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儒生論政

孫享福本人對於儒家思想的某些方面,其實也是比較認同的,它能在人們心中樹立了道德和行爲規範標準,是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所必需要的。

但是,他不覺得可以用儒家這一套思想來治國,更加不同意只用儒家一個思想來治理國家,所以,他還要想辦法防止後人拿曲解過的儒家思想來治國。

只是,他目前還沒有想到防止的方法,想要從虞世南這裡找一些啓發而已。

“適不適合,現在也沒有其它的更合適的,不是嗎?”

被孫享福的問題,文了愣神了片刻之後,虞世南最終給了孫享福這句答案道。

確實啊!

就目前來說,還是儒家這一套最合適用來治國,至少它的核心價值觀,比法家,道家,以及其它各家都要系統,圓融,完善,縱有萬般不好的方面,在封建王朝,也是君主的不二選擇。

除非,你能打破封建制度。

這個想法,只是在孫享福的腦海裡面一掠而過,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他很確定,造反的事情,自己是做不來的。

而且,他也基本不可能成功,所以,既然大唐註定了要以儒家思想爲主,那,就讓自己來改變它的特性,山不來就我,我去就山總行了吧!

朝虞世南供手行禮告退之後,孫享福再度回到前廳的時候,酒菜已經上桌,虞府現在也算是財大氣粗了,連花椰菜也上了不少來招呼客人,更有多種北地山珍,南方海味上席,可謂是豐盛的不得了。

孫享福入了坐之後,老丈人虞昶便主動請酒,一杯過後,便開始上歌舞了,這是這個時期大型宴會必有的項目,一般,等歌舞完了,還有酒令之類的遊戲,等酒令再完事了,客人一般也就有個五六分醉意了,這便到了聊天說事情的時候。

孫享福的身份不一般,衆多受過他提攜,和想受他提攜的人,都有心攀交和維持關係,歌舞都還沒有結束,就有許多入了士的老相識,敬了他十幾次酒,不過,每次都是淺嘗即止,此刻他心裡面,卻是正在想着,如何改變儒家的屬性,需得保持頭腦清明。

等到大家喝的五六分醉之後,虞昶纔開始叫那些坐在下席,還沒有入仕的儒生們上前來自我介紹一番,還別說,這些人的出生都不低,而且,有個特點,他們除了年輕之外,大多都不是家中嫡長子,有些,甚至是庶出的。

稍微一想,孫享福心中便了然,勳貴大官的嫡長子,基本生下來就註定是有爵位或者恩蔭身份的了,何須這麼正兒八經的進學,找門路做官呢,只用這些幼子,少子,或者庶出子,纔有這樣的需求,像程處默,尉遲寶林這樣的嫡長公子,除了在皇家的學院上過幾年蒙學,後面,就基本不讀書了。

“學生周務學,見過孫尚書?”

孫享福雖然做農部尚書有一年多的時間了,但是,身上有更高級別的安北大都督職務在,所以,大家都習慣稱呼他爲孫都督,孫享福聽着也習慣了,驟然之間被人喊一聲孫尚書,倒是叫孫享福有些意外。

他打量了一下這個年約十六七歲的年輕小夥子,只見這小夥子身材高大,膚色偏黑,五官方正,全沒有儒生那種細皮嫩肉的感覺,反倒肩寬腰圓,背厚臂粗,倒像是個穿着文士袍的武夫,便撓有興趣的問道,“他人都喚我孫都督,爲何你會喚我孫尚書?”

周務學見孫享福發問,似乎早有準備的答道,“學生以爲,咱們大唐,就不應該有安北大都督這個職務。”

“爲何?”

“權重於邊,久必生患。”

聽到周務學說的這八個字,孫享福心中頓時一喜,這小夥子別看年紀不大,目光倒是長遠,早前幾年自己和馮智戴就看到了這個問題,現在居然也被他看到了,便再度開口問道,“你是那家子弟?”

“學生乃汝南周氏子弟,因家父早亡,被伯父撫養長大,早兩年推薦進了弘文館進學。”

汝南周氏,四世四公,乃是了不得的大家族,而且是將門,比之侯君集家的背景都高出一頭,現在當家的,乃是左屯衛大將軍,譙國公周紹範。

“原來是將門之後,難怪生的如此健壯,平時,應該是沒落下武藝吧!”

“倒是叫孫尚書見笑了。”

“能文能武乃是好事,有什麼可笑的,倒是你剛纔說的‘權重於邊,久必生患’,有幾分道理,今天我便已此爲題,考校諸位弘文館的諸多同學一番,看看你等是不是有真才實學。”

孫享福說到這裡,又提高了幾分嗓門朝着大家道,“權重於邊,久必生患,何以解之?”

