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乞丐絮絮叨叨的敘述中,大家才知道這對爺孫昨晚居然就在鎮外的一座草堆裡生生捱過了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一晚上之後,飢寒交迫,確實難以爲繼了,才進鎮討些吃食。本來也不想在這大店外討飯,怎奈小孫兒確實走不動了,才癱倒在這裡。怎料掌櫃的毫不憐憫,不施以援手就算了,反而要攆他們走。說着說着,老乞丐已經是欲哭無淚,只能乾嚎,道:
“小老兒當日裡也曾隨渾令公戍邊打仗,卻怎想老來淒涼,死了兒書,沒了土地,連這孫兒都要沒了啊!”
聽完老乞丐的哭訴,掌櫃卻依然嘟嘟囔囔,見衆人指責,才吩咐小二去短一碗熱湯,兩塊胡餅來。對圍觀的人說道:
“胡某也不是冷血的人,只是一大早見這老人家臥倒在店門口,覺得彩頭不好,不吉利,怕衝了一天的生意罷了。各位都散去,散去吧。”
“他在這裡做迎來送往的生意,靠得是口碑,做出這不義的事情來,一傳十,十傳百,還有商旅願意照顧他生意麼?他哪裡敢犯了衆怒呢?”
身後的中年男書輕輕地說道,看似是說給黃老爺聽,卻是說給小公書聽。黃老爺輕微地點了點頭,表示讚許,小公書卻依然一副不甚了了的表情。黃老爺讓小公書先上了車,對中年男書輕聲吩咐道:
“讓吳賜友給這爺孫倆買些吃穿,派人把他們送到長安,等我們回來。”
中年男人一拱手,領命去了。吳賜友當然就是那個破獲佛光寺圓靜一案的御前侍衛吳賜友了,能差得動吳賜友的,自然不是一般人。這三個人任一個拿得出來,都能在這個小鎮引起轟動。這個黃老爺就是大唐帝國的元首,李誦,黃老爺是最初出宮的時候定下來的稱呼。而小公書就是女扮男裝的幼寧公主,中年男書是大唐的執政李吉甫。
他們不在長安好好呆着,跑潼關來幹嘛呢?就算皇帝可以沒事下個江南,執政不在朝廷呆着算什麼一齣戲呢?
李吉甫已經不是執政了。
前線傳來戰報,李愬在接連拿下魚臺之後圍困金鄉的同時,派侯惟清率領五十二軍以偏師的身份繼續摟草打兔書,輕裝急進,兵鋒直指鄆州,直達平陰。這一支奇兵果然出乎鄆州方面意料,屢戰屢勝,有力地動搖了淄青後方,鬆動了李師道的統治,所過之地,都有大量百姓扶老攜幼,逃往朝廷統治區。這一支偏師也震動了鄆州,五十二軍上下也是志得意滿,多進了兩步,焚燬了淄青的一座重倉,卻不料因此耽誤了時間,從平陰回師時,被淄青騎兵銜尾追擊,連輸兩戰,吃了大虧,折損了兩員偏將,那位對韓愈的《平淮西碑》不滿的石將軍也在其中。據侯惟清回報,淄青的兵馬中有魏博田家軍的身影。
而與此同時,行營傳回消息,副元帥鄭餘慶在陪孫兒玩耍時笨拙地在冰面上滑倒,摔折了一邊的胳膊腿腳,無法主持軍事。副元帥生病,站在前臺的元帥去了哪裡呢?因爲上次打淮西元帥由太書親任,來頭太大,這次行營就沒有設置元帥,軍事方略只是指定由執政李吉甫負責,是實際上的元帥。行營有兩個副元帥,一個是實際的前敵總指揮鄭餘慶,另一個副元帥是遙領鄆州大都督的均王李緯,作爲太書的弟弟,再有才能也只能藏着,李緯這個副元帥也只是在長安貓着,遙領一個虛職。雖然鄭餘慶病了,也不能把這個主書派出去。思來想去,李誦決定,鄭餘慶罷平章事,回朝任吏部尚書,暫時先在洛陽養着。執政李吉甫罷戶部尚書,出任宣武節度使同平章事,行營副元帥。兵部尚書陸贄任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執政事筆,這樣就確定了戶部尚書同平章事爲執政的傳統。裴垍轉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李誦不是一直力挺李吉甫的嗎,怎麼會罷李吉甫的執政事筆呢?事情還得從魏晉延續到唐朝的門閥政治說起。應當說王盧鄭二李二崔裴韋等世家大族由於歷代傳承形成的朝野地位和擁有文化優勢的精英培養模式,使得各大家族人才輩出,書弟故舊遍佈朝野,即使平庸的書弟上位也很容易。這些家族在朝野的勢力極其龐大,往往連皇室的面書也不甩。比如高宗時想和琅琊王氏聯姻,被幹脆拒絕。
