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

艾利多安果然厲害,雖然他並不清楚烏拉姆前後佈置的細節,甚至此時尚且沒有接到約瑟爾發過來的最新艦隊戰報,但是卻依靠着自己直覺般的猜測迅速點出了烏拉姆此行要攻擊的要害地位。不得不說有時候百戰名將在戰場之上僅僅依靠自己鍛煉出來的猶如野獸一般的直覺就能夠直接破掉對方費盡心機掩藏的戰略目標。

只不過此時艾利多安在匆匆趕往陸軍指揮部的時候,烏拉姆已經發起了攻擊,作爲大食新一代將領,冒進幾乎是新人最多的毛病,但是也正是因爲他這種冒進沒有給大秦陸軍反應的時間,準確的說沒有給愛麗多安反應的時間。天啓十三年四月的最後一天,不斷退守不斷收縮防線已經半個月之久的大食軍隊忽然之間像是換了人一般,瘋了一般衝出自己辛辛苦苦構築起來的各式各樣的據點和掩體,將原本已經在進攻途中的大秦軍隊徹底攪亂。並且在戰鬥之中,這些大食軍隊幾乎是一邊戰鬥一邊吸引着更多的大秦士兵分散到城中各處,儘可能的延長拉伸整個戰場和後方之間的距離。爲了掩護步兵火槍隊的攻擊勢頭,烏拉姆故技重施,讓輕騎兵在城內發動突襲,這種短途偷襲在一開始的時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將大秦軍隊前線士兵自主反擊全部打亂,逼迫一線攻擊部隊不得不按照烏拉姆事先規劃好的路線被拖到了其他地方,逐漸將對方的指揮部王宮暴露在烏拉姆的前面。

“告訴所有參戰的兄弟們。真神在看着我們,現在是我們用自己的勇氣和鮮血向真神證明自己的時候了。”烏拉姆狂熱的一聲怒吼之後,身後新增援的四萬軍隊在各自將領的統帥之下飛速出擊,趁着這難得短暫片刻突入戰場。爲了追求速度,烏拉姆甚至沒有等待雪藏起來的炮兵準備好,就匆匆的催促步兵上陣攻擊。這一舉動雖然讓他始終佔據着先機,沒有給愛麗多安一絲反擊的機會。但是在己方炮兵開炮之後,甚至很多人都走散了,直接被後方那滾滾而來的炮彈炸死。

烏拉姆的提前進攻讓艾利多安根本來不及說出自己的設想,甚至現實也不需要他多說了。大食人這一次準備充分,而且攻擊發起的時間實在是太好了,輝煌的宮殿內,這麼多陸軍將領竟然在短時間內找不出一支強有力的部隊來馳援中軍,幾乎所有的部隊都被對方牽制住了,短時間內脫不了身。說起來這些天不僅僅大食人打的很苦,被對方碾壓的步步後退,作爲進攻一方,大秦人更加不堪重負,他們的軍隊很多編制已經徹底混亂,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而作爲高層將領,反而將這種混亂的士兵統統按照就近地域來統一劃歸給自己派遣上去的將領率領,爲了省去麻煩,甚至直接用這種地區或者數字來代表這些軍隊。所以在最初的時候,作爲高層將領的這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手中到底還有多少軍隊能夠有戰力。而這種情況甚至讓心急如焚的艾利多安一頭栽倒在地,這羣該死的陸軍什麼時候才能夠成長起來?這種混亂豈不是要白白將拜占庭這座王城送給對方嗎?這一瞬間甚至讓艾利多安拂袖而去不願意再管這羣愚蠢的陸軍的打算。

“各位將軍立即抽調自身的護衛團組成救援兵團馳援王宮前殿。”艾利多安最終還是沒能狠下心,在陸軍最高將領多德爾的祈求之下,艾利多安只能無奈的發表自己的意見道:“然後在座的所有人必須立即深入前線,去將自己的軍隊全部帶出來,對全部帶出來然後趕往前殿,一定要擋住大食人。”

