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劍指長安削羣雄 (1)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金秋,天氣初涼,輕風拂曉。

古槐樹花香四溢,陽光燦爛的太原城,大街小巷一片繁忙景象。數萬義軍移師晉陽南。人頭攢動,戰馬長嘶,刀槍劍戟閃爍着煜光,旗幟迎風翻飛……

李淵立於臺前,李建成、裴寂、劉文靜、唐儉、劉政會等人佇於兩側。李淵精神飽滿,聲音洪亮:“夫天地定位,否泰迭其盛衰。廢昏立明,敢遵故實。今便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鹹洛,集寧縣。放後主於江都,復先帝之鴻績。三軍將士們:爲了匡扶社稷,定國安民,——現在,本大將軍宣佈:即日率軍,兵髮長安!……”

衆將士高呼:“匡扶社稷,兵髮長安!……匡扶社稷,兵髮長安!”

李淵威嚴掃視三軍:“授予裴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長孫順德、王長諧、劉弘基、竇琮爲統軍。特授世子李建成爲隴西公,爲左領軍大都督,統左三軍。李世民爲敦煌公,爲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本大將軍親率精銳三萬人從晉陽出發,兵鋒直指長安。授李元吉任太原郡守,留守晉陽宮。任溫大有爲參室,裴寂、唐儉、劉政會負責調拔軍需糧草……”

軍樂、戰鼓、人沸騰、馬嘶叫……李建成英姿勃發,率三萬兵馬爲先鋒,李淵居中,李世民跟進。將士雄糾糾氣昂昂浩浩蕩蕩地向長安進軍了……

長安,是絲綢之路的發端。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和外面世界最重要的通道,這條養育出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偉大商路,給中國帶來商品,帶來文化,帶來開放和新鮮的一切……而在漢族的勢力範圍內,關中正是和這一切新的事物最先接觸的前沿,經濟非常繁榮、發達。因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誰能佔有長安,誰就能在統一天下之際搶到最大的先機!

在隋末軍閥割據,天下大亂之際,長安——這個極具戰策優勢的要地,卻被人忽略了!隋大業末年,人心離散,關中的守備也很疏忽,變亂這麼多年,居然沒有人去搶佔長安。最早,楊玄感造反,李密做他的主謀,以“西進長安”爲上策,可是楊玄感沒有聽李密的勸告,致使兵敗身亡。現在,李密在關外瓦崗大權在握,卻陷於內部矛盾和眼前的利益無暇實施他當初向別人建議的首取長安的攻略。長安附近的諸“盜賊”,還處於烏合之衆的狀態,自然也想不到也得不到長安。李建成獨具慧眼地看到了長安在爭霸天下中的重要戰策位置。他意氣風發地向李淵建議:“從軍事角度講,洛陽確實重要。但軍事是爲政治服務的。我們不控制京城和朝庭,那與各地的反王有何區別?我們只有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才能縱橫天下,掃平各地反王……”李建成閃動着劍眉之下波光激越的雙眼,沉穩的神態中,隱着沖天的豪氣,他說:“從政治角度講,控制長安要比控制洛陽強萬倍!我們控制了長安,就可以號令天下了!……”

李淵不愧爲官場老手。李建成一席話,令他會心一笑。老謀深算的裴寂,聽了李建成的一番話,也暗暗驚奇:“李建成如此年輕,竟然有如此高深的政治眼光,莫不是真的到了李家坐天下的時候了!”

李淵當即指令劉文靜、段志玄、李世民等人重新招兵買馬,開倉放糧……一時間,太原方圓百里,人潮涌動;老弱百姓領糧,壯丁百姓入伍。不幾天,義軍一下子就增加了幾萬人。在軍事上,李淵確實有一手。他籌劃兵髮長安,首先就要鞏固太原後方。鞏固後方最重要的一個事,就是再一次派劉文靜去了突厥。李淵卑詞厚禮與突厥和親,表面上的意思是要借兵買馬——此時他確實嚴重缺乏馬匹等裝備,但更深一層的含義卻是,怕突厥在他後面抄襲他的老窩。李淵許諾給突厥始畢可汗的是他最喜愛的子女玉帛,始畢可汗對這種天下掉下來的好事自然樂得笑納。

李淵兵鋒直指長安。一路上大軍連綿起伏,連營相接,幡旗四合,赤白相映如翻動的錦毯。擡眼望去,頗爲壯觀。先前早有童謠《桃李子歌》爲:“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裡。”其意:李爲國姓,桃當作陶,指言陶唐也。配李而言,所以稱桃花園,宛轉起伏是指旌幡飛動。汾城晉陽老幼,謳歌猶在耳邊。忽親眼目睹,無不嘆爲靈驗,民衆禁不住歡呼雀躍。沿途入伍者日有千餘。

