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

李治放下自己的袖子道:“等以後會健壯的。”

李慎對狄仁傑解釋道:“皇兄說過身體要健壯才能不容易生病,以前皇兄就體弱多病,現在三年了,從未再得病。”

狄仁傑嚼着餅,道:“當真?”

李治與李慎皆是看了看狄仁傑的胖臉。

“晉王,紀王爲何這般看着小子?”狄仁傑有些不自在道。

“仁杰,你該減肥了。”李治神色擔憂地說了一句。

“本來小子不胖的……是來長安之後更胖了。”狄仁傑補充了一句。

李慎道:“仁杰,最近有好玩的事嗎?”

狄仁傑回道:“有呀,小子跟着家父在各縣走動,遇到了好多事。”

薛萬備帶着一隊人手站在後方,警惕着四周,護衛着這處街角。

正如狄仁傑所言,京兆府現在還很忙,狄知遜睡醒,已經是午時,天氣依舊很冷。

他披着一件玩意,看了看四下,道:“我兒子呢?”

一旁的小吏回道:“跟着晉王與紀王去玩了。”

狄知遜這才安心地點了點頭,腳步匆匆走入京兆府,眼前杜荷公子與江南兩道的商客還在討價還價,並且互相都在驗貨。

許敬宗聽着眼前的爭論,頗有種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的架勢,雙方討價還價沒完沒了。

看着杜荷公子講述香皂要漲價的事,再看江南兩道商客們依舊不願意接受這個價格。

許敬宗喝下一口茶水,此刻頭如斗大。

他伸手拿起一旁的水壺,發現水壺已空了,便問向一旁的李道宗:“府尹,下官喝了多少茶水了。”

李道宗提着筆在一張紙上寫着,紙上寫着四個字,道:“許少尹覺得老夫的字如何?”

許敬宗乍一看,便倒吸一口涼氣,四個字分明就是業精於勤,順着話讚道:“府尹好志向。”

李道宗咳了咳嗓子,神色嚴肅道:“這是老夫跟着東宮太子學的。”

許敬宗神色多了幾分崇拜,道:“是嗎?”

“嗯。”

懂事的小吏又遞上一壺燒開的水,給府尹與許少尹續上茶水。

如今的京兆府早已今非昔比,且不說當初的京兆府人手不夠,甚至長安城內多是兵馬管制。

現在的京兆府建設各縣,深得民心。

秉持着要將根基紮在各縣最最普通的鄉民心中。

這根基便是京兆府立足長安,立足朝堂最大的底氣。

狄知遜睡眼惺忪,撫着有些餓的肚子,在京兆府的後院找起了吃的,他喃喃道:“仁杰不在身邊,竟不知吃什麼了。”

顏勤禮同樣坐在後院,他低聲道:“還有一碗涼麪。”

狄知遜接過碗筷道:“多謝。”

一邊吃着涼麪,狄知遜問道:“顏書令這是在看什麼書?”

顏勤禮目光落在書頁上,回道:“紅樓。”

兩人正說着,一個文吏腳步匆匆而來,道:“顏書令,狄通判,高昌王子前來求見。”

顏勤禮放下手中的書,低聲道:“讓他進來吧。”

狄知遜瞪着眼看向崇文館門外,三兩口將碗中的涼麪送入口中,而後在嘴裡嚼着,碗筷放回原位。

高昌王子麴智盛上一次來長安還是兩年前,這一次他來長安一如既往一副十分灑脫的模樣。

顏勤禮笑道:“高昌王子前來,不知所謂何事?”

麴智盛還穿着高昌人特有的服飾,他手拿着一串珠子,道:“聽聞如今的京兆府諸位都是長安城內頗有聲望的才俊翹楚,特此前來相見。”

聞言,狄知遜連忙解釋道:“高昌王子,恐是誤會了。”

“誤會?”

狄知遜一臉真誠地解釋道:“高昌王子所言的才俊翹楚,應該是京兆府許少尹,司農寺郭寺卿,弘文館的上官主事,這三位的聲望纔是名滿長安,絕不是我等的。”

麴智盛的笑容僵在臉上。

本來想着與他們套近乎,這麼一說氣氛就尷尬了幾分。

麴智盛勉強一笑,又道:“是嗎?看來是沒有問清楚。”

狄知遜擺手,一臉正色,小聲道:“無礙的,下官從來不與人打架,這纔沒什麼名聲。”

麴智盛琢磨着,遲疑道:“時隔一年來長安,沒想到長安風氣成了這般。”

顏勤禮反問道:“成了什麼樣?”

