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偉 大

之所以要讓杜佑重新同平章事,是爲了借重杜佑的威望。因爲李吉甫又搗騰出了一個大手筆。

我們說過,李吉甫是個愛琢磨的實幹家,一個精細化管理的實踐者。對於自己的家底有多大,李誦這個皇帝知道的遠沒有宰相清楚,所以皇上在大方向上老是正確,在許多細節上老是糊塗,這就使李吉甫操的心無形中多了一些。自從做宰相以來,李吉甫想的無不是國計民生,削藩方略。做執政之後,操心的更是方方面面。操的心多了,執政李吉甫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自己領導的朝廷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卻很高。憑着自己撰寫《永貞國計簿》的積累,李吉甫馬上又弄了一個新的統計出來。《永貞國計簿》推動促成了永貞大裁軍,裁汰士兵數量高達二十萬人。而李吉甫的這一次統計,裁減的對象是官員。

在六月初四日,李吉甫上奏章說:

從漢朝到隋朝十三代,設立官員之多,沒有比得上國朝的。天寶以後,中原宿兵。記錄在冊可以統計的達八十多萬,其餘的做商賈,僧人,道士不事(農業)生產的十有五六,是常以三分勞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待衣坐食之輩也。現在內外官員依靠賦稅給俸祿的不下萬人。天下一千三百多個縣,有的以一縣之地設州,有的以一鄉之民設縣,這樣的州縣有很多。請皇上敕令有司詳定廢置,官吏職位能儉省的儉省,州縣能裁併的裁併,入仕的途徑能減少的減少。

另外,國家舊有的制度,依照品級制定俸祿,官做到一品的,每月俸錢三十緡(李誦:月薪三萬,好多啊!),職田祿米不過千斛。艱難以來(安史之亂),開始增加“使”官的數額,官員的俸祿也開始豐厚起來。大曆中,權臣月俸達到九千緡(李誦算了半天,目瞪口呆:月薪九百萬!!!!!怪不得搶劫的人少了!比平安的馬大大還牛啊!),還不算米糧。州不管大下,刺史的俸祿都達到千緡(百萬月薪啊!)。常兗做宰相,纔開始約束限制,李泌又量其閒劇,隨事增加,時謂通濟,理難減削。現在依然存在名存職廢,或者額去俸存,閒官和實官,居然厚薄還有差異。請敕有司詳考俸料、雜給,量定以聞。

李吉甫的意思是,現在雖然裁軍近二十萬,百姓的負擔還是太重,州縣多,官多,不事生產的人多。屁大點的地方就能設州縣,官員怎麼能不多呢?所以李吉甫建議重新清理編制,裁併州縣,減少官員數量,減輕財政負擔。而且現在官員的薪水制度也比較混亂,官不但多,而且薪水超高,官大的薪水就沒了限制。而且安史之亂後,官制混亂,臨時增設的“使”(節度使、觀察使、宣慰使、安撫使、觀軍容使等)太多。有的職位雖然在,卻沒有事情做,有的“使”已經結束任期,不在做事,卻依然能拿俸祿。而且現在不做事的拿的比做事的拿的還要多。這樣就造成了朝廷人浮於事,財政負擔沉重。開始動手打仗之前,有必要重新建立大唐的官員體系和工資福利制度,不然低下的行政效率會拖垮大軍的運作,高額的俸祿支出會壓垮朝廷的財政。

知道和親眼看到是兩回事。李誦實實在在被“常以三分勞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待衣坐食之輩也”這句話給打動了,不禁想起了自己前世的艱難歲月。在某個創新型幹部主政李誦老家時,攤派集資那叫一個多啊!從七歲到七十歲,幾乎沒有倖免的人,李誦高二那年就被颳走了七十塊錢,以爲了下一代的名義興建少兒遊樂設施,興建一完成,就把場地租給人做生意了。李誦還記得高三那年,自己的老師被連扣帶拖了五個月工資,年關將近才每人發了兩百塊。這樣的幹部還被某些無良文人美其名曰以雷霆手段證菩薩心腸,歌功頌德。

去他孃的雷霆手段吧!

