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面君面聖

含元殿中, 狄仁傑道:“藍大人發病之時, 並非是真正的藍名煥, 而是聖後手中這篇文字的主人——張蘊古。”

武后自然知道張蘊古乃是何人,張蘊古的生平起落,她甚至……比其他世人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張蘊古, 太宗朝大臣, 太宗李世民繼位之初, 張蘊古上《大寶箴》一篇,文辭辛辣而鞭辟入裡, 太宗見之身爲稱賞, 後出任大理寺丞。

這樣一位朝臣, 本前途大好, 卻因爲一件事情而導致仕途中止,性命亦毀於一旦。

張蘊古爲大理丞的時候,有河內人名喚李好德, 身患風疾。

發病之時就如今日的藍名煥病症相似, 會說出許多聳人聽聞甚至大逆不道的狂語。

當時李好德被拿入大理寺, 張蘊古身爲主審官員,深知李好德所患病症,按照當時《唐律》,癲狂之症不會入罪,故而張蘊古胸有成竹,大意之下,甚至跟李好德透露了他不會被判刑之事。

不料這一大意, 卻招來殺身之禍。

當時的監察御史權萬紀得知此事後,認爲張蘊古跟李好德私交甚厚,所以才刻意包庇此人,所以竟向太宗告發此情。

太宗李世民得知後,大怒,叫人拿下張蘊古,當即推出東市斬首。

當時還有大臣想要爲張蘊古求情,太宗卻在氣頭上,竟下令說若有求情者,就跟張蘊古同罪!因此羣臣都不敢再進言。

張蘊古就如此不由分說地被處決了。

但在此事之後,太宗怒氣消散,又查明李好德的確是有“狂症”的,竟是錯殺了張蘊古,太宗追悔莫及,卻已經無濟於事了。

就因爲錯斬了刑官,太宗自警,便約束了以後的死刑執行法度,實行處刑之前“五復奏”的制度,用意是讓刑官們在批死的時候謹慎再謹慎。

這份用意自然是好的。

但雖然太宗一力想要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並且制定了看似更加嚴格的死刑複審之律,可因爲皇帝一怒殺除刑官而引發的後患,卻是太宗始料未及的。

因爲有張蘊古這“前車之鑑”,此後,那些主審刑案的官員們,因爲怕“重蹈覆轍”,所以在審案的時候,儘量地嚴苛行事,這就讓那些原本罪罰輕的人、甚至無罪之人統統入罪,在張蘊古之事後,死刑的處決名單一度比之前數年高出幾倍!

是以這也算是太宗李世民當政之時的一處不太爲人留意的污點了。

狄仁傑跟阿弦說罷,牛公公在旁,已然呆若木雞。

武后的目光在手中的《大寶箴》上徘徊。

如果按照狄仁傑跟阿弦所說,那麼的確藍名煥的所有大逆言行都有了解釋,藍名煥口中的“陛下”,不是指的高宗,而是指的唐太宗李世民,而他所罵丘神勣“小人”之類,自也跟丘神勣沒什麼相干,自是罵的害他喪命的監察御史權萬紀。

而他先前所嚷“我是功臣不可殺我”,自也明白了。

一切都說的通,如此契合。

但……

短暫的沉默之後,武后似笑非笑道:“兩位愛卿的話,聽來頗爲有趣。但是……只憑這些子虛烏有的推論,似乎不足以說服人心啊。”

狄仁傑跟阿弦對視一眼。

武后此刻的反應,倒也在兩人的意料之中。

狄仁傑道:“娘娘,世間玄虛之事,不能用一般常理推測。若非藍大人是‘張蘊古’,試問從未進過大理寺的他,怎會無師自通地穿過半個大理寺,尋到曾經張大人辦公之所?”

張蘊古曾爲大理寺丞,當時他在大理寺任職的時候,是在南院——畢竟過去了四十年,大理寺中多半都是些後進,哪裡會知道此事?連狄仁傑起初也不明所以。

直到阿弦拿着大寶箴前來尋他,兩人蔘詳藍名煥的舉止,狄仁傑才陡然醒悟。

當時阿弦找到藍名煥的地方,是御史趙彥的宅邸,但是趙彥的宅子,之前卻是張家所有,幾年前張蘊古的後人搬離長安,纔將房舍賣給了趙彥。

此事狄仁傑卻是知道的,當見到大寶箴之後,狄仁傑想到了這老宅子,又聯想到張蘊古大理寺丞的身份,忙叫人翻出大理寺早年的檔冊記載,細細一查,果然藍名煥所至的院落,是太宗朝之時,張蘊古的公房所在!