麴智盛道:“說來慚愧,今年帶了不少賀禮前來朝賀天可汗,又聽聞太子殿下還主持着開源方略,主張互市,想去拜見太子殿下,可朝中休沐又找不到鴻臚寺的官吏。”

狄知遜又道:“高昌王子恐怕找錯了。”

“嗯?”

“其實太子殿下很少來京兆府走動的,下官也不過是見過太子殿下一次,往後就再也沒見過了,引薦的話……我們真的幫不上忙。”

麴智盛有些侷促了,眼前這個狄通判可真是實話實話,三兩句話就將話語給堵住了。

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接話,麴智盛望了望四下,重重一拍手掌,有三兩個胡姬從外面走入,她們擡着一個個箱子,打開箱子可見是一片片金燦燦的金幣與銀錠。

“我高昌聽聞太子殿下希望往後的金銀形狀規整,高昌聽聞此事之後便照辦,想請太子殿下看看這些金銀是否符合要求。”

狄知遜望着一箱箱的金子與銀子,用力嚥下一口唾沫。

顏勤禮覺得這些金子與銀子有些晃眼。

麴智盛又補充道:“絕對沒有別的意思。”

顏勤禮神色犯難道:“下官會如實稟報太子,還請帶回去吧。”

麴智盛感慨道:“這些金銀能否暫存京兆府……”

“帶回去!”

聽到對方的話語嚴厲,麴智盛覺得掃興,就讓一旁的胡姬重新擡起了箱子,稍稍作揖行禮,快步從後門走了出去。

客人離開之後,後院又安靜了下來。

狄知遜站在原地,蹙眉道:“這高昌王子來長安竟帶了如此多的金銀,路途遙遠,路上竟然沒有遇到馬匪劫掠,真是匪夷所思。”顏勤禮道:“高昌王子是要用金銀消磨我等意志,狄通判切莫被這些事左右。”

狄知遜頷首點頭,問道:“這件事需要告知太子嗎?”

“不用了,何須看他臉色行事。”

“顏書令所言極是。”

今天的長安城如往日一樣熱鬧,有一駕馬車正緩緩駛離城門。

程咬金正在長安城的西城門,也就是延平門當值。

他依舊是軍中將領,還未知曉自己已在凌煙閣功臣的名冊上,朝中都在等着這個消息,可陛下從未透露過些許。

唯一可以知曉的,像李衛公,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肯定是能夠上凌煙閣的。

程咬金懶散與周遭的士卒說着這些猜想,見到一駕馬車到了近前,能夠在長安駕馬車的人都是腰佩銀魚袋的勳貴。

先是停下議論,程咬金站到城門前,示意讓馬車停在邊上,問道:“車駕內是何人。”

未等車伕回話,韓瑗先從馬車內走下來,他作揖道:“大將軍。”

程咬金神色瞭然,原來是韓瑗,陛下的外戚,那就不奇怪了,道:“韓侍郎這是要去哪兒?”

韓瑗遞上文書道:“奉陛下旨意,回涼州老家養病,身爲兵部左侍郎策應河西走廊修建,與段侍郎共事。”

先是確認了一番文書,程咬金將其遞還,頷首道:“韓侍郎慢走。”

“多謝。”韓瑗稍稍一禮,走回了馬車,命車伕出了城。

馬車出了城門,走入城門前的喧鬧中,又行駛了一段距離,馬車的車輪在官道上留下了車轍印子。

剛走了二里地,馬車忽然停下,韓瑗原本閉眼在休憩,煩躁的問道:“怎了?”

車伕回道:“家主,有人攔。”

韓瑗掀開車簾,見到了幾個年輕人站在官道前。

對方朗聲道:“陛下,還是封了馬周爲洛陽刺史,儘管如此我等還是謝過韓侍郎仗義執言。”

韓瑗朗聲道:“爾等回去吧,往後我韓某與你們再無瓜葛,當年的情誼就此了結,不要再來尋。”

幾個年輕人面面相覷,翻身上馬,識趣地策馬離開。

馬車重新駛動,韓瑗坐在車駕內低聲自語着,“陛下當真不知道在下與這些人的舊情嗎?還是陛下擔心臣會在朝中受到閒言碎語,這才讓臣離開長安,臣愧疚吶。”

韓瑗心中懊悔地自語着。

東宮門外的幾個雪人依舊立着,雪人從高到矮好似就是東宮的兄弟姐妹。

李承幹聽着皇叔的訴說,好奇問道:“如此說來這個韓瑗當真與世家子弟有聯繫?”

