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求婚

麻麻亮,遠空出現一抹紫紅色,紫紅色彷彿傾翻的醬靄層層盡染,驀地,披着紅火戰袍的太陽跳出雲端,迸射出萬條金線、射透雲際,新的一天終於來臨了。

李清和往常一樣,天不亮便起牀,在簾兒的伺候下,洗梳、更衣,吃罷早飯便去了皇城,痛苦化作流汁,漫過層層心田,流去低去,在一個不爲人知的角落蓄積起來,成熟的男人會將痛苦放到身後,而將責任放在眼前,他已爲人父、爲人夫、爲人臣、爲人主,畢竟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後日他要去揚州了,或數月或半年,眼下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安排,他無暇去細細品味痛苦。

行至戶部署衙門口,李清下了馬車,正好遇見快步進門的韋見素,二人拱手見禮,李清先笑道:“韋兄,此去揚州,我要抽走數十名戶部骨幹,讓你爲難了。”

韋見素上前拍拍李清的後背,感嘆道:“本來是我去揚州,或許皇上知道我能力不足,便換成了你,那裡牛鬼蛇神衆多,各種勢力交錯,你要當心纔是。”

李清聽出他話中有話,連忙拉着他進了大門,二人走進內堂,李清急忙問道:“韋兄想必都心知肚明,不妨對李清明言。”

“這.道:“揚州商業極爲繁盛,天下一半以上的布帛、油、鹽、茶都在那裡彙集,京中各勢力、各權貴、各利益集團在那裡都有勢力;相國黨、太子黨、慶王、永王、壽王也都有心腹、家臣在揚州,所以你雖然身在揚州,但實際上與長安並無區別,陽明,此去揚州,千萬不可大意,要謹慎行事。”

“多謝韋兄提醒!”

李清向他深施一禮,又問道:“不知揚州大都督現在是誰擔任,還有揚州刺史和長史現在是何人?可有背景?”

韋見素苦笑一聲,“這是我最要提醒你之事,揚州大都督由盛王李琦遙領,他常年在京,都督府具體雜事由長史劉匯操持,這可以不用考慮,但揚州刺史是李成式,也是宗室,爲慶王心腹,而揚州長史就是李林甫的大女婿張博濟。”

‘李林甫的大女婿!’李清摸了摸鼻子,莞爾一笑道:“韋兄爲何苦臉,這不是挺有趣之事嗎?”

正說着,一小吏跑來急報,“章仇相國來了,請二位侍郎速去相見。”

李清與韋見素對望一眼,異口同聲叫道:“快快請相國進來!”

章仇兼瓊自入主門下省,在李隆基的默許下,大刀闊斧進行整頓、清肅,他收攏太子黨舊人,提拔親信、故吏,罷黜李林甫勢力,僅僅一個月時間,他便牢牢坐穩左相之位,張筠、裴敦復、楊慎矜、李琳、李清、韋見素等大員都願尊他爲首,章仇黨的架構隱隱已成。

李清是他的得意門生,現在推行的新鹽法也算章仇兼瓊推行的改革第一步,眼看李清要去揚州,有些事他必須趕來交代。

章仇兼瓊坐下,便急對李清道:“老夫也是剛剛知道你已升爲江淮轉運使,便急忙趕來,你此去揚州,不僅要推行鹽法,還要疏通漕運,皇上既然命你爲江淮轉運使,自有他的深意,開元十二年,裴耀卿整頓漕運,使江淮之米能大量運到京兆,以至京城鬥米不過數錢,開元盛世由此而興,江南的揚、潤、常、蘇一帶一直便是我大唐最富裕之地,尤勝巴蜀,若能將其物資大量運入京中,便可緩解京城物資匱乏的局面,這就是皇上命你爲江淮轉運使的深意,你明白了嗎?”

