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

李承乾此刻正在孔穎達的府第裡,主要是下面弄出了廉價的紙,可以大規模生產,加上科舉的事,李承乾就考慮着弄出一份面向學子士人的報紙來,在順便推廣一下標點符號,此事已經跟李世民說起過,李世民便建議他找這位太子左庶子外加國子監祭酒,大唐公認的士林領袖幫幫忙,最好讓他主編,也好增強影響力。李世民最也很心煩,李泰的動作實在是不小,志向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了,成天跟一大堆文人士子廝混,搏了個禮賢下士的名聲,他雖然不想讓太子權威過重,卻更不希望有人威脅到太子的地位,免得再弄出一次玄武門事變來。

“老師,歷朝以來,各學派都有自己的斷句方法,導致那些經典各自的理解也是不同,不知多少人爲了理解那些經義皓首窮經,一輩子都浪費在這上面。若是用這些簡單的符號來斷句,光邀天下大儒學者爲各類經史子集斷句,明確其意,可是造福後人的大功德。正好如今長安士子云集,可以將這標點符號通過這報紙推廣開來,老師覺得如何?”李承乾說話倒也恭敬,畢竟這位老爺子實實在在是個有學問的大儒,治學嚴謹,且爲人方正,頗受世人敬重。

孔穎達也早見過李承乾讀的書上都被他用這些符號來斷句,起先只是以爲他是圖方便,如今想想,這確實是造福天下士子的好東西,可以免去他們起碼一半的功夫,有更多時間來專心治學。當下便聽這位身份尊貴的學生細細講解這些標點的用處,然後問道:“太子殿下,這標點符號倒是不打緊,可是這報紙,到底登些什麼,找誰來寫呢?”

李承乾微笑起來:“這報紙上可以刊登的東西很多,比如學術上的各家之言,政治上的時事議論,朝廷的法度政策,這次科舉選中的士子的策論文章,詩詞歌賦,乃至坊間街頭髮生的事情,民間的傳說故事,奇聞軼事,都是可以說的!另外,還可以訪問民情,把一些不用太機密的事情,進行全民討論,爲天下百姓之喉舌,傳達民意。”

“至於找什麼人來寫?”李承乾用食指叩擊着桌面,胸有成竹道,“那國子監的學生,還有來京城趕考的士子,他們若是不能及第,有人會想要等到下一年再考,或者是別的原因,便會留在京城,他們的生計就是個問題,畢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支付得起在長安的花銷的!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啊!請他們來給報紙撰寫文章,不是一舉兩得嗎?”

“那一份報紙似乎不夠吧!”孔穎達思忖片刻,又提出了疑問。

“那就多辦幾份好了!”李承乾說得很輕鬆。

“那誰會買報紙呢?”孔穎達也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不知世事的人,又問到關鍵上了。

“自從有了活字印刷,全國各地都開始興辦義學,識字的人已經多了很多,像長安,就算只有半成的人識字,這半成中哪怕也只有半成的人購買,一份報紙起碼也能賣出幾千份吧!”李承乾耐心解釋道,“還有,在報紙上可以開闢出一處廣告欄,那些商家爲了讓自己的東西爲更多的人知曉,自然也要花錢在這報紙上登廣告,做文章,這樣一來,這報紙也就有了穩定的收入,可以安置那些落第的士子了!”

“那如果報紙上披露一些不利於朝廷的事,比如說,由人蓄意供給朝廷,那又怎麼辦?”

“輿論是把雙刃劍,因此劍柄要握在朝廷手中!”李承乾得到了這個提醒,也是一驚,思索道,“本宮回去後,會向父皇建議,專門頒佈一份有關出版行業的法規,包括各家所著的學說,都要加以限制,以免有人利用這些輿論工具作出不理智的事情來!”

