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

“皇上的意思去尋找水稻新品種?難道說目前帝國的糧食產量還不足以讓皇上滿意嗎?”李玄清的話讓農業部的王靖宇忽然之間有些發矇,連帶着跟着一起來的岑天時也以爲自己聽錯了,撓了撓頭道:“帝國去年的糧食光是小麥和水稻產量就已經超過五億石大關了,這麼多糧食根本就吃不完,就算是敞開了朝着大食帝國那邊出口我們也是富富有餘,爲何要去找新的品種?”

“自然是不夠。”李玄清見到巧兮拿着一份資料走過來朝她擺了擺手,示意將手中的資料遞給岑天時和王靖宇,同時繼續道:“五億石摺合下來也就是2650萬噸,這麼點糧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糧食畝產量太少,不足以支撐下一步帝國發展的需要。”才2600萬噸,這和後世動輒以億噸位單位計算的糧食產量而言這顯然也就是零頭,這還是自己提前開發了那片廣袤的東北大平原的緣故,否則的話只怕就大唐這八千萬人口能不能達到溫飽都是問題。雖然農業部在中南半島拿下之後已經下了大力氣在那邊投入屯墾人力,進行大面積種植水稻,憑藉這一年三季的優勢,中南半島這邊的糧食產量是直線上升,但是依舊不能讓李玄清滿意。

“確實不夠,大哥哥打算一方面放開對於釀酒等糧食消耗性行業的限制,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乳畜業,這些都是需要大量消耗糧食的。而且下一步農業加工業也會隨着糧食價格的降低而逐漸發展起來。”巧兮坐在一邊掰着白嫩的手指頭笑道:“可能兩位不知道,我們目前保證的是百姓基本的溫飽,也就是說吃飽飯,但是隨着帝國經濟的發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那麼手中有了餘財的百姓必然首先在吃穿上面有更高的追求,那麼精細類的食品和肉製品都會成爲百姓需求的大戶,這些需要內閣提前有所安排。因爲這些都是關係着百姓生計的具體行業,這些行業一旦發生波動必然會引起社會恐慌從而帶動更大的問題出現。而目前內閣實施的取消農業稅和機械化進程當中的各項補貼最終也會流入百姓的口袋當中。這等於是帝國財政部在給老百姓口袋裡塞錢。先生你想想,這老百姓手中有了錢之後還會像以前一樣覺得粗茶淡飯好吃嗎?難道他們不會去追求大魚大肉?不會給家裡添點零食?不購買點更精細更精美的食品爲家人改善生活?”巧兮一系列的反問讓岑天時都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事實上兩人對於糧食產量的提升一直是欣喜不已的,千年的傳統讓所有人心頭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念頭,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價下降其實也是表面帝國的糧食產量已經足夠將維持了很多年的糧價壓下來這其實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兩人畢竟不是普通百姓,身居帝國高層的他們自然能夠明白糧價一旦下降帶動的將是整個市場上所有消費產品的價格下降,這貿然降價可不是好事,至少對於岑天時兩人來說感覺不到是什麼好事。

“所以說糧食價格下降只是暫時現象,一旦其他高檔食品和肉製品的價格上揚在隨後自然會帶動糧食價格反彈,我們目前的糧食總產量根本就不夠,更何況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將農業人口轉移到工業上去,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更爲龐大的糧食產量基數。”李玄清揉了揉眉心道:“目前的話提升糧食的畝產量只有兩個辦法,其一是增加土地肥力,這一點在倍施肥全國投產之後,基本上算是穩定了土地的肥力。雖然化工廠那邊也在不斷生產化學肥料,但是化學肥料畢竟有污染,而且有很多其他的隱患,我也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推廣。所以目前用化學肥料的地方還是你們農業部重點監控吧,暫時不要大規模推廣。”李玄清想了想之後道:“那接下來就只有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改良品種。小麥的良種改良我沒什麼好辦法,而且我聽說你們農業部的試驗田那邊好像已經有成果了,等到下一步推廣就可以,我今天要說的是水稻。我要說的是我們目前的額水稻畝產量太少了,區區四石,根本不足以支撐起帝國發展,而且要說明的是相對於小麥,水稻的畝產量可提升的餘地要大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水稻種植地區基本上都是一年兩季或者一年三季的。一旦畝產量得到提升那麼必然帶來糧食產量的極大提升。”

“改良品種是否還是和之前農業部做的一樣?”岑天時有些不確定,但是王靖宇卻明瞭白李玄清的意思,接過話茬道:“皇上的意思去中南半島南部去尋找當地的高昌水稻品種然後回來試種是嗎?”

