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棉 花

李誦對沙陀的態度還是讓很多知道其事的大臣腹誹的,換作別的皇帝,即使不會高興的跳起來,倒履相迎也會的,起碼會派出軍隊去迎接,比如太宗皇帝,就很歡迎別人向他投降。不過李誦對這種論調卻嗤之以鼻,接受別人投降也要看實力的,太宗高宗玄宗時唐朝國力強盛,戰力強大,投降的人往往是出於真心,即使有什麼想法,也翻不起什麼大Lang。可是梁武帝接受侯景投降,結果是什麼?活活餓死。祖孫三代都搭了進去。苻堅統一北方時,各國人也紛紛來降,對苻堅畢恭畢敬,等到苻堅淝水之戰戰敗,各國遺族立刻羣起叛亂,前秦迅速由強盛走向滅亡。現在的唐朝,還沒有接受整個部族投降的實力。

所以李誦現在一面派出探子去打探沙陀的情況,一面忙着關於農學和海貿的事情。裴垍的勸農五策給了李誦極大的啓發,興建農學的想法就是在此後形成的。唐朝畢竟是以農爲本的國家,打仗也是要糧食的。唐朝的國土面積大於宋朝,糧食產量卻不如宋朝,這說明什麼?說明唐朝的土地開發和生產技術乃至作物品質和宋朝都有很大的差距,有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於是永貞三年初,唐朝的農學就應運而生了。

根據李誦的設想,農學本部將設在長安,然後在河中,洛陽,浙西,嶺南等地設立分校,不過由於柳宗元正在嶺南試種占城稻,嶺南的分校已經先於本部成立,財大氣粗的柳宗元到底是屯田員外郎出身,獲得李誦的許可後,今年在地廣人稀的嶺南一下子將試種面積擴大到了萬畝,要去了兩千多移民。最新的奏章說,占城稻的產量是本地稻的倍多,如果換成是熟練的農民精耕細作,兩倍到三倍也不是不可能,而且最重要的是,占城稻耐旱,耐澇,不擇地而生,自播種到成熟只需要五十幾天。柳宗元相信到今年就能提供稻種三萬斛,這份報告讓朝廷上下對農學的前景充滿了期待。

嶺南農學的占城稻試種的成功已經成爲定局,朝廷也給予了豐厚的獎賞,由於海貿和引進試種占城稻的功勞,柳宗元現在已經加大夫銜了,柳宗元現在說話只怕比嶺南節度使還要管用許多。這不禁讓長安農學上下心癢難忍,摩拳擦掌地想弄個小麥新品種來。不過李誦給農學的第一個任務是棉花,要知道,絲織品,棉織品的出口在中國古代可是盈利的大項,而且李誦穿越後對唐朝的布料意見實在不小,看起來光鮮,穿起來並不舒服,李誦對棉花的培養兩年前已經開始了,棉花在唐朝主要作爲觀賞植物,種在皇家園林裡,使用價值並沒有被發現,李誦本來對歷經戰亂的皇家園林不抱任何希望,發現棉花居然還有不少的時候心情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立刻命令園丁多多栽種,收集棉花種子,準備幹一把大的。當然收集種子後的棉花已經讓皇帝陛下享用了。雖然不會織布,套被子總可以吧?總之頭一年皇帝流鼻血的次數稍稍多了一些。自然有朝臣對棉花能否織布表示懷疑,不過當李誦舉了木棉的例子後大家就覺得很有道理了。

嶺南有一種木棉樹,高者可達三十米,爲落葉大喬木,此樹春季開花,豔紅如火,被尊爲"英雄花"。其經濟價值很高,五裂果瓣內有棉毛,可抽成極細的絲棉,中間不斷,用木棉絲織成布再染上顏色,十分精美。這種布叫做“筒細布”,質優價昂。南朝時有官吏把嶺南筒細布獻給宋武帝劉裕,不料拍馬屁拍到馬蹄上,武將出身的劉裕認爲筒細布“精麗勞人”,要耗費太多人力,乃奢靡之物,竟下令禁止嶺南再生產筒細布。既然木棉能夠織出布來,那麼棉花怎麼就不能試試呢?大臣裡不缺乏廣東佬,李誦就把任務交給了其中的一個,喜得這傢伙屁顛屁顛地就跑到劃給他的實驗區去了。當然,讓試驗區的百姓不種糧食種棉花,朝廷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給老百姓發糧食。

