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

聽到寧兒的勸告,李承乾揣着手惆悵地看着天空,“孤會注意言行的。”

寧兒明媚一笑,“殿下,今日還是繼續寫紅樓嗎?”

李承乾頷首道:“嗯,先將紅樓寫完吧。”

東宮還是要繼續爲了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其實對李承乾來說還有更好的辦法,比如說向自己的這位便宜“父皇”要。

可拿了皇帝的就要看皇帝臉色行事。

皇帝的東西是這麼好拿的嗎?

大唐的太子不好當呀。

寧兒看着殿下重新走回殿中,拿起了一卷書,這卷書是論語的雍也一篇。

小福快步跑來道:“殿下,勝光寺的和尚說豆芽已經在長安城傳播開來,很多人家都種出了豆芽菜,讓坊民能夠在冬日裡多一口菜吃,這都是殿下的功德,若殿下有何所需,可以告知勝光寺。”

聞言,李承乾眉頭跳了兩下,“孤已是儲君了沒什麼需要的。”

寧兒連忙道:“殿下,早在武德年間,殿下的皇爺爺就說過僧尼遊手遊食,易服以逃租賦,不事勞動,坐享衣食。”

李承乾忽然一笑,“孤知道了,往後關於勝光寺的消息就不用送來了,既然孤是儲君,這長安城乃至天下也該是孤的?長安城是什麼樣,早晚我說了算,只要坐穩太子的位子,這只是時間問題,何須讓他們這些和尚相助。”

小福的小臉還有些嬰兒肥,她行禮道:“喏。”

“殿下,許國公求見,已在崇文殿等着了。”

“嗯,孤知道了。”李承乾深吸一口氣,該來的總是要來的,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的。

寧兒給太子殿下換了一身較爲暖和乾淨的大氅。

宮女的陪護下,李承乾的腳步在東宮門口停下,其實崇文殿就挨着東宮,平日裡也算是個會客的地方。

在寧兒的注視下。

李承乾終於邁步走出了東宮。

殿下的腳步很從容,好似這走出東宮殿下來說是一件很理所當然,很簡單的事。

高士廉身份很特殊,他既是長孫皇后的舅舅,又是朝中掌握大權的吏部尚書,這樣的人物是必須要見的。

見他也是一次撈取朝堂資本的機會。

崇文殿還顯得破舊,門前還有些荒草,李承乾邁步走入崇文殿內,除了高士廉這裡還有兩個身穿淺綠色官服的文官。

見到太子,高士廉起身行禮道:“殿下。”

李承乾作揖回禮道:“見過許國公。”

高士廉會意一笑,示意一旁兩人走近,道:“這位是中書侍郎于志寧,這是徐孝德陛下剛冊封的東宮長史……”

聽着高士廉介紹,李承乾笑容以對,于志寧是中書省侍郎,又兼太子詹事。

徐孝德以往不在長安爲官,這一次來就被重用封了東宮長史。

李承乾與兩位握手。

雖不知握手是什麼意思,倒也覺得恰到好處地示好之意。

幾人落座,于志寧與徐孝德見到太子神色上也多有滿意。

高士廉問道:“不知殿下近來身體如何,老臣奉陛下命前來探望。”

李承乾揣着說盤腿坐着,回道:“身體好多了,孤還打算往後健身,讓身體底子更好,強身健體。”

“嗯。”高士廉點頭,又道:“老臣聽聞陛下對越王太過溺愛,還以爲殿下是心有怨念不肯出東宮。”

“舅外公說笑了,青雀一直很懂事,也很聰慧,不論行事機敏,還是才思方面,孤都不如他,父皇會溺愛也理所當然,孤的弟弟能如此出衆,其實孤也很高興。”

高士廉撫須朗聲笑道:“殿下能夠如此開明,實乃大唐的福分。”

李承乾很想說我能來大唐這本就是大唐的福分,我是上天賜予大唐最好的祥瑞,雖然我已不是我了,李承乾也不是李承乾了。

于志寧適時開口道:“聽聞殿下先前答應了趙節入東宮右率,統領東宮右率,可有此事?”

