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證道成聖

焚紙,燒香,念祭文,祭天儀式固有的套路,其實,沒有擴音設備,孫享福真正在高臺上唸了些什麼東西,也根本沒有幾個人聽的到。

所以,唸啊,唸啊的,也就那麼回事了,都是李世民找人捉筆,美化自己的東西,要是真信了裡面的內容,智力點至少會掉兩個大星星。

“夫君,認真一點,唸完你應該轉身,到階梯前接受臣民的拜見了。”見孫享福唸完了這篇讓他不知道掉了多少雞皮疙瘩的祭文之後,有些發懵,虞秀兒出聲提醒道。

“我接下來該怎麼做?”

“走到階梯前,站定就好,趙公會按照流程呼喊的!”

“咱們一起吧!”

“不行,是你封聖人,你去接受參拜就好。”

“咱們夫妻一體啊!”

“那好吧!不過,我要落後你小半步。”

片刻之後,兩人略微錯開了半個身位,回到了階梯前,正面向臺下望去。

“拜~!”

隨着長孫無忌的一聲高喊,在壇下四周的臣民百姓,紛紛拱手彎腰,高喊道,“拜見孫師。”

“夫君,擡手,擡雙手。”

虞秀兒微張着嘴巴,用氣音提醒道。

於是,孫享福便像李世民此前在朝會的時候,免朝臣的拜禮一樣,雙手攤平,往上托起。

“起~!”

長孫無忌再度大喊一聲,除了沒有拜倒的李世民夫婦之外,其餘所有人,都依言站直了身子。

“請至尊人皇陛下,爲新聖加冠。”

雖然李世民還沒有實際完成加至尊人皇尊號的儀式,但是,早在去年百姓們在大明宮門前請命,李世民同意了加尊號之後,大家在公開場合,就都這麼叫了。

此時,先前站在天壇底下的武媚娘以及兩個內侍女官,端着三個托盤朝李世民夫婦身後走了過來。

五人在天壇前的階梯前,站成一個隊形,往上一階階走去,而孫享福,則是轉身,側臉對着臺下,在天壇上早就鋪好的跪墊上跪坐而下,待李世民走上臺來之後,身體前傾,將腦袋伸出。

長孫皇后將其頭頂原先佩戴的拳頭大小的金冠取了下來,而李世民,已經將武媚娘端着的托盤中,一頂純金制的翼善冠拿了起來。

這頂冠是在最近幾天才全部製作好的,李世民都是第一次見,冠沿四周,鑲嵌着一整圈帶有紅藍紫等各色的鑽石,髮髻部位雕刻着兩條金龍,而金龍的中間,不是一顆帶火焰雲紋的金珠,而是一個由兩條黃金稻穗包裹,用孫享福特有的宋體字雕刻出來的,比較立體的一個農字。

總體來說,這個冠,比李世民頭上戴着的這個雙龍戲珠版的冠,還要好看,因爲,李世民的冠上面,沒有那麼多亮閃閃的彩色大鑽石,中央的那顆火球,也沒有孫享福的這個帽徽一樣,雕刻着一個大字的核心顯眼,好看。

不過,他的新冠,已經差不多快製作好了,叫做九龍翼善冠,只等能夠起到點睛之筆的那顆深紅色大鑽石鑲嵌上去之後,它就是這個世界上最華麗,價值最高的皇冠了,此後他的子孫後代,可都不會敢戴他這頂至尊人皇冠。

“請至尊人皇陛下,爲新聖束帶。”充當司儀的長孫無忌,待得孫享福的新冠戴好之後,再度開口喊道。

這時,孫享福便從跪墊上站了起來,面向臺下臣民百姓,伸開雙手,長孫皇后則是與虞秀兒一左一右,將孫享福身上的原先太子少師的玉帶,以及腰帶上配的金紫魚符一同取了下來,放在了武媚娘端着的空托盤之中。

李世民也將第二個內侍女官端着的,裝着鑲嵌了金龍和各色寶石的白玉帶扣在了孫享福的腰上。

“請至尊人皇陛下,爲新聖配璽。”等腰帶扣好之後,長孫無忌再度喊道。

一般的大臣,都是佩戴魚袋,魚符,像此前孫享福腰上的金紫魚符,已經是當臣子能夠佩戴的最高級別的東西了,它代表着官員的身份和權威。

然而,皇帝,聖人,佩的,卻是玉璽,孫享福封聖,享受的,就是和以前皇帝一樣的待遇,所以,一方比李世民手上的傳國玉璽小一些的玉璽掛在了孫享福的腰上,這個東西,其實是蓋章用的,以後它就是孫享福的行政用章了。

讓皇帝給自己繫腰帶,掛印璽,這個世界上,孫享福是獨一份,他得意的表情還沒有露出來,李世民就小聲的在他耳邊道,“過幾個月,就輪到你給朕束帶掛璽了。”

“呵呵,那也是臣佔了便宜啊。”孫享福小聲回道,語氣裡,不無幾分得意之色。

李世民一想也是,孫享福封聖,他不過是組織了在京官員和一些百姓前來觀禮而已,而且,上位者,爲下屬加冠,這很正常。

而他自己加尊號的時候,是全國州刺史以上級別的官員全部都要到場,而孫享福,是作爲臣下,爲他加冠。

一般來說,加冠者,是要比及冠者的身份尊貴,輩分更長的人。

可惜,李淵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李世民的身份更加尊貴的人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讓今後地位僅在自己之下的孫享福來了。

