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

陳凡料想的不錯,雖然西原京大戰的結果沒有傳到劉毅和劉寶亮的手中,但是憑藉着對於戰場形勢敏銳的把握,劉毅率先從延津出擊,側擊臨屯郡新羅軍隊的後路,將其和後方大本營的道路一舉切斷。而事先被他潛伏起來的兩個營的步兵也開始露出獠牙,開始強力攻擊圍攻天策軍幾大後勤基地的高麗亂軍,這一出幾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批的天策軍忽然開始大舉出擊,在將高麗本土的抵抗勢力殺得人仰馬翻的同時也讓新羅人疑竇叢生,孤軍深入對方境內沒有情報來源的新羅人再也不敢執行既定目標朝長口而去,但是就此縮回新羅境內又讓他們極爲不甘。這段時間他們蠱惑支援高麗北部的反唐勢力攻擊天策軍空虛的後方,在收復臨屯郡大部分土地城池的同時新羅人也從高麗人手中得到了大批的財富和他們繼續的糧食、兵器等戰略物資,戰爭打到現在可以說對於新羅人來講已經成了迅速增強國力的一種手段,就連那些一線士兵都因爲沿途燒殺搶掠洗劫高麗百姓而賺得盆滿鉢滿,所以當新羅主帥花金曼打算退回去的時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連那些這段時間發展的如火如荼的高麗反唐勢力也強烈反對新羅人就此退出。他們還沒有和自己的王都取得聯繫,沒有得到官方的支持,這時候新羅人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如果新羅人要撤退那麼捲土重來的天策軍一定會將他們這些烏合之衆絞殺的乾乾淨淨。

不過也就在此時劉毅大舉出擊的消息迅速傳到臨屯郡郡城,五萬步兵猶如摧枯拉朽一般在截斷了新羅人的退路之後一刻不停的開始逆向反恐臨屯郡。這個消息讓所有人大驚失色,花金曼更是感到一陣絕望,自己這羣人還在爲了是否退兵爭論的喋喋不休的時候對方已經開始動手,甚至花金曼都感覺到自己已經一頭鑽進了對方設置的陷阱之中,鄭璠精心佈置的反間計和趁虛而入的計策八成是被對方看穿,反而被對方將計就計佈置了一個巨大的陷阱,一舉將所有人都坑了進去。想到這裡花金曼看了一眼嘴巴咧到了耳根附近的幾名高麗反唐勢力頭領,默默嘆了口氣,人家算計的比自己想的還要多,只怕這是要借自己的手將高麗所有的反抗勢力一網打盡啊。

“立即傳令下去,各部立即回車新羅本土,同時緊急傳訊大王,集結全國兵力在北境集結。”花金曼一拍案几制止了所有人的爭吵,冷冰冰的下達撤軍令。他的命令一出新羅將領此時已經沒有多餘的意見了,在天策軍的兵鋒面前不敢有什麼疑義開始立即去準備,但是在場的幾位高麗人首領卻面色發苦,祝忙追問道:“花元帥,貴軍撤回去那我等怎麼辦?”

“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啊,這時候還問別人該怎麼辦?”花金曼面色平靜,話語聲也開始恢復正常,“各位頭領如果願意隨我軍一起南撤可以一起去準備,如果不願意南撤也應該儘早從各郡城池撤出進入貴國北部山區隱蔽待命,我想貴國大軍如果能夠在王都和大梁軍隊協力打破天策軍的進攻那麼你們可以南下北原京。”花金曼丟下一句話之後開始轉身出去催促各軍抓緊時間,將一切不必要的東西全部扔掉然後輕裝前進,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將自己手上這十萬精銳完好無損的全部帶回去,這是新羅最精銳的主戰部隊,只要手中的兵馬仍在那麼新羅就有了一戰之力,將來不管結局如何都有了自保的能力,至於北原京和西原京的戰況他已經不再作任何幻想了,天策軍在北地出擊也就代表着那兩地的戰鬥已經決出勝負,纔會讓對方有精力打擊自己這支行進到敵後的部隊。

