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微服 第九十六章 暗訪

不過九點鐘多一點,太陽已經升得老高,毫不吝嗇的揮灑着熱量,一行人騎着馬在官道上行駛着,馬蹄聲有節奏的敲擊着水泥的路面,有大片的灰塵揚起來。天氣太過乾旱,自然塵土也就多了。好在他們騎馬的速度並不快,灰塵才小了點,看起來不像有什麼急事。官道上也沒什麼人,畢竟,這天氣,誰會沒事出門啊!

到了一個三岔路口,一匹馬停了下來,上面的騎士揚起馬鞭,擦擦額上的汗,指着一條路說道:“殿下,從這條路走,再有二十里,就到了!”

來的正是李承乾他們一行。爲了處理好打深井,以工代賑的事務,李承乾帶着幾個侍讀還有一些侍衛準備去哪個鄉里看看。挑中的是一個名叫楊家村的地方,離京城足有六七十里的路程,李承乾不想大張旗鼓,免得被下面的官員糊弄,便微服前來。他的馬上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是李治。這小子聽說李承乾要出門巡查,前兩天就跑過來軟磨硬泡,並且威脅說,要是不肯帶他去,就告訴兕子和合浦,到時候,纏着他的可不只李治一個人了。李承乾想想,這小子從小錦衣玉食,讓他去見識一下民生疾苦也是好的,也就答應了。

李治摸索着取過水囊,狠狠的灌了一大口水,抱怨起來:“還有那麼遠啊!”

“是你自己要來的,現在後悔了吧!”李承乾掏出絲帕給他擦去臉上密密麻麻的汗珠,上面還沾了灰塵,一擦之下,絲帕都有些黑了,再看看他在烈日下有些發紅的臉,李承乾不禁笑道。

“纔不呢!”小孩子最是受不得激,這不,一下子就炸毛了,“大哥,現在就走吧!”

李承乾揚起馬鞭,在馬身上輕輕一抽:“那就走吧,騎快點,在這麼慢吞吞的,等到的時候,都要午後了!駕!”

“好嘞!”柴令武叫道,“這鬼天氣,快要熱死人了!”他搖晃了一下馬鞍下掛着的水囊,裡面已經空了,無奈的嘆了口氣,嘀咕道:“最好那邊已經打好井了,我還想找口水喝呢!”

杜荷笑嘻嘻道:“你這傢伙,簡直是水牛,那麼一大袋水,就這一會兒,讓你喝了個乾淨!現在好了吧,渴死你!”

房遺直悠然道:“那就要看那些人有沒有好好執行了,若是他們玩忽職守,或者說尸位素餐,那就有好戲看了!”

柴令武英俊的臉一陣扭曲,他叫了起來:“那些混蛋要是敢這樣,小爺我就扒了他們的皮,點天燈!”

李承乾聽着幾個人的玩笑聲,微微一笑,再次揚鞭一揮:“駕!”

李治在他前面樂得直叫:“大哥,快點!讓他們在後面吃灰!”

其實想快也快不起來,宮裡御馬監的馬都有特殊的印記,爲了不暴露身份,他們幾個騎的都是普通的驛馬,雖說不算駑馬,但腳程也就是那樣,快不到哪裡去!

又走了近半個時辰,身下的馬呼哧呼哧地喘着氣,嘴角都有白沫冒出來了。已經看到村口了,幾個人下了馬,李承乾從水囊裡倒出了一點水在手心,捧到馬的頭前,那匹馬伸出粗糙的舌頭,舔着李承乾的手心,很快,一點水舔了個乾淨,看着那匹馬黑亮的眼睛裡露出來的可以稱作可憐兮兮的眼神,李承乾不禁一笑,又倒出了一點餵給了它,然後拍拍它的大頭:“已經沒有了,總得留下點回去再喝吧!”

村口有數十人在忙碌,十幾個精壯的漢子赤着上身,露出古銅色的皮膚,他們身上揹着大竹筐,裡面裝的都是土,正大汗淋漓地將一筐筐土背到空曠的地方去。仔細看去,那邊正在掘井。井口兩個漢子搖着軲轆,從井裡將一筐筐土搖上來,下面不時傳來吆喝聲。

“他們就是在打井嗎?”李治很是好奇地問道。

“是啊!”李承乾點了點頭,轉頭看向杜荷,“杜荷,你去問問看!”

