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以前的事

看着尉遲將軍將魚鱗剝去,又將魚收拾好,洗乾淨又提了上來。

李承乾接過這條大魚,又道:“有勞了。”

尉遲恭還是咧嘴笑着道:“這條太肥了,不好吃。”

“燉起來確實不好吃,但烤到焦脆合適的火候會不一樣。”李承乾提了提手中的魚,接着道:“要下點大料。”

尉遲恭收好刀,又在陛下的水榭旁站好。

李承乾又吩咐道:“東陽,調料醬汁都備好了沒有。”

她聞言檢查了一遍道:“都好了。”

李承乾將整條魚攤平,又用樹枝將魚撐開,如此再用架子支撐起來,便放在火邊炙烤着。

李治將一張張餅也放在火邊,這些麥餅熱過之後,可以搭配着烤肉吃。

或許對別的孩子來說吃肉就不用吃餅的,可東宮的孩子不能光吃肉,米麪肉菜一定要有,光吃肉不吃菜,也會被皇姐皇兄數落的。

所以不管是蘿蔔綠菜都要吃,吃飯一定要有主食。

李承乾一邊給魚抹着醬汁問道:“青雀。”

李泰作揖道:“在。”

“不用這麼多禮,一家人出來玩拘束什麼。”李承乾笑着道:“現在括地誌準備得如何了?”

李泰回道:“已在蒐集中原各地縣誌,正在動手編寫。”

李承乾將烤魚翻了一個面,又道:“括地誌事關中原典籍完整,這件事上儘可能往更大的方面去想去寫,切莫懼怕麻煩,而捨棄了那些細枝末節。”

“如果有什麼需要儘管與孤說。”正說着,李承乾注意到李泰的目光也看向一旁的李恪。

李承乾又道:“你不用看他,他長久混跡軍中,他這人只要做到軍紀嚴明,爲人周正,就很不錯了。”

聞言,李恪憨憨一笑。

看李泰又低下頭,李承乾接着問:“王珪如何?他平日裡都有教導你嗎?”

李泰回道:“老先生很好。”

“那就好,孤還以爲你會與他合不來。”

“謝皇兄關心。”

李承乾伸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道:“伱是孤的兄弟。”

李泰重重點頭道:“是,皇兄。”

那條大魚正在被烤得吱吱冒油,有不少油水滴落在火中,發出滋滋的聲響。

不得不說,這太液池的魚肥不像話,烤了這麼久還有這麼多油水。

李治遞上兩張餅道:“皇兄,先吃餅,不然要餓着了。”

李承乾將餅掰開,分給李泰與李恪。

三兄弟站在一起吃着,弟弟妹妹也有自己的遊戲可以玩鬧,李麗質與東陽她們正在踢着毽子。

太液池邊,一羣孩子玩鬧的場面很是和諧。

李世民坐在水榭中,一言不發,太監站在一旁看着陛下的魚鉤已被魚兒咬了好多次。

也沒見陛下提起魚竿。

此刻的陛下正目不轉睛地看向那羣皇子,年紀稍大一些的太子,帶着魏王與吳王正聚在一起說着話。

還有年紀稍小些的李治與李慎正在烤着肉。

陛下依舊一言不發,太監也只好低頭站在一旁。

李承乾道:“所以呀,孤與房相他們制定了科舉制度,到現在還有不少人在反對。”

李泰聽得認真,倒是沒有當場表達態度。

李承乾低聲道:“如果我們不施行科舉,那麼這朝堂遲早又會被世家門閥等大族控制。”

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這兩個弟弟聽進去多少。

李恪是一個很簡單的人,他只清楚是非,善惡。

李泰就是個較爲複雜的人,他想的事情也比較複雜,因此對世家與科舉之間的關係,也會有較爲複雜的理解。

李承乾低聲道:“青雀,你聽你老師說過他以前的事嗎?”

李泰搖頭道:“沒有。”

“若有機會,你可以問問王老先生,他當年的事。”

李泰道:“謝皇兄指點。”

李承乾又給烤魚翻了一個面,這條魚此刻被烤得焦香,也沒有多餘油水往下滴了。

“稚奴!”

“皇兄。”

“把父皇叫來,就說可以用飯了。”

“喏。”李治快步跑入水榭中,“父皇,父皇。”

李世民撫須看着水面道:“怎了?”