大半個大理寺都不知道這內幕,藍名煥一個從未到過大理寺的,怎會熟門熟路找到?

武后點頭道:“此事雖奇異,仍不能算作實證。何況……”

目光轉動,武后看向阿弦:“若是狂疾而已,怎會對張蘊古這般熟悉?且如此說法何以同百姓大衆解釋,如今長安城裡只怕都在說藍名煥之大逆不道,而沒有人知道什麼張蘊古,如果說是有人別有用心,事先準備周詳,唆使藍名煥辱罵朝廷陛下,又借什麼狂疾而狡獪脫罪……狄卿,依你之見,會不會有這種可能?”

狄仁傑心頭一寒,卻也只能如實回答:“的確有這種可能。”

武后一笑,又看着阿弦道:“十八子怎麼不說話了,你覺着如何呢?”

狄仁傑慢慢轉頭看她,心裡有幾分擔憂。

阿弦眨了眨眼,擡頭道:“娘娘,狂疾……不過是一種掩人耳目的說法而已,如果說,藍大人的確並不是得病呢?”

武后笑道:“不是得病,那就是如我所說,是有人暗中唆使不軌了?”

“不是。”阿弦搖頭。

“那……就是鬼附身?”武后面上笑意更勝。

“也不是。”

武后正色疑惑:“那是什麼?”

阿弦道:“我的意思是,藍大人沒有病,也不是有人大費周章地唆使什麼,更不是鬼上身。藍名煥,張蘊古……根本就是一個人呢?”

牛公公在旁聽得如醉如癡,此刻幾乎驚呼出聲。

狄仁傑也微微動容。

武后一怔之下:“你的意思是說,藍名煥就是張蘊古?就是那個早在太宗朝就已經被斬首了的張蘊古?”

阿弦道:“不錯。”

阿弦之所以如此肯定,最大的原因是:如果是鬼上身,沒有理由阿弦看不見任何鬼出現。

殿內一陣死寂,然後武后似笑非笑地說道:“我就知道你一定會語出驚人,果然是不負所望啊。我先前還說你們的推論有些虛妄不真,你索性弄出更加虛妄之言來。”

正在此刻,內侍忽然道:“樑侯、武奉御求見。”

武后皺皺眉。

***

尚書奉御,是皇后的另一名侄兒武承嗣,被從嶺南傳召回京後所擔任的官職,如今他竟跟武三思一併前來。

狄仁傑心底詫異:“樑侯怎麼在這時前來?”他不由自主又看了阿弦一眼,卻見阿弦眉頭緊鎖,原本有些自若的身姿,看來竟有幾分緊繃。

一聲傳,兩位武氏族人從殿外入內拜見。

武后掃了兩人一眼,道:“樑侯是有何事麼?”

武三思故作躊躇之態,道:“娘娘,我先前因爲表弟……咳,爲奉御大人回京接風洗塵,不料無意中聽人說……”

武后道:“說什麼?”

武三思向着武承嗣使了個眼神。

尚書奉御武承嗣看似有些訥於言,靜靜地立在旁邊,被武三思輕輕撞了一下,才如夢初醒般道:“娘娘,那些人說……近來有個大官,誹謗聖上,如此大逆不道,居然有人敢包庇縱容……實在是有違法理。”

武三思舒了口氣,忙開始敲鑼:“正是如此,侄兒們聽了這話,甚是氣不過。又聽說大理寺接手了此案,不知道現在情形如何了?”最後一句問詢,眼睛卻瞟向了狄仁傑跟阿弦。

武后眼神微變,並不做聲。

狄仁傑微笑:“方纔我們已經將案情稟明瞭天后。想不到樑侯竟也如此關心。”

阿弦卻一言不發,因爲她生怕一開口就忍不住,因爲此刻看着武三思這張臉,就有種上前將他撕了的衝動。

武三思故作詫異道:“哦?狄大人真的查明瞭?不知結果如何?”