杜荷雖說一向行事恣意,但在外人眼裡也是溫文有禮的人物,他點了點頭,當下牽着馬上前,那邊正有個佝僂的老漢在那裡給幹活的人舀水。這時節,水最是金貴,要是露天放着,就能讓太陽蒸乾不少,因此,那邊裝水的是個腹大口小的陶罐,若有人想要喝水,那老漢便用那種打酒用的木勺從陶罐裡小心翼翼地舀出一勺來,倒在粗瓷大碗裡,也就小半碗的份量,還要仔細掂量着,免得灑了那麼一兩滴。

杜荷上前招呼道:“老伯,我們是路過的,想討碗水喝!”

那老漢擡起頭,遍佈皺紋的臉上,一雙渾濁的眼睛看向了杜荷,上下打量了一下,見他雖然穿着長袍,不過是細麻的,以爲他也是一般的行人,他咧嘴一笑:“後生,是往京城去的吧!”

杜荷笑着回答道:“是啊!家裡在長安有點小生意,我們年前去山西那邊走親戚,和親戚家的表兄弟們一起剛回長安哩!”

老漢手上也不閒着,穩穩地舀起一勺子清亮的水倒在碗裡,又加了兩勺,笑道:“這天氣,熱得慌!多喝點,後生!要是不忙着趕路的話,就在這兒歇會兒!”

杜荷看着自己碗裡遠比別人多不少的清水,有些不好意思:“老伯,你這兒似乎也沒多少水,這麼多,太多了,那些幹活的兄弟還要喝呢!”

老漢爽朗的笑道:“沒關係,儘管喝就是了!這邊已經是咱們莊上第三口井了,水有的是!不過是怕那些小崽子偷懶,所以不肯給他們多喝水!後生,教你那些一起的也過來吧!好好歇會兒,等日頭不那麼毒了再走!你們都騎着馬哩,趕得及長安關城門的!”

自從突厥戰敗,突利帶着部衆投降了大唐,大唐的馬匹也就不稀罕了,就算是莊稼人,手裡頭有點閒錢,也是會買上匹馬回來耕種的。這老漢見得他們都騎着馬,也沒覺得他們是什麼貴人,很是自然地招呼起來。

老漢看起來年紀不小了,中氣卻是十足,大聲吆喝起來:“來幾個人,幫着這幾個後生把他們的馬牽去喂一下,也快正午了,就說有客人來了,讓小翠她們多做點餅子,讓這些個小兄弟吃了午飯再走!”

長孫衝推脫道:“老伯,這大旱的年頭,你們自家也沒什麼糧食,不用這麼麻煩了,我們自己帶了乾糧!”

老漢瞪了他一眼:“你這後生瞧不起咱們莊稼人不是!放心吧,家裡有糧呢!前兩天,里正剛剛過來給村裡人發了一個月的口糧,要是咱們這裡井打出來了,還有獎勵!地裡也沒荒着,以前的莊稼旱死了,前兩天,又種了一批下去,苗已經長出來了,這兩天,正從井裡挑水過去給秧苗喝呢,看起來,這邊的井也要出水了,就更不用操這個心了!”

老漢殷勤的給每個人都倒上了一大碗水,一個侍衛問清楚了那兩口井的方向,抱着一大堆水囊去取水去了,另一個侍衛在李承乾的示意下,拿着已經空掉的水罐,去把水裝滿。老漢推辭了一番,卻拗不過他們,也就隨他們去了。

老漢顯然是個極爲健談的人,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今年雖說老天爺不開眼,可是趕上了有個好朝廷呢!老漢我活了這麼多年,還沒見到這樣的年景!”

“往年要是遇上這種大旱,村裡能走的人早就都出潼關逃荒去啦!別說什麼餅子,樹皮草根都要被啃光了!”老漢眯着眼睛回憶道,“老漢我年輕的時候,也趕上過一次大災,那時候,全家人都往南跑,路上什麼也沒有,樹皮草根都被別人給吃光了,還有人吃人的。最後只好吃觀音土,咱們全家七八口人,活下來的,也就我和我那哥哥兩個人。咳,不說了,不說了,人老了,就喜歡胡思亂想!”

“老伯,你接着說,我們都聽着呢!”李承乾接口道。

李治也眨巴着眼睛看着老漢,他在深宮長大,何曾聽說過這些事情。

老漢伸出有些發黑的大手,摸摸李治的小腦袋,李治想要躲,卻讓李承乾給摁住了。老漢嘆了口氣:“這娃子是你家的吧!長得像畫上的似的。那時候,我那個弟弟也就這麼點大,當然沒這小娃子好看,然後,就這麼餓死啦!那時候都急着逃命,只好把他就這麼埋在路邊上,後來回鄉時,又找不見了!”

