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

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

兩塊石頭沉甸甸的,讓大將軍將繩子纏繞在手腕上,李承幹手掛着石頭,張弓搭箭。

一開始感覺還能應付,可連續放了四五箭之後,便覺得手腕上的石頭越來越沉。

李績道:“箭矢放出時的力道重要,現在太子殿下穩定足夠了,但欠缺的是力量。”

連放十數箭之後,李承幹便需要咬着牙才能拉動弓弦。

看太子的狀態差不多就要到極限了,李績道:“暫且就到這裡,不要練太久,對筋骨不好。”

李承幹垂着手坐下來,拿起拳頭大小的石頭,道:“沒想到這麼小一塊石頭,會給孤造成這麼大的負擔。”

李績幫着殿下將繩子解下來,道:“這是鍛鍊力量,太子的耐力與意志很強,甚至比軍中許多人都要好,可力量還是不夠的。”

“謝大將軍指點。”

李績將繩子接下來,看着殿下的手腕處的皮膚已有了通紅的印子,印子很深,甚至隱約有了血痕,手掌通紅,還有些顫抖。

沒想到太子殿下能夠忍到現在,還一聲不吭。

李承幹釋然笑了笑道:“大將軍不用客氣,孤想要將箭術練好,就需要先吃苦。”

李績解下來的石頭放在一旁,作揖行禮。

對於一個上輩子被病痛折磨的人來說,這點痛苦算得了什麼。

強大的意志力是上輩子帶來的。

李承干休息了片刻,擦去額頭的汗水,又喝了一口涼水。

不多時,李恪腳步匆匆而來,天空也完全亮堂了。

“皇兄,弟弟來晚了。”李恪一臉的歉意。

對這個實誠的弟弟,還算是能夠放心。

“孤已練完了。”

李恪手裡提着自己的弓,與當初一樣有些拘謹,現在似乎更拘謹了。

李承乾道:“你自己放幾箭,給孤看看。”

“喏。”

“不要留手。”

“喏”

李恪從一旁的箭壺中拿出一支箭矢,又注意到皇兄手邊的弓,這張弓他見過,正是父皇放在甘露殿的那張弓。

當年父皇征戰天下,用的正是此弓。

李恪心中羨慕地多看了一眼,便重新站好,張弓搭箭。

箭矢呼嘯而過,紮實地釘在靶子上。

站在一旁的李績道:“太子殿下,吳王殿下也是一樣,箭矢很穩,但力量遠遠不夠,突厥人或吐蕃人所穿的皮甲很難扎穿。”

李承乾道:“所以要瞄準人體的薄弱部位?”

李績頷首道:“戰亂之中,人羣之間除了要有自己的判斷,軍中的弓手需要在剎那間放出犀利一箭,速度與精準,力道都一樣重要。”

李恪也聽到李績的話語,蹙眉繼續放着箭矢,自顧自地放了一箭又一箭。

李治早早睡醒便來了,他將一個書袋子交給崇文殿的太監,這個太監便會將文書都送去中書省。

而後,李治也坐在一旁,見到李恪喚了一聲皇兄,也還算禮貌,他享受着晨風,儘可能讓他自己脫離昏沉的睡意。

不多時房相與舅舅也來了。

房相是一個很好的老師,這位老師從來不會在明面上指點,但是會在弟子做好安排之後,將弟子所欠缺的補足。

在朝政安排上,這位老師高瞻遠矚地思量,值得這位弟子學習。

李恪還在一旁麻木地放着箭矢,看到皇兄與房相,還有趙國公說着現在的國事,他從一開始的拘謹變得更拘謹了。

如今的皇兄已強大到能與房相他們說笑了嗎?

又過了半刻時辰,鄭公與河間郡王也一起來了。

今天東宮的早飯是炸醬麪,還有肉包子。

見一隻肉包子在盤中被李績奪走了,李孝恭不悅道:“懋功,你吃得越來越多了!”

李績手裡拿着兩隻肉包子,還端着一碗炸醬麪,正在奮力吃着。

長孫無忌勸道:“懋功一天到晚就想着東宮這一頓飯了,平時哪裡會吃這麼多。”

李績朗聲笑了笑。

東宮門前一片祥和,李恪的臉色從拘謹到現在如坐鍼氈,慌亂地就差沒拿住手中的筷子。

在皇兄東宮門前吃飯的都是什麼人啊。

李績大將軍且不說了,房相,趙國公,鄭公那都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李承乾道:“不合胃口嗎?”

