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無 言

內閣會議的結果是決定從山南東道和鄂西兩鎮抽調八千精銳到關中聽用,同時把渾鎬的那一軍精銳留下八千在坊州,只讓他帶着五千人到河北去。另外經李誦提議內閣同意,決定將軍器監的規模擴大四倍。長安的作坊擴大一倍,另外在洛陽再重建一個規模龐大的軍器坊。

這個結果李誦覺得很無奈的,關中兵力在十萬以上,沿邊兵力在十八萬左右,加上這一萬六千人,足有二十萬人,而且大多是精銳,但是戰線實在太長,防不過來啊。而朝廷的兵力,投入在淄青的在程權投入戰場後已經有十八萬之多,在魏博的有十二萬,再加上王承宗假惺惺地佈置在魏博邊上的三萬人,也達到了十五萬。連上河南諸軍,內外戰場加起來已經動員了五十大幾萬軍人。

這五十幾萬人不是紙上的數字,而是實實在在的人。什麼是實實在在的人呢?李誦說:

“就是每一個都要糧食要軍餉要衣服被褥要鎧甲要兵器要戰馬要花費無數錢糧的人。”

這五十幾萬人一個月就要花掉朝廷將近百萬緡。幸虧是逐次進入戰爭狀態的,不然這仗已經打了半年多,李誦非心疼死不可。但是李誦在慶幸的同時也清醒的認識到,這五十幾萬人真正投入戰爭的還只有三十萬,如果全部投入的話,只怕花費還要翻上一倍不止。爲了應付這三十萬軍人,洛陽新開了大軍器場,招募流民做事。爲了應付六十萬人兩線作戰,李誦下令把長安的軍器坊擴大了一倍。

如果戰爭僅僅是軍人的事情就好辦了。爲了這三十萬人,朝廷已經動員了五十萬民夫。淄青剛剛開戰時招募的專職民夫根本不夠用的。只能應付李愬和李光顏的大軍,而新投入的烏重胤、程權、張茂昭、範希朝等軍都需要民夫來支持。可以想象,如果西線戰事再爆發,將要動員數目多麼龐大的民夫。上百萬的勞力不事生產,從事戰爭,想到這裡執政陸贄就會做惡夢,皇帝李誦更會做噩夢。畢竟執政可以換,而皇帝不能換。開戰之初那些制定在紙上的預案現在看起來真是有些紙上談兵的味道了。李誦真正的感受到爲什麼李絳高興不起來了。不是李絳不把國家當國家,而是太當國家了。

儘管李誦肩頭擔着的壓力很沉重,現在大臣們卻反而對李誦稱頌有加。爲的是李誦的深謀遠慮,未雨綢繆。德宗時代,朝廷至多隻能在保證生產的前提下支持一場二十萬人規模的平定淮西的戰爭兩年左右,要是規模再大,時間再長,從關中到江淮準得是生產衰退民怨沸騰。可是在李誦這六年多的經營下,朝廷廣開財源,精簡冗員,減免賦稅,夯實基礎,與民休息,雖然幾乎每年都要打仗都有天災,但是朝廷府庫依然充盈,而且越來越充盈。仗打到現在有半年多了,依然是靠國庫支撐,除了戰區沿邊之外,其他地方生產尤其是朝廷命脈所在的江淮幾乎未受大的影響,連稅率都還沒有加上去。海貿的規模反而更加擴大了。這些不能不說是皇帝的聖明所至。

聽到有人讚頌自己李誦當然很高興,不過李誦現在意識到,眼下不是高興的時候。危機就快來臨了。望着沙盤上官軍節節推進,李誦恨不得眼下就從鄆州城下抽調兩個軍,三個軍,四個軍到關中去。可是正如李絳所說:

“淄青雖然大部喪失,但是元氣未大傷。”

鄆州附近集結了淄青精銳將近十萬人,背後還有田季安,田季安後面還有王承宗,在前線的兵力是一個也不能往回抽調。

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李誦還是知道的。民智未開的時代,指望通過以一致對外爲口號來發動輿論宣傳攻勢給逆臣施加壓力完全不可能。只能咬咬牙把這一陣子先堅持過去了。既然不能集結大軍擊退外敵,那就只能儘量尋求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來避免兩線作戰了。如果政治外交手段依然達不到目的,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儘量延遲戰爭爆發的時間了。

“怎麼着也要把邊境的局勢穩定到關中夏收以後。”

李誦對宰相們說道。在朝廷目前的財政壓力下,誰都知道夏收意味着什麼,關中夏收意味着什麼。關中夏收意味着在江淮錢糧遙不可及的情況下,可以支持邊境十幾萬大軍年餘。

命令發到長安後,抵達長安一個半月沒有見到什麼重要人物的吐蕃使者論短立藏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受人歡迎起來了。先是留守長安還未到山南東道赴任的前宰相李藩在官邸設宴款待了他,接着太常卿權德輿又被他在大街上撞到。最後太子李純又在東宮接見了論短立藏。幾件事情以後,走在長安大街上都會突然冒出個人來對他拱手道:

“喲,這不是使臣閣下麼?”

