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3章 旱情

等小兕子從爺爺的懷抱中下來,她走到皇兄面前,拿出一卷圖,打開圖紙畫着的便是一個人一個太陽。

小兕子道:“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近?”

聽着她的問題,這個妹妹現在識字並不多,很多時候是需要看着圖來學習的。

一些圖畫與圖形更能夠引發她的聯想,以她表現出來的天分,能夠借圖喻事。

李承幹看着這張圖,笑道:“皇兄給你講個故事如何?”

小兕子點頭爬上皇兄的膝蓋坐好,她點頭道:“明達喜歡聽故事。”

“傳說中有一個世界,那個世界的人們都活在一顆會轉動的球上,太陽與月亮也圍繞着這顆球而轉……”

李淵笑呵呵坐在一旁聽着。

小兕子看着皇兄又畫了一張圖,畫出了月亮與太陽的軌跡,這個軌跡不是完全的正圓形,甚至還有高低變化。

這更像是一幅立體畫,小兕子明亮的眸子看着這張圖,好似星宇天地間也在她的目光下顯露無遺。

從日夜變化,一直說到四季變化,再講到每個季節的日夜變化。

直到皇兄擱下筆,小兕子還沉浸在這個故事中,她好奇道:“皇兄,真有這麼一個世界嗎?”

李承乾笑道:“沒人見過。”

小兕子擡頭看着天,她坐在皇兄的膝蓋上,就算是這麼坐着額頭還是碰不到皇兄的下巴。

而後她又跳下皇兄的膝蓋,拿着圖紙要將這個故事講給李淳風道長。

李淵笑道:“在你看來,似乎四季與日夜真的煞有其事。”

李承乾笑道:“故事嘛,用來啓蒙應該是最好的。”

剛跑遠的小兕子又跑回來了,李承幹狐疑道:“沒聽懂?”

她使勁搖了搖頭道:“袁道長說今年的夏天很可能會旱,入秋之前又會出現水澇,他老人家在入夏之間會一直看着星象。”

哪怕是這位小公主,年幼的小兕子也能爲東宮太子出謀劃策。

李承乾點頭道:“皇兄知道了。”

她又嬉笑着離開。

看着細雨還在飄着,今年春季的雨水很豐沛,李淵道:“這天氣怎麼看也不像是會旱的。”

李承幹翻看着奏章道:“去年的時候,孤就讓京兆府修建了不少水窖。”

“連你也這麼覺得?”

“預防而已,很多人也覺得京兆府修建水窖多此一舉。”

聽着孫子的話,李淵神色驚疑不定,但這個孫子總是將很多事藏在心裡,也就不再追問了。

李承幹翻看着眼前的奏章,關中雨水豐沛,可滎陽,陳留這幾個地方已有旱情的情況出現了。

寫下預備糧草,並且讓洛陽做好收留更多各地人口的準備,李承幹讓人將奏章送去了中書省。

好歹這幾年攢下了家底,未雨綢繆做好準備。

李承干將心思全部埋在了今年各項調度與建設上,幾乎是忘記了,太子的東宮剛建設了右率。

早晨時分,城門還沒打開,就能看到一隊人正在城牆邊長跑。

這些人穿着皮甲的甲冑,一看就是衛府官兵,而且是裝備精良的。

領頭的人是河間郡王李孝恭,身後是程處默與李景恆各帶着一支十餘人的隊伍在跑步着。

每到清晨時分,這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也有人指指點點,但這隊兵從來沒有在意過周遭的議論。

關中,一個個京兆府官吏,策馬奔走在各個官道上,奉命調動各地糧倉的糧食,送去洛陽。

從渭北渭南的方向看去,渭河沿線的官道上,有一隊隊的運糧民壯,他們將糧食運去潼關與洛陽。

如今的京兆府依舊主張着建設,建設兩個字是懸在關中各縣的官吏頭上的重要任務。

也是增長生產力與脫貧致富的重要標準。

杜荷的宿舍已開始修建了,一間間兩層高的屋子正在拔地而起。

洛陽與潼關還依舊在修建。

許敬宗找到了郭駱駝,這些時日郭駱駝在觀察一種鳥,叫作椋鳥。

只見郭駱駝丟去一隻蟲子,那隻鳥便叼住了蟲子,而後又飛走了。

“郭兄,伱現在不專心種地了,開始養鳥了?”

