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

中亞細亞和高盧兩個戰場在短短十幾天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劇變,大秦軍隊在掃滅大食遠征軍團之後一路勢如破竹,開始掃蕩高盧各地的大食殘餘勢力,或許是知道自己在東面會面臨巨大的壓力,所以大秦在西面的軍隊是動作神速,爲了追求速度,甚至很多大食的普通百姓都在這場戰亂中被當做犧牲品,倒在了大秦軍隊的屠刀之下。但是這種屠殺卻沒有讓大食的百姓尤其是天方教的教徒被嚇着,反倒是開始展開了各種手段進行反抗,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雖然大食人在高路北快速剿滅,大秦主力部隊甚至在天啓十三年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翻過比利牛斯山脈攻入伊比利亞半島,但是高盧地區卻依舊是戰亂不斷。甚至在最嚴重的似乎硬生生的拖住了數萬大秦軍隊。

不過相對於西線幾乎是一路凱歌,雖然高盧境內的天方教徒還有頑抗的,但是基本的大形勢卻不容改變,大秦已經攻入大食帝國的領土,按照伊比利亞半島大食的剩餘軍隊數量來看,根本就擋不住大秦人的反攻。而就在西線形勢大好的情況之下,但是中亞細亞的正面戰場卻呈現相反的局面,大秦在前線一下子少了十幾萬軍隊讓大食人逮住了空子,在持續不斷的強攻之下,大秦的戰線是一路收縮,被大食騎兵軍團瘋狂的人潮衝擊之下,大部分大秦軍隊防守失敗之後甚至已經被逼近到了拜占庭城下。而在大食強大的攻擊之下,拜占庭這個聳立在地中海海濱,扼守博斯普魯斯海峽要隘的繁華城市是一片混亂。王庭高層已經提前一步回遷希臘,下一步視情況會進入亞平寧半島,重新回到羅馬古城。但是整個城市在大秦高層走後更是一片混亂,無數的富商豪門戀夜奔逃,從巴爾幹地區開始往泰西大陸其他地區遷徙而去。而大量百姓連夜逃走之後,整個城市都開始被退回來的軍隊佔據。看得出來大秦王庭是鐵了心就算是犧牲掉整個都城也要藉此擋住敵人的進攻勢頭。而且艾利多安的海軍艦隊在將後勤船隊交給王庭運輸各式各樣的物資庫藏以及人員撤離之後開始輕裝上陣,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協助陸軍作戰,依靠着海軍持續不斷的炮擊擋住了大食人暫時的進攻勢頭。

可以說雖然大食人的西線遠征軍團被大秦人用計剿滅,但是他們也抓住了大秦抽調正面戰場軍隊的機會,一舉將戰線推進到大秦帝國的王都城下,看起來一東一西倒是打了一個對對胡。只是在這個消息緊急從前線傳到疏勒之後,萬毅和高斯繼卻不約而同的嘆了口氣。大食人算是在這場對決當中輸了。如果他們能夠在此前的急促進攻之中一舉拿下拜占庭,那麼必然可以趁着大秦失去都城混亂的機會擴大戰果,甚至可以在法理上宣佈大秦滅國,從而將自己在西線失去側擊策應的部隊帶來的戰略劣勢扳回來,但是此時被艾利多安的海軍擋住腳步,只怕要再想拿下拜占庭就難了。大秦有了喘息之機之後,必然會從四面八方抽調部隊前來增援拜占庭,甚至還會要求基輔俄羅斯人再次出動支援。拜占庭勢必會再次重演之前在中亞細亞的僵持之勢。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只怕大食就真的敗局難以挽回了。

“兩位大帥,我們是否需要提前安排部隊進行應變?”劉璇見到高斯繼將地圖上大秦和大食的基本態勢全部標識出來之後點點頭,有點興奮道:“只要大食的主力軍隊被拖在拜占庭城下,那麼他們的西線軍隊就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的掃平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然後渡海峽南下進入阿非利加洲,那樣一來的話大食就要面臨兩線作戰了。”

劉璇對這種局面的形成很顯然不滿意,畢竟一旦大秦軍隊渡海峽南下那麼大食目前的實力是絕對抵擋不住的,對方的海軍優勢能夠將地中海天塹變成自己最便捷的運輸通道。而大唐的謀劃是讓兩者在對抗當中消耗,最後兩敗俱傷,而不是最終有一方獲勝。

