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

萬衆期待下,吐蕃贊普的車馬在羽林郎的押護下,過明德門,進入朱雀大街上。

長安百姓終於看到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漢人中沒有見過如尺帶珠丹一樣長的鬍鬚。

尺帶珠丹看起來很頹廢,將頭埋在鬍鬚內。

坐在紅山宮堡的時候,他心中一直在想最繁盛的長安是何模樣。

但到了長安,他卻無法直視兩旁的景象。

那人影嘈雜的聲音,非常尖銳刺耳。

尺帶珠丹會說漢語。

本以爲用不上,但有的喝聲卻聽得一清二楚。

“這是金城公主的夫婿……”

“他也是我大唐的女婿,爲什麼這麼不識好歹,屢屢侵害邊民呢?”

“聽說他當了四十多年的吐蕃王……”

“若非天水王,他還龜縮在雪域高原不可一世呢!”

“此侵害我大唐的代價,雖遠必誅……”

“後面那些應該是其他的戎狄之王。天水王真神威蓋世,一戰盡擒雪域高原北部諸王。”

“再後面是吐蕃的大臣……”

長安百姓們議論紛紛。

尺帶珠丹在位的時間太長了,再加上屢屢與大唐敵對,難免讓長安百姓記住他。

在長安百姓和王公權貴的潛意識中,吐蕃能變得如此強大,和尺帶珠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正是因爲如此,才凸出李瑄的功績!

騎在汗血寶馬英武的天水王,再次受到長安萬民的追捧。

那英姿勃發的身影,令人狂熱,令人着迷,令人不能自己,那英雄事蹟令人感同身受。

觀者如山,掌聲如雷,那山呼海嘯般的叫喊聲伴隨李瑄一路。

與李瑄熟識的人,都在長安各坊前的街道上。

李瑄的妹妹李玉瑩與衆多小娘子一起歡喝。

還有再次到長安果園的裴靈溪,她聽說李瑄擒吐蕃贊普回來,忍不住到長安城。

和之前看到的李瑄不同,身披鎧甲,受萬民擁戴的李瑄,讓裴靈溪喜上眉梢。

李瑄也看到眉目如畫的裴靈溪,他招手的時候,裴靈溪又低眉垂眼。

李瑄從一個個坊區路過,最終到達皇城的朱雀門前。

而後李瑄向東,經興道、務本、平康、東市……

雖然已經不是朱雀大街,但兩側依然是人頭攢動。

花萼相輝樓。

李隆基站在二樓的南面,目視下方道路。

長安五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各國使節陪伴在旁邊。

相隔很遠,他們就看到一支隊伍出東市門,來到長安春明門前的街道上。

羽林儀仗後方,是一車車的金銀珠寶,讓外國使節驚歎。

他們國家的財富全部聚集在一起,也拿不幾十車的財寶。

而大唐一次獻俘虜,就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車輛。

李瑄覆滅的吐谷渾、通頰、党項,不是西域小國可以相比較的。

哪怕真臘、赤土、驃國等南方小國,也無法對抗吐谷渾這種騎兵衆多的族部。

和大唐這輪皓月相比,周圍的小國如米粒之輝。

之前的突厥汗國欲與大唐爭輝,如今敗亡。

現在的吐蕃王國與大唐相鬥,國家損失慘重,連威名赫赫的贊普,都被大唐生擒。

被大唐一個堪稱戰神的將軍生擒。

“七郎每戰,總將金銀珠寶繳納。而非以金銀珠寶收買人心,更不會貪墨這些寶物。這一點,古代的名將亦無法相比較。”

李隆基摸着鬍鬚,向左右大臣說道。

有這些金銀珠寶在庫,可以肆意揮霍。

有李瑄爲他征戰,他的寶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天水王高風亮節,邊地諸將要多多學習纔是。”

旁邊李林甫賠笑着說道。

正因爲李瑄無懈可擊,他纔在李瑄手中屢屢吃苦頭。

常規的方法無法對付李瑄,當李瑄受寵後,哪怕李瑄真貪污受賄,以權謀私,聖人也會偏袒李瑄。

因爲這是天寶年間的聖人!

“唉!我對七郎的賞賜還是太少了。”

李隆基見車馬出東市門不絕,再次感嘆一聲。

李林甫變色,周圍的大臣面面相覷。

對李瑄的賞賜,已經是最頂級了。

遍觀開元天寶的宰相,沒有一個大臣、邊帥光明正大獲得那麼多金銀珠寶。

除了李瑄!