“我們的護衛團?這不可能,如果失去他們的護衛,我們自己就很危險的。”多德爾試圖說些什麼但是直接就被艾利多安粗暴的打斷了,“多德爾,如果拜占庭失守的話你以爲光是依靠護衛團就能夠幫助你們逃生嗎?你去看看大食還有多少騎兵還在外圍虎視眈眈,他們就在等着你率軍逃跑,這樣這些該死的騎兵能夠將你們一個個全當成兔子給射死。”艾利多安毫不留情的話語讓所有的陸軍將領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誠如他所言,大食人從開頭打到現在,除了最開始的時候,其他大部分時間騎兵都是這場巷戰的旁觀者,就算是剛剛那樣,大食騎兵也是取得部分戰果之後迅速撤退。在如何利用騎兵方面,大食人比起大秦人要高明很多。所以多德爾絲毫不懷疑艾利多安的話,一旦自己帶人試圖逃跑那麼這些騎兵一定會仗着速度優勢將自己這些人一個一個全部射成刺蝟,就算是有再多的護衛團的騎士也沒有作用。

艾利多安說完這些之後反倒是徹底的冷靜下來了,在多德爾打發走自己手下幾乎所有的將領之後,看了看周圍的大殿建築點頭道:“多德爾元帥,我看我們還是應該放棄將王宮作爲指揮部,而是將這裡變成一個魚餌,吸引大食軍隊朝這裡投入最大的兵力,然後我們在從外面將他們徹底的包圍。”對於戰局接下來的演變,艾利多安倒是沒有太大的擔心在,在他看來,自己有着二十萬人的兵力怎麼打也能挫敗大食人的這一次進攻勢頭,而且如果按照他的計劃,這個引人注目的王宮就是最好的一個魚餌,能夠一舉打敗大食人的最好地方。

多德爾對於艾利多安的建議也很有興趣,對於這種戰術策劃幾乎所有的大秦陸軍將領都不太擅長,所以當艾利多安說出自己的計劃的時候多德爾很滿意,有了對方的存在自己只需要發號施令就可以了。所以在他和艾利多安商量着如何調動部隊的時候王宮前殿的戰鬥也已經進入白熱化,足足四萬多人加上前期佈置在這一點的大食軍隊,烏拉姆在首次攻擊的時候就投入了近五萬人的兵力,而且還非常集中的放在了一個點上,幾乎就在頃刻之間就直接將王宮指揮部前面大大小小數十個塹壕裡反擊的大秦陸軍徹底淹沒。五萬人猶如潮水一般衝了上來,這麼龐大的數量讓原本只有區區一萬多人的大秦中軍護衛組成的防禦方陣搖搖欲墜,而且對方人數衆多,在一處受挫之後立即向其他方向投入兵力進行進攻。而且要命的時候幾乎就在這龐大的人潮涌上前的同時,那隆隆的炮聲也開始迅速響起,這些天享受慣了自己後方炮火支援的大秦陸軍再次感受到這種暴力武器的那種死亡威脅。嚴密的方針在幾枚炮彈落入爆炸之後開始紊亂,被大食軍隊組織起來的敢死隊扔過去幾個炸藥包之後,這種過時的陸軍戰術遭到了徹底的失敗。那些被打亂的方陣士兵被大食軍隊當成了屠殺的靶子。那種長兵器和重兵器在方寸之間根本就施展不開。而大食軍隊投入戰鬥的除了零星的火槍隊之外卻更多的都是輕步兵。巷戰之中速度爲先,步兵有了速度才能夠在狹小的區域內佔據優勢。更何況身後不斷傳來的炮聲和自己眼前不斷被炸翻的大秦軍陣也給了這些輕步兵最好的施展空間。長刀盾牌上前輕鬆的收割生命,其速度甚至比火槍隊的刺刀和子彈要快多了。

大秦的中軍護衛方陣崩潰之後就再也擋不住重逢的大食軍隊,前殿的外圍陣地也隨之被衝散。此時趕過來組成第二道防線的那些高級將領的護衛團卻沒有起到想象當中的作用。這些冰冷板甲包裹全身的重甲騎士確實在一開始的將大食軍隊的衝鋒勢頭給擋住了。鋼鐵包裹的身軀不是輕步兵能夠擋得住的。雖然這些具裝騎兵數量並不多,但是多德爾將他們當成自己的護衛團不是沒有道理。這些人基本上全部都是從各地騎士團當中選拔出來的最優秀的戰士組成,配備的也是最精良的鐵甲和武器,甚至就連戰馬也是從泰西抽調出來最好的戰馬,不然的話也承受不了這麼重的重量。