李玄清點點頭道:“這是我記錄下來的關於新品種水稻的大致情況,只不過因爲我沒見過所以有些情況不一定爲真,你們農業部需要自行去甄別。還有一點就是過去之後想辦法去找找看有沒有野生水稻,如果有的話帶回來在中原和江南進行試種,嘗試一下用野生水稻的屬性來改良品種,這也是農業研究的一條路。”不過李玄清說完之後叮囑道:“我記得我之前給過你們農業部一份關於農業研究的基本概要吧?關於水稻的改良和雜交有幾個基本原則和注意點你們一定要注意,不然的話會前功盡棄的,水稻試驗田周邊也要避開其他農田,否則的話水稻花粉一旦被風颳到你們試驗田你就等着哭吧。”李玄清之前在得知農業部準備組建農業學院並且建立農業研究之後就寫了一份關於農業研究的大體概要和需要注意的基本點,這些後世可能只是自然科學普及門檻的知識在這個時代卻有着啓蒙意義。而此時李玄清已經不記得歷史上在兩宋時期占城稻是如何在中原推廣的,或許是和最開始在皇宮裡種植有關吧。不過不記得沒關係只要遵循那些基本點應該就問題不大。

“皇上放心,皇上寫的那份農學概要已經被農學院奉爲經典了。”王靖宇抱拳笑道:“增加糧食產量怎麼算都是功在千秋的一件大事,微臣會馬上安排最精幹的人手立即出發前往中南,一旦找到立即回來。”王靖宇原本就是農學士子出身,農學在春秋戰國時期倒也是一門顯學,只不過後來近乎失傳,王靖宇的傳承到底是從哪來的李玄清都沒搞清楚。不過在此時這位農業部的掌門人卻很顯然已經明白李玄清所謂的改良和雜交是什麼意思了,在隨後便稍作商議之後立即安排人手緊急前往中南。而此時新推廣的新式小麥也在東北大平原大規模推廣,小麥的主要產地東北趕上了這一波大潮,利用國營農場的優勢地位在帝國範圍內推行大規模良種種植的高潮。

而在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摸索之後,農業部的人在中南半島也終於找到了新品種水稻的蛛絲馬跡,李玄清所言的占城其實就在演州附近,只不過因爲地理位置讓農業部的人白白跑了一個多月在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當中轉來轉去,最後卻發現當地的京族人種的水稻就是占城稻。真正讓農業部感到吃驚的是,這種占城水稻卻是比起中原那邊要高產不少,而且其實在這邊也就是平常京族人自己種的水稻。不過在仔細打聽和琢磨之後,農業部的人發現這種占城稻不僅高產,而且抗旱性非常高,如果在中原等地推廣的話倒是很不錯,而且顆粒飽滿,和中原那邊的圓顆粒的稻穀不一樣,占城稻稻穀細長。按照京族這邊的畝產量來計算,就算是粗放耕作,只怕也能達到六石左右。這一計算讓農業部的人和演州駐軍跟過來隨行護衛的士兵都傻了眼,這占城稻怎麼這麼奇怪?要知道交州歸入大唐已經有很多年了,包括天策軍和交州省布政使府在內的所有軍政兩部們都不知道這平時不起眼的占城稻居然這麼恐怖。

“去,通知演州刺史府還有農業廳,讓他們馬上派人過來。”農業部的人這下坐不住了,直接找來演州農業廳的負責人,兩部人馬合一之後擴大了搜索範圍,將整個演州所有種植這種占城稻的農戶全部找了過來,而且親自測量畝產量,並且採摘樣本,而且在人手充足之後農業部的人索性將王靖宇交代的尋找野生水稻的事情也安排下去,派了專人負責並且申請要求當地駐軍也派人跟隨相伴。