狄仁傑不語。

武承嗣在旁,帶笑開口道:“既然娘娘已經知道了,且看娘娘判論就是了,表哥勿要着急。”

武三思一怔,心裡有些醒悟,忙也笑道:“我實在是憂心太甚,一時竟情不自禁了。”

***

武后神情淡然,看不出喜憂。

銳利的目光掃過底下衆人,道:“十八子,你還是堅持你的說法麼?”

阿弦深吸一口氣:“是。”

武三思狐疑,卻因方纔之事,心裡明白在武后面前不該多嘴多舌,便忍耐打量而已。

武后慢條斯理道:“有道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只是聽你們一面之詞我也未敢斷言,不如,就眼見爲實吧。”

當即發旨意。牛公公領命,前去大理寺提藍名煥進宮。

直到牛公公去了,武三思終究難以按捺好奇之心,便詢問此案進展,武后吩咐狄仁傑告知兩人。

狄仁傑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武三思跟武承嗣聽完後,猶如雷驚了的蛤/蟆。

半晌,武三思才“呱”地一聲叫了出來:“狄大人,你這是查案麼?還是如坊間所說,故意編造這種無稽之談來包庇罪犯?”

狄仁傑道:“樑侯言重了。”

畢竟跟太宗朝張蘊古爲官之時差了這幾十年,二武雖聽略有耳聞張蘊古之事,卻不知詳細,只聽見狄仁傑說藍名煥發病之時乃是“借了”張蘊古的“魂魄”,自然本能地覺着不可思議。

在一瞬間,武三思樂不可支,心想:“實在是天助我也,連狄仁傑如今也瘋了。”

正高興之時,忽然覺着面上刺痛似的,武三思擡頭四看,終於看見在狄仁傑身旁,阿弦一眼不眨地正瞪着他。

***

藍名煥被從大理寺帶出之時,心裡還是明白的。

先前發病之時身體虛損,又在禁軍大牢受了些折磨,直到被狄仁傑接回了大理寺,整個人纔好了許多。

但同時藍名煥又甚是恐懼,因爲他知道自己的“好”,只是身體上的恢復而已。

他實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了。

這段日子來,戶部的上下騷動,府內的家眷不安,藍名煥是清楚的。

做爲一名從小飽讀詩書,性格精明強悍的戶部官員來說,原本絕不會做出這種可能會引發“家破人亡”的荒謬之事。

但是藍名煥卻又發現,他無法控制自己。

事實上這種“病症”,並不像是戶部之人所說的一樣是“突然發生”的,事實上就在他三十歲之後,就已經初露端倪。

比如,眼前時不時地會出現一些詭異的“幻象”。

他能看見一些自己並不認識的人在眼前出現,應該也是大臣,一個個整冠博帶,相貌肅然,有條不紊的公幹。

還有兩人飲酒對談,相談甚歡的場景。

除此之外,自還有些,令人難以形容的,譬如大牢,行刑,血淋林地人頭落地。

這些場景像是打破的琉璃盞的碎片,雖然映出了現世,但迷離閃爍,詭異莫測,令他不知所措,不明白自己是怎麼了。

起初藍名煥只當是因爲公務繁忙導致身體虧耗,只要好生休息就是。

幸好雖然他時不時地看見那些他不懂的怪異場景,但這些影像都會一閃即逝,不會困擾他很長時間。

且藍名煥本也是個冷靜果敢的人,自己心中有數,強行壓制,是以就連同僚也未發現異狀。

直到那日跟衆人商議休養生息開源節流的舉措,在翻看典籍的時候,無意中又瞧見那一篇本爛熟於心的文字……

這一次,這些文字並沒有乖乖地躺在白紙上供他閱讀。

那些筆畫像是活了一樣,閃閃爍爍,像是一陣奔他而來的颶風,在瞬間把他拉到一個他不解而深懼的境地之中。

***

大明宮在前。

藍名煥被兩名大理寺的差官押着,前頭是負責傳旨的牛公公帶着幾個太監,回頭看他。

藍名煥掃過他們的服色,目光又看向大明宮的殿閣。

“陛下……”他心神恍惚,脫口喃喃道,“臣是冤枉的……”

直到被帶入了含元殿後,藍名煥望着在上的皇后,又看見殿兩側分別立着兩人,右手邊是狄仁傑跟阿弦,左手邊是武三思跟武承嗣。

武三思見人已帶到,先忍不住嘲諷道:“不知我們是該稱呼他藍大人呢,還是張大人?”

