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

“陛下,您醒了。”

“呃,朕昨夜醉酒了?”

“是啊!一大罈子,五斤最烈的白酒,您和孫少師兩人全部喝完了。”

“是嗎?朕爲何不記不得了?”

“孫道長昨夜就過來看過了,還給您和孫少師開了這種葡萄熬製的糖漿,據說喝了可以解酒,還說,您可能有頭疼嘔吐,不記事的症狀,這是喝酒太多引起的反應。”

李世民恍然,他少年時期,也曾有喝酒喝斷片的經歷,當了秦王之後,就再沒有過了,做了皇帝,更是最多喝到七八分醉,想不到昨晚,居然又體驗了一回喝斷片的情況。

“外面什麼情況?”

“是那些定襄城的百姓,又來爲孫少師鳴不平,求您赦免他了,不過,今天有好多軍士都加入了其中,他們都是東征和南征的有功之士。”

聞言,李世民面色一黑,怒道,“孫正明此子,當真可惡。”

“呃,這個,應該不怪孫少師吧!您昨夜,不是與孫少師把酒言歡,縱情高歌了麼?”

李世民聞言一愣,道,“你說什麼?昨晚我們把酒言歡,還唱歌了?”

“是啊!敲桌子敲碗的,很鬧騰,老奴和屈突統領離的遠,沒聽清楚唱的啥。”

李世民捂臉,拼命的回想,昨夜的場景,但基本都記不起來了,只是有一種不爽的感覺很強烈,“不對,朕好像記得,孫正明喝完酒,就開始罵朕了。”

李世民說完,依舊仰着頭想,卻始終想不起孫享福到底罵了自己什麼,看到牀榻邊的案几上,放着一本小冊子,指了指問道,“此乃何物?”

王得用答道,“昨晚從孫少師的案几上拿回來的,應該是孫少師呈給您的吧!老奴沒敢看。”

李世民點了點頭,接過王得用遞上來的葡萄糖漿,一邊喝,一邊看起了昨天被孫享福當麥克風,噴的一陣酒氣的那本小冊子,而越往下看,李世民心裡就越發的翻江倒海,尤其是看到後面那句,‘君王獨裁天下’的弊端的時候,李世民的心情非常複雜。

“取火盆來。”

“呃,這個。”

“讓你取來就取來。”

王得用見李世民面色嚴厲,便忙出了營帳,取了一個燃燒着的炭爐過來,他知道,李世民這是要燒東西了。

果然,李世民直接將那本冊子投入了炭爐之中,看到其燒成灰燼之後,才又道,“讓三省將房相昨日的奏請用印通過,寫成告示,對外張貼出去。”

“諾。”

王得用領了命令,心裡卻是鬆了一口氣,只要這個判罰出去了,軍營外面,差不多就能安生了。

“慢着,在聖旨裡面加一條,令孫正明爲朝廷種植新稻,無詔,不得出九垸縣治半步。”

“諾。”

王得用唱了諾之後,等候了一小會,見李世民沒有了下文,這才躬身退出。

不多時,大營外,豎起了一張告示,大致意思是,孫正明公然抗旨,枉顧國法,其罪當誅,然皇帝念在其有大功於國,特赦其死罪,即日起,罷官,除爵,罰沒名下所有百人以上規模的產業,妻,子,女,爵位保留,責令其遷居山南道朝廷新設九垸縣,爲百姓研發種植新稻種,無詔,不得出縣治半步。

然之後,還沒有醒酒的孫享福便再度被套上了枷鎖,被帶到營外,當衆解鎖釋放。

整個事情的結果,都在大家的意料之內,卻又有些出乎大家意料的情況出現。

百姓們覺得李世民判罰的太重了,不肯走,西域諸國的代表,包括希拉剋略在內,都到了軍營外,當衆邀請孫享福出任拜占庭帝國的執事長官,這個官職,相當於大唐的宰相,可以統管拜占庭帝國一切內政,波斯王子伊嗣俟,也同樣是如此,想請孫享福到波斯是任國相,甚至國師都行。

至於像婆尼,艾布伯克爾這樣,在國內並不能當家做主的人,也表示了可以在國內,將他推薦給最高統治者,任最頂級的官職,這倒是讓宣旨的王得用,一陣緊張。

迷迷糊糊狀態中的孫享福根本沒有客套推辭的能力,被同時放出來的張軻等護衛直接帶回到了別院。

王得用自然是要將營帳外面的情況彙報給李世民的,得知孫享福在外國人那邊的行情居然這麼高之後,李世民又生了一會兒悶氣,然後讓王得用去孫府傳旨,讓孫享福即日起行,不得拖延。

所以,醒酒之後的孫享福,是乘坐在從定襄去往山南道的馬車上的。

“秀兒,咱們這是要去那?”

“自然是如夫君所願,去荊州,種田。”虞秀兒一邊回答着,一邊還將李世民的聖旨一把塞在了他懷裡,讓他自己看。

看完了李世民的聖旨之後,孫享福樂呵呵的將其揣進了懷中。

“咱這也算是奉旨種田,終於不用操心那麼多狗屁倒竈的事情了。”

“是麼?你看看咱們車隊後面的車馬人流再說。”

聞言,孫享福一愣,將馬車的窗簾拉開,向後方的水泥官道上望去。

我滴個乖乖,那車隊人龍,都排的看不到頭了。

“這是怎麼回事?”

