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

“玄影衛的計劃已經安排下去了嗎?”萬毅臉上浮現出一縷莫名其妙的神色,不過只是一閃而逝,所以旁邊的劉璇也沒注意,而是自顧自道:“秦空那邊留守拜占庭地區的副手已經在傳回情報的之前啓動計劃,現在想來,只怕艾利多安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了。”

“是啊,艾利多安算得上大秦帝國最出色的將領了,不論是戰略籌謀還是戰術算計,都超出他人不止一籌,可惜啊,生不逢時,而且身邊也沒有一位戰友,註定是要失敗的。”萬毅苦笑道:“希望他最後不要抱着同歸於盡的念頭吧,這件事我們已經插不上手了。不過就算是艾利多安不在了,大秦的海軍不能夠受損,不然的話將來的地中海只怕該輪到我們親自出手了。給大食人留下一個對手,也給未來的帝國海軍留下一個對手吧。”萬毅的話讓劉璇感同身受,所以急忙轉身出去傳令。並且隨即,萬毅就給最前線的哈穆德和烏介二人下達了最新的命令,一旦大食和大秦在拜占庭的戰事分出勝負,不論哪一方倒下了,小亞細亞半島至裡海這片土地都必須徹底拿下,納入到大唐的統治之下,這樣一來大唐的一條胳膊就通過鹹海、裡海和黑海這一連串在西北茫茫高原上的內陸湖直接延伸到了地中海沿岸,徹底割斷了大秦和大食的陸上聯絡通道。

這是大唐早就算計好的計策,也是分裂泰西的開始,大唐的勢力通過埃及和小亞細亞兩個端口猶如一對臂膀一般緊緊地將地中海攢在了自己的手中,也如同如今泰西的大局雖然幾經變化,但是卻猶如執棋人下棋一般,不論棋子如何騰挪始終都脫不出掌控,只能在規定好的方寸之間苦苦掙扎。

大唐不論是大本營還是前方的統兵將領對於泰西的局勢變化都一直將其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作爲棋盤上優秀的棋子,艾利多安的境遇在此時就已經非常不妙了。當烏拉姆的騎兵出現的時候,艾利多安就知道今夜自己的行動已經失敗了,至少在這瘋狂的騎兵突擊之下,自己這最後僅剩的兩萬人不可能逃過騎兵的追擊,就算是海軍幫忙也不行。危急關頭艾利多安心思如電,當即帶領陸軍殘存兵力上前抵抗,讓水兵立即以最快的速度登船然後開動戰艦沿海岸線一字排開進行強力炮轟。他是決心打算以自己的犧牲來爲水兵上船爭取時間。而此時負責指揮海軍艦隊的約瑟爾也看出了情況的緊急,在自己核心的十八艘戰艦還能夠保持基本的航行之時,率先揚帆然後開炮支援艾利多安。近距離的火炮炮擊確實起到了極大地作用,甚至在炮擊中,烏拉姆本人都因爲一塊彈片被直接從戰馬上慣了下來。但是也只是延緩了大食騎兵的衝鋒勢頭。在港口碼頭這樣的狹小區域內騎兵雖然施展不開,但是不論是受傷被搶了回來的烏拉姆還是艾利多安都知道此時是決死一擊的時候,所以烏拉姆幾乎是毫不眨眼的命令所有騎兵放棄一切目標直奔艾利多安防守的那一段區域,以戰馬和騎兵的生命爲代價硬生生的殺出了一條路,直接將沿途所有的障礙和工事全部碾平。這樣一來艾利多安僅僅堅持到水兵上船自己的手下就已經死傷殆盡。昔日在索菲亞地區還擁兵十萬的他此時只剩下身邊寥寥無幾的親衛還在忠心耿耿的堅持。

陸軍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爲代價阻擊大食騎兵的攻擊,也讓那些上船之後的水兵瞬間紅了眼,尤其是自己的統帥還在碼頭上堅持,所以不論是約瑟爾還是其他的水兵將士此時都是發了瘋朝遠處那不斷閃動的大食騎兵的聲音開火射擊,隆隆的炮火幾乎徹底掀翻了整個拜占庭碼頭。激戰之中約瑟爾甚至親自上岸來保護艾利多安撤退。