“既然殿下已經有了對策,老臣必定會支持殿下的!”孔穎達很快拍了板,反正也不是壞事,又有諸多好處,太子有作出一番成績的意思,作爲臣子,自然要全力輔助纔是。

一老一少正在商量這報紙的細節,孔穎達家裡的門房小跑着過來,遞上一份名刺:“老爺,有滎陽鄭家和范陽盧家的人來拜見。”

孔穎達接過名刺,看了看:“殿下,都是這一科的士子,殿下不妨也見見!”

“那就聽老師的!”李承乾點了點頭,也想看看如今世家子弟的狀況,畢竟,朝廷並不希望世家太過強大。

“學生盧修(鄭昭)見過孔祭酒大人!”來的居然還有個熟人,孔穎達笑呵呵點頭:“不必多禮!”

“咦,蘇兄,你也來拜訪祭酒大人啊!”鄭昭眼尖,一眼就看見了準備腳底抹油的李承乾。

“呃?”孔穎達很是一愣。旁邊李承乾摸着鼻子,乾笑一聲:“老師,前幾日我微服出宮,化名蘇慕然,認識了這位鄭公子!”

孔穎達臉色一變,當下說道:“太子殿下,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白龍魚服乃是大忌,殿下忘了當年孫伯符之事嗎?還有幾年前殿下酒樓遇刺,至今爲何依然一意孤行呢?”

李承乾艱難的嚥下一口唾沫,心中腹誹,就知道會這樣,早知道,就算把那鄭昭掐死都不能讓他過來,口中只好道:“老師教訓的事,本宮知錯,日後定不輕率出行!”我準備好了再出行好了吧!李承乾心中惡狠狠道。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殿下切記纔好!”孔老夫子摸摸鬍鬚,很是滿意李承前的認錯態度。

李承乾連連稱是,至於心裡是如何想的,自然不會讓這倔老頭子知道。

“啊,蘇兄,啊不,是太子殿下!”鄭昭張口結舌,話都說不利落了。

一把扶起就要跪下行禮的二人,李承乾看向一臉傻笑的鄭昭,不禁感慨起來:“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第139章 平叛第179章 女王第214章 暫時的平靜第227章 紛亂第88章 樂師—第八十九章—設想第32章 內閣第146章 意亂情迷第七十九章第215章 浮生半日閒第26章 紅袖第48章 春天來了?第二百二十二章第206章 爭風吃醋第119章 武家姐妹第202章 醒來第245章 琉球之戰第18章 閒飲第25章 金縷衣第42章 審問第七十九章第八十章第27章 大婚?選秀?第85章 脫身第七十八章第13章 藥王孫思邈第191章 海上“仙山”第115章 立政殿第207章 兄弟?第五十七章第152章 事後第204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六十九章第199章 琴師第224章 偶遇第85章 脫身第140章 餘波第103章 直言 第一百零四章 陰妃第32章 內閣第202章 醒來第七十一章第33章 內閣初定第195章 殤第237章 叔侄第253章 落幕第181章 達成一致第154章 出海計劃第185章 又見命案第140章 倦怠第91章 風情吟月第106章 侯君集第135章 佛?道?第129章 你是誰?第5章 平胡計第150章 道教新體系第167章 水師建功第七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152章 事後第153章 李治的婚事第241章 解密第81章 淨土寺第54章 銀行開業第28章 大婚第243章 分歧第49章 賞雪看梅第178章 塵埃落定.第61章 紇幹承基第162章 交易第166章 蓋牟城破第1章 初至第223章 相思第5章 平胡計第205章 緋月第110章 情思第145章 牡丹花會第七十章第25章 金縷衣第111章 上元日第250章 浮生第23章 餘波第246章 各方反應第189章 流年第15章 元服第93章 大旱 第九十四章 祈雨第211章 金陵第171章 新城的心事第206章 爭風吃醋第84章 調戲第42章 審問第15章 元服第207章 兄弟?第12章 兄弟鬩牆第33章 內閣初定第152章 事後第205章 緋月第196章 天竺之亂第252章 殺戮之始第199章 琴師第204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七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