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

早,李清吃罷早飯便去了西市,當官雖然重要,但賺誤,養家餬口憑俸祿便可,但招攬手下、籠絡人才,甚至將來當官博民望,哪一樣不需要錢,‘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監察體系健全的大唐,這無異於癡人說夢。

‘春風得意馬蹄急’,暮春的早晨,暖風襲人,春光異常明媚,牆頭上吃罷早飯的爬山虎們在陽光下肆意尋歡,公開進行着普遍的繁殖。

一覺睡到天明,李清彷彿科舉考完的士子,精神飽滿,渾身輕鬆自在,經過南詔的洗禮,他的騎馬技術已經如火純青,一路小跑,馬兒輕快地躲避往來的行人,它的主人則在躲避眼光似電的女爬山虎們。

行至西市大門,老遠便看見一頂青呢小轎從另一頭匆匆趕來,轎子在他面前停了下來,隔着轎簾,李清聽見有人在低低的喚他,“李將軍,你也是來看店嗎?”

聲音有點蒼老,十分耳熟,李清忽然記起,是自己的鄰居,太子的老丈人杜有鄰,南詔一行,他與杜有鄰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對方雖是皇親,卻沒有半點架子,倒是個和藹可親的小老頭,他呵呵一笑。“老杜也是來看店了?”

李清的問候聲音大了點,卻讓杜有鄰格外緊張,“哎!小聲點兒,讓人聽見可不得了,我一個月的俸料可沒了。”

李清卻有些詫異。“不是說每人都有三天假,老杜難道沒有嗎?”

對方卻沒有應答,過了一會兒,杜有鄰將轎簾拉開一條縫,幹棗一般地老臉上帶着一絲苦澀道,“太子常跟我說,‘顧小而忘大,後有必害’。我身份特殊,太子對我的要求自然比一般官員嚴格一些。”

‘哦!’了一聲,李清同情地看了他一眼,“走吧!到店裡看看去。”

西市裡熙熙攘攘、人流如織,各國商人流連其中,四肢短小、謙恭自卑的日本人;猥瑣小氣的高麗人;梳着小辮、精幹爽快的突厥人;戴耳環、披肩布。羅羅嗦嗦的天竺人;此外明顯帶着異國情調的波斯人、大食人、拂菻人也隨處可見。

“李將軍手下能人衆多、個個忠心耿耿,我去南詔前,將軍的巴蜀商行連做幾票大單,價值十幾萬貫地貨物進出,已隱隱有執西市錦緞業牛耳之勢,實在令老夫羨慕,太子常對我說,三戶之內,必有忠義,可我的鋪子裡。掌櫃夥計又何止三戶,卻一個個小肚雞腸。和客人斤斤計較,做不得大事。”

杜有鄰一想到自己的店與李清店只是隔壁。可客人就是不到他那裡去,兩家的營業額若雲泥之判,心中着實鬱悶。

李清見他悶悶不樂,便笑着勸慰他道:“這其實也是嗣寧王幾十年積下的老本,與我何干,再者,將來太子即位,老杜就是國丈。還會在乎這點小錢嗎?老杜再來巡視西市,灑水淨街。恐怕我這般閒雜人等都要統統迴避纔是,如此尊貴的地位,又豈是錢能買到?”

李清地話說到杜有鄰心坎裡去,他的嘴咧得合不攏,“李將軍這說的是哪裡話!我怎麼會是這種人。”幹棗臉笑如一朵盛開的牡丹花,當年生兩個女兒的遺憾,此刻早已無影無蹤。

說着話,兩人便來到店鋪前,兩家只一牆之隔,果然是冰火兩重天,李清的巴蜀商行里人頭涌動,談大買賣的,零星進貨的,商人進進出出,絡繹不絕,直忙得十幾個夥計腳不沾地,再反觀杜有鄰的店,卻是門前冷落鞍馬稀,一個夥計坐在門口無精打采地閉目打瞌睡,有人來問貨,他也不睬。

杜有鄰的臉當即便沉了下來,他去南詔前是將店託付給另一個女婿,原本以爲他能好好經營,但看此情形,竟比他去南詔前還要糟糕。

“哼!真是豈有此理。”他低低罵了一聲,也顧不得和李清打招呼,從轎子裡一步跨出,直衝進大門去。

李清望着他怒衝衝地背影,不禁暗暗搖頭,轉身便到自己的店裡去,寬大地院子裡擠滿了人,到處堆滿了東西,兩個夥計正在神情專注地清點着貨物,臉孔陌生,看樣子都是新來的,他們並不認識東家,友好地向李清點點頭,只當他也是買貨地客商。

穿過院子,李清來到一排屋舍前,這是便是商行的行政區,掌櫃房在最邊上,還沒進門,屋裡便傳來了張奕溟高八度的尖叫聲,“二百貫!我說老爺子,你的胃口也太大了吧!咱們私交雖不錯,但兩百貫啊!你實在是強我所難,老爺眼看就要回來了,這麼大個窟窿你叫我怎麼補,老爺臨走前給我的權限是三十貫,三十貫以下,我現在就給你,可超過三十貫,就恕我就無能爲力了。”

隨即又傳來一個柔和的聲音,且有一點埋怨之意,“奕溟,我不是問你要,我是借,先借我應應急,有了便還你,別這麼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王大爺,我實在不敢,不如你去找找夫人,她點頭了,我也有個交代。”

“廢話!我開得了那個口還來找你嗎?你這個小猴崽子,當初我在義賓縣是怎麼對你的,現在你當了掌櫃就翻臉不認人了嗎?”