聞言,李恪連忙動筷子,狼吞虎嚥起來,將麪條塞滿了掩飾自己的慌亂。

幾人用罷早飯,這纔去早朝。

李恪心中悲愴,他再也不想來東宮用飯了。

今日的早朝很順利,本來也想要早點下朝的。

很多事都要等到早朝結束之後,才能去安排,如果能夠早朝的同時將許多國事都安排下去,那樣的效率應該會更好。

中書省將昨晚太子殿下的批覆全部分發了下去。

房相是極其信任太子殿下,將領們也是十分信重太子殿下的,自從太子參加朝中錢糧調度之後,將領們的俸祿未曾拖延過一日。

早朝之後,房玄齡先是去了一趟中書省之後,便會將其中一些較爲重要的文書拿給陛下。

甘露殿內,李世民一口接着一口地喝着茶水,蹙眉看着兒子批閱過的奏章。

看着兒子所寫的批註,李世民神色凝重,已經喝了第三碗茶了,看太子批覆的文書真的很費茶。

對於文書中那些意簡言賅的話語,如臨大敵。

什麼作物的單一性,全面發展的經濟,抵抗風險能力。

這些詞句都是以往沒有見過的。

承幹似乎很在意關中的建設,涇陽的富有讓這個東宮太子開始覺得這種模式是能夠推行的。

因此涇陽的成功,還想要復刻到朝中各縣。

房玄齡解釋道:“太子殿下想讓關中富有,如此一來朝中收到的賦稅會更多,如果只是涇陽一縣富有,反倒是捉襟見肘。”

李世民想起當初的話語,讓朕不要只盯着涇陽。

而承幹所想的是整個關中,這個太子的目標是要讓整個關中富饒。

作爲父皇,此刻有着深深的憂慮。

“難道他覺得朕的目光真這麼短淺嗎?” “陛下的目光當然不是短淺的。”

李世民緩緩道:“承幹還年少,行事還是有不足之處的。”

陛下一直都是這樣,會很自然地避開太子殿下的所有優點,只找殿下的缺點來說。

房玄齡又道:“按照京兆府的設想,若是關中有五個縣能夠種出葡萄,關中的賦稅該能翻一倍。”

“當真?”

房玄齡作揖道:“一畝葡萄的價值能夠比得上十畝黍米。”

李世民沉聲道:“需要多久?”

“三年左右。”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賦稅翻一倍?那就是往後朝中不再缺錢了,朕可以建設龍首原的夏宮了?”

房玄齡欲言又止,但還是作揖道:“今天還有一件事。”

“說。”

“吳王李恪早晨時候在東宮陪着太子練箭術,還一起用了早飯。”

“朕知道了。”

李世民只是淡淡回了一句。

房玄齡又道:“陛下,太子還吩咐了一件事,讓鴻臚寺給吐蕃人送消息,請祿東贊來長安,是因他得到太子殿下信之後收兵一事,想在長安擺宴感謝祿東贊。”

見陛下還是頷首不語,目光依舊放在殿下批覆過的文書上,房玄齡作揖道:“臣告退。”

甘露殿內,安靜了半晌,有宮女端來了一碗粥,放在桌上低聲道:“陛下,皇后煮的燕麥粥。”

李世民這才察覺道:“喝了三碗茶水,此刻肚子中茶水晃盪。”

父皇吃燕麥粥是爲了治病,朕吃燕麥粥是爲了養生。

不知不覺宮裡吃穿用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起來早就不喜歡以前那種水煮羊肉。

李世民吃着燕麥粥又吩咐道:“召太子來。”

“喏。”

半個時辰之後,太監急匆匆回來,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行禮道:“陛下,老奴罪該萬死!”

李世民錯愕道:“怎麼了?”

太監委屈跪在地上道:“太子殿下說他很忙。”

李世民將茶碗重重放在桌上,沉聲道:“沒說是朕召見他嗎?”

太監低着頭跪伏在地,回道:“老奴說了,可太子殿下說耽誤了國事,拿老奴試問,老奴……陛下!老奴罪該萬死!”