就在章仇兼瓊細心叮囑李清的同一時刻,李林甫也同樣在給他的女婿、揚州長史張博濟仔細交代。

“李清此子看似年輕,但其手段卻頗爲老辣,這次楊慎矜倒向章仇兼瓊便是他在中間牽線,這次他去揚州,你切不可以貌取人、等閒視之。”

李林甫在章仇黨異軍突起後,便保持一個低姿態,在新鹽法事情上他冷眼旁觀,不予干涉,對權術的玩弄,他雖不及李隆基如火純青,但也是個中高手,審時度勢更是他的所長,他位居大唐相國多年,對朝廷的財政危機也深爲知曉,從李隆基罷京兆尹、遣七重臣分行天下監督鹽法推行來看,李隆基對這次鹽法的實施抱了極大的希望,若自己從中作梗,誤了大事,恐怕皇上絕不會輕饒自己,但眼睜睜地望着章仇黨借這次新鹽法之機而壯大,又絕不是他所情願。

事情似乎有點兩難,但李林甫最擅長的權術便是借他人之手,不露聲色地除掉異己,李清此去揚州推行鹽政,必然會和以慶王爲代表的李氏宗室交惡,那他李林甫爲何不好好利用一番呢?鶴蚌相爭激烈之時、便宜的便是那守侯一旁的漁翁。

張博濟年約四十歲,開元年間進士,生得長身挺立、風流瀟灑,他文采激揚、爲官也頗有幾分清譽,爲大唐新興的政治明星,自從攀上李林甫這棵大樹,他便一路高升,前年升做揚州長史,揚州雖不列

但人口近百萬,尤勝雄州,且爲淮南道首府,商業之僅次於長安,在此地爲長史,將來調入京,更比別人多了幾分資本。

雖然他對李清也充滿嫉妒,瞧他不起,但岳父之話卻不敢不聽,他便低眉順眼答道:“請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一定會小心對付李清,不會有任何閃失。”

“錯!”李林甫舉手打斷了他的話,他陰沉着臉,盯着張博濟道:“誰要你去對付李清,對付他是李成式他們的事,恰恰相反,你要好好配合李清推行鹽政,記住了嗎?”

“可是”

‘砰’地一聲,李林甫狠狠一拍桌子,怒道:“笨蛋!虧我還一心想提拔你,鶴蚌相爭、漁翁得利你不懂嗎?我再說一遍,你既要好好推行鹽政,但也要讓鶴與蚌的矛盾白熱化,最好讓他們兩敗俱傷,你去吧!”

張博濟嚇出一身汗,不敢再辯,喏喏答應了,慢慢從李林甫的書房裡退出,望着女婿遠去的背影,李林甫輕輕地搖了搖頭,自己這個女婿能否對付得了李清,他實在是懷疑,但也無可奈何,他最得力的悍將王在南詔未歸,崔翹去山南東道巡查,大理寺便由少卿吉溫代行卿事,而楊國忠竟當了京兆尹,李林甫忽然警覺起來,這明顯是李隆基的一步棋,其劍指何處,他竟一時看不出來。

李林甫不禁心煩意亂,楊國忠還可以放一放,但收拾吏部侍郎楊慎矜卻是火燒眉睫之事,若不幹掉他,自己的顏面何存?

‘竟然膽敢背叛老夫!’李林甫一陣冷笑,他早想好了對付楊慎矜的手段,便伸手輕輕拉了拉身旁的繩子,一名貼身侍衛應聲而入。

“去,將禮部侍郎達奚珣給我找來!”再過兩個月便是科考之日,那時,他要徹底清洗吏部。

時間已經過了申時(下午三點),陸續有官員離開皇城回府,李清也上了馬車駛出含光門,但他並不是回府,而是向李琳府方向而去,昨日阿婉之事讓他哀痛至深,同時也讓他深刻反省,他已經因一念之差失去一個女人,現在絕不能因自己的優柔寡斷再失去另一個女人。

李驚雁之事他一直沒法向李琳開口,讓一個堂堂的大唐郡主做次妻實在是有點荒唐,但醜媳婦早晚要見公婆,難道讓李驚雁等他一輩子不成?

馬車緩緩在嗣寧王府前停了下來,李清一下車門,迎面便見杜甫精神抖擻地從李琳府中出來,只見他穿一身直挺的長衫,腰中束一革帶,頭戴狀元巾,近一年不見,他的氣色變得大好,兩頰的肉也豐滿起來,膚色紅潤而光潔。

“子美兄,怎麼不來我府上一敘?”

杜甫正低頭走路,忽然聽有人叫他,左右張望,一下子便看見了李清,慌不迭上前行禮,“我一直忙於備考,實在無暇去拜見李侍郎,請侍郎見諒。”

“你今科真要要參加省試麼?”