“將軍,你必須撤退,不要做無謂的犧牲了。”艾利多安面前,約瑟爾是聲嘶力竭的呼喊道:“帝國海軍的萬千將士還在等待你的迴歸,他們都是您親自招募過來的各族勇士,是代表您出戰整個地中海的,您不能在這個最關鍵最危亡的時刻拋棄他們。”約瑟爾看出來艾利多安不打算上船,所以也不等待對方的回答,就直接上前強行將其一把抱起,然後不管不顧的直接衝上船。

艾利多安的離開意味着大秦和大食在陸地的最後一戰至此宣告結束,也意味着艾利多安苦心籌劃的反攻計劃遭到全部失敗。阿姆杜拉領導的大食軍隊在巴爾幹半島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但是直到第二天阿姆杜拉重新回到拜占庭這位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名聲的將領都沒有絲毫的笑意,甚至獨自站在拜占庭的一處高樓上沉吟不語,臉上也帶着迷茫的神色。

“將軍,我們下一步該向何處進發?”烏拉姆雖然在昨夜受了傷,但是對於他來說這不算什麼,所以在阿姆杜拉的異常被衆人發現之後,他被大家推了上去,打算去詢問下一步大食軍隊的動向。

“讓所有人立即去砍伐樹木製作木筏船隻,今夜我們就撤回去,回國。”阿姆杜拉的這句話讓烏拉姆大吃一驚,急忙追問緣由,在他看來打贏了艾利多安幾乎算是徹底打掉了大秦帝國最後一支成建制陸軍部隊,剩下的幾乎可以率兵直接衝入對方的王庭羅馬,然後宣佈整個大秦帝國都成爲阿拔斯的牧場了。但是此時自己的這位主帥發出的命令居然是全軍立即撤退返回巴格達?

“你們不懂啊。”阿姆杜拉嘆息了一聲之後道:“艾利多安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是你以爲我們能比他好多少嗎?你現在還有多少騎兵?我們的火槍隊還剩多少人?艾利多安固然是耗盡了大秦最後一支成建制的兵馬,難道我們就不是嗎?我們也是一樣啊,而且比他還要差啊。大秦帝國至少目前他們還有產出還能抽調青壯年,還有一支規模龐大的海軍。而我們呢,我們已經無法抽調任何的人手了。如果你我手中的這最後四萬人再遭到覆沒的話你知道巴格達會經歷什麼嗎?帝國會徹底崩潰的,以前被我們征服的各部族都會趁機起來造反的,因爲帝國已經失去了最後的壓制力量。”

阿姆杜拉的最後一聲嘆息帶着濃烈的不甘也帶着一個輝煌時代的落幕。誠如他所言,此戰不論他和艾利多安水能苟勝出,都是一場沒有任何戰利品的慘勝,甚至是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表面上看自己贏了,但是自己戰前二十萬大軍,打到現在只剩下五萬人不到,耗盡了帝國最後一絲希望。艾利多安雖然失敗了,但是卻成功的用他最後的力量將自己拼殘了,使得自己沒有能力再去前進一步。更何況對方的那支龐大的海軍更是絲毫未損,大秦的國土也沒有絲毫的變化,只要有時間就能夠比大食更快的恢復。而自己和大食帝國呢?只怕再也沒有崛起的希望了。

阿姆杜拉苦澀的安排烏拉姆迅速開始製作渡海工具準備撤離拜占庭返回巴格達,而已經被架上船離開的艾利多安也是懷着和他一樣的心思,獨立在船頭沉吟不語。只不過他所考慮的卻不是自己的歸途問題,自己的海軍戰力未損,那麼這一戰打下來就算是自己全軍覆沒,阿姆杜拉也沒有了兵力去沿着巴爾幹半島攻擊帝國的腹地,這個心腹大患不管如何總算是平了。想必現在阿姆杜拉也已經率兵退出拜占庭了吧?艾利多安沒有安排人手去在對方渡海的時候阻擊,在他看來這場戰爭打到現在已經結束了,不論是大秦還是大食在戰略上都已經失敗了,耗盡了自己的元氣,甚至連壓制國內其他勢力的軍力都在這最後一戰中消耗殆盡。只怕此戰之後自己的國家還能不能存在都是問題啊。