“現在好了,本來四月的時候,莊稼旱死了,過了近倆月,還不見老天爺下雨,村上的人都要收拾東西走了!”老漢睜開渾濁的眼睛,說道,“不過,縣裡的大人派出了那些軍爺,專門下鄉來給各個村上打井,又運來了稻米粟麥什麼的,讓我們也多打幾口深井出來,天上不下雨,那就從地底下挖出水來!沒兩天,井龍王顯靈,第一口井就出水啦!村裡的人也就不走了,安安心心呆在村裡,好好多打幾口井來,不光自己要喝,莊稼也要喝哩!再打上兩口井,將地裡的莊稼都補上,今年還能收一季糧食!也不能就指着朝廷,朝廷也不能白白養活咱們這麼多人吧!還是自家種的糧食,吃起來踏實!”

正說着話,幾個村姑挎着大竹籃過來了!正在在幹活的人都停了下來,一起圍了過來,那幾個村姑抿着脣,淺笑着分發者烙好的麪餅。那個在老漢嘴裡叫小翠的年輕少女走了過來,從籃子裡取出一隻大湯盆,裡面盛着滿滿的一碗湯,湯很是濃稠,上面漂着一層淡黃色的油,上面還飄着點蔥花,在這個乾旱的年頭,想要找點綠色的蔬菜,實在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大概也費了不少心,熱氣騰騰的湯裡,有肉的香味飄散開來。李承乾清楚地聽到身邊有咽口水的聲音。

小翠有些羞澀地看看幾個俊秀的客人,一邊取出洗得乾乾淨淨的大碗,用勺子盛湯,可以清楚地看見湯裡面剁成小塊,燉得近乎稀爛的雞肉,說道:“鄉下人也沒什麼好東西可以招待的,正好有隻老母雞也不下蛋了,阿孃就把它宰殺了!幾位大哥不要嫌棄!”

李承乾伸手接過湯碗,含笑道:“小翠姑娘費心了!代我謝過伯母!”

“不用客氣!”小翠低下頭去,聲音小得跟蚊子一樣。

幾個人都分到了一大碗雞湯,李承乾低頭看着有些新奇的李治,輕輕一笑,將自己碗裡的幾塊雞肉撥到了李治碗裡,然後,直接掏出李治懷裡的帕子,將他的手擦乾淨:“先吃飯吧!”

李治啃了一口烙得很硬的麪餅,差點沒被噎着,擡起頭,可憐巴巴地看着李承乾,意思是不想吃了。李承乾板着臉搖搖頭,不過,李治從小沒吃過粗糧,一時吃不慣也是正常的。想了想,李承乾伸手拿過李治手裡的黃褐色的麪餅,鄉村裡的一般人家是不會吃白麪的,都是將麥粒直接磨成粉,磨出來的麪粉就是黃色,再烙成餅子,有沒什麼油水,自然顏色就更不好看了。李承乾將麪餅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泡到湯裡,說道:“現在吃吧!”

李治折騰了一早上,也已經餓了,麪餅泡着雞湯,也沒那麼難以下嚥,還有些香甜。李治拿着筷子,吃得倒也開心。

李承乾擡頭有些歉意地一笑:“小弟是家中幼子,父母疼寵慣了,有些嬌縱,還請老伯不要見怪!”

老漢呵呵地笑着:“哪能呢!老漢見過的人也不少了,看起來你們就是有錢人家,吃不慣鄉下的東西!幾個後生不怪咱們鄉下人不懂禮數就是了!”

李承乾謙遜了一下:“老伯這麼說,小子實在是心裡不安。小子家裡不過是有幾畝薄田,還做了點小生意,不過是吃穿不愁而已!算不上什麼大富人家!”

李承乾一邊陪着老漢說着些閒話,比如說這地裡往年的收成,郡縣發放的口糧數目,打一口井需要的人力和時間,還有這村裡的人家瑣事什麼的,一邊就着雞湯,吃着麪餅,倒也其樂融融。

一頓飯很快吃完了,李承乾也大體瞭解了情況,還打聽到了附近幾個村上的近況,心裡也有了數。按如今的狀況,就算老天一直不下雨,這旱災也是可以平安度過的,只要現在地裡補上種子,到了秋天,還能有一季的收成,總比把地荒着好!不過,這種子最好也因該讓郡縣下發,免得農家籌措不到,誤了農時,若是再晚一些時日,再下種可就來不及了。

午後又歇了一會,眼見着太陽不是那麼毒辣了,李承乾他們便準備告辭,回長安了。一行人的馬都已經喂好了,一個個精神抖擻,水囊也都已經灌滿,掛在了馬鞍下。杜荷掏出一把銀幣,塞到老漢手裡,說道:“老伯,多謝你們的款待,我們要回去了!這點錢你們拿着,正好多買點種子,種下去,也能有個好收成!”