杜甫點了點頭,“科舉入仕一直是我的心願,省試定在四月二十日,尚有二個多月,今天我來找王爺,便是想請假全力備考。”

“看來子美兄已是志在必得。”

李清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若子美高中,我便調你到我戶部來做事,你可願意?”

“那就多謝李侍郎了。”杜甫向李清躬身施了一禮,便告辭而去。

李清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歷史上,杜甫並沒有考中進士,難道這次科舉又會發生什麼意外不成?

李琳府的門房早已認識李清,不等他靠近大門,便有人飛跑去報信,片刻,李琳笑呵呵親自出來迎接,“聽說賢侄升了御史大夫,這可是從三品之銜,呵呵!恭喜了。”

“只是臨時的,回來還是做我的四品侍郎。”李清笑着回禮,眼光卻瞟向裡面,李琳會意,便笑了笑道:“那丫頭在她房裡,我已經讓人去告訴了她,怎麼!賢侄到我府上來,就不能來看看我這個老頭子嗎?”

“世叔此話讓李清慚愧!”

李清見李驚雁大哥李照也從裡面出來,便向他拱了拱手,這纔回頭對李琳肅然道:“我後日便要去揚州公幹,今日前來,正是想找世叔談談關於驚雁的事。”

李琳大喜,他等這一天已經多時了,他平生最大一個遺憾便是不能得李清爲婿,眼看他一日一日向上升,憑他的閱歷和經驗,章仇兼瓊之後,必然是李清接班,若能得他爲婿,兩個兒子的前程就不愁了。

“來!咱們去書房談。”李琳挽住李清的胳膊,親熱地將他往府裡帶。

這時,一旁的李照卻警惕地看了李清一眼,忽然開口道:“父親,孩兒也想參與。”

李琳微微有些詫異,他想了想便道:“也好!你也一起來吧!”

“這麼說,你決意要娶驚雁了麼?”李琳揹着手,來房間裡慢慢踱步,適才,李清已經正式向他提親。

我有一個擔心,我聽說大唐律法規定同姓不得婚配,很發愁。”

“這不是問題。”李琳搖了搖頭,笑道:“你們並不是同宗,這倒不是很嚴,我請皇上特批一下便是,關鍵是驚雁本人要願意,她一向眼高於頂,現在卻願意委身嫁你,這等好事,我怎會不許。”

“我不同意!”

旁邊的李照忽然站起來大聲道:“李侍郎,我妹子是堂堂的平陽郡主,若你娶他爲正妻,我還覺得你是高攀了,可是你竟然想娶她爲次妻,說白了,就是納她爲妾,我萬萬沒想到,你竟然開得了這個口?李侍郎,你雖然聖眷正濃,也不能這樣欺負人吧!”

“大哥!”門突然被推開了,一直在門外偷聽的李驚雁衝了進來,她的臉漲得通紅,對李照埋怨道:“我早就說過,我不要什麼名份,李郎才肯上門提親,你卻不分青紅皁白斥責人家,實在太失禮了。”

“你、你跑出來說話,成何體統!”李照見妹妹也幫着李清說話,不禁勃然大怒,他指李驚雁吼道:“你上次跟他去西域,已經丟盡了我們家的臉,現在居然說想做人家的妾,一點廉恥之心都沒有,你給我回去!這裡沒有你說話的餘地。”

李驚雁從來沒有被大哥如此痛斥過,她眼睛也紅了,呆立在那裡,傷心地望着自己的大哥。

李清先看在他是李驚雁大哥的份上,不計較他的失禮,但此時見他說得太過分,不由也冷冷道:“李照,虧你還自詡讀過聖賢之書,父在子不言,你連這也不懂嗎?你妹子願嫁,你父親願許,這本是兩廂情願之事,你卻在這裡橫加阻撓,我來問你,你又有何資格。”

“照兒!”李琳嘆了口氣勸道:“我大唐自開國以來,宗室之女嫁到名門望族做側室者早已屢見不鮮,說起來你可能還不知道,李賢侄的妻子實際上是姓崔,正是你姑父崔翹之女,所以驚雁嫁作次妻,我也並不反對,只要你妹子自己心甘情願,正妻、次妻又有何關係呢?”

