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

唰的一聲,斷魂槍劃過驚天槍芒從李存孝身前飛起,猶如一道長虹一般炫目,在衆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將李存孝擊飛。

但是李存孝的身形卻在稍稍滑行之後長槊在地上猛然一頓,撤退之勢陡然停止,緊接着單足一點,猶如蠻牛一般朝着李玄清衝了過去,只聽得“轟”的一聲,這下子輪到李玄清飛了出去。

李存孝看着半空中雙足連續踏動止住後退的步伐,也不跟着追過去,他只是想發泄一下,剛纔那一招竭盡全力讓他也發泄的差不多了。

“不來了不來了。大哥你也不讓讓我。”李玄清身形一閃出現在李存孝身邊,苦笑道:“我應該替那個王彥章感到慶幸,沒被大哥你打死。”

“少來,剛纔那一招大哥我也是全力施展,你居然能夠接下,還能自己下來跟我廢話。兄弟你這兩年進步可是不小啊,再過幾年啊我估計你就能趕上我了。”李存孝纔不理會李玄清的廢話,笑道:“好了,架也打了,酒也喝了。大哥我也不留你了。你回去吧,來日你我兄弟戰場上見。”

李玄清知道他在說什麼,所以也不多說只是點了點頭,走到他身邊牽過玉獅子忽然低聲道:“大哥如果有事可以直接來找我。”匆匆說完之後翻身上馬竟然是連朝着他們走來的李嗣源都懶得理會就縱馬要走。

“李將軍來我河東軍營盤桓,見到我這個主人竟然連招呼也不打,是不是有點失禮?怎麼說你我也是舊日相識一場,就這麼走了可不像將軍的爲人啊。”李嗣源見到李玄清要走,急忙走過去。

李玄清聞言停下笑道:“將軍說笑了,今日來貴軍只是和我大哥敘舊,和兩軍戰事無關,故而不能見你這個主帥,以免讓晉王殿下非議。”見到李嗣源已經走了過來,索性跳下馬背,笑道:“今日之事如果貴上有任何疑義可以直接找玄清問詢,和他人無關。好了,見也見過了,將軍不會也要留我喝酒吧,如果是這樣那就免了,玄清做什麼都行,就是這酒量不行,就不在各位面前獻醜了。”

“這麼說來,李將軍是不給本帥的面子了?”李嗣源今年才二十多歲,但是在李克用帳下因爲戰功地位很高,見到李玄清和自己淡淡的說了幾句之後又要走,彷彿自己留他下來會把他怎麼樣一般,忍不住冷笑道:“如果本帥要強留呢?”

“那你可以試試啊。先說好啊,兩邊都是我兄弟,玄清也是我請來的,如果你李大帥真要留人,我也不反對,但是我不會插手,大不了被義父責罰一頓就是。”李存孝和李嗣源的關西並不好,主要是因爲李存孝本身武力太高加上戰功卓著,在李克用這一幫子義子當中脾氣古怪,性格孤傲,基本上沒什麼朋友。所以見到李嗣源當着自己的面想要強留李玄清,冷笑道:“反正我和他剛纔也打過了,我打不贏,你要覺得你行你就上。別怪我沒提醒你,你連王彥章都打不過,別真在人家手上撐不過三招白白留了義父的臉面。”說完竟然絲毫不顧及李嗣源和身邊一大羣將軍在場,自顧自的走了。

“既然李將軍不打算留住在下,那麼玄清可要走了。這沙場征戰,衝鋒陷陣將軍不如我,有什麼想法還是等回頭怎麼打敗我的天策軍再說吧。”李玄清一提繮繩,玉獅子一陣長鳴,轉身飛速而去,留下李嗣源在原地。