方纔在藍名煥趕來之前,武三思已經同狄仁傑“爭吵”了一番。

武后擡眸看過去,武三思才忙低了頭。

藍名煥跪地,此刻心裡還是明白的,見事情鬧得如此,自覺大難臨頭,無處可逃,便跪在地上:“請娘娘降罪。”

狄仁傑跟阿弦所探藍名煥同張蘊古之間的“牽連”,卻並未跟藍名煥點明,此刻他雖恢復了昔日的鎮靜,想到這連日來自己鬧出來的事情,心裡仍是茫然的。

武后道:“你……這是在認罪麼?”

藍名煥忍不住落淚:“臣的確有罪,連日來渾渾噩噩,竟像是被邪魔附體,做出許多匪夷所思無法饒恕之事,有辱聖上,亦有失臣子之職份,不敢奢求無事,只求娘娘不要連累罪臣家人。”

狄仁傑提醒道:“藍大人,娘娘聖明,你有什麼冤屈自管說出來就是了。”

武三思道:“狄大人,他都認罪了,你何必再操這個心?”

阿弦再也忍不住:“樑侯,你不覺着你現在的行徑,很類似權萬紀麼?”

“權……”武三思一時竟沒想起“權萬紀”是誰,隔了會兒才道:“大膽,你敢嘲諷我?”

阿弦冷笑道:“我不敢嘲諷,只是覺着現在的情形,的確是有些類似當初,畢竟張蘊古被殺,是權萬紀舉發,所以就算張蘊古身死,也要大罵他小人!”

“十八子!”武三思大怒。

他兩人爭執中,藍名煥茫然在旁,眼神從最初的清明開始模糊,他搖了搖頭:“誰是張蘊古……誰是……權萬紀……”

發現了藍名煥的異樣,兩人停口。

武后微微眯起雙眼,卻見藍名煥抱着頭道:“不要殺我,陛下……他是小人讒言,陛下,我實無罪,陛下如此乃是大謬不仁呀!”

從最初的小聲嘀咕,到最後的放聲大喝,彷彿在衆人面前的藍名煥已變了一個人。

武三思,武承嗣,牛公公皆目瞪口呆。

在如此詭異的情形之中,有個聲音鎮靜自若地響起:“愛卿說誰是小人?”是武后開口詢問。

藍名煥抓着頭,滿面痛苦之色,然後叫道:“權御史!”

武后仍是面不改色:“他爲何小人?”

“他……”藍名煥深深喘息,“李好德身患風疾,本該饒恕,他……進讒言陷害!陛下……你殺了老臣容易,不能因此而誤了天下啊!”

踉踉蹌蹌,藍名煥俯身跪地,往前磕頭。

***

含元殿裡又出現一陣詭奇的靜默,只有藍名煥似泣血般的聲音,額頭磕在地上,怦怦有聲:“陛下,臣一人的頭不足惜,只怕陛下的仁政因此而無法實行,禍害百姓,陛下可還記得……‘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麼?”

鴉雀無聲中,武三思在旁,忽地叫道:“裝的!姑母,這是跟狄仁傑十八子串通起來裝的,他們是故意做戲的,姑母不要相信!”

他震驚之下,竟不顧失言,又看向狄仁傑道:“狄大人,你不覺着這種招數實在太過幼稚麼?指望跟人合演一齣戲就要矇混過關了?”最後一句,又瞪向阿弦。

阿弦反脣相譏:“論起演戲,誰能比得過樑侯?”

武承嗣在旁不做聲,可見武三思屢屢針對阿弦,又見阿弦竟毫不退讓,他的眼中透出詫異之色,便微微轉身打量阿弦。

武三思指着阿弦道:“你太放肆了!”

