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節制一軍

第45章 節制一軍

“末將不明白王帥的意思。”

盧瑜聽到“殺人滅口”這四個字,怛然失色。

但他還是強裝鎮定,一副不知情的樣子。

“這是徐俊留下的賬本,撿起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名字?”

王忠嗣不想聽盧瑜狡辯。

豐安軍使在他心中是朔方軍最有重量的職位。

他父親王海賓在豐安軍使上殉國,他希望歷任豐安軍使,都能盡職盡責,繼承他父親的精神。

收受豪強的賄賂,就是與豪強勾結,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盧瑜的身體已經僵住。

賬本這兩個字,給予他心靈沉重的打擊。

徐俊這鼠輩竟然記有賬本。

王忠嗣又如何得到賬本?

他感覺胸口一悶,氣都難喘上來。

堂上王忠嗣一言不發,目光銳利。

過了良久,盧瑜才俯身撿起賬本。

他手指不停地顫動,斗大的汗珠滴落在賬本上。

他感覺賬本上的名字在左右晃動。好長時間,才翻了三頁。

“給他翻到第十頁。”

王忠嗣等得不耐煩,向佐吏吩咐。

節度使府的掌書記上前,將賬本翻到王忠嗣說出的頁數。

元年九月初三。

豐安軍副使,盧瑜。

金虎一對。

終於看清這些字,盧瑜險些昏厥。

不知道從哪強提上一口氣,他跪在地直呼:“王帥明鑑,這是冤枉。有人故意陷害末將!”

獠賊、狗輩、豎子……

盧瑜把能想到的髒話,都冠到死去的徐俊身上。

他被騙了!

“賬本是否屬於徐俊,字跡一對便知。現在徐建、徐俊在你手上死去,哪怕是平民百姓,也會知道與你脫不了干係!”

“本帥已經派人到豐安軍伱的住所搜查。”

“象徵着權力與勇猛的金虎,我倒要看看是什麼樣子!”

王忠嗣很冷靜,知道要將確鑿的證據握在手上,才能向朝廷上稟。

“王帥明鑑,末將冤枉。”

盧瑜不斷地重複這一句話,心亂如麻。

“我常聽聞許多地方官吏上任數年,百姓家的餘糧越來越少,身上冬衣越來越薄,而地方官吏的家中,卻藏錢千萬貫。軍人竟然也能幹出這樣的事情?”

“叉出去!推官,緝捕盧瑜的親衛,審訊出豐安令的死因。”

王忠嗣厲聲一喝,不想見到盧瑜,下令先帶下去,同時吩咐推官。

既然盧瑜受賄,那他對豐安令的死亡屬於一面之詞,不可信。

必須要給朝廷交代。

“這個人是不是愚蠢,受賄不足以死罪,殺害朝廷命官,必處極刑。”

盧瑜被拖下去後,王忠嗣向李光弼說,他氣還未消下。

“大夫切莫動怒,古往今來,許多人對爲掩飾小錯,而鑄成大錯。盧瑜出自范陽盧氏,明經及第,怎麼能說愚蠢呢?卑職認爲,他自以爲太聰明瞭。”

李光弼緩緩向王忠嗣說道,言語安撫王忠嗣。

“盧瑜怕是罪無可恕,豐安軍還要再選出主將,安定軍心。”

王忠嗣面向李光弼,想看看他的意見。

“當今時刻,軍中穩定最重要。豐安軍需要和朔方其他部一樣,召之能戰。”

李光弼只能給一點淺薄的建議,他自知身份,如果推薦新將,不合規矩。

“豐安軍的衙將告訴我牧民贈羊,李瑄不收;牧民殺羊強贈,李瑄用聖人賞賜的黃金賠償牧民,將羊肉分享全軍。再看看盧瑜,收賄豪強的黃金。二將的優劣,由此可以看出。” 王忠嗣非等閒之輩,很快變得心平氣和,說出這句耐人尋味的話。