雖然花金曼竭盡全力催促部隊加快速度,而且他本人也見機得很早,但是依然沒有辦法在劉毅封鎖道路之前從臨屯郡郡城撤出,這些天依靠着高麗反唐勢力的孝敬和大肆的燒殺搶掠新羅軍隊積累了天量的財富和糧草兵器裝備,因爲時間倉促只有極少部分被後勤輜重部隊運回國內,大部分都囤積在大軍的軍營之中,此時倉促撤軍這些東西那些士兵可不捨得扔掉,所有大軍花了整整的三天時間纔開出城外往南撤退,而且東西太多撤軍速度遠遠達不到花金曼要求的速度。爲了加快速度花金曼甚至不得不扔掉了此時笨重無用的多餘的兵器和糧草,部分錢財也被扔掉。不過花金曼留了一個心眼,故意將這些東西扔在了道路邊上,引起周邊的高麗百姓前來哄搶想以此來拖延可能出現的追兵。

事實上花金曼的計謀確實起到了作用,至少劉寶亮的騎兵先遣部隊在最開始的時候都被這蜂擁而至的百姓給擋住了道路。不過很快在劉寶亮率領騎兵軍團主力抵達之後這些百姓迅速被天策軍森嚴的大軍軍勢個嚇着了,很多百姓甚至又把剛剛搶到手的糧草錢財全部還了回去。

“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兵器全部給我收起來,另外告訴這些百姓凡是願意給我們幹活的這些糧草我們都會發給他們的。”劉寶亮命令一個營騎兵立即南下繼續追擊,剩餘的人開始指揮這些百姓一面蒐集私下散落的兵器集中起來交給後勤運輸隊,一方面開始集中兵力圍剿那些沒有來得及隨新羅人撤退的高麗反抗勢力,事實上被他派出去的那個騎兵營的作用也是如此,這一次陳凡是鐵了心要將高麗人的反抗全部鎮壓下去,所以將主攻的騎兵軍團集中起來來打擊這些地頭蛇,將步兵放在了和新羅人的對抗正面。

劉毅和劉寶亮聯手幾乎就在西原京之戰結束的同一時間在臨屯郡廣闊的土地上縱橫馳騁,僅僅十天時間就將整個臨屯郡橫掃了一遍,無數的反抗勢力頭領被擊殺,血淋淋的事實再次向所有的高麗人表明了和大唐作對的下場,那些大批量被俘虜的小嘍囉則被迅速押送長口,然後被一船又一船的運回大連,從那裡坐上他們從來都未見過的火車一路向前,西行萬里去往陌生的土地。

而劉毅的主力兵馬在延津一線往北推進的時候和新羅人相遇,雙方在清川江以北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大戰,劉毅以三萬步兵在強橫無比的火力支援之下硬生生的擋住了花金曼三天三夜持續不斷的攻擊,讓其始終不得前進一步。而利用這個時間從後方極速趕來的另外兩個營步兵在騎兵接手了進攻高麗人的任務之後迅速趕來支援並從後方圍攻新羅軍隊,前後夾擊讓花金曼的新羅軍迅速陷入崩潰,離家門口咫尺之遙但是卻被對方擋住腳步之後新羅人雖然爆發了極大的戰力,但是在連冷兵器盔甲都需要依靠之前搶奪高麗人才湊齊的新羅軍隊面對已經成型的新式火力武器面前被徹底打斷了脊樑骨,三天三夜的戰鬥讓他們在失去了大量的兵力之後軍心喪盡。花金曼在見到事不可爲之後趁夜帶着親衛隊秘密坐船出海,從海路繞道回到新羅境內。他一走就意味着新羅人再也沒有了反覆的餘地,劉毅果斷抓住了這個機會發起全線反攻,沒有主帥的居中指揮那些已經亂作一團的各軍所部被逐個擊破。這場戰役在第四天晚上被劉毅徹底終結,此戰雖然持續時間很長,但是卻基本上全部打掉了新羅人的所有精銳,十萬部隊除了最後被俘的三萬多人之外幾乎被全部殲滅,新羅徹底失去了主力部隊,這也爲隨後劉毅和劉寶亮率軍進入新羅長驅直入快速佔領整個新羅國境打下了基礎。

