清見他身後二僧都四十餘歲,皆臉頰精瘦、目光堅韌,所穿袈裟也與其他僧衆不同,但自己卻不認識他們,便笑笑道:“請教二位高僧法號,是在長安何處見過我,我確實沒印象了。”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答道:“貧僧榮睿,那是我師弟普照,我們曾去長安鴻臚寺辦事,在皇城內見過李侍郎。”

李清聽他們口音生澀,且法號犯忌,想來不是大唐僧人,不禁微微一笑道:“我沒猜錯的話,是不是二位遞上法碟便被鴻臚寺官員趕出?”

那僧人詫異,“侍郎大人如何知道?我二人辦師傅東渡的批文,卻屢屢被拒,真不知緣故。”

“那是當然,你的法號中帶有先皇地廟號,哪個敢接待你,若不是你們非大唐僧人,還會被抓起來。”

“等等!”李清忽然反應過來,訝道:“你們剛纔說什麼?師傅東渡,難道你們師傅就是鑑真大師不成?”

“正是,我二人天寶元年從日本而來,爲請鑑真大師東遊興化,已東渡失敗兩次。”

他們二人忽然跪倒在李清面前,雙掌合什道:“懇請侍郎大人幫幫我們,讓官府同意師傅東渡。”

“二位起來吧!”李清將他們二人扶起,笑道:“不經歷幾番挫折,你們孝謙天皇怎會知道鑑真大師的價值,有志者,事競成,只要你們堅忍不拔,最終就能成功。”

他回頭又對大明寺主持道:“今天我帶夫人到貴寺許願,請主持先帶我夫人前去許願,我想拜見鑒真大師,還望主持成全。”

“阿彌陀佛,侍郎大人有此心願,貧僧自當成全。”

鑑真,大唐開元、天寶年間高僧,在佛經義理、戒壇講律、焚聲音樂、廟堂建築、雕塑繪畫、行醫採藥、書法鏤刻等方面多所領悟,四十六歲時便爲一方宗首、持律授戒,獨秀無倫,前後授戒度人略計四萬有餘、澤及遐邇,道俗歸心,仰爲“江淮化主”。

天寶元年,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來揚州大明寺祈請鑑真東遊興化,歷時十一年,先後五次失敗,雙目失明,終於在天寶十

日本國遣唐使團東渡成功,爲日本律宗創始人,爲日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此刻,鑑真剛剛經歷第二次失敗,返回大明寺靜修。

李清跟隨主持,轉過幾個迴廊,穿過幾道山門,行約千餘步,在來一座禪房前,主持進去,過了一會兒他低頭出來,向李清擺一個請的姿勢,“師傅有請李施主。”

李清凝住心神,跨門而入,只見房間裡光線昏黑,顯得異常寂靜,整個房間除二個蒲團外,再無他物,靠裡間的蒲團上坐有一老僧,李清剛入黑屋,一時看不清他的面容。

黑暗中兩隻眸子閃着淡淡的智者之光,蘊涵着人生的智慧,李清上前緩緩跪下,“末輩李清參見大師,”

“李施主請坐,不知欲見貧僧,不知是爲何事?”他聲音輕柔而平淡,如春風化雨,讓人內心平和、寧靜。

漸漸地,李清眼睛已經適應了黑暗,可以看出鑑真的相貌,只見他鼻子高挺、顴骨前張、身子瘦小,或許是長期坐蒲團的緣故,腿有些畸形、細若麻桿。

李清也盤腿坐在蒲團上,雙手扶着膝蓋,身子微微前傾向鑑真肅然道:“大師意志堅韌,一心東去傳教、普渡衆生,讓人敬佩,但李清以爲,日本國地域狹小,四周皆茫茫大海,生存不易,從白江口一戰便可看出它地勃勃野心。這是天然的地理制約,其島國心態也註定它後世的國策必然是向外擴張,從隋起至今,我中原國勢強盛,日本國屢屢遣使前來,名爲學習,實爲竊取我中原的文化、制度和各種技藝,久而久之。必然是養虎爲患,假以時日,日本國漸漸強大,若中原動盪之時,以它的狼子野心,豈能不趁虛而入?

所以李清想奉勸鑑真大師。宣揚佛法是好,可教化民衆向善,但也須努力防止我大唐的先進文化爲其所用,漸漸追趕上中原,將來塗炭我後代子孫。”

鑑真半天沒有說話,房間裡一片寂靜,李清見他雙目微閉,彷彿沒有聽見自己說話似的,不禁又追問道:“難道大師以爲李清所言不值一聽?”