言至此處,李承乾苦惱地撫着額頭,道:“那時候是姑姑親自來說情,礙於姑姑的情面,孤只能事先順從,但從未明確答應過呀。”

高士廉的神色凝重了幾分,低聲道:“宗室中人向來都會以親族身份入仕,殿下能夠警醒,老夫欣慰。”

李承乾尷尬一笑,“多謝舅外公體諒。”

一聲聲的舅外公,讓高士廉很受用。

說起當年,還是隋末天下大亂,當時長孫無忌還是個布衣小子,長孫皇后也不是當今皇后,兄妹兩人父母早逝。

是高士廉帶着他們兄妹爲生,後來結識了李世民,長孫無忌跟着李世民平定內亂,便有了如今的局面。

就連李淵也十分器重高士廉。

高士廉當得起李世民的一聲舅父,也當得起李承乾的一聲舅外公。

“殿下不用擔心長廣公主的言語,老夫會替殿下讓長廣公主知難而退,還望殿下往後少給這些人承諾。”

“孤謹記教誨。”

言罷,高士廉站起身,讓于志寧與徐孝德和太子談,自己便先離開了。

看這模樣,是要給太子殿下去擺平宗室中的言論。

因趙節的事情,太子的一句拒絕看起來輕巧。

可長廣公主在宗室衆人間煽風點火,就快將太子說得衆叛親離。

長廣公主會這樣,多半是李淵給慣的。

皇帝的一言一行,容易引起人們的議論。

儲君的言行,也同樣讓人們頗爲關注。

除卻宗室衆人,朝中文臣不論是房玄齡還是魏徵都覺得太子拒絕是對的。

殿下的品行要從小抓起,任人唯親早晚會闖大禍。

崇文殿內,李承乾面對眼前兩人道:“兩位,孤久居東宮,很少出去走動,也沒見過外面的風景,不知現在長安人口幾何?”

于志寧連忙道:“回殿下,長安有坊民十萬戶,大致人口有四十萬。”

說來經歷了戰亂與天災之後,長安城能有這樣的人口數目已經很不錯了,算上長安周邊的十二縣,勉強能有百萬人口。

關中還是蕭條的,長安也是蕭條的。

如今正是大唐休養生息,蓄養國力的重要時機。

所以現在大唐對外的國策上,都是以低成本的條件來運行。

于志寧講述着如今大唐各方的種種形勢。

就比如說頡利大敗後,溫彥博與魏徵對如何治理突厥產生了爭論,最後李世民還是選擇了更低成本的方式,保留了突厥人的風俗習性,從而維持地方穩定。

李承乾道:“剛剛經歷過陰山大戰,朝堂很難抽出人力物力,改變突厥人的習俗從而教化,至少現在時機未到,從而父皇與朝中大臣們選擇了一種更低成本,更高效的維穩國策。”

“但這也只能暫時解決眼下的問題,往後等實力足夠了,再看形勢來應對,所謂花小錢辦大事,往往是大家的不二選擇。”

聞言,于志寧訝異地看着這個還稚氣未脫的太子。

這般見地,直截了當說出了國策的要害之處。

不得不說,這位太子對國策的瞭解程度,甩了同齡人一大截。

這可比李泰那種小聰明高出不知多少。

再次審視太子,言語中淡然又不失風度,這種談吐沒有少年人的自大,反而多了幾分謙遜。

李承乾又問道:“孤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還望於侍郎指正。”

其實太子說得很對,甚至對的有些過頭了,于志寧連忙道:“殿下往後還是少議國策爲好。”

李承乾頷首道:“也對,孤說多了,反而不好。”

徐孝德年過三十,撫着自己的山羊鬍低聲道:“傳言東宮有一位高人曹先生,真有其人?”

李承乾點頭道:“當然。”

徐孝德道:“可否見一面?”

“呵呵呵……”李承乾輕笑着,強作鎮定,接過寧兒端來的一碗白開水,解釋道:“其實曹先生是個脾性古怪的高人,他從不見外人,也不見外客,這是孤答應他的。”

徐孝德嘆息道:“也罷。”

正當這時,有一個小太監快步走來,他站在崇文殿前,朗聲道:“陛下有旨,明日太極殿設宴,請殿下屆時赴宴。”

于志寧道:“朝中才休沐,陛下是想在休沐時設宴,宴請功臣。”

時辰也差不多了,李承乾起身與兩位告別,臨走前與他們握手告別。

太子的手有些冰涼,但能夠感覺到這種禮節上的熱忱。

兩人齊齊向太子行禮告別。

寧兒一直站在殿下身後,等人走遠了,她低聲道:“恭賀殿下,今日結識了兩位良臣。”

李承乾揣着手,神色惆悵道:“是不是良臣還不好說,孤真正需要的是與孤有着相同理念的臣子。”

寧兒又問道:“若是這兩位與殿下的理念不合呢?”

