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

有了錢,尤其是太多的時候,怎麼花,還確實是個大問題,雖然幸福村的錢大多都存在了錢莊,被很多別的項目貸款出去用掉了,但是,賬面上的錢太多,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覬覦,甚至是引起皇帝的不安。

所以,這些錢,必須得投出去,推動大唐進行下一輪的經濟發展。

以大唐現有的工業技術水平,幾乎已經達到了古代的一個極限,比之宋朝,也絲毫不差,其實孫享福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坐等幾年,大唐的各方面水平,就都會趕超宋朝,然而,趕超宋朝,卻也不是孫享福的終極目標。

因爲宋朝也還是沒有將人類文明向前推進一個大層次,它只是一個空有經濟,在其它方面,都一塌糊塗的朝代。

“大力哥,除了撥少量錢財讓村集體分紅以外,剩下的錢,我打算做一些大項目。”

“大項目?你再做幾個出來,整個大唐的錢,不都被咱們賺完了?”

孫大力現在聽到大項目三個字,都有點害怕了,當初孫享福在村裡可是跟他說好了的,讓所有人吃上肉,穿上衣服,住上好房子,想不到短短几年,這件事情就被他辦到了,而且,賺到的錢,足夠他們的兒孫這麼享受幾倍輩子的了,難道還要賺更多?

他不是懷疑孫享福能不能做到,而是覺得,是不是應該給其它人留些活路,這錢全部給他們自己賺完了,可不太好。

他並不知道,其實所有的人,在幸福村的這一**賺錢計劃中,都賺到了錢,渭南的這一系列計劃,只是推動了整個國家的生產力而已,他們賺到的錢,並不是別人手中的錢,而是生產力,開發度增加之後,新產生出來的錢。

“放心,這次的大項目,並不能賺很多的錢,而且,投資週期會很長很長。”

孫享福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睛已經看向了馬林,張全,馬賽等人,大家知道,這是又要做什麼技術上的研究了。

由於原材料受限,很多東西,大唐現在無法制造出來,這是孫享福的一塊心病,早一些取到那些東西,就能早一些利用那些東西,提前千年開始做研究,總不至於以後會輸給西方列強吧!

“我想要船廠研製一種更加牢固的海船,龍骨,用堅韌較強的鋼結構,船身整體包鋼板,讓它更加能夠抵抗海水的侵蝕以及海上的風浪,然後,利用這樣的大船,組成船隊,去更遠的大陸,取一些東西回來。”

“鋼結構龍骨,整體包鋼板?那這船得多重?太重豈不是要沉了?而且,也沒人劃的動啊!”

不懂行的孫大力很快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但是,趙龍和馬林張全等一些懂技術的人,卻陷入了沉思。

船身可未必會因爲太重而下沉,事實上,現在製作船用的大實木的重量也不輕,在載重幾萬石的情況下,它也未必會沉,只是,如果整體船身過重,只怕動力上面的問題會很難解決,如果不用來載重物的話,倒是可以保持航行,只是,這種失去了載貨能力的船,可能就沒有什麼大用了。

“我對這些出遠海的船的要求,主要就是牢固,三萬石的大船,只需要保留三千石的載重能力都行,你們覺得,理論上,能做到嗎?”孫享福將目光看向了負責冶煉研究的馬賽道。

“應該沒問題,渭南的冶煉廠,現在可以冶煉出很大塊的鋼板,咱們只需要用鐵水在鋼板的縫隙上澆固,然後用冰水冷卻,稍作打磨,就能將這些鋼板連成整體,而在韌性和硬度各方面超越木料的鋼材,我們早就可以冶煉出來,只需要按大小製作好模子,就能製造出來,不過,船身的整體重量,以及動力,還需要精密的測算,如果掌門是想要拿它來做遠航的話,我建議,在速度上面的要求下降一些也無所謂,保證其五千石以上的載重是必須的,因爲遠海航行,食物,燃料,清水的補給需求量特別大”

技術人才的分析,孫大力,聽的是雲裡霧裡,他只知道,孫享福和馬賽等一干幸福村的技術人員經過討論之後,這樣一艘船的整體構造,大致就成行了,其造價,可能會達到二十萬貫以上,是現在木質水輪船的十倍以上,因爲,鋼鐵料和特殊冶煉的鋼材,價格十分昂貴。

設計出來的船,不僅整艘船的外皮要包上不容易被海水侵蝕的鋼板,內部的關鍵部位,也全都要使用堅韌度超高的合金材料,甚至一些可能會出現磨損的地方,還需要備用零件,其內部空間和吃水,會遠大於現在的水輪船,但是航行速度,卻會慢一些,船身還會有非常緊密的防水設計,和排水設計,只要關好各個艙門,除非遇上大風暴,將他卷的整個翻船,在不是很太平的海域,一丈多高的浪,都未必能對它造成多大的衝擊。

而這樣造價昂貴的大船,孫享福一口氣就要製作五十艘,就算船廠和冶煉廠都是自家的產業,製造起來只需要出人工和材料成本費,但這些船造下來,只怕也得需要一千萬貫左右,而且,就算渭南現在各方面的產能都非常強,製作好這些船,起碼也得兩年以上的時間。