李孝恭道:“陛下是何等人物,會在意這些嗎?收攏人心,教訓臣子自然是有手段的。”

“這些天沒見皇叔,可是在家數錢?”

“太子的故事書不好賣了,紅樓的結局到底還寫不寫了?”

“父皇讓張士貴大將軍去吐谷渾,是明白這一次吐谷渾動亂也就罷了,往後再有動亂,張大將軍的能力更能夠震懾吐谷渾人,牛進達將軍終究還是差了幾分?”

見到太子突然轉移話題,李孝恭愁道:“看來太子殿下是不願意寫了。”

李承幹小聲道:“如果說,孤忘了,皇叔你信嗎?”

李孝恭搖頭,“不信。”

李承幹吃着棗,又道:“其實就算是韓瑗辭官了也沒什麼,反正在這個時代辭官並不是一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像是崔仁師辭官了,他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士族的擁戴,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說起這件事,李承幹又問道:“孤當初聽姑丈說當年行軍打仗,李神通大將軍打仗總是輸嗎?”

李孝恭道:“誰說的?叔父向來驍勇,只是他老人家常將孟子的話掛在嘴邊。”

“嗯?”李承幹遲疑道:“軍中將領少有看孟子的人,確實少見。”

李孝恭喝着熱茶點頭。

“皇叔啊。”李承幹湊上前問道:“孟子哪句話?”

李孝恭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

李承幹神色上多了幾分敬意,朝着宗廟方向作揖行禮。

“當年李衛公也是十分敬佩叔父的,只是李衛公這人打仗又不像陛下,總是以少勝多,往往以幾千人敵數萬人,多數時候李衛公都是在最後方,閒暇之餘老夫去看過李衛公的兵書。”

Wωω ●тtkan ●c○

“李衛公這人實則很是枯燥,就和他打仗是一樣的,不是循規蹈矩,就是奇兵制勝,多數時候都是穩中求勝,不過李衛公有一個本領很厲害。”

李承幹疑惑道:“什麼本領?”

“這件事老夫也是聽承範說過,他們在攻打吐谷渾的時候,陣前爭論是否要追擊伏允,那時候兵馬糧草已不足了,多數將領都覺得應該穩重求勝,收服失地最重要。”

“那時候也不知是誰說了一句,要追擊,不能讓伏允有喘息之機,只是一個將領說了這話,李衛公就採納了,並且大獲全勝。”

李承幹了然道:“有些時候多數人意見不一定是對的,少數人的意見也是應該聽取,並且仔細斟酌。”

李孝恭又道:“陛下打仗纔是痛快,大開大合,多以智謀取勝,可在李衛公的帳下十分無趣,太子殿下不妨與老夫學兵法。”

李承幹又不說話了,望着洛陽方向出神沉默着。

如今吳王李恪還在洛陽,不知形勢如何,太子殿下心中牽掛,李孝恭見狀也安靜了下來。

西北的冷風不斷吹入關中,帶着風雪將八百里的秦川披上一片白雪皚皚。

關中以東的洛陽,現在的洛陽一樣的冰天雪地,李恪站在洛陽城的城牆上,看到一羣羣民壯,還在搬運着石料。

良久,李恪走回了城樓。

城樓內,馬周與權萬紀正在此處。

李恪見到兩位先生面露難色,他道:“恪已將信送去長安,想必很快就會有消息。”

權萬紀低聲道:“我等奉命來洛陽治水,治水亦是治人,吳王殿下要時刻警惕,那些官吏的髒手與髒水。”

“先生放心。”

權萬紀是吳王府中的長史,職責是教導吳王行事,規勸皇子的行爲,當得起一聲先生。

就如魏王府上的王珪。

“報!”有士卒快步走來,稟報道:“吳王殿下,有三個主簿出逃,已經被柴將軍拿下。”

李恪神色閃過兇芒道:“還敢逃!”

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84章 戰書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386.第386章 新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316章 人的孤獨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376.第376章 封禪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58.第358章 軍心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376.第376章 封禪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358.第358章 軍心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30章 請你道歉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70.第270章 新家第86章 補貼與孝順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365.第365章 宴席79.第79章 家宴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386.第386章 新年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362.第362章 祭拜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79.第79章 家宴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51.第351章 少了第85章 兵馬未動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386.第386章 新年269.第269章 蘇勖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314章 臘月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78.第78章 解氣?第325章 佳節第131章 折衝府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62章 對錯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41章 陳倉縣尉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30章 請你道歉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