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以字鑑人

“你的字不錯,這幾張帖就你來寫。”

這日下午,嚴先生抱來一疊燙金禮帖,帖子封面印個大大的‘壽’字,一撇拉得老長,彷彿醉後潑墨,意猶未盡。

“先生要過壽麼?”李清望着一堆金光閃閃的禮帖,不禁有些愕然,先生一向簡樸淡泊,怎用這等俗氣的請貼。

“不是我,是太老爺,再過幾天就是他七十壽辰,府裡忙不過來,所以請我們幫忙。”嚴先生又扯過一幅白紙道:“老翁壽辰,咱們學堂也得表示表示,送錢財不稀罕,就寫幾句吉利話吧!”

他目光專注,凝神思索,卻遲遲下不了筆,眼一瞥,卻見李清早已下筆如風,一揮而就,寫下兩條字幅,他急放下筆,湊上前細看,卻是駢文,心中微微吃驚,自己尚未教他,怎的就會了?

心裡疑慮,口中卻隨之哦吟起來: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七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尚未讀完,這連聲的叫好早已響徹私學。

“這是你寫的麼?”嚴先生目光炯炯,眼中透出不可置信的訝色。

李清臉一紅,這是鄭板橋寫的,他曾默下來給大學老師做壽禮,他雖曉唐人不知,卻也不敢妄奪後人知識產權,急道:“非我所寫,這是我少時讀過,誰寫的卻也不知。”

“我想也是,行文大氣,洞達世間百態,非積五、六十年的人生經驗而寫不出,你纔多大?”嚴先生說到這,臉上露出罕有的溫和,拍拍他肩膀嘆道:“雖不是你寫,但你卻能坦然承認,這很好!人生一世,唯誠信二字,每日你準時前來,綴學不斷,這信字已有,今日方見你誠,孺子可教也!”

又小心拾起條幅,將它吹乾,細細再嚼讀一遍,方纔笑道:“我們學堂就用這個做賀禮,我去找人裱上,等會兒你替我放孩子們下學。”

嚴先生走後,李清暗叫一聲慚愧,還好沒有厚顏說是自己寫的,否則再讓他寫一幅,可就丟到家了,他洗淨手,坐回桌邊,開始按嚴先生留下的名冊,在禮帖上一一譽寫起來。

不覺天近黃昏,幾聲鴉叫從窗外傳來,時節已入初夏,但巴蜀大地卻依然春紅盎然,林花未謝,李清剛寫完最後一張,卻突然發現地上拖出一條長長的人影,李清擡頭,只覺得來人身材高大,漆黑的身體擋住了餘暉,但刺眼的陽光還是從兩邊縫隙繞來,將他的眼睛照射得睜不開,不過他能肯定來人不是嚴先生。

“嚴先生可在?”來人也突然驚覺房內不是嚴先生,急停住腳步歉然問道。

“嚴先生出去了,恐怕今天不會回來,先生若有急事,我可帶你去他家。”李清的眼睛漸漸適應了刺眼的光線,眼前出現一個清攫的長鬚男子,身着普通白袍,腰間佩有一玉,玉質溫潤高古,他笑容間帶有一種淡淡的清雅,兩人目光相碰,卻見他眼裡閃過一道奢豪的悅芒,李清突然覺得自己的心思似乎已經被此人看穿。

“呵呵!不用,我只隨便看看,公子是新來的先生?”

“不是,我也是嚴先生的學生,姓李”

“原來是李公子”那人笑笑,慢慢走近桌案,隨手拾起一張寫好的帖,眼中突然射出異彩,“好字!”他脫口讚道:“字體圓渾豐潤而且嚴謹端莊,但細看處又見筆力遒勁峻拔,此字獨樹一幟,當真少見,不錯!不錯!”他放下請貼,眼中已是熾熱一片。

“公子尊名?”

“先生過譽,小子姓李名清,字陽明,來此讀書只有四月。”

那人上下打量他,又拾帖細細品了一番笑道:“字如其人,從這字我便可推斷公子外相親切和善,秉性隨和,但骨子裡卻又桀驁不遜,恩怨分明,可對?”

李清不語,也鋪開一紙笑道:“來而不往,非禮也!請先生留下墨寶。”

那人一怔,趣味盎然道:“你的意思是也想度我的性子嗎?也好!便讓你猜上一猜。”

他隨手抓筆,在白紙上寫下兩句王摩詰的詩:“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一丟筆,撫掌笑道:“如何?你可看得出?”

李清只微微一瞥,便淡淡道:“這並非你本來之字,讓我如何猜?”

那人驚訝之極:“你怎麼看得出?”