約瑟爾見到艾利多安長久的佇立不動還以爲對方還在爲路德沒有及時趕到而憤怒,所以走到他身邊道:“將軍閣下,路德他也許是遭遇到了麻煩,所以纔會和我們失去聯絡的,他是不會背叛將軍的。”

“走吧,命令艦隊回塔蘭託,沿途派快船去通知雅典的杜馬將軍,讓他們做好準備,聽候命令吧。”艾利多安一聲嘆息之後開始讓約瑟爾返回艦隊的新母港塔蘭託,而此時在塔蘭託港內,自己那位副將路德正在和一位紅衣大主教秘密聯絡。而他們彼此之間商議的內容竟然是要出賣這位帝國唯一的支柱。

大秦帝國的王權統治力量在征戰中消耗了太多的實力之後,泰西大陸另外一個重要的勢力在此時再次仰起頭,準備奪取泰西的統治大權。甚至這一次因爲大秦帝國的王庭已經從拜占庭遷回了羅馬,使得他們能夠更加方便的實施自己的計劃。而這其中最主要的一環就是,艾利多安和大秦的海軍力量。作爲目前大秦帝國唯一的頂樑柱,艾利多安的威望和能力遠遠地超過了多德爾等人,而且還手握大秦海軍艦隊,可以說只要他登高一呼,可以阻止大秦國內的任何異動。而教廷要想成功,從宗教轉而控制地方,就必須除掉艾利多安。

路德,這位和約瑟爾一樣是艾利多安信服助手的海軍將領此時已經被教廷成功網羅,也正是因爲如此,他在回來和教廷商談十字軍進入拜占庭前線作戰的時候就開始出賣艾利多安了。只不過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艾利多安雖然在拜占庭功敗垂成,但是卻因爲約瑟爾的忠心耿耿而沒有命喪拜占庭城下,反而在他們都沒有察覺的情況之下帶着艦隊返回塔蘭託。這樣一來不論是教廷還是想要取而代之奪取海軍艦隊控制權的路德都失算了。

“哼哼,這件事你們註定要失敗了,現在輪到我們上場了。”在塔蘭託的另外一處城堡之中,同樣是一位紅衣主教,卻對着玄影衛的暗衛打扮的年輕人如實彙報了教廷的最新動作,包括對於剛剛回港的艾利多安和艦隊的針對措施。

“既然他們想要謀算艾利多安,那我們也可以。波羅大主教,你現在也應該能夠掌控一方了,是時候是施展你的才華了,去說服艾利多安反擊,去打開泰西分裂的大門。”年輕人的聲音和話語讓這位紅衣主教面色有些漲紅,喃喃自語道:“艾利多安會答應我們嗎?”

“你不會將路德的事情告訴對方嗎?只要路德和艾利多安發生衝突,那麼他就只能依靠你,依靠我們。”年輕人再次出口說出了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好了,波羅大主教,亞平寧的事情就全權交給你了,能不能掌控住這片土地就靠你自己了,我該去高盧地區轉轉了,聽說躲在海外英格蘭島的高盧人現在已經開始返回了。”

“我最珍貴的主人,您放心,您最忠心的僕人一定會完成這個任務的。”波羅大主教對着年輕人恭敬行禮,很顯然他是已經對腳下這片土地念念不忘了。

“去傳令下去,通知在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的暗衛成員,讓他們立即佈置計劃,將艾利多安在東線失利的消息散播出去,然後啓動暗子,讓這兩個地方先鬧起來,給波羅一點信心。”波羅大主教離開之後,年輕人也露出了真容,作爲秦空在泰西的助手,和阿六留守拜占庭等地經歷生死考驗不同,在亞平寧地區的阿貴纔是推動肢解泰西的主要操刀手。而伴隨着他一道道命令被暗衛飛速傳達下去,一場籠罩整個泰西大陸的變故開始率先在亞平寧半島這個大秦帝國的心臟地帶開始了。

而無獨有偶的是,在阿貴這邊啓動的時候,阿六在從拜占庭撤出來之後也開始了自己的計劃。大秦和大食兩大帝國剛剛從戰場上脫離就走到了分裂的道路,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

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十七章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