李承乾腳步走向東宮,道:“孤就培養幾個能夠與孤觀念一樣的臣子,可同時孤也要表現自己,讓他們知道孤是一個值得追隨的人。”

寧兒跟上殿下的腳步,現在的太子已經開始爲自己爭取追隨者了,不意外地說太子現在的舉動都是在爲自己爭取支持者。

李承乾淡淡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句話是錯的,孤更願意相信酒香也怕巷子深這句話,說什麼是金子總會發光,那不過是人們安撫孩子的不滿編造出來的話語罷了。”

寧兒的腳步依舊跟着太子殿下,這腳步還多了幾分堅定。

翌日,東宮又送出去三卷紅樓的後續故事,一直到王夫人怒逐金釧,金釧不堪受辱,投井身亡。

又像是這卷故事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長廣公主的所作所爲讓坊間有了不少的議論。

太子殿下姑姑因爲對東宮的不滿,而處處在散播對太子出爾反爾的言論,很快引起了朝臣的彈劾。

以至於李世民不得不處理這位公主。

李承乾得知這件事的時候,趙節已經被編入西軍戍守涼州去了。

不過這件事多半是高士廉在朝中的門生進諫的。

有些事不需要太子親自去做,只要三兩句話,就會有人幫太子擺平這些事情,只要太子所做的事是正確的。

寧兒今日幫太子準備了衣裳,今天是要參加太極殿夜宴的,殿下應該好好裝束一下。

李承乾看着銅鏡中的自己,到現在爲止看到這張陌生的臉心裡依舊有些不舒服,無可奈何,誰讓這張臉就是現在的自己。

伸手將銅鏡拿下,李承乾道:“以後在東宮不需要銅鏡了。”

“喏。”寧兒答應着,又道:“聽說今晚的太極殿夜宴會有很多權貴家的女眷去,說不定陛下與皇后會爲殿下挑選將來的太子妃。”

李承乾閉着眼端坐着,讓她們把衣襟整理好,將頭髮梳理好。

如此,黃昏時分,李承乾邁步走出東宮,寧兒還是一如既往地跟在殿下身後。

于志寧與徐孝德早早就在崇文殿外等着了。

李承乾注意到有個女娃娃正怯生生地站在徐孝德的背後。

見狀,他連忙介紹道:“殿下見笑了,這是臣的女兒,家中無人看管臣便帶在了身邊,前來赴宴。”

李承乾俯身看着這個小丫頭,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小女徐慧,見過殿下。”

她僵硬地行禮。

李承乾又道:“今年幾歲了?”

“回殿下,小女今年八歲了。”徐慧說着話,又往自己的父親身後躲了躲。

“殿下時辰到了,此刻賓客多半也到了。”

“嗯,去吧。”

聽於志寧的話語,李承乾點頭落後兩人半步,亦步亦趨地走着。

李承乾看着徐慧的背影。

這小姑娘似乎也感覺到身後的目光,她牽着自己父親的手,還回頭朝着太子禮貌地笑了笑。

雖然笑得很勉強,顯然是怕生。

就快走到太極殿的時候,便看到了站在殿前的一衆臣子與武將。

這還是第一次走出東宮,第一次要面對這麼多人。

腳步稍停,李承乾閉目猶豫了片刻,換上一副溫和地笑容,走向了人羣。

徐孝德要應付朝中許多文臣,李承乾道:“寧兒,你照看好徐慧。”

“喏。”寧兒牽起了徐慧的手,讓她與自己站在一起。

李承乾解釋道:“你是孤的東宮屬臣,孤也該照顧你的家眷。”

徐孝德忙行禮,一臉慚愧道:“有勞殿下,臣慚愧。”

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67.第267章 蘇亶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365.第365章 宴席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67.第367章 看洛陽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31章 折衝府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60章 秋獵歸來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31章 折衝府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33章 孫神醫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77章 立冬宴席274.第274章 新年第27章 長安傳聞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5章 你猜我猜?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63章 杖責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1.第1章 太子殿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371.第371章 虎牢關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15章 你猜我猜?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325章 佳節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115章 各縣彈劾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79章 效益第96章 以前的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61章 監察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76.第376章 封禪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161章 監察第56章 告老辭官第86章 補貼與孝順337.第337章 “奇觀”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74章 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