這是王昌齡地聲音,柔和的聲音開始變得嚴厲起來。

“是規矩!”

張奕溟急忙低聲道:“他定下地規矩嚴,你也知道那個人精得跟鬼似的,這種事瞞不過他,一但查出來,我可吃不了兜着走。”

‘精得跟鬼似的?’李清剛剛想誇讚他堅持原則,不料最後竟冒出這樣一句話,不禁又好氣又好笑,他重重地咳了一聲,便推門進去。

“招風耳,我看你是皮癢了,你跟我說說清楚,我哪一點精得跟鬼似的,說不清楚,嘿嘿!這半年度獎你就休想要了。”

張奕溟正被王昌齡的無禮要求逼得進退兩難,有心給他,恐怕李清回來收拾自己違反店規,若不給他,又怕他最後想起來問自己私人借,這幫窮酸詩人,連什麼五花馬、千金裘都抵了酒債,要他們還錢,做夢吧!

正爲難之際,忽然聽見了東主的聲音,一扭頭,只見李清似笑非笑地站在門口,眼盯着自己,剛纔說的話他竟然全聽見了,張奕溟彷彿一腳踩空,頭皮一陣發麻,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該如何解釋那個‘鬼’字,腦海裡各種形象在繽紛亂舞,酒鬼、色鬼、還是無常鬼。

王昌齡卻大喜過望,李清回來,他的錢可有着落了,他上前一把抓住李清的手腕,高興得呵呵直笑,“你幾時回來的?快!快!救救

把,可把我愁死了!”

李清點點頭,先向張奕溟揮揮手,“你去吧!念在你堅持本分,且再饒你一次,下次再讓我聽見你在背後說我,我連你的全年獎也一起扣掉!”

張奕溟見東主又饒自己一次,連連作揖感謝,象兔子一般跑了,他卻不知道,自己今天表現出彩,若不是那多餘的一句話,可是要得賞的。

李清見他走了,這纔回頭對王昌齡笑道:“什麼事竟把你愁成這樣,儘管說出來,我幫你一把!”

王昌齡見他答應,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道,“後天晚上,我們一些朋友想在曲江池聚一聚,我想自己回來後總是麻煩大家,便主動請纓承辦這次曲江流飲,我想想我爲官幾年,手頭多少也有個幾十貫的積蓄,不料今年物價飛漲一倍不止,買酒、請歌姬、租場子往年只要三、四十貫便可,而今年少說也要一百貫,我這幫詩友都是今天有錢今天光,也指望不上,我想我認識的人中,也只有你是闊佬,便想來借一點,可那個張奕溟,虧我從前還引他爲心腹,這一換主便翻臉不認人了。”

李清知道王昌齡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向自己開口,更不會向別人開口要錢,便微微一笑,“玉壺兄儘管去喝酒,有時間去想幾句絕妙好詩,其他雜事我派人去辦,保管到時讓你面子上風風光光。”

王昌齡心中大喜。又有些不好意思,想了一想,笑道:“不如陽明也去參加,詩我來替你做,你多喝些酒便是了。”

“曲江流飲麼?”李清不由有些心動,這是唐朝第一風流之事,他早聞其名,若能見識一次。也不枉來唐朝走一回,況且,王昌齡還答應替他作詩,想到此,他欣然應道:“那我就去了,出醜之時。還望玉壺兄多多擔待一些。”

“好!一言爲定,到時我來接你。”

說完,王昌齡要走,他忽然又想到一事,吶吶對李清道:“陽明,我還有一件事想求你幫忙!”

李清按住他地肩膀,盯着他肅然道:“以後玉壺兄和我說話,休要再用一個‘求’字,我聽着彆扭。”

“那好,我就直說了。只是這事有點難,若辦不成我也不怪你。”

“來!坐下說。”

李清拉過兩把椅子。讓王昌齡坐下,“你便直說吧!不要繞。若辦得成我一定辦,若辦不成,我也沒法答應。”

王昌齡點點頭,嘆了口氣道:“我有一個朋友,詩寫得極好,連我和青蓮都自嘆不如,只可惜家道敗落,他又不會鑽營。科舉也屢考不中,混得窮困潦倒。他家裡孩子多,還要奉養老母,現在連吃飯都成問題,全靠我們接濟,我想陽明和太子關係好,能不能替他謀個一官半職,也好能養家餬口。”

王昌齡口中所說的青蓮便是李白,連李白都自嘆不如的人,會是誰?李清頭腦裡忽然閃過一個名字,遲疑一下道:“你說的可是杜甫,杜子美!”