再賞,還能賞賜什麼呢?

爵位已經是郡王,勳位早已是極限。

很明顯,李隆基想讓李瑄入朝爲官。

而李瑄的功績,斷然不可能只是一個尚書。

前一批財寶出現後,百姓們驚呼聲響起。

因爲李瑄已經騎着汗血寶馬出東市門。

他帶着南霽雲、哥舒翰等將領,騎馬慢步至花萼相輝樓前的廣場上。

外國使節們都指出李瑄就是大唐的天水王元帥。

如此年輕和英武,代表李瑄有許多精力去征伐。

在李瑄的馬蹄下,惹怒大唐的國家,必山河破碎。

山文盔甲,金袍玉帶。

李瑄看起來也是血肉之軀,沒有什麼異人之象,爲何有力雄萬夫的勇力呢?

諸國使節都想不通。

南詔的王子閣羅鳳瞻仰的風采,莫名產生崇敬。

南詔接壤吐蕃,視吐蕃爲第一大敵。

而國民一直認爲吐蕃兇殘且強大,軍隊不弱於大唐。

李瑄先後橫掃吐蕃,斬殺數十萬,對閣羅鳳產生巨大的衝擊力。

是以,李瑄在閣羅鳳心中留下不可戰勝的印象。

“河東、河西、隴右、朔方四節度使李瑄,拜見聖人!仰聖人威德,大破吐蕃,擒吐蕃贊普,特回長安貢獻!”

在外國使節和百官大臣的議論下,李瑄下馬,對着花萼相輝樓上的身影一拜。

“臣等拜見聖人!”

南霽雲、哥舒翰等將領跟隨着李瑄,下馬拜見。

“天水王平身,諸卿平身!”

李隆基的聲音從花萼相輝樓上傳出。

花萼相輝樓一共三層,是長安少有的三層閣樓。

且每一層閣樓都異常高大。

一共一百二十尺高。

登上花萼相輝樓三樓,遙窺函谷之雲,近識昆池之樹。綠野初霽,分渭北之川原。青門洞開,覽山東之貢賦。

可見此樓的巍峨。

現在李隆基站的地方是花萼相輝樓的二樓,此能更清晰地看到興慶宮外的街道和廣場。

有此一棟樓,足以體現大唐的強大,和大唐皇帝的尊貴。

李瑄再次一拱手,馬匹被牽走,他恭立在樓下,等待尺帶珠丹的車子到來。

一刻鐘後,一路“折磨”的尺帶珠丹,終於到花萼相輝樓下。

車子已經停下,尺帶珠丹依舊恍恍惚惚。

“贊普,請下車面對聖人,生與死,就看這次機會了。”

李瑄來到尺帶珠丹的車前,向他說道。

“長安!”

尺帶珠丹彷彿從惡夢中驚醒。

但他看到那瓊樓玉宇之後,又陷入另一個惡夢之中。

他知道,他要面對他原本妻子金城公主的兄長,李隆基。

他曾想過他們在兩軍陣前面對,但從未想過是現在這樣。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也是李隆基選擇花萼相輝樓下獻俘的原因,因爲他在天上,他的敵人尺帶珠丹在地下。

那屢屢對他出言不遜,那時時寇侵大唐讓他顏面盡失的尺帶珠丹,將如臣子一樣下拜。

象雄王、党項王、通頰王、吐谷渾小王都已經下車,到花萼相輝樓前。

但尺帶珠丹還無法挪動步伐。

他看着昔日向他下拜的附屬諸王,現在卻跪拜在花萼相輝樓下,祈求李隆基饒恕一命。

還有那曾經跪在紅山宮堡的政務大臣,似乎已經遺忘了自己的君主。

李隆基看到長鬍子的尺帶珠丹立在原地,他知道這就是尺帶珠丹。

和描述中的一樣,頷下極爲誇張的鬍鬚,綽號梅阿迥,意思是長鬍子。

李隆基沒有讓下拜的吐蕃諸王和政務大臣起身,就是在等待尺帶珠丹服從。

花萼相輝樓上其他文武大臣,番邦使節甚至連呼吸都屏住,他們的目光都放在尺帶珠丹上。

如果尺帶珠丹不服氣,聖人又會怎麼處理呢?

唯有廣場上和街道上的百姓對尺帶珠丹指指點點,毫不忌諱的言語。

“你能到達這裡,說明你想赧顏苟活。長安一路,百姓已經將你記在心裡,知道吐蕃贊普的狼狽樣子。聖人只是以勝利者的眼神看你,覺得羞愧只是你自己。”

“聖人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突厥可汗烏蘇米施向聖人臣服,現在能安樂活着;你想去做那個死去的君王嗎?”