很少有將領,以德行論能力。

在王忠嗣眼中,德行與能力一樣重要,否則一個將領會對國家造成災禍。

“大夫的意思是,舉李瑄節制豐安軍。”

李光弼心中微驚,李瑄從軍沒多久,雖立下戰功,但那不是戰略意義上的功勳,不具備一步爲主將的資格。

除非李瑄再熬幾年資歷。

“李瑄能在短時間內讓豐安軍全軍上下尊重,可見其御軍之道;能以數百騎,短時間內斬殺千騎,陣斬大將,可見其勇猛。回紇首領骨力裴羅願意臣服大唐,聖人令見機行事,這意味着覆滅突厥的戰鬥,隨時都會開始,豐安軍不適合頻繁換將。我會上奏聖人,讓李瑄暫行豐安軍使。”

王忠嗣鄭重地說道。

他還有一點沒有說出,那就是李瑄具備道德,這太對王忠嗣的胃口。

行,即爲代理之意。

俸祿不變,權勢加大。

只要再次立功,水到渠成地去掉“代理”。

“配誰當李瑄的副使呢?”

軍中必須要有主將與副將。

正常情況下是一主兩副。

“舉王思禮爲副使,他足智多謀,武藝高強,可堪良將。”

王忠嗣決定找一個相對年輕的將領,與李瑄搭檔。

王思禮是朔方將領王虔威的兒子,從小就知軍旅之事,且已在邊疆從軍十年,經驗豐富,王忠嗣一直看好他,隨時予以重任。

“王帥英明。”

李光弼也覺得王思禮很合適。

不到三個時辰,推官就從盧瑜親衛口中撬出實情。

可以確定盧瑜故意謀殺豐安令。

沒過多久,王忠嗣派遣到豐安軍的人,也在盧瑜的住所搜出兩隻金虎。

這使“金虎案”可以蓋棺定論。

王忠嗣連夜擬訂奏摺,快馬加急送至長安。

……

七天後,長安,平康坊,右相府。

“嘭!”

“飯桶啊!”

李林甫下朝之後,氣沖沖地回到正堂,拍着桌子大罵。

前陣子李瑄立下軍功,李隆基龍顏大悅,誇讚他有識人之明。

但李林甫心裡卻十分酸楚,只能昧着黑心去讚揚李瑄。

這非他本意。

他還指望着盧瑜找時間將李瑄幹掉。

結果倒好,自己先出事。

一般的事情,他還能保下。

因受賄殺害縣令滅口,他敢多說一句話嗎?

幸虧盧瑜不是經過他的手調遣到朔方軍,否則他又要被李適之攻擊。

由於是他舉薦的李瑄,在王忠嗣提出讓李瑄暫行豐安軍使的時候,他還沒理由去反駁。 шшш◆ ttκā n◆ ¢ O

李適之更不會反對。加上李隆基對李瑄的喜愛,使李瑄在十六歲時,掌握一軍。

“李適之這個愚夫,最近處處跟我作爲,還拉攏韋堅這個白眼狼。你們給我等着,老夫遲早殺了你們。”

韋堅被新任命爲刑部尚書,大有入相之勢,加上大理寺卿李道遂跟李適之搞到一起,讓他很被動。

他是首席宰相,如果控制不住天下刑法,勢必要弱於李適之。

這一夜,李林甫獨自坐在偃月堂中,他時而看着天空皎皎明月,時而起身在美麗的花樹下徘徊。

當玉兔即將從閣樓前溜走的時候,李林甫起身喃喃自語:“看來要勸說聖人,儘早對突厥左廂和王庭動手。李瑄這豎子不死,無法扼制李適之囂張氣焰。”

同時,李林甫又陰險一笑,這一次月堂思計,他不僅有重新對付李瑄的計劃,也有可以讓李適之萬劫不復的計策。

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47章 大戰將起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26章 回樂城中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12章 大案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0章 詠柳第39章 王忠嗣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4章 神勇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29章 軍中訓練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11章 押官薛錯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70章 陷陣第37章 拒絕贈送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