他這個問題一問出來,等於是宣佈了今天的娛樂活動已經結束,接下來要辦正事了,如果這些學子們答的好,自然會受到他的青睞,平步青雲,也不在話下。

這時,便有一位出自江南的叫做汪通的學子上前答道,“即知易生患,便理應早防,朝廷遷邊民於關中,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手法,沒有足夠多的人口,邊鎮地區官員,再怎麼權重,也影響不到朝廷中樞,不過,關中地狹,久之,必不敷使用,朝廷應逐步向周邊地區分流人口,避免地少人多,百姓無有私產,從事工商業的百姓競爭壓力過大,就業難的情況出現。”

只是這兩人一開口,孫享福便知道了虞世南教出來的這些學子的水平,雖然他們都是儒生,但卻未必是腐儒,至少,政治見地還是有一些的。

其實,腐儒叢生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爲後來的程朱理學禁錮了人的思想,當這種將儒家的特性演變的有些畸形的思想在儒家佔據了主流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唐初的儒家,整體情況都還算好,讀過虞世南的一些註解了之後,倒是改變了孫享福對這個時期儒學的一些看法,對於推動它改變它的屬性,孫享福也有了一些新的把握。

不過,汪通剛纔說的,都只是朝廷現在就已經在做的事情,讓能將其講出來,只能證明給他對朝廷的治國思想,有一些領悟,算是入了門道,真正有沒有才華,卻是看他腦子裡有什麼自己的想法。

只見走到了場中的他並不作停頓,繼續道,“何謂邊?今日之邊,可爲明日之邊呼?這天地的邊界又在哪裡?無人可知也。

是故,學生以爲,在不知道邊界在哪裡的情況下,朝廷首先要做到的,是提升中樞的力量,當邊臣掌管了一百萬百姓,十萬軍隊的時候,朝廷中樞,要掌握一千萬百姓,一百萬軍隊,數以十倍之,如此,就不會出現權重於邊,對中樞產生威脅的情況了。”

汪通說到這裡,衆多學子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中央集權,能防止邊鎮地方勢力叛亂,這幾乎是儒生當家之後,必做的一件事情,宋明時期,就是如此,將數十萬禁軍,全部放在京師,讓皇帝,保持對地方邊鎮的絕對軍力優勢。

然而,這些儒生,並不是後世來的人,所以,他們不知道地方邊鎮武備鬆懈,可能帶來的後果。更不知道,安逸兵的戰鬥力會下降的很快的道理,都不需要多長時間,只要一兩代人過後,整個國家的武備,就會變的不堪一擊。

因爲,古代的戰爭,是以冷兵器,面對面廝殺爲主,那些在安逸生活下新成長起來的兵,連打架的經驗都沒有,更加沒有說和別人生死搏命的經驗了,基本上只要建國初期的老兵老將一死光,國朝軍隊的戰力,就會快速的退化到及格線以下。

而且,安逸的生活,還會讓那些士兵們越來越怕死,越來越不願意爲國家賣命,這就出現了像宋朝明朝中後期,幾十萬軍隊,幹不過幾萬遼人,女真人,甚至裝備稀巴爛的倭寇的情況,那可不是經濟實力不夠,武器裝備不夠先進,或者人口基數不夠的原因,純粹是因爲民間百姓,缺乏了與人拼命的勇氣和精神。

用後世一些史學愛好者的話來說,若是宋明時期的華夏民族,沒有丟掉漢唐時期的尚武風氣,哪裡會輪到那些少數民族出來叫囂,更加不會有外國列強的出現。

儒生當國,必重權謀荒廢武備,這就是孫享福看到的問題。

汪通的發言,並不是到此爲止了,顯然,他對於國家的政治,是下了一番功夫專研的,又道,“如今我大唐軍力強橫,接連平滅周邊惡鄰,即便是比之前漢朝鼎盛期,相差亦不遠矣,然,漢以強兵苛政治諸夷,其結果就是,並不能長久,我大唐,不可復前漢之錯,當廣施教化,推行仁政”

儒生必講的東西,孫享福沒有多少心思聽,到這裡,他就已經知道汪通的深淺了,這個時期的人,受限於歷史沉澱的知識量不夠足,只能用秦漢時期的一些教訓,來分析眼下的事情,能到汪通這個境地,已經算是難得了,他的目光,卻是看向了最先提出這個問題的周務學。

只見他一副淡然的表情,好像在耐着性子等汪通說完的樣子,孫享福便知道,他心裡,恐怕是有不同的見解,廣施教化,推行仁政,說的倒是輕巧,大唐,現在面向漢人羣體的教化,都還沒能完全推開呢!真正要做到汪通說的這些,還長遠的很,有些不切實際。

待得汪通的長篇大論說完之後,孫享福比較客氣的出言稱讚了幾句,又笑着向大家道,“其它人,還有什麼自己的意見嗎?都可以出來暢所欲言的。”

見汪通得到了孫享福的肯定,其它人也就不含蓄矜持了,在汪通沒有說到的方面,開始進行了各項補充。

有說,邊鎮外族百姓不可過度參與軍事的。

有說,應該快速促進邊民易風易俗,與漢人百姓看齊的。

也有說,遷漢民百姓充實邊鎮,遷邊鎮少數民族,胡人部落,充實關內的。

幾乎都沒有什麼新意,是朝廷諸公,早就想到了的一些法子,直到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周務學纔再度向孫享福拱手行禮開口道,“如果我大唐,邊鎮,就是中樞,中樞就在邊鎮,那便不會存在邊鎮生患的情況了。”

聞言,孫享福略微有些驚訝的看向了周務學,他這句話的意思,在後世,可是有一句名言來概括的,那便是“天子守國門。”

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519章 安排第122章 治病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400章 再對質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270章 戲劇院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219章 追擊戰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70章 走場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559章 擒王浩第733章 到吐蕃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479章 王麟隕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421章 又上朝第760章 治理難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50章 效果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421章 又上朝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70章 戲劇院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147章 豐收樂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155章 合作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562章 利益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544章 偷跑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