左軍大都督李建成,派前鋒部將張綸、馮立所率先鋒營攻離石郡。離石郡太守楊子崇引兵拒義軍。與張綸、馮立對陣。馮立略施一計,見楊子崇兵馬假裝懼怕引軍退後。楊子崇以爲義軍膽怯,放馬追趕。不料張綸從旁引千名義軍搶攻城門。楊子崇驚慌失措,回軍不及,爲馮立引兵殺之。張綸、馮立傾刻佔領了離石郡。先鋒營張綸、馮立兵強馬壯。所到之處,向附近郡縣散發佈告,宣揚義軍不是要造反奪權,而是要到長安立代王楊侑爲皇帝。

可是西京留守代王楊侑卻不領情。派驍將獸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拒守霍邑。又遣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將遼東兵及驍果等數萬餘人據河東,與老生遙相呼應。往來馳援。還命臨汾以東諸郡所在軍民守城,並隨便受老生、屈突等徵發。宋老生、屈突通率隋軍以逸待勞,扼守險要,準備迎擊李淵。

李淵率軍一路攻城掠地,連戰皆捷。到了距霍邑五十多裡的賈胡堡,卻寸步難行。宋老生、屈突通率隋軍與李淵義軍相持近兩月,宋老生、屈突通只是堅壁不戰,扼守險要,要等李淵軍糧耗盡,不得已退兵時乘勝追擊,一舉消滅義軍。此時又下起綿綿陰雨,颯颯秋風,吹動着將士們單薄的衣衫。義軍將士衣食不足,形勢對李淵極爲不利。

內心焦慮而神態清淡的李建成望着帳篷外的綿綿秋雨,催父親明天率軍出戰,速戰速決!他耽心義軍越在此停留得久,長安方面的軍事佈防就越充分,以後進攻長安就越發困難了。李淵雙眉緊鎖,既考慮進軍前路,又耽心突厥人抄其後路襲取晉陽。晉陽是李家義軍的後方基地,斷不可閃失!一旦晉陽有失,李家義軍不僅斷絕糧草後援,而且前有重兵,後無歸路,進退無據,那就相當危險!就在這種耽心忡忡的時候,恰恰傳來探馬急報:“不好了!——突厥人與劉武周的兵馬乘虛掩襲太原。”

唐儉、劉政會等衆人聞之,個個有驚慌之色,紛紛道:“突厥人一向是見利忘義,劉武周做事更無章法,任性胡爲。我軍西向長安,他們乘虛圍攻太原極有可能。太原是義兵家屬所在地。不如儘快回救太原。”

衆將領言之有理,李淵一時難決,心智大亂。幸虧李建成、李世民意志堅定,主張即刻進攻宋老生,繼續兵向長安。靜若止水的大郎建成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思維敏捷、條理清楚地說:“以人事見機而發,無有不爲。我分析:劉武周位極而志滿,突厥少信而貪利,外雖相附,內實相猜。既然突厥可汗支助了我軍一部分兵馬,突厥達官們不知可汗與我軍關係深淺,不敢相侵我軍。因此,突厥兵寧肯靠近流竄於馬邑一帶,必定遠離太原。劉武周知突厥兵勢和可汗支助我軍兵馬之事,必未同謀。朝廷既聞唐國公舉兵,憂鬱不暇,京都留守,特畏義軍,所以隋驍將精兵,嚴陣以待。在這種情勢下,我們如還軍太原,三軍不知原故,更加恐慌,必定生變。如此一來,我軍心動搖,帳營內外皆爲勁敵。於是突厥,武周不謀同至,老生、屈突追奔殺來,我軍更加進退無路。”

裴寂、唐儉、劉政會、張綸、馮立等人聽聞李建成之言,也覺得有道理,各不作聲。李建成轉向李淵,接着道:“隋軍守將宋老生輕躁,破之不疑。定基業取長安,在此一決。衆人所言,均是保家愛命。兒等捐軀力戰,別無他問。雨罷進軍,若不殺老生而取霍邑,兒等敢以死爲謝!”