鑑真搖了搖頭,略略睜開眼睛笑道:“人說智者可看百年。可李施主的目光又何止百年,話雖有幾分道理。但所言都在假設之上,如何能讓人信服。但李施主心懷天下民衆之心,卻讓大和尚深感慚愧,我不妨送李施主一言,也算結今日之緣。”

此結果也是在李清地意料之中,自己的進勸蒼白無力,毫無事實根據,可他又能說什麼呢?倭寇犯境還是七七事變,李清不禁深感無奈。或許來見見鑒真大師也是一個目的吧!

“大師看透人世,悉知人間善惡。李清年輕淺薄,對前路甚感迷茫,身處朝廷亂局而不知進退,願聽大師妙揭!”

鑑真微微一笑,“這不是逼死老和尚嗎?”

“水滿將溢,月盈必虧,做人存七分素心,凡事留三分退路。”鑑真言罷,再不肯睜眼。

意思就是叫自己做得不要太過分了,道理很簡單,李清也明白,可要能做到這一點,卻又千難萬難,官場上講究對敵人手段狠辣,決不容情,他可能存素心嗎?留三分退路倒可取,但不是現在。

李清見鑒真已不再言,便悄悄退出,主持已經離去,外面一個人也沒有,他走了幾步,忽然感覺後面似有腳步聲,回頭卻不見人,李清快跑幾步,衝出院門,卻猛地停住腳步,回身笑吟吟地等着。

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和互相埋怨聲響起,他面前赫然出現兩個僧人,正是那兩個日本僧,榮睿和普照,李清笑道:“你們二位還不死心嗎?”

他忽然有一點擔心,自己對鑑真所言會不會被這二人聽去,只見兩人對望一眼,榮睿軟語相求道:“我們知道侍郎大人也難辦,所以只要侍郎大人送我們一艘船便可以了。”

旁邊普照接口又道:“我們也不會白要侍郎大人的船,侍郎大人不是來推行鹽法嗎?我們知道有個地方藏有一支船隊,足有上百艘,上面載滿了鹽。”

這消息確實意外,上百艘都載滿的話,少說也有十幾萬石,“你們怎麼會知道?”李清不露聲色又問道。

二人嘆了口氣,“我們爲了弄船,揚州附近地江河湖泊都跑遍了,也是無意中發現。”

這時,忽然聽見外面一片喧鬧聲,李清扭頭,卻見第五琦、高適等一大幫人指着自己快步走來。

“你們怎麼找來的?”李清驚喜交集。

第五琦呵呵笑道:“我們見到你的馬,知道你和郡主上山了,便一路問來,正好遇見在求佛的郡主。”

李清閃目向後看去,只見李驚雁站在不遠處,神情扭捏且擔憂,李清知道她的心思,是怕自己把昨晚之事說漏嘴。

李清打了個哈哈,“找到了就好,我們這就回去。”

“侍郎大人,那我們的事?”旁邊兩個僧人見李清要走,急忙緊張地問道。

“放心!我不會忘記。”

李清拉過第五琦,指着兩名僧人對他笑道:“這兩個和尚知道有一處地方藏有十幾萬石鹽,想用這個消息和我們交換一艘船。”

第五琦一怔,隨即大喜,他急將李清扯到一邊,在他耳邊低聲道:“我沒來得及向你稟報,昨日我去鹽倉盤庫,發現就在一個月前有二十萬石官鹽報廢,據他們說是風浪將船隊掀翻,問他們傷多少人卻說不出,我就懷疑其中有問題,難道這就是他們說的鹽不成?”

李清眼睛已經眯成一條縫,二十萬石,好大的手筆,恐怕只有慶王或永王纔拿得出手吧!他微微冷笑道:“此事休要聲張,等晚上再集中人手去抓。”

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291章 拉攏邊令誠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73章 除惡(一)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280章 把柄第301章 針鋒相對第34章 美人計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362章 馬嵬坡(五)第212章 求婚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229章 崔翹的抉擇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16章 義助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64章 示警第三百零八章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60章 解謎(下)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213章 前夜第269章 意外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244章 科舉案(六)第65章 楊家(四)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385章 家國天下(五)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67章 官從天降第1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一)第13章 以字鑑人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276章 拉攏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語第42章 風驟起(一)第38章 去成都第117章 純屬誤殺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31章 破局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49章 暗流(一)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77章 捐錢募款(二)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329章 宮裡的消息第264章 示警第31章 開店(二)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325章 給李林甫拜年第50章 暗流(二)第260章 解謎(下)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77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上)第38章 去成都第266章 線索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217章 和親事件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