聽他這麼一說,郭駱駝坐在一塊石頭上,笑呵呵看着遠去的鳥,又道:“它們吃蟲子,更喜歡吃蝗。”

許敬宗也瞧着遠去的鳥兒,道:“那應該多養一些。”

“它們獵食的時候飛得很低,抓地上的蟲而食。”郭駱駝有些憂愁道:“只是它們從來不會在關中久留,到了秋冬季節就走了,春夏季又會回來,某家在它們的羽毛上做了標記,看看來年又會回來多少。”

鳥類是會遷徙的,椋鳥同樣是一種候鳥。

許敬宗疑惑道:“當真留不住這些鳥嗎?”

郭駱駝手裡拿着一張紙,他將紙張一邊拿在手中,而後稍稍一甩,原本軟軟的紙張便立住了。

渭南有回收紙張的作坊,用過的紙張經過回收之後,到了渭南再做生產,成了這種黑褐色質地較硬的紙張。

這種紙張用來畫圖是最好的,用來書寫卻容易飄墨。

郭駱駝看着圖紙又道:“許少尹近來忙什麼呢?”

被罰三年不得升遷的許敬宗,站在一旁,朝中依舊沒有給他升遷的動靜。

現在的許敬宗做好了心理準備,在京兆府少尹的位置上做好第二個三年。

本來他就是很喜歡少尹的位置,看着關中各地變得不一樣的,要是離開京兆府,他就會覺得自己又會成以前那種無所事事的狀態。

許敬宗道:“關中的紙張是越做越好了。”

郭駱駝點頭道:“聽說涇陽尋到了一種秘方,讓紙張更快速地成形,也不知是何種秘方。”

看着遠處的運糧隊伍,許敬宗也坐了下來,遞給他一隻肉包子。

郭駱駝也沒客氣,接過肉包子就吃着,道:“現在關中運送出去的錢糧越來越多了。”

許敬宗頷首道:“朝中又有人開始指摘我等的行爲。”

“京兆府掌關中建設大權,好在有太子爲許少尹撐着,若是太子殿下都撒手不管了,那京兆府分崩離析也不遠了。”

不多時,剛忙完的狄知遜帶着兒子狄仁傑正走來。

未等狄知遜先開口,狄仁傑道:“聽聞朝中有人開始彈劾京兆府。”

許敬宗黑着一張臉道:“他們守着這些錢糧有什麼用!長蟲嗎?”

狄知遜謙遜一笑,他低聲道:“這世上總會有人一直秉持着短視的目光,但我等不能被這些短視的目光左右。”

聞言,狄仁傑原本惱怒的神色,鬆懈了許多。

在許敬宗眼裡,又或者在狄知遜眼裡,這個太子就是一個不喜歡與人講道理的。

講道理?這種事吃力不討好,事實上只要看到關中鄉民的笑容,那麼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關中五月到了中旬,這一天大雨又席捲了關中。

怎麼看都不像是會出現乾旱的節氣,關中幾個大水窖都蓄滿了水,用坎兒井的方式,將這些水窖連通在了一起,形成了地下的活水,在村縣之間也成了取水的上好場所。

這天,長安城開始了科舉,今年前來科舉的有九千人,年輕的有十五歲的,年老的也有六十餘歲。

只要向弘文館遞交籍貫與地方官府的文書,就能參加科舉考試。

與前兩年的科舉一樣,這一次的科舉不問出身,不問門第,也不問是何人舉薦,只要有地方官府出具的戶籍文書,就能夠參加科舉。

因一旦科舉及第,能夠入仕,便會有長安的文吏去告知地方,哪個州府,哪個縣的誰科舉入仕了。

這一次依舊是房相主持科舉。

朝中忙碌的當下,李承干與父皇正在太液池釣魚。

一旁的李治與李慎被姐姐李麗質安排到這裡,給父皇與皇兄烤肉吃。

雨水飄在太液池上,這個春季雨水幾乎成了關中的主要風景,大多數時候的天氣都是這樣的。

李世民道:“聽說讓京兆府將關中很多村縣的地下都挖空了?”

李承幹看着魚線上的一根樹枝,樹枝是浮標掛在魚線上,解釋道:“父皇要明辨是非,以京兆府的人力怎麼可能將關中的地下挖空,只是讓京兆府在幾個取水較爲困難的村縣,讓他們修建了水窖與坎兒井。”

“是他們誇大了?”