表面看來,像少女一般溫和平靜的李建成,此刻卻說出如此堅決果斷、擲地有聲的話來,衆人均無言以對,面有愧色。

就在李建成與衆將討論是否回援太原(晉陽)時,劉武周率大軍正在激烈地攻打太原。太原守將李元吉,聽從參軍溫大有的建議,由李元吉正面與劉武周交戰,溫大有悄悄從後城門引兵直撲劉武周的後營。使得劉武周軍心大亂,前後軍不能相顧。劉武週一時驚慌後撤。溫大有率伏兵追擊。劉武週二萬人馬自相踐踏、落入城防河者,死傷不計其數。李元吉得勝入城,溫大有上前誇:“齊公果然英勇非常!……”

“此戰功勞,多虧得溫參室計謀高深,才破太原之圍。我將稟報大將軍獎勵參軍。”李元吉儘管年輕,卻也相當明白事理。

溫大有連忙笑道:“屬下豈敢居功!……前幾日,大郎派專使來催糧草,言大軍已到霍邑之地。如今連秋雨,兵進受阻,這些糧草是穩定軍心的最好物質。趁現在劉武周新敗,路上無有干擾,快運糧草於大軍。”

幾天後,從太原運來了大批糧草,三軍將士心定神銳。可連連陰雨,未有止停跡象。秋風鼓動着李建成絳紫色的大衣,冰涼的秋雨打在他的臉上,他向李淵請纓:“雨不停亦戰”。李淵決定明日開戰,令大郎率馮立、謝叔方、張綸、裴儼等將領出戰。柴紹、殷開山各領一軍,從城東一旁相助,二郎與段將軍從城南一旁相助!

剛議論完開戰之事,忽帳前有侍衛稟報,魏王李密信使到。李淵一愣,意味深長地擡眼看了看大郎,沉吟片刻,大手一揮:“好!——傳信使來見。”

李密是幾年前楊玄感起兵作亂時的謀士,兵敗後輾轉亡命到了瓦崗寨。他說服瓦崗寨的頭領翟讓採用他的計策,破金堤關、攻滎陽,連戰連捷,大敗隋軍,河南爲之震動。趙魏以南、江淮以北,魏公李密一呼百應。李密爲人,身先士卒,躬服儉素,號令嚴整,每戰所得金寶都賜與手下將士,因此非常受人愛戴。在與隋軍的交戰過程中,威信日隆,自稱魏王。他讓祖君彥所作的《討隋煬帝檄文》千古流傳,辭采壯烈。李密曾題詩《淮陽感懷》一首,足見他雄心大志,氣勢不凡。

金風蕩初節,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塗士,鬱陶傷寸心。

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

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

沾襟何所爲,悵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

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

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魏王李密所率領瓦崗寨的起義軍,是目前各路反隋義軍中實力最強的軍事集團。他表面上是想和李淵結成聯盟,共圖大計,實際上是想讓李淵尊他爲盟主。

李淵看過李密的信,傳示衆將領。英俊、聰慧的李建成呵呵大笑,朗聲道:“我們正需要有人爲我阻擋中原的隋軍勁旅,使我免去後顧之憂,集中兵力拿下長安。進而控制全國。魏王真是再好不過的人選了。”

方臉大耳,眉目慈祥的李淵微笑着,他打心眼高興大郎建成的才智和機靈。李淵當即回信李密,極力吹捧李密,說自己沒有取代隋朝之意,只是迎立代王爲皇帝等等,這就是李建成所說的“卑辭推獎以驕其志”的計策,先麻痹李密,讓他浴血奮戰去阻擋中原的隋軍西進。

再說李密,接到李淵的書信,心花怒放。他反覆閱讀李淵的親筆書信“……主憂臣辱,無義徒然。所以仗旗投袂,大會義兵,綏撫河朔,和親蕃塞。共匡天下,志在尊隋。以弟見機而作,一日千里,雞鳴起舞,豹變先鞭。御宇當塗。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爲牧,非子而誰?老夫年逾知命,願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鱗附翼。惟冀早膺圖籙,以寧兆庶。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復封於唐,斯榮足矣……”

李密興高采烈地對部屬們道:“孤所慮者,唯李淵也。今方知李淵無意相爭,那天下大位,非孤而何?況且有唐公見推,天下不難定也。”

李密帳下幕僚魏徵見魏王如此相信李淵,便道:“唐國公非常人也,明公可要當心爲人作了嫁衣啊!”