“正是他!”

王昌齡有些詫異,李清來長安時間也不長,他如何知道,但也無暇細想,便道:“杜少陵人品和學問都好,就是不懂如何鑽營,去年省試他與岑參一起應考,岑參高中,他卻名落孫山,箇中原因誰也不知,我們都替他抱不平,陽明可有辦法幫幫他。”

以李清此時的人脈,給杜甫謀個小官實在是易如反掌,但在當時看來,大唐的的詩人數以萬計,杜甫不過是其中普通一員,他的價值是在後世,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寫出了那些哀嘆民生地不朽詩篇,而這顆尚未放光的明珠只有李清這個後世人才知道。

他沉思片刻,對王昌齡道:“此事對我來說只是小事一樁,我答應,但不是現在。”

王昌齡臉色微微一變,“爲何現在不可?”

李清淡淡一笑道:“如果我沒猜錯,杜甫落榜應該是有人故意爲之,他不是沒有才華,只要有人在上面替他說一句公道話,他一定能中,可是如果現在就當了官,他沒有功名在身,將來又會有什麼前途,我答應的事情不是給他謀官,而是將蒙在他身上的灰塵擦去,他若是明珠就一定會閃光。”

說到這,李清又從懷中取出一張櫃票,在上面簽了自己的名字,遞給王昌齡道:“這是五百貫,拿去給杜少陵,讓安心備考,不要爲生活擔憂。”

王昌齡心中感動,卻擺了擺手道:“錢,我這邊還有一點,他極硬氣,不會隨便收人錢財,陽明和他不熟,這錢他是不會要的。”

李清知道王昌齡說地是實話,也不勉強,便將櫃票收回來笑道:“不如這樣,這次南詔回來,皇上極可能會放我爲州官,我身邊武將是有,但缺文人,如果杜子美不嫌李清粗鄙,就給我做一個幕僚,替我整理文書之類,等歲末開科時再來應考。”

“這樣最好,我這就去給他說!”

王昌齡老臉忽然一紅,想說什麼,嘴脣動了動,卻又說不出口,李清見了,不禁哈哈大笑,拍拍他肩膀道:“你這頭老黃牛,我怎麼捨得把你丟掉!”

王昌齡走後,李清心情愉快,他找來帳本,細細瞭解這幾個月來的生意情況,巴蜀商行是李琳最賺錢的一個鋪子,資本雄厚,生意做得極大,在行內素有信譽,一個月的資金往來數以萬貫,尤其是這幾個月來,蜀錦的銷路極旺,商行連連吃下幾票大食和日本的大單,更是賺得鉢滿盆盈,幾乎壟斷了整個長安的蜀錦生意.

成都望江酒樓那邊,也是利好消息連連,海家一倒,它的老客幾乎都涌向瞭望江酒樓,據席掌櫃報來的消息,去年一年,贏利八千貫,雖不能和巴蜀商行相比,但也讓成都其他酒樓難望其背頸。

輕而易舉到手的巨大財富,讓李清地心倒平淡了,反不如當年在儀隴擺地攤時,第一天賺到三貫錢的那般欣喜若狂。

這時,外面傳來急促地腳步聲,管家張旺跑了進來,向李清躬身施禮道:“老爺,剛纔楊釗去家中找你,說有急事,我就把他帶來了。”

話音剛落,外面便傳來楊釗的大笑,“你這賊夥計,當年在中醉鄉酒樓逼我還帳,記仇於我,我若不說有急事,你肯帶我來嗎?”

聲到人到,門簾一掀,一臉得意地楊釗大步走了進來。

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26章 閬中(一)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10章 以直報怨(二)第99章 二進宮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7章 縣令第360章 馬嵬坡(三)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第60章 兄弟鬩牆第100章 相親(上)第90章 奉命入京第138章 返京第244章 科舉案(六)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193章 第一聲春雷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79章 黑幫老大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205章 誰爲左相?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58章 門生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90章 奉命入京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16章 意外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354章 戰爭與陰謀(四)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98章 四兩撥千斤(下)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03章 初見李隆基(上)第190章 撲朔迷離第33章 密謀第162章 密會太子第151章 東宮案(五)第101章 相親(下)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245章 科舉案(七)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383章 家國天下(二)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296章 行獵第329章 宮裡的消息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75章 比箭第19章 官司(三)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358章 馬嵬坡(一)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385章 家國天下(五)第116章 故地重遊第100章 相親(上)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16章 意外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360章 馬嵬坡(三)第297章 石國使者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212章 求婚第260章 解謎(下)第369章 殺將立威第295章 對手第126章 暗渡陳倉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61章 連環計第88章 刀刀見血第335章 謀河西(下)第266章 線索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