從無人問津到在大街上被人指指點點,這不禁讓論短立藏有些受寵若驚。受寵若驚之餘,論短立藏動起了腦筋。

前兩次來長安基本上都是宰相以上面都沒照,只出來個對等官員就把他打發了,這一次接二連三地凡是在長安的大人物他幾乎都見到了,這讓論短立藏忍不住想高歌一曲。不過作爲使臣,論短立藏的眼光和智慧都是吐蕃數得着的。很快,論短立藏就明白過來,唐朝對他這麼客氣完全是因爲東邊藩鎮叛亂不願意再生邊事的緣故。所以,在長安又逗留了數日後,論短立藏正式向禮部官員請求去洛陽晉謁大唐舅舅皇帝,果然得到了禮部官員的積極迴應。

數次出使,終於有所收穫,論短立藏不禁興奮異常。在得到禮部官員的通知準備動身後,論短立藏立刻修書兩封回國,一封給贊普,一封給大論。在信中大談特談了自己此次出使的不容易以及所取得的進展。最後在信中建議道:

“······臣(我)此次前往洛陽,必定會取得大的收穫,不但前番達成的合約可以全部推翻,臣(我)想還能爲大讚普從唐謀取更多的益處。爲了完成使命,請贊普(大論)駐紮重兵在河西,給唐施加壓力,以爲臣(我)的外力,這樣想來不用耗費我吐蕃勇士的生命,就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了。”

這兩封信的內容被快馬加鞭送到吐蕃的同時,還有一封同樣內容的信出現在了太子的案頭,接着被快馬加鞭送往洛陽。李誦得到了這封信的漢文版後,長舒了一口氣,對呂溫道:

“愛卿,下面的就要看你的了。”

當日,李誦下詔,任命呂溫爲中書舍人,準備讓呂溫在論短立藏到洛陽後主持談判。

興治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在論短立藏即將抵達潼關的時候,李愬屯兵東阿。在他對面,是被他打得一路狼狽敗退的淄青大將王濟。李愬大軍四萬人,王濟大軍三萬人。

在抵達東阿之前,李元奕奉命率本部神策第十軍東進,準備配合李聽會攻登州,配合程權監視青州。官軍大將王智興還在努力爲徹底平定淄州而努力。王濟探聽得很清楚,李愬帳下現在只有本部第五十五軍,酈定進部近衛第一軍,侯惟清部第五十二軍,以及其他各部少許兵馬,號稱五萬,實際只有不到四萬人。而且這幾個月從兗州打到曹州,從曹州又一路推進到東阿,遠道而來,立足未穩。

而王濟雖然麾下只有三萬人,卻大都是在鄆州養精蓄銳許久的精銳,而且有主場優勢,背後有李師道和劉悟、聶鋒隨時可以抵達的數萬精銳。王濟覺得可以和李愬搏一把。

“齊王殿下,臣想即使不能擊退李愬,也可以重創其軍,挫其銳氣。不然等李愬站住了腳跟,再想打他就很難了。那時官軍四面合圍,我軍再想爭取主動就不容易了。”

王濟自信滿滿地對李師道建議道。已經很壓抑的李師道果然精神爲之一振。對王濟道:

“王卿果然是大將。這個提議本王以爲甚是可行。王卿可先回去東阿準備,等待本王號令。”

李師道還對王濟道:

“三天之內,本王必定親自率領八千牙兵前往東阿和愛卿並肩作戰,一舉擊敗李愬。那時本王必定重重有賞!”

王濟躊躇滿志地回到東阿準備去了,結果李師道的命令他足足等了五天,而且先後還等到的是三道不一樣的命令。

第三卷 第十七章第四十八章 吃 肉(下午上架了,最後一章免費章節,請大家多多支持!)第五十七章 摟草就要打兔子第十三章 鬧劇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中)第四十一章 選 擇第九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第十二章 好大一章第三章 武 學第三十六章 攻守易勢第五十八章 免稅皇帝的罪己詔第十一章 腦子壞了第四十七章第八十三章 說不得第九章 沒到三笑(泣血求訂閱)第十四章 學好普通話和爺們軍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三)第六十八章 紫氣南來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九)第九章 沒到三笑(泣血求訂閱)第九十二章 蓄 勢第三卷 第九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論 政(下)第二十七章 就是比你馬快第五十四章 難唸的經(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八)第三十二章 潰 敗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三章第二十九章第四十一章 語言藝術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五)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第一百零一章 比等死更壞的事第十一章 腦子壞了第五十四章 難唸的經(求訂閱!)第十四章 起 兵第一百零二章 定鄆州第二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二)第一百章 朕還怕他沒什麼動作呢!第四十四章第八十四章 下血本第五十五章 甜心?田興!第九章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二章 回 歸第七章 長短句第十六章 恐懼與試探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下)第三十二章第四十章 定西川第三十八章 大和尚有大計劃第五十五章 侯惟清的鐵與血第二十六章 鹿頭關第六十三章 李老太爺第一百二十章 交鋒(四)第三卷 第五章第三十六章 攻守易勢第七十四章 遇 險(求訂閱!)更新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三)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七)第十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十六章 會 戰(上)第七十四章 沙陀來了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下)第三十七章第六十三章 李老太爺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九)第三十七章第七十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求訂閱!)第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九)第十五章 劍門關(下)第一百零三章 內訌 默契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四)第二十四章 雪 人第二章第七十八章 幹 旱第八章 又一個不開眼的第六章 上書與進兵第十二章 好大一章第四十三章 柿子要揀硬的捏(修改)第六十七章 九王會議第五章(求收藏 鮮花)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五)第八十四章 別了,《琵琶行》第三十四章 老魚入大海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五)第二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四)第七章 長短句第三卷 第十三章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五)第四十七章 大漠沙如雪第七十九章 死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