正在爭執,武后忽地說道:“夠了。”

滿殿噤聲。

武后看着手中的《大寶箴》,又看看跪在地上的藍名煥:“‘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藍名煥擡頭。

武后微微一笑:“那愛卿可記得,當你奉上這篇《大寶箴》之時,朕召你到御前,跟你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她竟然自稱“朕”……

驚雷在頭頂連環炸響一樣。

武三思悚然驚心,連武承嗣也驚得後退,幾乎忘了去想武后問出這句話的用意。

狄仁傑跟阿弦卻很快明白了武后的用心。

——怪不得武后想要“眼見爲實”。

張蘊古被殺是631年之事,此事是太宗平生憾事,但以太宗的性情自不會昭告天下似的嚷嚷出去,只怕私底下……會對最親近的人提起一二。

而武后畢竟曾做過太宗的才人,如今她敢這樣問,只怕就是因知道了此中的一點詳細,所以纔會出言考問。

就算藍名煥是被人“唆使”或者別有用心,事先打聽到大理寺的路徑以及趙彥宅子等,但是這一點機密,他卻無論如何探聽不到。

所以如果這一刻藍名煥答不出,他的命運就會在此刻註定。

同時……只怕狄仁傑跟阿弦也會被牽連。

***

藍名煥擡頭看着武后——奇怪的是,此刻在藍大人的眼前,所坐着的並不是一個美貌絕倫的皇后,而是……當初那個威武聖明的太宗陛下。

寫《大寶箴》的時候,本半是規勸,半是諷諫。其中“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更是無人敢說的驚世駭俗“狂語”。

誰知太宗的心胸竟如此廣闊仁德,而那一次的召見,正是張蘊古畢生之中,最值得回味跟榮耀的時刻。

所以,他怎會不記得太宗對他所說的第一句話?

藍名煥的臉上浮現一種難以形容的奇異笑意。

“——你好大的膽子!”藍名煥望着武后,如此這般徐徐說道:“不怕朕砍你的頭嗎?”

武三思跟武承嗣幾乎往後跌倒。

連阿弦跟狄仁傑也忍不住肝顫。

牛公公連出聲喝止都忘了。

所有人之中,只有武后穩坐依然,眼底閃爍着叫人無法琢磨的篤然笑意。

第198章 處刑第271章 見父皇第108章 開元通寶第128章 親事第332章 有情人第22章 宿軍屯第291章 越王第313章 狹路偏相逢第157章 三車法師第238章 阿叔別走第55章 兩位祖宗第228章 面君面聖第93章 只去做第157章 三車法師第276章 賜婚旨意第334章 夤夜闖宮第84章 心上人第264章 宮中對第40章 絕非天生第23章 避不過第348章 孩子第321章 女裝第288章 桃林第286章 貓食第310章 水落石出第305章 真心假心第299章 無法抗拒第303章 還她清白第59章 大招第130章 抱住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265章 愛不移第49章 百味之冠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183章 第一女官第279章 一聲母親第351章 安心第89章 綠孔雀第270章 書房裡第122章 意義第157章 三車法師第142章 新人笑第198章 處刑第83章 殿上對第135章 口諭第348章 孩子第314章 只屬於殿下第66章 雨中第149章 守夜人第161章 絕不饒恕第260章 山和美人第209章 一朵花第160章 綿綿情意第171章 勾魂奪魄第335章 父慈叔斥第266章 子夜歌第348章 孩子第118章 情第330章 附身計第125章 夜宴第216章 誤會解開第194章 眷戀第158章 行刺皇后第216章 誤會解開第229章 你我之間第69章 不繫舟第261章 親的太兇猛第135章 口諭第162章 貼身護衛第235章 冬日牡丹第200章 在潮頭第370章 完結篇第290章 給我第207章 有情人第134章 入宮第89章 綠孔雀第209章 一朵花第338章 談情說愛第207章 有情人第314章 只屬於殿下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229章 你我之間第89章 綠孔雀第222章 火中孔雀第255章 產房驅鬼記第55章 兩位祖宗第30章 近在咫尺第145章 被鬼追第94章 看提要第106章 從天而降第67章 雙全第114章 我第336章 佳偶生怨第169章 歪打正着第51章 愛屋及烏第134章 入宮第303章 還她清白第350章 爆聞第371章 完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