“趙龍,你的新任務來了,我需要你在不影響現有水運體系的情況下,招募一萬名水手船工,進行航海訓練,最先,用水輪船訓練,第一艘鋼結構的龍骨船出來後,你們要儘快的試驗出船的性能,方便改進,兩年左右的時間,這些人要能夠出遠海,執行一個兩到三年的往返計劃。”

兩年時間訓練,三年時間往返,也就是說,孫享福這一筆千萬貫的投資,至少要在五年時間以後,才能見到回報,不過,他們要是以爲孫享福所說的投資,就只是這一筆,那就大錯特錯了。

航海,去取新物種,爲的是什麼?提升大唐的科技水平,科技水平的提升需要什麼?科技人才。

沒有足夠多的人才,大唐的科技水平,是無法得到提升了,所以,他不僅要捐錢給朝廷,在善陽建立一個法學院,還要在新豐縣,建立一個技術研究院,將幸福村原有的研究體系全面擴大,招募全國各地的奇才,參與技術難題的攻關研究。

在這方面,他不希望農門子弟繼續閉門造車,有的時候,一個普通人靈機一動的想法,可能改變這個世界,稍後,技術研究院,會將對名下各個產業,進行更高級別的技術研究,所有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會被全部被羅列出來,面向全國人民開出懸賞,只要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能得到高額的獎金,還能被技術研究院招募進去,拿高額的薪酬,利用技術研究院的資源,繼續做技術研究。

這兩項投資,是長久的,具體花費,無法計算,可能會收穫到的好處也無法計算,但是,卻非常有必要做。

除此之外,爲了保證各大工廠的工人們的切身利益,孫享福要求幸福村各個產業,對於旗下的工人,推出新的福利保障制度。

第一個制度,就是醫療保障制度,所有員工,只要出現傷病,可以憑藉太醫院出具的醫療費用單,在工廠報銷八成的醫療費用,並且,在工作滿三年後,突發重病,經醫治後,還是完全不能工作的,可以繼續享受一半的薪資和醫療費報銷八成的待遇,直到勞動合約到期。

第二個制度,就是退休制度了,凡是在幸福村名下工廠工作滿五年以上的工人,到了四十歲以後,每個月就可以領取一定量的退休金,直到死亡,工作時間越長,退休金越多,因病提前退休的人,只要工作年限夠,到了年齡,也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

滿四十歲以上,身體條件還能夠繼續工作的,可以繼續工作,但是,除了拿工作的工資,還可以拿到一部分的退休金,到了五十歲,必須退休,重體力工種,到了四十五歲,就必須退休。

可別以爲四十歲退休了沒多少錢拿,如果工作時間超過十五年,他的退休金,甚至可能和在職的時候差不多,當然,以這個時期人們的平均勞動年限,從十六歲進入工廠,最多也就二十四年工齡,這種滿工齡的人,退休工資甚至會比在職的時候還高。

現在渭南的工人,大多都二十來歲才進入工廠的,所以,最多隻有十幾年工齡,不可能拿到比在職的時候還高的退休金,不過,養老金這個制度,以往可是隻有朝廷有品級的官員纔有的福利,現在,他們也能享受了,頓時會讓他們覺得,在工廠做工,跟在朝廷當官一樣好。

倒是孫享福已經提前考慮到了一些問題,幸福村名下各個工廠擁有數十萬勞工,以後等他們年紀大了,工廠就要白養着他們,這樣壓力可能會很大。

所以,規定上面也講明瞭,退休年齡,可能會因爲實際情況調整,退休金,則是會在企業盈利中,提前儲備出來,大約是總盈利的一成,這些錢,會存在錢莊,借貸給別人,產生一定的利息,或者投資一些比較穩妥的項目,獲取收益。

只要工廠每年盈利,這些錢就會一直累積下去,當工廠虧本,倒閉了的話,這些錢會一直髮到發完爲止。

其實,以現在各大工廠的勢頭,誰都不用擔心它賺不到錢,而等各大工廠有退休人員出現的時候,這筆錢估計已經累積到了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用幾十年都用不完,幾代人之內,大家其實都不用愁的。

這兩項制度,無疑會讓幸福村的各大工廠白白的花出一大筆錢出去,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會非常大,首先,提升了工廠的工人對於工廠的忠誠度,當一個事業,是可以養活它到死的事業,大家就都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保護它了,而且,這也變相的讓工人們享受到了一些企業盈利帶來的好處,因爲,賺的錢越多,他們最後享受到的退休待遇就越好。

其實,這兩項制度的推出,還有相當大的政治意義,這會讓大唐的整個工業體系更加穩定,而且,還會倒逼所有其它的工廠也跟進,因爲,你不跟進,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幸福村名下的工廠鑽,其它的工廠,就有可能面臨用工危機,最好的情況,也只能用幸福村名下工廠挑剩下的人才。

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118章 殺倭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129章 嶺南劃田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467章 鏖戰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127章 海戰第210章 回朔州第127章 海戰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113章 溪村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700章 歸家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770章 大結局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15章 回荊州第604章 擺鐘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450章 效果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24章 試藥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219章 追擊戰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159章 殺人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338章 返城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149章 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