孫享福招收讓打馬在車駕旁邊護衛的張軻問道。

“五姓七家,各地士族,一家都不少,都派了人,要跟着我們去山南道,還有,番邦諸國的代表,也派了人來。”

“他們這是要幹嘛?”孫享福問出了這個問題之後,頓時又有一種不好的感覺出來。

有人在推動自己豎山頭?

肯定是這樣的,見到這種畫面,李世民一定會很糟心,而這,很有可能是王浩遺留下來的計謀,看來,自己沒有了官職爵位,也未必能夠一身輕鬆。

“有人跟他們說,您最初的時候,是幸福村的村長,結果,幸福村,成了天下最富有的村子。

後來,您去嶺南引進稻種,結果,短短几年,嶺南富的冒油,成了大唐第一財稅重地。

再之後,您成了北地的長官,善陽,定襄,則成了天下最富的郡城,就連北地其它幾座郡城,也正在崛起之中。

現在嘛!您要到山南道定居了,而且,山南道,也有崛起之勢,所以,很多百姓,是想跟着您去山南道發財去的。”

“還有這樣的說法?”

“有啊!善陽和定襄的好多百姓們都信以爲真了,準備秋收之後,就去山南道看看呢!”

秋收之後沒多久,北地的雪也就下來了,除了在工坊做工的工人,大多數人,都是會選擇在家裡貓冬的,不過,此前報紙上有宣傳山南道大量招收人手築垸田的事情,現在,從定襄一路有水泥大路直通洛陽,荊州,倒是讓許多閒不下來的百姓們動了心思,去那邊幹幾個月的活,可是能掙不少工錢的。

“來吧!都來吧!垸田能儘快的形成規模,對於大唐來說,是能保證長治久安的利器,到時候,可別怪我使喚他們就成。”

孫享福感嘆的說着,虞秀兒卻盯着他的眼睛道,“夫君現在可不是山南道的大總管了,想要使喚人,只怕是使喚不成了,朝廷稍後會有一系列的任命下來的,聽阿爺說,應該是趙公出任山南道大總管。”

“長孫無忌?”

對於這事,孫享福倒沒有什麼意外,江陵城,將會是下一屆運動大會的舉辦地,而且,將會是大唐的第三座都城級別大城池,也是大唐將發展向全國推進的重要一步,長孫無忌需要這樣的政績,纔好登上相位,房玄齡和李靖在相位上的日子,已經太久了,在內外無戰事的時候,內政能力比較強的蕭和長孫無忌,纔是李世民宰相的首選,而長於謀略和軍事的李靖,則應該是要退居二線。

“咱們有那些產業被收上去了?不需要做個交接麼?”

孫享福一向只負責爲家裡開闢產業,真正的打理,其實都甩手交給屬下各位管事,也就虞秀兒和紅梅春桃沒事的時候,會過過賬目,他倒不是心疼有多少錢被李世民收走了,而是怕李世民把這些產業接過去之後,經營不好。

畢竟,就算孫享福自己不親自管事,但是依照後世成例劃定的一些方向,早就給屬下的人設定好了。

“哪裡需要什麼交接?咱家就沒有百人以下的產業,所以,全盤都交給了陛下,那些管事的名單,我都呈送給了陛下,稍後,陛下應該會有一番任命,經營方面,大致是不會改動的,咱們,就安心去荊州種地吧!”

“呃,白收了咱這麼多錢,陛下就沒點表示?”

“有啊!皇后娘娘明年會讓得壽和公主完婚,還有,早些日子,還跟我提及了小妹的婚事,似乎,想將其納爲濮王妃。”

“這算表示?讓小妹嫁給李泰那個小胖子?不可能,小妹要嫁給誰,只能小妹自己決定”

“夫君,您現在是一介草民,哪裡能夠拒絕皇家。”

孫享福聞言一愣,有些尷尬的道,“拒絕是一種態度,不能夠,就想辦法能夠,李泰,現在不還在荊州麼,等回去”

“夫君,你的太子少師職官已經沒有了,所以,回去之後,那幫小王爺們,也未必會再聽您一個草民的了。”

“是麼?那要不咱們回了荊州之後,就搬家吧!”

“聽說整個九垸縣,就是由幾塊大垸田組成,你要往哪裡搬?”

“呃,那好吧!幸虧我還留了律師兄在那,有他罩着,幾個小傢伙應該不敢報復我的。”

有官職在身的時候,孫享福還不覺得,現在,迴歸到一介草民了,辦事真的就不是那麼方便了,看來,今後一切都應該低調了。

“那個,咱們這次在荊州居住的時間恐怕不短,去信讓德叔他們也都過來吧!長安的府邸,隨便留幾個人負責照看就行。”

虞秀兒聞言,情緒不高的點了點頭應道,“到了善陽,妾身便會去信長安,現在,只怕也就幾個府邸的僕人,是能夠供我們驅使的了。”

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113章 溪村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533章 巡視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457章 大買賣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703章 送葡萄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467章 鏖戰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十二章 告狀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583章 回程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470章 夜襲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12章 到洛陽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131章 去交趾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381章 各種忙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579章 二進宮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122章 治病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760章 治理難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