這場在演州的農業調查在兩個月之後也就是天啓十年十月份的時候,也就是中南半島這邊第二季稻穀成熟的時候落下帷幕。農業部這邊安排專人將演州附近所有收上來的占城稻都收購過來然後直接運回了長安。而在長安,李玄清也見到了這傳說中的占城稻稻穀。

“皇上,這就是碾出來的占城稻的稻米,皇上請看,這是江南那邊出產的稻米,兩者差別倒是很明顯。”岑天時仔細觀察了半天道:“倒是和皇上所言相差不多,我打算先嚐嘗這味道如何,如果產量高而且味道比起我們中原本地的稻米味道好的話那豈不是可以大規模推廣?”

“這占城稻的出米率大概是多少?”李玄清想了想之後問道:“這稻穀的出米率如果不高的話那也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出米率比我們的高一點,粗米的話大概能達到六七成左右,如果精米的大概有五成以上。”王靖宇笑道:“我們現如今正在推廣大型碾米機,以此取代過去陳舊的石舂舂米,目前來看在城裡碾米機推廣效果很明顯,但是在鄉下大部分還是石舂舂米。”

李玄清點了點頭,占城稻是秈稻,也和目前中原這邊的稻種一樣,這樣一來推廣起來到也問題不大。所以在之後立即讓農業部將這批稻種立即運到廣東等地進行實驗,然後從南往北逐批推廣,這樣一來在廣東等一年可以三熟的地方當年就已經部分種植,而錯過農時之後,等到第二年之後農業部那邊也已經研究出來專門的稻種進行大批量的推廣。這樣一來早了百年的占城稻開始在大唐廣泛流傳。

“大哥哥,是否還在爲沒找到野生水稻而感到遺憾?農業部那邊不是還在安排人持續追蹤嗎?而且聽說海軍那邊也開始發佈了文告,讓陸戰隊也在各地幫忙了,我想很快就有消息的,這個時代畢竟比我們那個時代早了千年,野生稻穀可不少。”巧兮走到李玄清身邊,看着對方在對着曲江的流水發呆,挽着李玄清的胳膊笑道。

“沒有,農業部那邊的農業研究已經走上正軌,農學院也已經在逐年擴大,農學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李玄清笑道:“我在算北方推廣新品種小麥,南方在推廣占城稻,兩方一相加的話我想很快我們這邊的糧食產量就應該達到一億噸。”

“八千萬人口一億噸糧食,大哥哥,我感覺這是要讓農業流傳千古啊。”巧兮笑嘻嘻的笑道,“這樣一來我們依靠倍石肥就能夠讓將水稻穩定在六石,六石的畝產量足夠讓水稻每年的畝產量就足夠大唐所有百姓吃飽肚子了。那麼剩餘的小麥的產量就可以可以提升百姓的生活素質了。”巧兮這話說的有點莫名其妙,但是李玄清卻自然明白,所以微微笑道:“說得倒也是,麪粉這一塊能夠做的文章倒是不少,巧兮你和飛雪手下的那些麪包作坊什麼的可以趁機擴大,長安城是帝國的中心,什麼東西只要在長安流傳開來就會飛速在天下間飛速流傳。”

“放心吧大哥哥,這一點我明白的,不就是面試點心什麼的嘛,剛好之前和飛雪姐姐開辦的女子技術學校現如今在擴招,我想着將烘焙這些技術都拿出來交給她們就是,到時候我讓張大哥給他們提供一點補助,皇室出資足夠培養出一批不錯的點心師和麪包師什麼的,到時候在長安上層和中下層一起流行起來的話豈不是速度更快?”巧兮拍着胸脯笑道:“交給我就好了。”

“好啊,可以告訴那些前來學習的女孩子,前一百名開店的除了能夠得到皇室的資助,我還會親自前去爲他們站臺,替她們題匾題字,爲他們做宣傳。”李玄清饒有興趣的笑道,渾然不覺自己在今後要親手創造出龐大的女子麪點師隊伍來了。

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