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論禪

兩個人面對面坐着,李承乾與長孫衝房遺直他們幾個坐在一面,無相的徒弟還有侍者沙彌也坐在他的身後,擺出了一幅坐而論道的架勢。

李承乾笑吟吟的問道:“人常說到地獄,那麼地獄到底存不存在呢?”

無相回答道:“諸佛如來說法,向無中說有,如眼見空華,是有還無。公子現在向有中覓無,手搘河水,是無中現有,實在可笑。如人眼前見牢獄,爲何不心內見天堂?天堂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善惡皆能成境。”

李承乾卻又問道:“佛經上說到,由地藏王菩薩,曾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宏願,那麼地獄豈不是確實存在了,和尚又怎麼說只在一心呢?”

無相神色依舊平和:“佛法無邊,一念即生,地獄自然是有了!”

好個狡猾的禿驢,李承乾心中腹誹,後世網上關於禪宗亂七八糟的典故不知凡幾,想要駁倒這位和尚想來也不算難,於是,他很快轉移了話題:“那請問大和尚,不知這地藏‘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語,乃是何意?”

無相臉上現出慈悲之色,沉聲說道:“地藏王菩薩慈悲心腸,願力深厚,立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爲普度衆生,放棄成佛之機,乃是何等大慈悲、大毅力、大智慧!”

李承乾笑眯眯的問道:“那如今,地獄空還是不空呢?”

無相一愣:“世人沉淪紅塵,耽於私慾,地獄自然難空!”

李承乾一本正經道:“若是爲官一方,治下盜匪橫行,民風不正,百姓不能安居樂業,教化之事執行不力,那官員便是尸位素餐之輩,可稱瀆職了,那地藏王菩薩發下誓願千萬年,也不能讓地獄變空,即使不是怠慢職守,也是虛言欺世之輩,何以能得世間香火供奉,又哪來的什麼大智慧,大毅力呢?”

無相再次沉默了半天,終於滿臉愧色,長嘆一聲:“施主高明,老衲耽於經義,不能明心見性,實在是已經身在歧途了!禪宗一切法直指本心,求得便是頓悟之機緣,老衲還是有了爭勝之心,不能放下啊!”

“那就恭喜大和尚了!”李承乾微微一笑,又說道,“本公子還有事要請教,還請大和尚指點一兒!”

“施主慧根獨具,不敢談什麼指點,不過是探討一二便是!”無相神色端嚴,說道。

“殺一人與殺千萬人,有什麼不同呢?”李承乾問道。這個問題本來出自戰國時《天道篇》殘卷中的《丸子見秦襄王》,這是丸子當年向秦襄王提出的問題之一。

無相顯然也是明白其中典故的,當下說道:“無異!”

“那救一人和救千萬人呢?”

“也無異!”無相回答道,“殺一人是殺,殺千萬人也是殺,救一人是救,救千萬人也是救,心中存了殺念,你殺一人與殺千萬人,與心中存了善念,救一人與救千萬人,皆只因心中一念而已,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那殺一人能救千萬人呢?”李承乾神情肅然,又問道。

“若爲帝道,自是殺一人,而安天下!”無相嘆息一聲,“老衲只是凡人,縱使知道什麼,又能改變什麼呢?無非只能袖手旁觀而已!”

“世間爲虛妄,一切皆是空!”無相語氣裡帶着些悲憫的味道,“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脫去一切,即爲極樂!”

“和尚以爲,名利如何?”李承乾轉而問道。

“《莊子》上有言,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無相說道,“不過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罷了!”

“和尚也信老莊?”李承乾笑問道。

“大道所在,分什麼佛道!萬流歸宗,一切不過是殊途同歸罷了!”無相沉聲道,“禪宗求得便是一個空字,這世間一切都是空,名利自然也是空!”

“那和尚何不封寺修行,還要在這滾滾紅塵打熬,沾染因果,又哪來的空呢?”李承乾淡淡的一笑。

“施主這是何意?”無相皺皺眉,“淨土寺何嘗深入紅塵了?”

“貴寺金身佛像,據說頗爲靈感!香客往來衆多,香火鼎盛!如何還不是紅塵?”李承乾可以說是在狡辯了,“佛家既然四大皆空,又要修什麼佛像,收什麼香火!”

“我佛慈悲,世人自以香火供奉!”無相合十道。

“我聽說,佛與衆生,本無異相,那麼,爲何要供奉佛陀呢?”李承乾冷笑一聲,“既然佛陀慈悲,那爲何還要什麼供奉!貧民連飽飯都吃不上,卻要將辛辛苦苦積攢的錢捐作香油錢,只爲了求一個虛妄的來生,那又是什麼道理?”

“一切不過是因果輪迴罷了!”無相微微低頭,“供奉香火,乃是積德行善之舉,死後便可以得入天人道,或是得以容身極樂世界!”

李承乾也不跟他辯駁,只是冷笑道:“佛法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俄人都能成佛了,那麼被殺死的人呢?若是那人還不信奉佛陀,難道只能墮入無邊地獄嗎?”

不待無相辯駁,李承乾又反問道:“若是信奉了佛法,便能求得來世的福源,若是所有人都去信奉佛法了,這世間只剩下了過好日子的人上人,沒有了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也沒有了底層的平民,那又誰來供養他們呢?”

無相不由得張口結舌,好半天辯駁道:“可是沒有所有人都信奉佛法!”

“佛說,要度盡衆生,既然不會所有人都信奉佛法,那麼,佛的話不也就是虛話了嗎?”誰怕誰啊!李承乾從來不在乎玩文字遊戲。

最後,李承乾笑吟吟的得出了結論:“所以說,佛陀就是一欺世盜名之輩,虛言狂妄之徒。這佛法嘛,不談也罷!和尚,本公子這就告辭了!”。.。

第220章 躁動第82章 論禪第51章 駕崩第86章 彈劾第五十八章第174章 安市之戰第52章 禮制第141章 小女兒心事第44章 怒火第156章 變故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七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45章 鄭家有女第167章 水師建功第234章 邀請第六十五章第60章 驚馬第117章 探望第120章 閒談第205章 緋月第59章 蕭皇后第241章 解密第38章 暫時收兵第六十六章第10章 男兒行第186章 落定.第139章 平叛第16章 沒有開始的初戀第215章 浮生半日閒第149章 危機第49章 賞雪看梅第29章 洞房第182章 家宴第七十六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111章 上元日第141章 小女兒心事第126章 再見武麗娘第82章 論禪第90章 風華院第175章 七夕.第191章 海上“仙山”第91章 風情吟月第121章 立後風波第177章 出海求藥第144章 瓊林宴第258章 吃醋?第6章 閒談第175章 七夕.第155章 魏徵之死.第162章 交易第9章 飲宴第125章 齊王府內第190章 背叛第37章 守城第220章 躁動第88章 樂師—第八十九章—設想第99章 醉 第一百章 情敵?第七十一章第160章 衝突第19章 將進酒第142章 漢王李元昌第44章 怒火第210章 黑幕的一角第193章 乾杯第55章 得子第46章 風波第142章 漢王李元昌第36章 遇襲第157章 落定第257章 茶樓第11章 上元節第223章 相思第212章 風雨欲來第242章 始動第261章 歿第45章 鄭家有女第132章 議論第七十一章第202章 醒來第117章 探望第228章 鬧劇第109章 雪日第140章 倦怠第107章 處置第112章 首演第221章 對飲第199章 琴師第121章 立後風波第239章 絲帕第131章 各方反應第255章 回程第七十八章第25章 金縷衣第53章 幣制第254章 躊躇第125章 齊王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