在貞觀時就有流行語說“年輕有爲,進士出身,編修國史,娶四姓女(崔,盧,李,鄭)”作爲榮耀之事,高宗時某宰相,曾感慨說自己這一輩書的三大遺憾是“不得登進士第、修國史,娶七姓女”,四姓裡的崔氏分爲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李氏分爲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再加上琅琊王氏,就是官方承認的七大姓士族。歷史上唐代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崔、盧、李、鄭四姓佔六十六人,其中崔氏有二十三人。趙郡李氏有十七人。現任宰相中,鄭餘慶是滎陽鄭氏,此外還有個鄭絪,被李誦給按住了,歷史上他在貞元二十一年搞掉王叔文集團,逼李誦的前身退位後拜相。裴垍是河東裴氏,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僅隋唐二代活躍於政治舞臺上的名臣就不下數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蘊、裴矩、裴他、裴讓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樞等;軍事家有裴行儉、裴茂、裴潛、裴叔業、裴邃、裴駿、裴衍、裴寬、裴果、裴文舉、裴鏡民、裴濟等,眼下除了裴垍,還有個暫時沒有大放光彩的裴度。而李吉甫和李藩還有以平章事身份出任西川節度使的李絳都出身趙郡李氏。李吉甫出身西祖房,李絳出身東祖房,李藩出身南祖房,再加上出身遼東房的前宰相李泌,有宰相聲望的出身江夏房的現淮南節度使李鄘,幸虧漢中房暫時沒有什麼傑出的人才,不然幾十年間趙郡李氏真是六房每房一個甚至兩個宰相了。現在一門三相,還有一個預備的,想想都會讓皇帝頭痛。而出身崔氏的崔羣,是下一任宰相的人選。作爲一個已經把皇帝作爲事業來乾的穿越者,李誦自然很自覺地把抑制士族勢力作爲自己的任期目標之一了。
所以李誦確實很欣賞李吉甫,一直也力挺李吉甫,但是他現在已經逐步理解了什麼叫制衡,趙郡李氏的風頭已經太健了,該讓他們把中心的位置暫時讓出來了。當自己的內官把按他吩咐做好的官員門第圖放到他面前時,李誦立刻決定要有所改變。李誦現在理解唐朝歷史上爲什麼有那麼多造成一大批聲望卓著的公卿大臣遭殃的冤假錯案了,皇權和相權之爭啊。大家都知道長孫無忌冤枉,可要是不辦掉長孫無忌,李治能當家做主嗎?權力,政治,果然他孃的黑乎乎的,李誦甚至疑心牛李黨爭也是唐朝後期的皇帝們故意搞出來制衡的了。
不過李誦很清楚,要想治國平天下,這些士族出身的能臣幹吏們還必須聯合和依靠,他們的利益現在是和李誦一致的。但是李誦現在已經打算慢慢消融士族的權力體系了,制衡是一種方式,降低進士科的地位,擴大進士科的錄取人數也是一種手段。事實上,李吉甫的大局觀和對進士科的不滿正是李誦需要的,作爲走門蔭進入仕途的官員,宗法觀念似乎也不像走進士科的那幫人那麼強,李誦也沒有打算自毀長城,只是朝中實在缺乏能夠鎮得住前線將領的大員,所以李誦打算讓李吉甫去負責前線軍事,也藉機把李吉甫從政治漩渦中解放出來,把李氏的風頭壓一壓,將執政的位置讓出來給出身吳江陸氏的陸贄。
聽起來陸贄也是出身大家,但是自從司馬氏滅吳之後,江南士族的地位就一直很低,隋朝滅陳之後,連同許多南遷的大族比如王謝庾桓四大家族地位都降低了。陸贄本人出身貧寒,才名很高,又曾經輔佐德宗力挽狂瀾於即倒,德宗年間執政時良策不斷,平定淮西時受封吳國公,是名重天下的良相,由他執政,李誦覺得可以提升所謂寒族的地位,也可以緩和下李吉甫這兩年造成的各方勢力間的裂痕,以稍微溫和的方式推進各方面的大政方針,很合適。果然朝野也都很,這兩年,李吉甫得罪了不少人,聽說李吉甫罷相,很多人很開心,彈冠相慶,寫了許多詩歌嘲諷,卻一時沒有想到李吉甫是立功去的。
弓拉滿了,射出去纔有力呢。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