李治嬉笑道:“父皇該用飯了。”

李世民笑着道:“餓了?朕讓宮裡準備了飯菜,讓她們去端來。”

“不用了。”李治拉着父皇的手臂道:“皇兄與弟弟做好了飯食,都是親手做的,父皇莫要嫌棄。”

看着這個兒子,李世民愣神了片刻,道:“也罷,朕嚐嚐你們親手做的飯食。”

長孫皇后帶着妹妹們坐在另一邊吃着。

陛下與一羣兒子坐在一起用飯。

李承乾將魚頭切下來,將魚身分成幾部分,先分出一部分給父皇。

高陽公主小步走來,道:“皇兄,妹妹也想吃。”

這魚很大,李承乾將另外半條切下來,道:“你拿給母后與姐妹們吃。”

高陽笑着接過,這條魚很大,一個陶盆裝不下,頭尾還有很大一部分懸着。

等她小心翼翼地捧到母后那桌,李承乾這才收回目光給兄弟幾個分魚吃。

李世民拿起筷子夾起一塊,看着焦香的魚肉咬下一口,細細咀嚼着。

“這魚太肥了,兒臣儘可能烤得久了一些。”說着話,李承乾又給餘下幾個弟弟分了魚肉。

李世民吃着肉道:“以前有人教你這個手藝嗎?”

李治道:“父皇,這個很簡單,只要把握鹹淡,隨意撒料就可以了。”

李慎吃着餅如搗蒜一般地點頭,表示贊同。

與父皇坐在一起用飯,李泰顯得拘謹,李恪還是一臉的無所謂,反正兄弟幾個都一樣。

李承乾道:“兒臣知道父皇心裡着急,可凡事不能只顧眼前,不顧以後呀。”

李世民反問道:“以後?你覺得以後是什麼樣的。”

李承乾回道:“以後的大唐一定更強大。”

父皇與皇兄的對話,很直白,李泰聽得額頭有些細汗。“兒臣想着建設宮殿或許太耗費錢財了,打算在這個太液池邊上給父皇修個別苑,其實不用去九成宮,就我們自家邊上不是也挺好的嗎?”

李世民擱下筷子,喝下一口酒水,還在思索着這個兒子的話語。

李承乾又道:“父皇覺得如何?”

李世民閉着眼緩緩放下手中的酒樽道:“這麼多孩子該怎麼辦?”

李承乾輕描淡寫道:“都隨着父皇過去吧,給他們放個長假。”

“既然事前事後你都打算好了,還問朕做什麼嗎?”

“兒臣改天讓工部準備,麻煩父皇過一眼。”

“嗯。”李世民點着頭沉聲道:“科舉之事依舊是今年的大事,你與房相不能懈怠。”

“兒臣領命。”

一大家子的用了飯,便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李泰用了午飯便早早離開了,從太液池一路走入玄武門,再走回宮中。

穿過皇城,走在朱雀大街上,還在想着皇兄今日話語中的意思。

“魏王殿下,是要回府嗎?”

聽到身邊侍從的話語,李泰點頭道:“回府。”

幾個侍從陪在魏王身邊,十五歲的李泰,神色多有幾分困惑。

直到走入府邸,這才見到了王珪。

“青雀見過老師。”李泰躬身行禮。

“魏王殿下今天來晚了。”王珪也是行禮道。

“與父皇在太液池遊湖,現在纔回來。”李泰剛坐下來,脫下了束腳的靴子,往嘴裡灌着涼水。

王珪手捧着一卷書,站在一旁。

水入口,便能感受到涼水入腸胃的感覺,李泰的目光還看着他,在太液池吃的飯食消化之後,打了一個痛快的飽嗝。

“從來沒有聽老先生說過以前的事。”

王珪撫須道:“老夫以前的事無甚可說的。”

李泰赤腳盤腿坐着,道:“老先生說說也無妨,弟子心中好奇。”

王珪頷首道:“老夫年少入仕,那時隋文帝還在位,跟隨叔父王頍讀史修經典,後來出了一些事……”

言至此處,王珪看了看李泰,有些猶豫說接下來的事,停頓了片刻繼續講着,說到叔父被殺,而自己遁入終南山。

李泰低聲道:“所以當初老師與王頍跟隨漢王楊諒起兵打算要取締楊廣,被人出賣了,老師遁於終南山後,便沒有人想過幫助老師,爲老師平反?”