“好小子,單槍匹馬居然就能在我軍營來去自由,怪不得存孝對你另眼相看。也好,待來日我打敗你的天策軍,讓你明白這個天下未必就只有你和李存孝能夠揚名立萬,還有我李嗣源。”李嗣源盯着李玄清遠去的身影,沉吟半晌忽然笑了笑,轉身帶着身邊的將領朝後走去,邊走邊吩咐中軍大帳議事。

而這邊李玄清縱馬越過兩軍中間線之後忽然對着某處笑道:“出來吧,膽子不小,還在我面前玩花樣。”話未說完前面平地忽然鑽出一個個人影,赫然就是飛鷹旅蘇小虎等人。

“你們怎麼會在這?不是讓你們進入長安城接應小四的嗎?”李玄清有點差異,停住腳步問道。

“參謀長不放心主公去沙陀軍營,特意急召飛鷹旅前來護駕。”蘇小虎笑道:“主公剛纔比武的時候我們就在營外的兩裡處等待,直到主公和李存孝停了下來才逐步後撤到這裡。”

“你們這鑽地鼠的功夫練得不錯啊。”李玄清對於徐天翔的安排也是哭笑不得,索性也不問這些了,直接吩咐道:“長安城內的動靜估計就在明天了,按照總參的計劃攻城戰和野戰同時進行,你們不要耽擱了,飛鷹旅全軍進入城內聽從小四調遣。”

蘇小虎聞言臉色一怔急忙對李玄清拱手作別,然後帶着自己的手下急速朝着長安城而去。而李玄清也策馬飛速趕往大營。

李玄清到的時候徐天翔正在和楊天成商議明天的具體兵力部署,見到李玄清走進來齊齊的鬆了一口氣。楊天成苦笑道:“主公下次還是別做這些驚人之舉了,我和天翔這一整天都是魂不守舍的,騎兵營更是被責令全力戒備,隨時準備衝營救駕。”

“好了這件事不說了,我來是要提醒你們一下,注意李存孝,如果他上戰場的話你們不要妄想和他打單對單。雖然他會手下留情,但是戰場兇險我不希望我們這幫兄弟出現什麼意外。今天我已經在李嗣源面前點了相,但是事情未必會朝着我們預想的方向發展。”李玄清想了想還是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徐天翔。

“主公的意思我明白,總參這邊對李存孝有預案。只有一點想要和主公商議一下,他之前的幫助和對天一的手下留情,讓我們有點投鼠忌器,總參準備的可是大殺器,地獄火大隊專門有一個小隊,手持小型炸藥包用簡易投石車,可以近距離發射,只是真要被炸的話,可能——”

這句話也讓李玄清一怔,一時之間也是難以抉擇。徐天翔兩人見到李玄清沉思的表情也沒繼續問只是在一邊低聲商議後續的計劃。

好半晌之後李玄清才幽幽道:“如今是掃平天下的關鍵時刻,我等身爲天策軍高層,肩負着不是個人的成功失敗,而是天下萬民的心願。如果他不死的話就將他接到靈州,我李玄清自當爲了今天的決定作出補償,如果——,就讓玄影衛想辦法把他的家眷接到靈州,我噹噹做自己的家人贍養。”

說完這些李玄清走了出去,空留一系背影給徐天翔等人。一邊的楊天成似乎想要說什麼被一把拉住了。

“讓他一個人靜一會吧。這天下總有一天會被咱們兄弟打下來,我們總有一天會和以前的那些朋友熟人站在對立面,現在面對也好,時間越早越少糾葛。他是天策軍的主公,有些事情要學會面對,我們幫不了什麼的。”徐天翔倒是看得很開,拉住楊天成之後淡淡的說了一句,之後吩咐道:“你待會去找蘇合,讓他按計劃行事,如果李存孝上戰場就給我往死裡打。如果主公將來要怪罪的話就怪我吧,我來承擔罪責。李存孝絕對不能讓他活着回去。”

楊天成一呆,瞬間明白了徐天翔的意思,臉色變幻了幾次之後重重的點了點頭,道:“老三如果要怪罪,算我一個。”兩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