“大帥,我看我們可以調集部分軍隊繼續增援埃及。”高斯繼點點頭,一指點出埃及的位置道:“不論是大秦軍隊從伊比利亞半島南下還是大秦重新執行渡海作戰由海軍掩護陸軍進入南方,埃及都是最要命的所在。只有守住埃及,大秦纔沒辦法進入大食的核心地區,而大食人也可以藉此機會得到喘息的機會。”高斯繼絲毫不看好大食軍隊能夠在短時間內攻入博斯普魯斯海峽,所以他對於劉璇的關於提前出動軍隊的想法很贊同。

萬毅沉吟半晌之後點了點頭道:“參謀長讓駐守在河西境內的侯勇立即率部西來進入波斯,讓安西兵團全部拔營啓程前往臥龍港和蘇伊士等地。同時傳告後勤部,要求抽調更多的船隊前來波斯都督府,加大往埃及境內輸送物資的速度。”萬毅一句話讓劉璇大喜過望,剛要出門就聽到萬毅道:“把泰西那邊的最新情況以最快的速度送回長安大本營,就說泰西局勢大變,希望皇上和總參儘早制定下一步方略。”西征軍身在最前線,萬毅等人組成的西征軍指揮部具有獨立處置應急狀況的權力,但是像這種情況萬毅雖然已經做好了軍隊的預備調動,但是這件事還需要等到總參的命令前來才能具體執行。

不過此時長安的總參高層也已經圍在長慶殿和李玄清探討泰西這邊的具體戰局變化,得益於萬毅和玄影衛源源不斷的情報送回長安,所以雖然中間有十天左右的時間差,但是在暗衛將大秦準備暗地裡將正面戰場的軍隊抽調出來突然增援高盧之後,不論是李玄清還是徐天翔等人都已經明白,泰西局勢大變已經在所難免。

“皇上,我看師兄那邊會在近期進行準備了,不然的話只怕時間上會來不及。萬一大食在正面戰場打得太狠真的將拜占庭給打下來了,那豈不是大秦帝國要宣告亡國了?”王厚純搖搖頭道:“應該讓西征軍立即派遣更多的軍隊進入埃及,防止埃及生變,與此同時應該讓回鶻兵團和吳歡兵團往西北前線進發,在伏爾加河和裡海等前線駐紮,隨時準備介入,以免出現萬一。”王厚純的這種激進的做法得到了胡小四和楊天成兩人的贊同,這兩人都對大秦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表現不看好,現在一下子要是少了十餘萬軍隊,那就根本擋不住大食人的含恨一擊。

不過李玄清卻呆呆的看了半晌拜占庭附近的放大地圖,腦海中也在想着在後世奧斯曼帝國攻打拜占庭的時候是怎麼攻進去的。那一道博斯普魯斯海峽可不是如今海軍盡失的大食人能夠碰得了的。而且只要大秦人不傻的話就一定會讓他們的優勢海軍參戰,那樣的話這一道天塹可不是說說而已,就算是大食軍隊投鞭斷流也不可能倉促之間渡過去。而一旦大食在海峽面前被大秦人擋住,那麼大食最後的機會也會隨之喪失。有了海軍之後等於在這場大戰中大秦已經在戰略上牢牢佔據了主動權,一旦他們能夠在拜占庭城外展開反擊,或者西線軍隊南下進入阿非利加洲那麼大食人爲了確保自己的本土安全,就不得不從拜占庭前線抽調部隊回防,這就等於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兩線作戰會迅速耗盡原本就已經快要到極限的大食帝國。而等到戰爭潛力耗盡,大食帝國必然會陷入徹底的崩潰。本來大食帝國崩潰也是在大唐高層的考慮之中,但是大唐卻不能容忍在大食帝國崩潰的同時,大秦取得最終的勝利,恢復自己所有的領土。所以爲了給大秦留下一個對手,或者說要利用戰爭將大秦帝國也拖入崩潰的結局,就不能讓大食帝國在如今的這種局面之下徹底失敗,最起碼大食帝國在腓尼基運河修通之前必須保存下來。