王珪多了幾分不甘,低聲道:“是當初老夫年輕氣盛親信他人,被漢王諒的謀士出賣,之後太原有人爲自保,也將老夫出賣,他們……”

說到激動處李泰又給這位老先生倒上茶水,勸道:“老先生莫要氣惱,喝口茶水。”

王珪道:“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恩恩怨怨都跟着那些人早就入土了,陛下念老朽才名不棄,若有朝一日老朽也入土了,也該問問當年那些人,他們何故出賣老朽,就爲了他太原世家的清名嗎!”

原來老先生年輕時也跟錯過人,信錯過人。

而老師王珪年少時那位叔父便是王頍,是太原世家中人。

看來老師現在與世家應該是個決裂的情況,李泰默不作聲坐着,仔細思量着老師的話語,以及皇兄言語中的那些指點。

眼神觀察着老師的神情,每個人口中的故事都是不同的。

從老先生口中說出來,是多麼地不甘與懊悔。

可王頍就一定是個多好的人?

都是幾十年前的,這些秘密與往事早就跟着大隋一起葬入了土中。

李泰上前行禮道:“老師,往後青雀贍養您,直到您老去。”

王珪擡眼看着這個少年人,不管他這番話是真是假,少年心性總歸是至誠至善的。

“魏王殿下,將來有朝一日,就送老朽去終南山,終老一生吧。”

李泰再次行禮道:“弟子領命。”

夜裡,長安城終於從熱鬧中安靜了下來。

這些天,裴行儉一直住在一處小院中,並不知道這處小院的主人是誰,只是知道這裡是當年父親親眷中的叔叔交代,他在長安有一處宅子。

身爲父親留在世上唯一一個孩子,他們一直希望做個文人。

好像對他們來說像父親與兄長那樣做個武將就只有死路一條。

本心裡,裴行儉是一個不信命的人,他早就不耐煩那些詩經與論語,以及一些前賢論述,逆來順受至今還要來科舉,入仕做個官吏,算是就此交代餘生了?

這個煩惱在心裡已經摺磨很久了,今晚會睡不着,也不只是因爲這一件事。

輾轉難眠,裴行儉從牀榻上坐起來,披上一件外衣,走出房門。

夜色籠罩下的長安城很安靜,夜裡還有些涼。

裴行儉看了眼睡在偏屋的僕從,確認他已經睡着了,便打開了院門走了出去。

街道上的行人寥寥無幾,也快要到宵禁的時辰了。

裴行儉腳步加快,從一開始的快步走,乾脆跑了起來,一路跑到了弘文館門口,撫順了呼吸之後,重重拍了拍門。

“誰呀,這麼晚?”

館內傳來了不悅的話語聲。

裴行儉道:“弘文館學士裴守約。”

弘文館的大門打開一條小縫,確認了來人,便打開一扇,道:“是守約啊,這麼晚來做什麼?”

“落下東西了。”

小廝連忙道:“進來吧。”

裴行儉邁步走入弘文館,行禮道:“多謝。”

小廝將油燈遞給他,叮囑道:“小心點,不要燒了。”

接過油燈,裴行儉提着燈走在一個個書架邊,依先前看到那篇文章的位置,一直走到書架的最後方,這裡的案牘多是積年累月保存下來的。

好在之前放那篇文章的地方還記得。

藉着油燈便找到了一處灰塵被擦過的位置,拿起書卷放入懷中。

“找到了,多謝。”

“嗯。”小廝點着頭,坐在一旁喝着酒水,吃着羊肉。

裴行儉快步離開弘文館,將這個讓自己睡不着覺的“罪魁禍首”帶回了家。

想要看個究竟,這篇生產關係論到底是怎麼讓自己睡不着的。

這文章與別的文章不同,應該說與自己從小到大看到過的所有文章都不同。

他走入小院,關好門,先去確認了那隨從依舊睡着。

裴行儉走入自己的屋子,點亮油燈。

就這麼坐下來,仔細看着這片文章,這不像別的文章那樣會摘用別的典籍中的論述,藉此闡述自己的看法。

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68章 一夜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32章 拜訪舅爺365.第365章 宴席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17章 善意的話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183.第183章 識大局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37.第337章 “奇觀”第167章 夏收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215.第215章 存糧第174章 分寸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101章 東宮爭吵365.第365章 宴席78.第78章 解氣?186.第186章 杜正倫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49章 上架感言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76章 唐人的城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27章 遊園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154章 陳年舊事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128章 風波乍起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79.第379章 歸長安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98.第298章 中秋第153章 崇文館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70章 家事第325章 佳節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