李瑄向尺帶珠丹警告道。

他想獻俘順順利利的結束,而不是突生波折。

尺帶珠丹幡然醒悟。

他要活着,去了解吐蕃的消息,看着吐蕃重新煥發生機。

直到現在,他也不知道吐蕃如何?

是哪個兒子繼位,又是誰把持朝政?

他怕吐蕃已經在大亂之中,這樣鬱悶在胸,死難瞑目。

尺帶珠丹邁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到諸王大臣的最前方,撲騰一下,跪在花萼相輝樓下,然後俯首:“野祖茹拜見大唐聖人!”

這一跪,他失去作爲“贊普”的尊嚴。

這一俯首,他屈服於大舅哥之下。

野祖茹是尺帶珠丹王子時候的名字。

不再以贊普號稱,而是稱自己真正的名字,代表他乞求大唐的聖人能饒恕自己一命。

“奴奴嫁給你,兩國本應該像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一樣,結爲同盟,共同進退。可爾卻不修德行,變本加厲地侵害大唐,天下間有這樣的道理嗎?”

李隆基向尺帶珠丹指責道。

他心中卻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痛快。

之前的烏蘇米施算什麼?

不過是一個被臨時推上去一年多的可汗而已。

要能力沒能力,要聲望沒聲望。

而腳下的尺帶珠丹,爲絲綢之路上赫赫有名的王者。

是能一言不合,駕馭四十萬兵馬入侵大唐的人物。

他一句話,能讓周圍的國家,瑟瑟發抖,主動將國家的金銀珠寶和美女,獻至邏些城。

他想着和大唐爭鋒西域,征服小勃律,迫使二十多個西域國家臣服。

作爲大唐帝國的掌控者,征服弱小國家,不足以心動。

征服強大國家的強大君主,才讓李隆基痛快。

“野祖茹向聖人賠罪,今見聖人天威,方知自己不自量力;見長安之貌,想吐蕃猶如偏地。吐蕃的一切都是我的罪過,是我貪圖軍功。看在我們舅甥一家的份上,請聖人饒恕我一命。”

尺帶珠丹向李隆基再拜。

敗者沒有任何反駁可言,勝者通吃。

因爲大唐的邊帥也經常爲軍功入侵吐蕃,也會阻撓吐蕃的信件入長安。

有的戰爭,輸了只能是自不如人。

“你對國家之傷,理應斬於西市。念在伱是奴奴的丈夫,我饒恕你一命。吐蕃應該向大唐臣服,自降爲番邦,你爲吐蕃舊主,我封你爲河源縣侯,居於長安,作爲與吐蕃之好的見證。”

在王公大臣、長安百姓、番邦使節的觀看下,尺帶珠丹卑躬屈膝,只爲苟活。

李隆基不再想着殺死尺帶珠丹。

本來李隆基對尺帶珠丹恨之入骨,但看到尺帶珠丹這種樣子,更覺得他活着才能滿足虛榮。

以後在大小宴會上,讓尺帶珠丹見證大唐的強盛。

河源縣,爲大唐柏海郡新設之縣,是爲黃河源頭之地。

作爲吐蕃曾經的領地。如果尺帶珠丹知道這個縣在,一定會面紅耳赤。

封大唐之爵,也意味着尺帶珠丹是大唐之臣。

“臣謝聖人寬恕!”

尺帶珠丹心中苦澀,進行第三拜。

他聽到吐蕃向大唐臣服,這是誰的主意?

仔細一想,尺帶珠丹心中釋然。

他使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除了臣服大唐,還有路可走嗎?

吐蕃絕對無法承受李瑄的再一次攻擊!