“是誇大了,其實當涇陽修建了坎兒井之後,每年夏季,涇陽的坎兒井就成了一個避暑勝地。”

李治與李慎將烤好的羊肉串放在父皇與皇兄的面前,等候着下一步的安排。

本來這種事不需要兄弟倆人來辦。

李治一度懷疑,宮裡的太監是不是快死絕了。

李承幹低聲道:“行了,自己去玩吧。”

兩個弟弟如蒙大赦,快步逃離這裡。

太液池中的那隻鴨子,依舊自在地遊着,它長得越來越肥了,身爲一種遲早要成爲餐桌上的菜餚,它無時無刻不在散發着被當作一種美味食材的魅力。

傍晚時分,李治再也忍不了了,他叫來了三個太監,跳下太液池將自己養大的那隻肥鴨子抓了上來,而後殺了烹之。

三年了,養了這隻鴨子三年了,它終究還是成了李治的盤中餐。

這孩子吃鴨肉,吃得特別痛快,還放言在太液池再多養幾隻鴨子。

作爲一種家禽,它成爲人的口中肉,是它最終的宿命。

今年的科舉一直到了五月底才結束,許多前來科舉的學子留在關中,等候着科舉揭榜的那一天。

在長安城外,有一處建築,那裡修建着一間間簡陋的屋子。

可以給外來的商客與前來科舉的讀書人入住,每一個住進去的人都能得到一個小房間,房間不大,能夠放下一張牀,只有一扇窗戶,這小的房子卻要十錢一天。

對於窮困的人來說,如果你在長安城找個苦力活,做一天的苦力能夠得到二十錢左右,餘下的十錢還能買一斗糧食。

如此一來,你就能在這裡生活很久。

而且現在的長安是缺少人力的,很容易找到活幹。

六月初的時候,關中從雨季中像是換了天一般,立刻就轉爲酷熱的夏季。

悶熱得好似不給人活了,炙熱的陽光烘烤着長安城。

科舉揭榜時,皇帝一家正在太液池邊上。

直到七月的時候,酷熱的陽光讓關中河道的水位迅速下降。

今年的科舉揭榜後,考中進士的是一個叫做郭正一的年輕人。

中原各地也出現了旱情,李世民看着這些奏報,神色凝重道:“今年的旱情來得真快。”

好似在一天一夜之間,旱情就來了,令人猝不及防。

好就好在,京兆府早有準備,在東宮太子安排下許多錢糧都從潼關運到了洛陽,再從洛陽早早就準備好,運送出去。

這一次當各地出現旱情,奏報還沒送到關中,馬周就先一步得到消息,將錢糧運送旱情所在的州縣。

如果各地的鄉民實在無以過活,可以藉由遷入洛陽或者遷去潼關。

從襄陽地界來到太原地界的張玄弼一家,望着一頃頃的良田成了荒地,他高呼道:“蒼天不仁呀。”

原本正是六月,是田地裡糧食長得最好的時節,此刻放眼望去,遠處卻沒有一根草,只有乾涸得就要裂開的田地。

十三歲的張柬之看着父親張玄弼正在高呼,而不遠處的鄉民雖說情緒低落,但他們吃着手中的餅,似乎並不缺糧食吃。

而且與以往荒年的場景不同,今年似乎是糧食極爲充沛的一年。

再看看還在怨天尤人的父親,張柬之立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經由幾番打聽,才得知原來是在旱情出現之前,關中與洛陽就送來了不少錢糧,在旱情發生的時候就及時運糧。

這並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在洛陽幾次詢問之後,確認了哪些地方整整一個月沒有降雨時做出了預判。

關中依舊酷熱無比,郭正一科舉考取進士之後,入弘文館任職學士。

十七歲的郭正一時常跟在弘文館主事上官儀身側。

黃昏時分,當烈日不再這麼毒辣了,郭正一就會跟着上官儀一起去各縣查看情況。

其實除了他們,還有不少官吏在鄉野中走着,他們在詢問各縣的情況,在治理方面吹毛求疵的詢問。

257.第257章 活捉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61章 監察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60.第260章 談人生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33章 孫神醫257.第257章 活捉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70章 家事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19.第219章 調令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163章 杖責309.第309章 發兵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28章 風波乍起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15章 各縣彈劾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323章 新爺孫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31章 折衝府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2章 爺孫倆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80章 漠北恩怨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115章 各縣彈劾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77章 立冬宴席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52章 爺孫倆304.第304章 寒冬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07.第207章 演武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74.第274章 新年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