“新聖受臣民禮,拜~”一整套聖人的行頭穿好之後,長孫無忌再度喊道。

此時,臺下之人,再度在李承乾的帶領下,彎腰下拜,高呼道,“拜見聖人。”

孫享福則是再度平攤雙手,向上託舉,示意大家免禮。

待得大家恢復了站立隊形,長孫無忌才喊道,“請新聖致辭。”

這裡,算是孫享福封聖之後,開口說的第一句公開的聖言了,其實,禮部之前有寫過一些勉力後學的臺詞,不過,孫享福都覺得不合適,最後,他還是需要用一些剽竊更改的手法了。

只見他上前一步,走到了臺階的最前沿,。朝着臺下朗聲道,“凡繼我學者,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人類創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此言一出,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當場聽到這句話的人,皆是心跳加速,有一種高山在眼前,須要把頭仰到頂,去遙看山峰的感覺。

因爲,它的立意太高了。

以李世民這樣的讀書人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就是,凡是繼承了我的學說的人,要以爲整個社會豎立核心的價值觀,爲民衆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爲人類研究創造可以讓大家安身立命的技術,爲世界開拓可以萬世太平的基業,爲使命。

這果然是站在一個聖人的角度,才能說的出來的一句大氣磅礴的話。

在他的話音落下後,文工團的樂手,天壇廣場列隊的兵丁,甚至,在整條通往渭水碼頭列隊維持次序的士兵,都開始重複他這一句話。

頓時,聲浪,以天壇廣場爲中心,不斷的向更遠的地方擴散,這一句話,不知道在多少兵丁,以及平民百姓的口中重複,逐漸的,響徹了整個長安城,並且,經久不息。

天壇廣場內,表情最精彩的,其實是站在太史監班首的李淳風。

他想不到,自己二十多年前算出了孫享福有聖人命之後,居然有幸能親眼見到他證道成聖的場景,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原來,聖人內心看問題的視角,居然高到了這種程度,難怪像孔子,孟子他們,說出來的話,都是人間至理,這真的已經是與凡人不同層次了的存在了。

若說李世民剛纔還覺得給自己加至尊人皇冠的人是孫享福,心中還有些彆扭,有些不完美,但是現在,他不這麼認爲了。

孫享福有這個資格,這個世界,就再沒有比它來給自己加冠更合適的人了。

幾乎所有社會階層的人,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裡都受到了一種衝擊,不管是昔日孫享福的友人,如在各個研究院搞研究工作的幸福村系,或者九垸縣系院士博士。

還是昔日跟孫享福有過節的,如五姓七家的盧文淵,鄭玄成之流,還有被孫享福坑了十幾年的王旭,此刻心中都是感慨萬千。

他們現在才感覺到,自己在一個聖人面前的渺小。

回想起以往的種種,有一些悟了的人,覺得自己那個時候很無恥,很低級,有的人,覺得自己很傻,很可笑。還有的人,則是覺得自己今後也應該努力,往孫享福所說的這個方向邁進。

包括將這句話,理解成了另外一個儒家思想版本的孔穎達,以及一衆儒家學子。

得益於善陽醫學院的醫術,孔穎達他老人家至今還沒有死,並且,還在諸多教學博士的擁簇下,來到了現場,當他聽到了這句話的時候,多想這句話是一個儒家子弟說出來的啊!

如果,在裡面添加一句‘爲往聖繼絕學’,那就完美了。

可惜,孫享福並沒有呼籲大家,去繼承往聖的絕學,這甚至是直接在聖人的身份角度上,對後學的弟子提的要求。

他將原話中的這一句更改了之後,所表達的意思是,希望後來者,跳出只學習先賢知識理論的框架,打開創新的視野,創造出更多,更新的知識,來保證人類的安身立命,繁衍發展。

一個是想在千年以前的老祖宗創造出來的鍋裡炒剩飯,一個是想着讓弟子後學,開闢更多炒飯的鍋給百姓,這個立意,就不在同一個層次了。

但不管怎麼樣,孔穎達在內心裡,已經認可了孫享福是一個可以和先聖相比較的人,他的才學,已經不是自己這些人可以相提並論的了,他封聖,是實至名歸的。

在整個長安的因爲這句話震動的時候,封聖的整個儀式,在臣民百姓第三次向孫享福的下拜中結束。

當“謹遵聖人教誨”這句話,被所有在場所有的人們下拜喊出之後,孫享福終於可以邁步下臺退場了。

不過,他沒能順利的離去,所有昔日相熟的朝臣,都圍上來恭賀,握手,打招呼了。

除了李恪和孫小妹,孫享福見到了現在還在世的大多數熟人,因爲,李恪現在被李世民任命爲了拜占庭地區總督,孫小妹,則是跟着他,在教當地百姓耕種知識,可能再有一兩個月時間,他們纔會動身往長安趕,參加李世民加人皇尊號的儀式。

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193章 殺心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457章 大買賣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133章 種稻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163章 雙簧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271章 新作物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733章 到吐蕃第241章 運作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365章 戰報來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十二章 告狀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238章 都來了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402章 迎新宴第三十章 面聖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454章 軍議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469章 自救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113章 溪村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147章 豐收樂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