“什麼?唐國公是我李氏宗親。你也敢離間?!”李密怒視魏徵。

李密帳下大將徐世勣沉思道:“貧道以爲唐國公是想利用魏王爲他阻擊隋軍主力。”

“諸位言之有理!他李淵取長安,那孤也可以取洛陽。秦叔寶、單雄信、程咬金等衆將聽令:整軍備戰,直取洛陽。”李密也不是糊塗之人,只是他陷入內爭外鬥而騰不出手來奪長安,只好就近取洛陽了。

李密奮起帳下三十萬精兵兒郎,全力與隋軍浴血奮戰撕殺疆場。客觀上爲李淵擋住了隋軍的主力進攻,使得李淵乘勢直取長安。

第二天,朦朦細雨。李淵父子三人,揮兵霍邑城下。

霍邑城西北抗汾水,東拒霍太山,守險之衝,是爲襟帶。隋驍將獸牙郎將宋老生率二萬精兵嚴陣以待。李建成一馬當先,引數十騎到了城下,揚鞭指揮後軍,作圍城之狀。又令軍士辱罵老生,明是挑戰。李建成故意在馬背上大聲喊話:“哎呀!——宋將軍,別來無恙啊?!你可要守信用啊!你早前與我相約,今日開門獻城,我們合兵一處,殺奔長安。那現在……你快開城門吧,莫悔盟期!”

第84章 野火燒不盡 (1)第81章 惡夢驚魂夜夜心 (1)第58章 骨肉相殘傳血咒 (1)第31章 撫魯冀太子受傷 (1)第42章 謀大位秦王回京 (2)第2章 作品介紹第83章 惡夢驚魂夜夜心 (3)第24章 攻洛陽秦王異心 (4)第31章 撫魯冀太子受傷 (1)第66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2)第70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上) (2)第11章 大郎揮兵首戰捷 (1)第9章 李淵晉陽盼大郎 (3)第48章 內政外交有高招 (4)第5章 開篇 (1)第66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2)第59章 骨肉相殘傳血咒 (2)第81章 惡夢驚魂夜夜心 (1)第84章 野火燒不盡 (1)第34章 兵不血刃收夏都 (1)第4章 李建成與李世民,君子與小人之別 (2)第44章 謀大位秦王回京 (4)第38章 恤孤墾荒澤魯翼 (2)第48章 內政外交有高招 (4)第52章 驕秦王咄咄逼人 (4)第69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上) (1)第53章 太子平亂揚軍威 (1)第67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3)第68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4)第25章 籌糧草太子助戰 (1)第8章 李淵晉陽盼大郎 (2)第77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下) (5)第8章 李淵晉陽盼大郎 (2)第85章 野火燒不盡 (2)第29章 取洛陽太子定計 (2)第47章 內政外交有高招 (3)第26章 籌糧草太子助戰 (2)第7章 李淵晉陽盼大郎 (1)第66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2)第65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1)第20章 克長安大郎當先 (4)第65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1)第77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下) (5)第71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上) (3)第62章 落陷阱楊文幹興兵 (2)第11章 大郎揮兵首戰捷 (1)第8章 李淵晉陽盼大郎 (2)第6章 開篇 (2)第24章 攻洛陽秦王異心 (4)第18章 克長安大郎當先 (2)第76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下) (4)第52章 驕秦王咄咄逼人 (4)第43章 謀大位秦王回京 (3)第37章 恤孤墾荒澤魯翼 (1)第39章 恤孤墾荒澤魯翼 (3)第32章 撫魯冀太子受傷 (2)第23章 攻洛陽秦王異心 (3)第20章 克長安大郎當先 (4)第67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3)第36章 兵不血刃收夏都 (3)第70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上) (2)第45章 內政外交有高招 (1)第40章 恤孤墾荒澤魯翼 (4)第72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上) (4)第18章 克長安大郎當先 (2)第84章 野火燒不盡 (1)第5章 開篇 (1)第48章 內政外交有高招 (4)第5章 開篇 (1)第80章 外侵內叛太宗憂 (3)第3章 李建成與李世民,君子與小人之別 (1)第45章 內政外交有高招 (1)第66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2)第6章 開篇 (2)第29章 取洛陽太子定計 (2)第34章 兵不血刃收夏都 (1)第37章 恤孤墾荒澤魯翼 (1)第77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下) (5)第80章 外侵內叛太宗憂 (3)第48章 內政外交有高招 (4)第48章 內政外交有高招 (4)第77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下) (5)第73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下) (1)第42章 謀大位秦王回京 (2)第4章 李建成與李世民,君子與小人之別 (2)第69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上) (1)第51章 驕秦王咄咄逼人 (3)第62章 落陷阱楊文幹興兵 (2)第34章 兵不血刃收夏都 (1)第12章 大郎揮兵首戰捷 (2)第66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2)第55章 太子平亂揚軍威 (3)第73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下) (1)第60章 骨肉相殘傳血咒 (3)第8章 李淵晉陽盼大郎 (2)第68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4)第75章 仁太子喋血玄武門(下) (3)第65章 李淵避禍欲遷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