“回鶻兵團和吳歡兵團要不要提前部署就讓西征軍指揮部自行決定吧,但是厚純剛纔有一點說得對,埃及方面必須增加兵力,避免在萬一的情況,大秦軍隊分兩路攻佔埃及,徹底斷了大食帝國的最後希望。”李玄清想了想之後繼續道:“如今泰西那邊的局勢雖然已然發生大變,但是有一點其實我們已經實現了,那就是不論是大食還是大秦,其實都已經快要耗盡自己的潛力了,就算是佔據着大量肥沃土地的大秦帝國,也不好過。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大變之後,迅速理清楚泰西兩大帝國的最新態勢,從而選擇最好的辦法插手其中。”

“皇上的意思我明白,這是打算以埃及爲我們的前哨,只要我們在埃及擋住了大秦的軍隊,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保護大食帝國本土的名義將此地去全部納入到大唐的實際統治當中。”徐天翔點了點頭道:“如果這樣的話只怕要抽調一整個兵團才能夠維持住那麼大的地方穩定。”

“那就讓安西兵團前往吧,不過我想師兄應該先我們一步讓張勝率部啓程了。”楊天成道:“而且我聽說你們總參不是已經批准了陳明徵的海軍陸戰隊的大規模調動計劃嗎?這樣一來的話埃及境內至少會保證在四到五個營的軍隊,足夠應付一般性的變故了。”

“好了,我們說下一件事,總參要馬上傳訊西征軍指揮部,告訴師兄他們,給他們最大的權限,一旦發生泰西那邊出現了不可控的變化,西征軍以及西洋艦隊和海軍陸戰隊全部統交給西征軍指揮部統一調遣。”李玄清拍了拍手道:“反正原則只有一條,埃及及其腓尼基運河必須全部掌控在我大唐手中。埃及和臥龍港等地區也必將納入到大唐的海外領土之中,成爲大唐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玄清揮舞的雙手和話語讓在場的人都一陣興奮。如今的大唐對外大規模擴張已經基本停了下來,不是說不想開疆拓土,而是國內的人口數量跟不上帝國領土的急劇擴大。所以不論是李玄清還是其他軍政高層都改變策略,變成了搶佔海外交通要道和戰略要地爲主,對於已經探明的具有有價值的大礦場等地纔會下決心去直接佔領。不過也正是因爲這樣,大唐纔會一方面從容的在各地佈局,一方面也可以將那些不重要的地區主動讓出來,好方便傾銷越來越多的大唐工商品,讓國內蓬勃發展的工商業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去進行資本原始積累。

李玄清的話在隨後被徐天翔等人迅速轉化爲具體的泰西應對方略,具體做出了以埃及爲核心,趁着兩國在拜占庭拼死一戰的機會進行軍隊調動,爲下一步的變局真正的形成打好基礎。

而幾乎就在總參這邊的命令開始從長安發往疏勒的同時,張勝那邊也已經開始接到命令集合安西兵團最後兩個營的部隊開始趕往波斯都督府登船渡海西進。而部署在河西境內的侯勇兵團則也幾乎就在同時乘火車開始離開河西等地前往波斯和康居兩省接替換防。由此西征軍指揮部下轄的野戰兵團也從四個變成了五個,這還不算西洋艦隊本部和陸戰隊部署在埃及和臥龍港等地的兩個營和隨後趕來的兩個營。這種龐大的編制和牽扯到兩個相對獨立的作戰區域,萬毅在和高斯繼商議之後也將指揮部一分爲二,由高斯繼帶着部分參謀前往埃及組建西征軍前進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埃及境內及其周邊的所有天策軍。而萬毅和劉璇則帶着西征軍指揮部從疏勒啓程前往白水城等地。

大唐的這一手應對非常及時,幾乎就在張勝率軍出發的同時,還在拜占庭城內的秦空等人也在送走外事部的官員之後得到了前線的最新消息,大食人在後方製造了大量的木筏準備趁夜渡海,但是卻被艾利多安識破,並且將計就計用艦隊直接將渡海當中的大食軍隊當成了靶子全部擊沉在海峽之中。雙方在海峽兩岸展開連天大戰。大食人損失慘重,但是卻沒有辦法突破海峽一步。

大食人的短促突擊戰術徹底失效之後,軍中原本高昂的士氣開始伴隨着被堵在海邊一籌莫展而開始迅速下降。而也就在此時,一個新的消息開始傳來。

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