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

回到家裡的孫享福寫完詩之後還跟老婆做了一番互動,所以兩口子次日起的不算早,當他們來到虞府的時候,前來拜年的客人已經很多了,並且,他們毫無例外的玩起了對對聯的遊戲。

“岳父大人新年好!”

孫享福進門先給長輩拜了年,很快就被引到了屋內一處案几後面落坐,案几上,有多副寫好的對聯。

“賢婿這對聯在望江樓一推出,卻是給我等文人添了一樂,今日父親大人的這些弟子們,可都是帶了自己的佳作到府上,賢婿可有準備?”虞昶在孫享福旁邊落坐,小聲的道。

“呵呵,本無甚準備,昨夜被秀兒逼着寫了幾聯,被她拿去書房給阿爺獻寶了。”孫享福想起昨夜虞秀兒逼自己動筆的香豔場景,有些無奈的笑道。

“嗯,秀兒文才不弱,能得她拿回來獻寶的,定是好聯,不過今日府上來了不少弘文官的學子,他們盡知你便是這對聯遊戲的發明者,怕不是要來討教了。”

果然,虞昶的話音還沒落,便見一年約二十的青年文士上前先給虞昶行了一禮,又向孫享福道,“學生上官儀,拜見孫大人。”

“上官儀?”

孫享福只感覺這名字好耳熟,一定是在後世某影視劇裡看到過,但一時想不起來這人是誰,便也客氣的向此人拱手回了一禮,他既然說拜見,那就是還未出仕的普通學子了,身份上,孫享福也得端着點,道,“這位上官先生有何見教啊!”

“見教不敢,在下只是被幾位同窗推舉,前來問一問孫大人,除夕夜望江樓那一聯‘煙鎖池塘柳’是否有下聯,這兩日,我這幾位同窗可是吃不香,睡不着的,被這一聯愁死了。”

說着,上官儀再度將身體躬的低了一些,顯得十分有禮有節。

“呵呵,文字遊戲而已,諸位弘文官的大才又何必執着,此聯自然是有下聯的,而且還不少,只是我自己覺得意境上還稍微差了一點,便以此聯爲噱頭,也是想找出一副完全能對的上這一聯的下聯。”孫享福淡淡的裝逼道。

聽說這聯真的有下聯,上官儀顯得有些興奮,長安城衆多文人都想對出這一聯不假,但真正癡迷到裡面最深的,便是他上官儀,孫享福不知道的是,上官儀後來可是成了大唐的御用文人,專門給皇帝寫詔書的。

“還請大人告知這下一聯,否則······”

孫享福笑而不語,提筆在案前的一張白紙上寫了幾個字便道,“你自己看去便好,切莫外傳。”

上官儀聞言將頭靠過來了一些,便見那紙上方方正正黑白分明的寫着五個大字,“桃燃錦江堤”。

“大人果然高才也!”上官儀在心裡默唸了一遍這五個字,眼神中滿是火熱道。

“文字小道爾,不值一提。”孫享福繼續裝逼道。

然而坐在他旁邊的岳父虞昶可不幹了,文字怎麼能說是小道呢!於是,一把抓過孫享福寫過的這張白紙,往後院書房跑去,這一聯的下聯,他虞家父子可也是想破了腦袋。

才進了虞世南的書房,便見虞秀兒正指揮着兩個家丁,將兩幅長聯往牆壁上掛,細細看去,只見聯上寫着;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此聯,甚妙,甚妙也!”虞昶愣愣的指着牆上的對聯道。

“呵呵,爹爹也不看看這是誰寫的。”虞秀兒一臉得意之色道。昨夜她爲了這一聯犧牲可大了,今日不炫耀一番,如何慰藉自己受傷的肉體。

“爲父知你那夫君有才,父親大人,這便是我那女婿對出來的下聯。”虞昶笑着指了指虞秀兒,便獻寶似的將孫享福剛纔寫的下聯拿給同樣一臉笑意的虞世南看。

“嗯,對的果然工整,倒是比老夫想到的下聯意境更美幾分。”

虞世南見字欣喜,便提了桌上筆墨,開始用自己的書法,寫這些對聯起來,虞昶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打攪父親,便拉着虞秀兒出了書房。

“秀兒啊!爲父今年可有外孫抱?”

“父親~”

虞秀兒膩死人的聲音讓虞昶敗退,便不再就這個羞人的問題問女兒了,匆匆趕往前院招呼客人,不一會,虞秀兒便到了母親的院中。

“女兒給母親大人請安,祝母親大人新年吉祥。”

“好好好,我的乖女兒,今日可是有喜事要告訴爲娘。”

好吧!就這片刻功夫,虞秀兒就兩次被問到了懷孕的事情,羞的她直跺腳,誰叫當初設計劇情的時候,給白素貞設計了個懷孕,等戲開始演之後,大家都以爲她懷孕了,可事實是她沒懷上,回頭再往下面演的時候,她還得綁個假肚子在腰上。

後院的話自是不提,當虞昶再度回到前廳的時候,孫享福已經被一衆弘文官的學子們圍上了,討教詩詞對聯的自然有,更多的卻是問白蛇傳後面的劇情,以及上元夜長孫衝能不能做柳如顏的入幕之賓的。

看來,任何時代的文人都有娛樂至上的精神,孫享福推出這個對對聯的小品是走對了一步棋,成功的將文人羣體的目光吸引到了望江樓,那麼,接下來,他就要藉此來實現一些自己的目的了。