劉毅的這場大戰打的是酣暢淋漓,但是對於離此不遠的北原京城內被重新包圍的高麗國最後的殘餘勢力來說卻猶如晴天霹靂,剛剛逃回去的金山道還沒來得及和國王商議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被葛存周再次派兵圍住。這一次葛存周直接派人在城外進行喊話着令城內高麗王李存基立即向大唐投降,去長安向大唐皇帝李玄清負荊請罪否則大軍殺入城內徹底滅國。

不得不說葛存周這一招確實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窮途末路之下的李存基不顧金山道的反對開城投降,至此高麗國滅亡,高麗的國土被全部併入大唐的版圖,他本人也在隨後連同家小被送到長安,雖然外事部部長張翰那邊遵照李玄清和岑天時的指示對於這位國王一家給予了優待,並且也沒有限制他讓其可以自由行走,但是亡國的場景卻讓這位國王久久不能釋懷,於天啓六年悄然去世。不過高麗的主帥金山道卻趁隙逃出了北原京,並且輾轉去了日本,並在幾年以後和天策軍再次戰鬥。

不過此時葛存周兵不血刃拿下北原京之後和侯勇合兵一處迅速南下將高麗南部最後的國土全部拿下,大軍陳兵高麗邊境開始朝着南邊虎視眈眈。

葛存周這邊因爲有朱友諒帶路,所以雖然還沒有進入大梁的境內,但是對於其內部的各種佈置卻是非常熟悉,加上玄影衛後續送來的朱友珪的調整,所以葛存周在稍稍修整之後立即發兵南下攻入大梁境內。

而此時的東面劉毅他們也已經越過清川江開始沿着新羅人之前的來路網南大。因爲此次不論是新羅還是朱友珪的大梁都是屬於本國精銳部隊已經喪失殆盡,雖然兩國都在接到前線失利的消息之後迅速徵發兵馬,但是倉促徵集過來的人馬根本就是烏合之衆,沒有一點戰鬥力,而且相對於朱友珪這邊是有武器裝備但是缺少兵員不同,新羅人那邊是連武器糧餉都沒有了,此前一戰差點將國庫搬空的新羅人面對強敵無奈之下只能強自從民間徵發糧草,爲了儘快湊齊軍隊,很多人甚至直接就發了一柄武器就被送上了戰場。這樣的軍隊在天策軍百戰之師面前根本無法起到任何作用,在兩路大軍摧枯拉朽一般打散了兩國還不容易組織起來的部隊之後,葛存周將朱友珪最後一絲力量圍剿在南部的海南郡附近,朱友珪本人倉皇乘坐水師船隻逃回之前的耽羅島暫時存身。而新羅的王室則在戰鬥中被劉毅的部隊誤殺,之前逃回來的花金曼在最後關頭被俘,劉毅並沒有殺他反倒是派人連夜送到陳凡的指揮部。自己則指揮部隊繼續掃蕩新羅的殘餘勢力。和朱友珪的大梁因爲是外來勢力不同,新羅雖然滅亡,但是新羅的人口很多,所以雖然劉毅打下了大部分版圖,但是民間的抵抗力量仍然存在,這種狀況和之前的高麗差不多,而且相對於高麗很富足所以反抗基本上都來自於上層那些貴族不同,新羅人基本上都是來自下層百姓的對抗。這讓劉毅在一開始鎮壓這種叛亂的時候極度不適應,甚至那些天策軍士兵都覺得自己碰到見鬼的事情了,怎麼遇到的情況和之前高麗的狀況完全不一樣?

不過這種情況在陳凡和花金曼秘密談了許久之後,這位新羅人的主帥忽然對外宣佈歸順大唐,並且在天策軍的護送下返回新羅國內,開始號召新羅人不要和大唐對抗,並且代表大唐承諾,新羅人的生活在帝國的支持下會越來越好。有了花金曼這位在民間有着很大威望的人物支持,劉毅也穩住了陣腳,逐漸將新羅國內的局勢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陳凡那邊在彙總了兩軍大軍的全部戰果之後將軍報發揮長安大本營,雖然率領指揮部返回長口,登上海軍出雲號戰艦。此戰東征軍幾乎完成了所有的戰略目標,只剩下了朱友珪和耽羅還孤懸海外,只要拿下這裡東征軍就算是完成了全部使命。

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