李照聽說簾兒竟是姑父之女,他不禁呆了半天,但他依然不願意自己的妹妹低嫁,他狠狠地瞪了一眼李清,纔對父親嘆道:“父親,你實在太寵驚雁了,這樣會害了她,既然你們都不聽我勸,那我也無話可說,到時候你們後悔之時,就別怪我當初沒有說。”

說完,他大步走出門去,又隨手將門狠狠帶上,砸得‘砰!’地一聲巨響。

李琳見兒子負氣而去,不禁暗暗嘆了一口氣,他何嘗不知道這個名分的重要性呢?可是自己這個寶貝女兒,除了李清,她還肯再嫁別人嗎?

“雁兒,你先下去吧!求婚之事爹爹同意了,讓我再和李清好好談一談細節方面的問題。”

且說李照滿腔怒火從府裡出來,今天本約好和幾個同僚在太白樓小聚,被李清之事一攪,他大大壞了心情,竟不想在去了,行到春明大街,他便命令車伕掉頭回府。

“益夫兄,停一停!”李照忽然聽見有人在叫他表字,急讓車伕停車,他探頭向車窗外望去,只見馬路對面從教坊裡跑出一人,正是自己的摯友趙嶽,便打開車門讓趙嶽上車。

“子爲兄要去哪裡?我送你一程。”

趙嶽本來是要去見李林甫密報楊國忠之事,但平康坊一帶青樓教坊密集,他便忍不住進教坊快活了一把,出來見時辰已晚,正心急之時,忽然看見李照的馬車,便忍不住叫停他,但趙嶽卻不敢說是去見李林甫,只含糊笑了笑,“約幾個朋友在平康坊四明酒樓吃飯,現在有點遲了,便想搭益夫兄的便車。”

“我本來是打算回府,但子爲兄既然想去四明酒樓,我送你去便是。”李照便命馬車回頭,向平康坊大門處駛去。

馬車在輕微晃動,兩人面對面坐着,趙嶽見李照情緒低沉,便關心地問道:“益夫兄好象心情不佳,不知是爲何事?”

李照卻搖了搖頭,並不說話,趙嶽的嘴脣動了動,將剛要出口的話又咽了回去。

又過了一會兒,趙嶽終於忍不住期期問道:“不知驚雁那邊,我、我還有沒有機會?”

他剛剛被李林甫提拔爲吏部司勳署員外郎,事業正春風得意,便再一次打上了李驚雁的主意。

李照歉疚地看了他一眼,不由爲妹妹暗暗感到可惜,人家是堂堂的狀元郎,一直在追求她,幾次三番受挫,依然癡心不改、至今未娶,真不知她是怎麼想的,竟看上一個商人出身的人,連舉人的功名都沒有,甚至還要去做人家妾。

如此鮮明的對比,實在讓李照忿忿不平,‘老天無眼啊!’他仰面長嘆一聲,喟然道:“我勸子爲兄還是另娶吧!我妹子她、她要嫁給那個商人侍郎了。”

無意中,他竟說漏了嘴。

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機第191章 第一步棋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決策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93章 第一聲春雷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5章 上元夜(一)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27章 閬中(二)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282章 陰招出手第11章 新政縣的鮮于府(一)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14章 禍起第121章 美女與陰謀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176章 異鄉第17章 摸獎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197章 謀畫第34章 美人計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51章 暗流(三)第374章 滿月酒第314章 導火索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237章 賞牡丹貴妃思曲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222章 將計就計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385章 家國天下(五)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61章 連環計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140章 兩個宦官第95章 初見太子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103章 初見李隆基(上)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324章 天寶十年最後一夜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83章 孔方老道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263章 夜泊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8章 童生第28章 閬中(三)第365章 微妙的朝議第28章 閬中(三)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335章 謀河西(下)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第79章 黑幫老大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253章 薦官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61章 連環計第131章 破局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254章 南詔女王(上)第374章 滿月酒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55章 綁架第135章 匕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詔內訌(上)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63章 夜泊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93章 李林甫的煩惱第67章 官從天降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348章 後手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292章 大國的決策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57章 反擊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217章 和親事件第68章 簾兒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286章 外放第248章 科舉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