對於這些學子的問題,孫享福只要知道的,幾乎有問必答,放低了姿態刻意交好,他知道這些能夠到弘文官讀書的學子,一般家庭條件都不錯,而且,他們應該不是七宗五姓系,因爲這個時期出自七宗五姓族學的文人,基本都是直接找自己一系的高官行卷科考出仕,對於好多經學典籍,他們幾乎處於壟斷狀態,根本就瞧不起朝廷幾所學院的教育,而且,你還不得不服他們,朝廷幾大學院出來的學子,水平還就比不過他們。這也就是李唐建國以來,科舉還沒有恢復,否則,世家在朝堂上的勢力還會大大增加。

孫享福想挖掉世家大族這顆毒瘤,就必須利用所有能夠利用的人,這些學子,就是未來能夠執行他意志的人,現在,不過是未雨綢繆。

正當虞府一片和諧喜慶的時候,這時有一個叫劉永的書生姍姍來遲,給虞昶拜了個年之後,便向大家道歉道,“適才在下路過東市馨香樓,見幾位學士與諸多太學生在對對聯,一時興起,就進去觀看了一番,誤了與諸位同窗約定好的時間,真是抱歉。”

“是啊!不僅是馨香樓,得月樓,春滿樓等,今日都舉行了新春文會,玩的便是對對聯的遊戲,還開了彩頭,早前我出門的時候,幾大酒樓都已客滿了。”客廳裡,一個叫盧文仲的弘文館學子接話道。

孫享福聞言眉頭一皺,想不到自己弄出來的東西又被人拾了牙慧,想想也是瞭然,七宗五姓出了名的讀書人多,在這個時期的文學界,他們就是搬不動的泰斗,只是可惜望江樓這幾天要少賺不少文人的飯錢了,畢竟這個時期,最有錢的還是這些文人。

有此一茬,孫享福吹牛裝逼的興趣減退了不少,心裡又開始想起了如何才能斷了世家大族的根基,歷史上,這些世家是敗在了一個女人手上的,那就是年前被貶出長安的應國公武士彠的女兒,後來的女皇武則天,她用的辦法很簡單粗暴,唯殺而已。

不過這個辦法在當下肯定是不行的,六七十年後的大唐,已經不像現在那麼缺乏讀書人了,殺了一批,馬上能找到一批頂上,現在嘛!你要是敢動他們,那真就沒人出來當官了。

最後,孫享福得出一個結論,要想動搖世家大族的根基,還是得讓讀書的人多起來,否則,即便是他們再過份,李世民也只能忍,自己也別無選擇的只能忍,不過,想想他第一次來虞府的時候去東市買文具的場景,頓時覺得一陣頭大,這個時代讀書的代價還真不是一般的高,以他當時不菲的身價,看到文房四寶的時候都嫌貴,跟更何況是普通百姓。

不算好的黃紙,八百文藝扎,一雜多少?三十張,還沒有後世一箱a4紙大的面積大,能寫多少毛筆字?好一點的麻紙,更是幾文錢一張,一紮都要兩貫起,即便是官宦人家,收入不高的,也不敢瞎用。

毛筆,墨,硯臺,也是一樣趕一樣的貴,書籍,那更是貴的要命,一套四書五經,沒有個十幾二十貫的,你根本拿不下來,普通百姓,誰出的起這個錢?

看來,首先得想辦法把讀書的成本降下來。

孫享福心裡這麼想着,肩頭卻是被人拍了一拍,原來是虞昶。

“賢婿,想什麼呢!”

“哦,就是一些關於筆墨紙硯的事情,回頭跟您細聊。”孫享福回了神道。

“筆墨紙硯?家裡倒是有不少,你若是喜歡,可以拿些去。”

虞家乃書法世家,自然不不缺這種東西的,不過既然提到了,孫享福也便順便問道,“岳父可知我大唐何處盛產這些東西?”

“這還用問?墨出河北,紙出蜀中,硯出嶺南,筆則是四處都可以造,不過關中產量最多。”虞昶理所當然道。

難怪貴了,除了筆以外,墨紙硯這三樣幾乎來自大唐不同的四個方向,以這個時期的運輸成本之大,能便宜纔怪。

然之後,孫享福便就這幾樣東西深入的請教了虞昶,這幾樣東西之所以集中在幾地生產,還是因爲技術的原因,除了東晉時期就已流行的纏紙製筆法,墨,紙,硯這三樣幾乎很難在別的地方大批量製造。

首先是墨丸的開採問題,至今也就發現了河北上谷郡一處大型的天然露天採墨場。其次就是紙的問題,現下造紙,主要以麻紙爲主,只有蜀中的麻產量最大,是以,大批量造紙,只能在蜀中進行。

再就是硯,這東西要求很高,用普通石頭製作出來的,被墨丸一磨,就有碎石灰摻入墨中,不僅字寫出來會變色,墨幹之後,碎石渣會從紙或者竹簡上脫落,字就根本沒法看了,所以,讀書人都想得一塊好硯,這好硯,則大多出自嶺南瑞州,不說製作,從嶺南到長安幾千裡的路程,光運費就嚇死人了。

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305章 對策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527章 進村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583章 回程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267章 受邀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193章 殺心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693章 去雲南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667章 動畫片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116章 李香蝶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381章 各種忙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700章 歸家第155章 合作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737章 五年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544章 偷跑第481章 大進項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139章 見韋李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113章 溪村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197章 獻策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