農學的學監是李夷簡,裴垍簡拔出來的人才。裴垍向來以知人善任而著稱,他所挑選的人才往往溫文爾雅而又具備實幹精神,這讓李誦尤其喜歡,對裴垍推薦的人才從不拒絕,這也使得裴垍具有了當初韓朝宗一樣的聲望。打算到他府上送禮、行卷的人簡直能從長安排到潼關,這也讓裴垍不堪其擾。

六月中,朝廷正式對市舶使司的職權進行了界定。這是李誦參考南宋的做法結合柳宗元的建議和後世的做法制定的。根據詔書,市舶使司的主要職責是:

一、管理出入境船隻,外國和唐朝的進出口船隻,都要申請通行證,而且市舶使司需要檢查船舶有否攜帶違禁品。比如國內的茶種,桑種,蠶種等等那是嚴禁出口的。

二、徵收外來貨物的關稅,粗色(一般貨物)十抽其三,細色(珍貴貨物)十抽其一。

三、收買蕃貨,以官價抽買部分進口蕃貨,如珍珠、香料等,或者運往京師,或者轉手出售。

四、管理外國人貨。設立專門市場鼓勵交易。

五、派遣人員出洋考察,舉凡風土人情,地理特產等均在考察範圍之內、六、設立船廠,研製更好更大的海船。

東南沿海尤其是嶺南本來就與海外貿易聯繫緊密,經過這兩三年的努力,貿易的國家除去日本、新羅和東南亞各國外,已經遠到天竺,大食乃至非洲東海岸。柳宗元根據李誦的指示,還專門招募組織贊助了幾個航海團體,讓他們去開闢新航道,蒐集新物種。出口的貨物主要有瓷器,漆器,茶葉,絲綢,而進口主要有香料、珍珠、珊瑚、象牙、犀角等。自然有人質疑爲什麼要進口這麼多奢侈品,李誦在心中不屑一顧地鄙視道:

“沒有這麼多奢侈品,朕怎麼把王公貴族的錢給弄出來?”

第六十四章 烏鴉嘴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九)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第十三章 危局(月末泣血求訂閱!)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第十六章 會戰(下)第三卷 第九章第五章第三十七章 某是吳少陽第三章 武 學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五)第二十八章第七章 長短句第十三章 鬧劇第三章第五十三章 獅子大開口第八十二章 意 外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八章 免稅皇帝的罪己詔第八十四章 別了,《琵琶行》第九章 迷信、海貿和大葬第六十七章 晉陽危機第十八章 怎麼還不來呢?第三卷 第三章第一百章 陽 謀第三十七章 某是吳少陽第七十九章 死 地第九十章 馬 匪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七)第五十二章 頂 缸(求訂閱!)第六章第五十八章 出潼關記(三)第一百章 陽 謀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四)第十一章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七)第十四章 學好普通話和爺們軍第二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十一)第八十八章 聶隱娘第七十二章 長恨歌(求訂閱!)第十章 過山車(下)(泣血求訂閱!)第三章第九十三章 蹊 蹺第九十一章 老兵對老兵第四十八章 吃 肉(下午上架了,最後一章免費章節,請大家多多支持!)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二)第五十八章 免稅皇帝的罪己詔第六十一章 黃河的水真清啊!第七十章 勸農五策第三十九章 另一種原因(下)第六章 上書與進兵第十一章 腦子壞了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三)第八十二章 意 外第五十一章 耳根子軟第二十七章 變 故第五十九章 相州之行(四)第十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雁行陣(上)第二十一章 高大帥一鼓下梓州(二)第二十五章 永貞元年的開始第五章 騾騎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登 山第四十六章 淮西的大幕落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上)第七十三章 失敗的朝聖第四十章 定西川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一)(求訂閱!)第五十八章 出潼關記(三)第八十八章 聶隱娘第二十八章第六十七章 晉陽危機第二十九章 罵陣 勸降第四章 跟着你,有肉吃第二十一章 墮 落第八章 又一個不開眼的第三十三章 惡戰在即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論 政(下)第五章 登樓望月第一百二十六章 廟號(二)第四十四章 又狠又毒又臭又硬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一)第四章 跟着你,有肉吃第二章 乘他病,要他命第七十二章 長恨歌(求訂閱!)第三十四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四)第五十八章 出潼關記(三)第一章第三十五章 橐 鞬第六十六章 穿越界的恥辱第五十五章 侯惟清的鐵與血第五十一章 自 戀(求訂閱)第三十九章 嚇出來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