老漢看起來年紀不小,力氣也沒衰退,當下板起了臉,又將錢塞了回去:“你這後生,不過是一頓飯,到哪裡不成呢?還說什麼錢不錢的!快拿回去!”

杜荷笑道:“老伯,不是飯錢,就是一點心意!您孫女小翠也該出嫁了,您把這錢拿着,也好給她置辦點嫁妝不是!”

推脫半天,這錢還是送出去了,幾個人打馬而去,揚起一路塵土。

李治乖乖的坐在李承乾前面,仰頭說道:“大哥,那位老爺爺人很好啊!”

“沒錯!”李承乾笑道,“那裡確實民風淳樸!”

“我以後還要來!”李治眨眨眼睛。

“看有沒有機會吧!”李承乾抖了一下繮繩,“你以爲大哥出門容易啊!今天要不是要檢查各地打井的情況,父皇絕對是不會允許大哥我出長安城的!”

見李治有些失望,李承乾想了想,說道:“雉奴,等你行了元服禮,有了自己的府邸,想出宮就沒這麼麻煩了!到時候,只要你不到處亂跑,像這樣在長安附近走走,也不是不可以的!”

李治有些沮喪:“可是,不是說,皇子成年後,就要前往封地的嗎?到時候,肯定不怎麼見得到大哥了!”

李承乾微微一笑:“不要緊,到時候,我們求父皇將你的封地改成雍地,那不就可以留在長安了嗎?”

李治不說話了,雍地原本是魏王李泰的封地,因此,他當年才能堂而皇之地留在長安,而不是像李恪一樣,一年到頭沒幾天在長安。可如今,李泰因爲謀害李承乾被貶到了西北,至今也沒什麼消息,雖說當年李泰性子高慢,向來對李治不理不睬,甚至冷嘲熱諷,但畢竟是親兄弟,李治還是很有點懷念的。不過,與李泰比起來,他還是更喜歡大哥李承乾,要是在兩個人中做個選擇,自然還是要李承乾留在長安爲好。這樣一想,李治也就開心多了,他擡起頭,笑道:“那就說定了!”

“當然!”李承乾微微一笑,說道,“父皇母后最疼你了,一定會答應的!”

第101章 李佑 第一百零二章 衝突第83章 王燕兒第144章 瓊林宴第106章 侯君集第一百二十二章第45章 鄭家有女第22章 墜馬事件第85章 脫身第五十八章第118章 街頭第233章 霧容第7章 酒樓遇刺番外傅青竹下第157章 落定第251章 攤牌之前第196章 天竺之亂第34章 日食第258章 吃醋?第88章 樂師—第八十九章—設想第247章 楊毅第114章 兵變第108章 風起第119章 武家姐妹第12章 兄弟鬩牆第191章 海上“仙山”第25章 金縷衣第169章 英雄救美第85章 脫身第245章 琉球之戰第204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11章 上元節第198章 爭議第七十四章第141章 小女兒心事第208章 傾絕天下第153章 李治的婚事第185章 又見命案第220章 躁動第47章 有喜第213章 深夜血色第190章 背叛第241章 解密第193章 乾杯第144章 瓊林宴第七十六章第81章 淨土寺第六十八章第206章 爭風吃醋第219章 風雨第155章 魏徵之死.第185章 又見命案第七十章第47章 有喜第152章 事後第49章 賞雪看梅第130章 佛門之劫第83章 王燕兒第31章 曲水流觴第248章 亂前第82章 論禪第208章 傾絕天下第84章 調戲第187章 兕子要出嫁第135章 佛?道?第126章 再見武麗娘第227章 紛亂第六十三章第18章 閒飲第248章 亂前第139章 波斯來人第45章 鄭家有女第101章 李佑 第一百零二章 衝突第3章 轉機第17章 詩會第175章 七夕.第106章 侯君集第153章 李治的婚事第28章 大婚第230章 插曲第209章 勝出者!?第39章 回援第167章 水師建功第192章 拜占庭來人第173章 立功第41章 暗箭第七十四章第173章 立功第163章 高麗異變第17章 詩會第60章 驚馬第60章 驚馬第18章 閒飲第61章 紇幹承基第19章 將進酒第32章 內閣第82章 論禪第233章 霧容第125章 齊王府內第228章 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