六月初五,李誦就命吏部侍郎同平章事裴垍、給事中段平仲、中書舍人韋貫之、戶部侍郎李絳共同商議參考研究確定相關事宜。十八天以後,吏部奏準敕並省內外官計八百零八員,諸司流外一千七百六十九人。合計裁減官員兩千五百七十七人,佔全國官員的四分之一。這個數字嚇了李誦一大跳。想不到自己的朝廷內外居然有這麼多次吃閒飯的。這麼多人裁減下去,朝廷每個月就能節省幾十萬貫石錢糧,再加上新的俸祿制度,一年節省的錢打一場小規模的戰爭都夠了。想起穿越之前經歷的多次精簡機關毫無成效,反而越精簡越多,自豪感又充滿了李誦的心扉。

裁減了這麼多人,難免要得罪更多的人。官場上講究的畢竟是人脈,你裁減一個人,往往就會得罪一批人。你裁減了天下四分之一的官員,那麼剩下的四分之三中也不會有多少人對你有好印象。提出裁減官員的李吉甫迅速成了衆矢之的,而不幸的是李吉甫裁減的大都是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興治元年下半年,李吉甫的人望急劇下跌。一批新的報刊出現,對執政的批評猛然多了起來。“三人成虎”這個古老的寓言又得到了新的更爲猛烈的運用。想起歷史上李吉甫確實是在二次執政裁減冗官後風評惡化,連對李吉甫的評價都惡劣了起來,說李吉甫小肚雞腸,睚眥必報,專以媚悅人主爲能事。所以後來李絳才能拜相。李誦不禁有些擔憂,這幾天李誦都在觀察李吉甫,五十歲的李吉甫已經滿頭白髮了,內心似乎也很抑鬱。李誦想道,或許憲宗在輿論壓力下表現出的對李吉甫的不信任,正是李吉甫壓力過大引發腦溢血的誘因呢。

想想李吉甫拜相後幹得幾件大事,三十三鎮節度使對調,撰寫《永貞國計簿》,撰寫《永貞山河志》,籌劃平淮方略,再到裁減冗官,每一件都需要極大的魄力和堅強的毅力。歷來平庸的官吏會受人讚許,而能幹的大臣卻聲名不佳,做事的往往擔惡名,比如鄭因,毫無建樹,齷齪循默居然有宰相聲望,而李吉甫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深謀遠慮利於國本,卻要被萬夫所指。曾子云,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雖然有那麼多人阻撓,非議,甚至誹謗,都沒有阻止他的步伐。這樣一個傑出的封建官吏的代表,怎麼能任他被口水淹沒呢?除了用杜佑入政事堂視事分擔李吉甫的壓力外,李誦還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在輿論對李吉甫指責最厲害的時候,李誦下詔了。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某公忠體國,敢於任事,屢興大計,制百年長策,固萬世之本,堪稱良輔。敕封李某爲趙國公。

李誦的高調封賞,成爲對李吉甫最大支持。李吉甫把自己在書房關了一夜,第二天照常視事。當然依然有人在李誦面前說李吉甫壞話,比如忻王,在冒出了口風后,李誦勃然作色。最後李誦說:

李吉甫是一個偉大的人。

第一百一十四章 隱 憂第一百零三章 內訌 默契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四)第四十三章 柿子要揀硬的捏(修改)第三十章 又看熱鬧又賺錢第五十七章 結束與開始第三十一章 突 破第十三章 危局(月末泣血求訂閱!)第六十四章 流 言第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廟號(一)第二十九章第八十章 生 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上)第八十六章 皇帝知我心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一)第七十三章 前世恩怨第二十九章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六)第五十九章 相州之行(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十一)第四十七章第八十五章 良 相更新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上)第二章 高崇文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二)第四章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四)第十一章 炮灰 光棍第五十九章 相州之行(三)第一百二十章 交鋒(四)第三卷 第八章第四十七章 算 盤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二章 還是淮西第三卷 第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三)第五章第三十章第三十章第三十六章 雪夜狂奔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九)第三十八章 最無能穿越者(求收藏!~)第三卷 第十六章第五十四章 難唸的經(求訂閱!)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二)第三十章 衝 陣第九十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四十二章第六十二章 冬雷震震第八章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一)第四十九章 預備役和給民夫發錢第七章 長短句第八十九章 無 言第七十六章 開 始第九十四章 議 和第四十一章 選 擇第三卷 第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五)第二十四章 雪 人第九十九章 魏博請降第六十一章 黃河的水真清啊!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二)第一百零一章 比等死更壞的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七)第五十八章 免稅皇帝的罪己詔第六十五章 應 對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五)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二)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二)第七十二章 回 歸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一)第二章 乘他病,要他命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二)第七十四章 遇 險(求訂閱!)第二十章 獲 勝第九十六章 命 運第二十一章 墮 落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三)第八十三章 說不得第十五章 劍門關(上)第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遺詔(一)第三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論政(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一)第七十三章 失敗的朝聖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四)第七十五章 小 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