“所謂詩不求工,字不求奇,天真爛漫是吾師,這‘天真爛漫’便可解釋爲自然,字當隨心而寫,隨性而寫方叫自然,而先生之字,從明月鬆間照起,都寫得奇縱高古,筆力蒼勁,唯獨寫到“上流”二字時,卻一氣呵成,忍不住流露出你原本閒來清潤的筆意,如獨釣寒江雪的孤寞,所以取鋒避潤,顯然非你本來之字。”

李清說到詩不求工,字不求奇,天真爛漫是吾師時,那人眼裡露出極爲驚訝的神情,待說到他最後二字露出馬腳時,那人“哦”了一聲,眼神裡的驚意已漸轉爲敬意。

“說得好!也猜得準,那你可能從最後二字,猜到我的身份?”那人撫髯,微微笑問道。

“筆意大器,可看出書寫者居高臨下的心境,但行文間卻又帶有一絲市儈”

李清緩緩道:“能寫得這樣的官場氣勢,卻又脫不開商賈之俗的,鮮于大人,我說得可對?”

“公子奇才!”那人慨然歎服:“不錯!我便是鮮于仲通”

“奇才談不上,就算我看不出,但我也知道你是鮮于大人”李清一指他腰間玉佩道:“那玉上不就清楚地寫了你的名字嗎?”

鮮于仲通大愕,身後卻傳來一陣鼓掌大笑:“委實有趣,大公子,這少年出言每每出人意料,卻又字字珠璣,讓人回味悠長,感觸頗深,你覺得如何?”

二人回頭急看,卻是長竹篙似的嚴先生站在門口,眼睛盡露歡愉之色。

“我回頭是來取它!”嚴先生一指案上,李清才發現那裡躺着個青白布囊,原來他把錢袋給忘了,一轉眼,卻發現門口探進幾個圓溜溜的小腦袋,他一拍腦門,“是了,自己只顧說話,卻忘了隔壁的學童還等着放學呢!”

向二人說一聲抱歉,急忙趕到隔壁去,卻見門口早擠滿了一堆孩童,個個臉色焦急,目光埋怨,見他來了,皆一鬨跑回座位。

“對不住大家,來遲了!現在佈置今晚的功課,早晨教的,回去後每個字寫十遍,還有明日先生要教《論語.述而》篇,大家晚上可要先讀熟了,今天就到此,可以放學了。”

他話音剛落,早有幾個性急的孩童奪門而出,一溜眼就不見了蹤影,李清見西天已是血紅如殷,自己肚子早餓得前胸貼後背,也不想去打擾二人的談話,拖着長長的身影,信步朝住處走去。

就在李清走後,鮮于仲通目睹他背影消失,急向嚴先生問道:“此子何人?我倒是是第一次見”

嚴先生笑笑道:“他便是大公子外甥的伴讀,本是陪那張仇讀書,不料倒反客爲主,此人底子雖薄,但天賦極高,且氣質不同於常人,老夫也是幸運,暮年得此佳徒,他日若此子發達,也不枉我一番苦心。”

“先生說得不錯!此子確有奇才,但字裡行間略嫌稚嫩,可見他涉世不深,好好磨練幾年,當真是一塊美玉。”鮮于仲通低下頭去,記起李清剛纔所言,‘詩不求工,字不求奇,天真爛漫是吾師。’

“說得好啊!我當拭目以待,看看他到底能走多遠!”

---

本章小段情節參考了溫瑞安關於王小石的描述,少時讀過,哪本書忘了,信手拈來,溫老先生莫怪。

第210章 尋第295章 對手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88章 刀刀見血第176章 異鄉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12章 軍權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決策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61章 連環計第323章 安楊會第100章 相親(上)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20章 官司(四)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355章 戰爭與陰謀(五)第66章 歸程第351章 戰爭與陰謀(一)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26章 閬中(一)第42章 風驟起(一)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9章 以直報怨(一)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208章 暗流涌動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三百零八章第61章 連環計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94章 又見故人第4章 複雜的人際關係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232章 並不難斷的家務事第174章 納妾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101章 相親(下)第182章 遠謀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65章 利用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58章 門生第13章 以字鑑人第251章 科舉案(十三)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36章 貴人(二)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128章 風雲聚會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384章 家國天下(四)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19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173章 廟堂之高第271章 下手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16章 意外第6章 上元夜(二)第100章 相親(上)第12章 新政縣鮮于府(二)第124章 滇東遭遇戰第306章 試探性的戰鬥第294章 奪取小勃津第317章 請君入甕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286章 外放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143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上)第53章 暗流(五)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212章 求婚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70章 郭子儀的感動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第44章 冷刀子(一)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200章 天寶五年的上元夜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