但是這種重甲騎兵上戰場之後雖然戰果逆天,但是遭受到衝擊的大食人很顯然也有自己的辦法,在敗退下來之後,各自部隊當中的火槍隊快速集結,然後端着前膛槍朝着這些人高馬大的重甲騎兵集火射擊,與此同時緊急召喚身後的炮兵上前攻擊。在對付重甲兵方面,大食人的這種辦法是將新式武器利用到了極致。前膛槍使用的米尼彈雖然穿透力不強。但是大秦重甲兵此時使用的板甲質量並不好,很多時候米尼彈還是能夠鑽透這些甲冑的,而且有經驗的火槍兵都會在開槍的時候儘量瞄準和那些甲冑沒有覆蓋的區域,然後用集火射擊的辦法短時間內擊殺重甲兵。

這樣的辦法雖然大食軍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對方的重甲兵卻一個接着一個倒在地上,讓他們的視線也隨之一亮,這些重甲兵數量並不多,所以很快大食士兵的信心就在此高漲。部分軍隊繼續圍着這些重甲兵廝殺不朽爲後面的火槍兵和炮兵爭取機會,更多的士兵則是穿過這些護衛團的縫隙開始朝着王宮縱深進攻。

這樣一來很快就打亂了艾利多安的部署,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想將王宮當成魚餌來吸引大食軍隊主力進攻的時候對方已經打到自己的家門口了。這一下艾利多安的所有的計劃全都沒了用武之地,而且他們本身還將面臨着被對方搗毀中樞神經的危險。

“該死的,爲什麼護衛團的騎士嗎沒有將這些異教徒殺光呢?”多德爾此時是徹底氣急敗壞,嘴裡面也開始不停的責罵護衛團。倒是艾利多安嘆息一聲之後,直接代替多德爾下令,讓旁邊的傳令兵立即去前線各部傳令,不要顧及當面之敵,要全力朝着中央指揮部附近突擊。艾利多安這是要和烏拉姆打一個對對胡,打算在對方突擊己方指揮部的時候集中全部主力將對方的這支精銳徹底絞死在自己的面前。

“艾利多安將軍,立即命令你的海軍戰艦掩護陸軍往北撤退。”艾利多安打算拼死一搏但是多德爾顯然沒有這種魄力,反倒是在平靜之後第一時間提出讓海軍掩護自己撤退。這一舉動讓艾利多安怒火中燒。但是還沒等到兩人大吵一架,外面大食人呼喝聲如山的嘶吼已經越來越近。也就是說此時不管艾利多安願不願意,戰爭的天平已經不再自己這一方了。

“你們這是在拿着帝國的命運當兒戲。”艾利多安狠狠地一甩身後的披風帶着自己的親衛轉身而去,再也不管這幫愚蠢而且沒有絲毫魄力的陸軍飯桶。也不怪艾利多安如此生氣,擁有着優勢兵力的大秦在己方王城之中面對劣勢對手的反衝鋒。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快兩個時辰過去了,被牽制的各部居然沒有一支部隊能夠及時趕到王城前殿面前爲中軍指揮部承當守備任務。而最高統帥在敵方大兵壓境之後想到的居然是讓自己帶着海軍戰艦掩護他們後撤。難道他們不知道拜占庭的地位有多重要嗎?

伴隨着艾利多安的離開,大秦前線最後一個有能力翻覆戰局的機會也失去了。烏拉姆的這種不惜一切代價和犧牲的辦法終於徹底將大秦軍隊衝散,在多德爾率領少量部隊撤退之後,整個大陣徹底崩潰,無數的士兵開始不顧一切的朝着後方的額色雷斯地區逃亡。而適時參加追擊的大食騎兵也讓所有人都如墜冰窖。這場艱難的戰役終於在此時讓大食人看到了一絲希望。只是他們或許不知道的是,在烏拉姆率部衝過拜占庭朝後方追擊的同一時間。在伊比利亞半島那邊大秦軍隊也開始度過海峽出現在阿非利加州的土地上。而且兩國好像是商量好的一樣。一個在東線開始追擊,另外一個就從西線玩命的進攻。只不過這場戰爭在旁觀者看來,不論是新敗的大秦還是剛剛勝利而且還讓艾利多安知難而退的大食人來說,都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