李玄清走後,徐天翔在仔細覈算了整個計劃之後也開始了調兵遣將,軍營之中號角聲此起彼伏,各軍在接到總參的命令之後開始按照計劃各自佈置,其中王厚純的攻城兵團一早開出大營來到長安城下,開始做最後的攻城部署。

“主公是還在爲李存孝的事情煩憂?”李玄清一個人站在營外眺望着遠處的長安城出神,這幾天因爲長安城沒有拿下而有些清閒的岑天時走了過來。

“先生你說我做的對嗎?我知道天翔他們在想什麼。我是實在下不了手。”李玄清盯着遠處的城牆喃喃自語道:“當初我們從長安出發,兵力不過萬人,跋涉千里如果沒有他沿途安排人照應,可能我們也走不到今天。如今卻要正面對陣拼個你死我活,我是下不了手啊。如果他死在我手上,那麼天下人該怎麼看我,又該怎麼看待我們這支軍隊?”

“主公你這麼想不對。”岑天時知道李玄清現在想的是什麼,也知道他鑽進了死衚衕,所以肅然道:“主公和李存孝只是個人的惺惺相惜,但是和天下百姓比起來卻微不足道了。天下萬民有千千萬萬,他們都在等着我們去拯救。如果主公這時候心慈手軟,必然導致戰局出現變數,如果失敗,主公對得起天策軍十數萬忠勇將士的誓死相隨嗎?主公不必擔心天下人會怎麼看待我們天策軍。百姓只會說主公大義,爲了百姓,爲了大業,爲了天下甘願捨棄個人私情,成就萬民所願,將來煌煌青史記載的都會是民心所向。”岑天時看了李玄清一眼繼續道:“主公不是常說歷史從來都是萬民所書嗎?既然這樣就應該順應民意。我想這也是此時此刻聚集此地的所有天策軍將士的心聲。請主公勿憂。”說完躬身一拜。

“先生之意我明白,是玄清着相了,只是過不去這道坎而已。”李玄清苦笑着將岑天時扶了起來,道:“先生放心,玄清不會耽誤咱們的大業的。”

“好了,主公剛纔可是把我嚇了一大跳呢。”岑天時哈哈一笑,站在李玄清身邊看着長安城也是有點感慨道:“天時自幼長在長安,後遊學天下,只發現大唐氣象是一天不如一天,長安戰亂不斷,各族崛起,欺壓我漢人百姓,但是朝廷卻絲毫無力去震懾四方。天時要不是遇到主公,估計也早就在那場兵亂之中喪生了,哪還有今天重新回到這裡的機會呢。”

李玄清也不知道說什麼,只是靜靜的看着夕陽下長安城巍峨的城牆,如果說岑天時因爲自己改變了人生軌跡,那麼這個大唐歷史也是因爲自己被改變了吧。

“先生,明天咱們一起觀戰,一戰打敗所有敵人,掌控關中。”李玄清一笑,拉着岑天時的手道:“到時候我們一起進長安城,扭轉局勢,開創大唐新氣象。”

岑天時正要說話,見到遠處大營之中鼓聲開始響起,笑道:“現在時間正好,小四應該也準備好了吧。”

李玄清看了看天色,點點頭道:“他已經開始動手了,先生到時候和財政廳廳長就等着接收吧。長安城內的寶貝可不少。”

“哈哈,那是,我在長安城長大,這裡面可是埋藏着大唐半個天下的財富呢。”岑天時哈哈一笑。

兩人快速回轉軍營,這時候徐天翔也正式不知計劃,靜靜等待明日一戰。而此時的長安城中,玄影衛的計劃也到了收網的時候,胡小四靜靜的站在一座獨立的院落之中,身邊的親衛流水般將各個暗點的消息送了過來。幾乎就在李玄清說話的同一時刻,胡小四也斷然下令,長安城的天地從這一刻開始正式翻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