他希望吐蕃新任掌控者,有忍辱負重的意志,而非真正的趴在大唐的腳下,再也擡不起頭。

他是一個失敗的贊普……

剩下的附屬諸王,政務大臣,李隆基沒有封賞,只是讓將他們全部關在尺帶珠丹的宅院中。

那裡今後就是他們的活動場所,除非聖人召見,否則他們不能踏出一步。

和附屬國的質子不同,他們只是俘虜。

一場隆重的獻俘儀式,隨着李瑄從通陽門入興慶宮而結束。

長安的百姓,意猶未盡。

對李瑄的談論和崇敬,原本就未平息,現再次推向高潮。

三次行走在朱雀大街,使長安百姓無不知曉。

連牙牙學語的孩童,都會被教導將來成李瑄那樣的英雄。

長安學堂中的老師在教導學生詩篇時,如果是李瑄的詩歌,比教導別的詩歌要多數個時辰。

學生也喜歡聽李瑄的英雄事蹟。

諸多文人以李瑄爲當世風流。

當然,與李瑄有利益衝突的人遍地都是,他們恨李瑄恨得牙癢癢。

之前歌謠遍長安,李隆基派李琦查證散播謠言者百人。

李隆基將他們全部流放兩千裡。

這百人都是受僱於人,雖然沒逮住散播謠言的真兇,但震懾住長安遊手好閒的混混。

如果再有人誘導他們傳謠,一定會被這些混混抓起來,到官府領取鉅額賞錢。

花萼相輝樓的二樓,無數珍饈被呈上,美酒飄香。

李瑄和諸位將領,甚至還有尺帶珠丹等,都要到參加李隆基對李瑄的接風宴。

只是這樣的宴會,尺帶珠丹等註定如坐鍼氈。

旁邊的酒杯他們碰都不敢碰,還有那人間的美味,他們只能聞一聞。

也沒有大臣敢與尺帶珠丹等交流。如此情景,還不如坐牢。

李瑄作爲衆星捧月的對象,不論大臣們心中如何想,表面上要對李瑄執禮,尊稱“天水王”。

這一次,只是一個接風洗塵的小宴。

因爲八月還有諸多大宴。

如八月五日的千秋節。這是李隆基的生日,所以是大唐的法定節假日。

還有八月十五中秋的夜宴。

如不出意外,李隆基都不會取消。

特別是中秋節,是大唐非常重要的宮廷節日,皇帝會親自祭月,百姓也會擺上月神的牌位叩拜。

宴會上,李隆基先一一召見南霽雲、哥舒翰、李光弼等人,並親自賜予一杯美酒,勉勵他們。

李瑄在下方與諸臣互禮。

不一會兒,李隆基就問候好其他將領,將李瑄叫到主座的玉案旁。

他一上來,就問詢李瑄生擒尺帶珠丹的細節,他認爲奏書上,記錄的還不太詳細。

編故事李瑄最在行了,他繪聲繪色地向李隆基講述擒尺帶珠丹的過程。

對李瑄來說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卻講得差一點就被尺帶珠丹跑了一樣,在山窮水復的時候,突然間柳暗花明。

李隆基聽後撫掌大讚,爲李瑄敬酒。

李隆基又仔細詢問黃河源頭,以及黃河源頭那麼細小的原因。

李瑄給的答案很科學合理,讓李隆基茅塞頓開,感嘆天地的奇妙,更覺得李瑄博學。

“現吐蕃臣服,臣覺得自己不適合再兼任河東、朔方兩鎮,請聖人免去臣這兩鎮節度的職位。不過臣請聖人保留臣河朔採訪使的位置,那些豪強不僅指使朝廷命官,藐視朝廷;還派刺客刺殺朝廷邊帥,這與謀反何異?所以臣想去河東行採訪處置之事。”

與李隆基足足攀談一個時辰,李瑄這才說起此事。

他主動放棄無法控制的朔方、河東兩鎮。

控制節鎮需要時間,歷史上安祿山本來能在五年時間,控制河東。

他也很機智,掌控河東軍的第一年,就發動征討契丹的大戰,試圖以軍功掌軍。

可是那一戰,安祿山敗於土護真水,且敗得很慘,自己逃到山谷,躲避二十多天。

事後,安祿山竟然把河東兵馬使魚承仙殺死,將失敗的罪責歸於河東兵馬使和一個在太原北部的附屬突厥部落。

是以失去河東軍心,五年未能再掌控。

李瑄只是在河朔騎兵中有威望,想要掌控兩鎮,必須率領全軍經過一次大勝,獎賞全軍。

而李瑄已經沒有時間,去挑唆回紇,率領兩鎮獲得軍功。

李瑄懂得取捨之道,他第一步計劃放棄這兩鎮。讓李隆基知道他沒有任何異常的心思,對他更加信任。

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4章 華山金礦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72章 心在動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106章 積石軍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106章 積石軍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2章 大案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6章 回樂城中第80章 滿城沸騰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58章 頭破血流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54章 暗度陳倉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17章 楊玉環第44章 殺人滅口第51章 火雲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56章 唐軍陣形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1章 軍功入相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