老太監站在陛下身邊,此刻也很惆悵,宮裡的太監最近太難了,尤其是伺候在甘露殿的太監,已經換了一批又一批。

上一次換走的,還是在太液池暗中盯梢的那兩個。

陛下召見沒有請到太子殿下來,他們是罪該萬死的。

耽誤了太子殿下主持的國事,他們一樣罪該萬死。

讓陛下與太子殿下都不高興了,那更加罪該萬死。

“朕還請不動他這個太子嗎?”李世民喝道。

“老奴再去請,就算是不要這條老命了,老奴都給陛下將太子殿下請來,若請不來,老奴讓人提着老奴的人頭來見陛下。”

看着太監一臉赴死的模樣,李世民氣餒道:“朕不用你去死了。”

太監如釋重負,跪在地上不住磕頭。

從午時到了下午,臨近傍晚,李世民在三清殿外徘徊,望着一旁的樓閣良久不語。

長孫皇后陪在一旁,說着近來宮裡的事情。

身爲皇帝的髮妻,長孫皇后管理着的內宮都是嚴苛的,如此宮裡的妃子一個個才能安分。

這些權力都在皇后手裡,宮裡的用度也都是皇后在主持。

李世民雙手揹負,低聲道:“這個兒子現在都會忤逆朕的召見了。”

長孫皇后皺眉道:“陛下,這怎麼能是忤逆?承幹是奉陛下之命主持朝中用度,不敢辜負陛下這位父皇的重託。”

聽着妻子的話語,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道:“那他也不該這般言辭拒絕朕的召見,朕也不是多麼嚴苛的人,朕向來能夠聽進去勸諫的。”

“若承幹真是失禮,多半這件事很緊急。”

皇帝夫妻倆正說着,有太監腳步匆匆跑來,“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李世民回頭看了眼正在朝着這裡走來的兒子.

長孫皇后滿意地笑道:“這孩子還不是來了,陛下不用太過計較的,爲難孩子做什麼?”

李世民臉色稍稍有些好轉,又被妻子數落了一句。

李承幹走到近前,稍稍一禮,道:“父皇,母后。”

長孫皇后走上前,伸手拉着兒子的臂膀道:“母后聽聞昨晚伱批閱奏章,忙碌到深夜了,睡了兩個時辰天不亮就要鍛鍊。”

這些話語聽在耳中,李世民神色又多了幾分爲難。

有關東宮的起居,每天會向皇后稟報,其實宮裡的孩子都是這樣的,除了個別妃子還撫養着孩子,多數孩子都在皇后的看管下。

就連青雀的魏王府,也一直都要皇后的人照看着。

李承乾道:“對兒臣來說鍛鍊身體就是治病。”

拍了拍兒子結實的肩膀,長孫皇后笑着點頭,道:“嗯,現在好了,我們李家的兒郎都這般壯實,很久沒有生病了吧?”

“兒臣自去年以來就沒有生過病了。”

“就應該如此的”長孫皇后看着這個兒子,語氣多了幾分不忍心,道:“誰家孩子三五月得個重病,你們這些孩子一個個好好的,對母后來說比什麼都好。”

李承幹感受着母后的心意,笑道:“弟弟妹妹就算不喜體育課,兒臣也會趕着她們,讓弟弟妹妹好好鍛鍊身體。”

作爲母后看到以往體弱多病的兒子,現在健壯又高大,臉上滿是笑容,看到兒臣手腕上的紅印,又心疼地問道:“長年累月堅持鍛鍊不懈怠,你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咬咬牙就能堅持下來的事,對兒臣來說不算什麼。”

長孫皇后低聲道:“你父皇與你有話說。”

“咳咳咳……”李世民清了清嗓子道:“朕今日午時召見你,聽聞你忙於國事不能來見。”

李承乾道:“今年江南絲綢產出越來越多,兒臣想讓京兆府主持採購絲綢。”

“對你而言,這個關中還不夠富饒嗎?”

“回父皇。”李承幹站在母后身邊,揣着手道:“關中不夠富饒,根本不夠。”

話語頓了頓,李承幹又道:“現在的關中遠遠不夠,就如建設河西走廊,有人口就需要有就業,有了就業就能充實更多的人口。”

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179章 效益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31章 折衝府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167章 夏收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67.第267章 蘇亶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70.第270章 新家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37.第237章 笄禮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215.第215章 存糧第11章 圖表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85.第385章 登基第113章 班底構成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67章 夏收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17章 善意的話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39.第339章 議東征274.第274章 新年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213.第213章 旱情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74.第274章 新年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69章 願爲前鋒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章 “人肥”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1.第1章 太子殿下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215.第215章 存糧第98章 奉命放假第86章 補貼與孝順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54章 臣來告老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31章 折衝府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75章 莫要內耗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159章 父子春遊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85.第385章 登基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