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各家打算

遷民的安置問題,說起來是一句話,但做起來,卻是十分繁瑣,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辦完的事情。x23us.com更新最快

而且,對於許多許多構想,孫享福只是靠說,武士未必懂,所以,最初期的時候,還需要他親自下場打開局面。

然而,關中開年後的春耕也十分重要,在都督府等待金晟和荊州幾大家的談判結果的時候,孫享福也去了信給農部,讓韋挺,李公淹二人,春節後,許多工具,種子,人力方面的調配,也需要先運作起來,幸福村的育苗工作,那邊的人倒是自己會做。

李世民是比較重視農耕的一位皇帝,尤其是今年可能對外開戰的時候,年末的最後一道聖旨,就是調集朝廷的所有資源,緊着農部,先做好春耕工作。

大年三十,金晟那邊傳來了好消息,荊州各大家經過商議之後,同意了孫享福提出來的意見,並且,急不可耐的開始丈量土地,要吃下所有發賣的官田,同時,開始落實向官府申報田地數量,以及將隱戶農奴放到官府登記造冊,領取公民戶籍。

孫享福將這一消息快馬奏報了長安,並且,他建議李世民將荊州這邊的處理方案,通報全國,相信,只要各地依樣畫葫蘆,改制的進度會加快很多,擠壓在朝廷手上的土地,也能快速變現一些錢財出來。

而在名義上,賦予所有的百姓公民的權益之後,接下來孫享福就好做下一步的事情了。

整個新年,山南道地區的蔡,黃,蒯,劉,鄧等幾家,都是在亢奮中渡過的,他們只花費了少量的錢財,就將家族擁有的土地擴大了近兩倍,之所以有這麼多,是因爲除了朝廷的官田低價發賣給了他們之外,各家周邊地區的百姓也在陸陸續續的將土地賣給他們。

“孫正明這麼做究竟有什麼目的呢?”

這是幾大家在春節期間問的最多的幾個問題,爲了謹慎起見,他們在一邊狂收土地的同時,還召開了一次聯合會議。

“大家應該知道,朝廷去年用關外的土地大量的置換了五姓七家手中的土地,然而,五姓七家外遷的時候,帶走了大量的勞力,朝廷總不能讓這些田地都荒廢吧!畢竟,這可都是能給朝廷帶來稅收的上田,所以,孫正明將這些田地發賣給我們,也屬正常。”

年過六旬的蔡璨近日的精神很好,因爲,他蔡氏居然在他的手上,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張,這些田地入手之後,蔡氏三代之內,基本沒有發展的憂慮了,說不定,到時候,能成長爲五姓七家那樣的存在。

“但我總感覺,這裡面或許藏着其它什麼事,您想想看,不僅是官田,還有好多百姓在他們的允許下,把永業田也賣給了我們,這樣,那些百姓今後以什麼爲生?”

黃續雖然也很認同蔡家這位老族長所說,但個性比較陰暗的他,卻更喜歡把事情往壞處想。

他甚至還對孫享福過往的一些行事風格做了研究,發現,此前他在處理世家的一系列問題上,都是比較有深意的,雖然有些大的合作,比如王家的香料田,以及後來放出消息的花椰菜種植,還有崔家入股渭南新城項目等,都是賺了些錢的,但最近的土地置項目,卻未必是那麼回事,將五姓七家大規模的遷出去,朝廷得到的好處反而更多。

所以,他這次整這麼一出,是想謀利嗎?

各大家把私佔的土地上報給朝廷之後,今後需要繳納的稅收確實多了些,但這些土地,他白送給我們幾大家了。

要是朝廷清查的話,這些土地,不僅要歸還朝廷,讓朝廷通過售賣,再得一大筆錢,而且,誰來種這些地,稅收都是要交的。

這些,按照金晟的說法,是朝廷爲了落實新政,給地方氏族讓出的利益。

可朝廷爲了新政,肯讓這麼大的利益,那就說明,新政實施後,朝廷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可惜,以黃續的智慧,怎麼也想不到,朝廷把土地都給他們,利益從哪裡來。

“我蔡州離荊州近些,最近有消息傳來,武士準備招募這些賣了田地的農夫,去洞庭湖,洪湖周邊,修碼頭,開新田,他會給這些百姓們開固定的薪酬,想來,肯定是那孫正明又有什麼新作物,需要在沿湖的溼地才能種植。”

蔡璨給其餘幾家的人講這個消息的時候,眼神之中帶着幾分貪婪之色,黃續的心裡,也豁然開朗。

對於農門的新作物,要說他們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不過,他們還算有自知之明,他們這幾家在山南道一地或許還行,拿到全國去比,別說像五姓七家這樣的龐然大物,就是關中那邊掌握了一郡之地的韋氏,楊氏等郡望,實力也比他們強出一頭,新作物這種大利,他們幾家現在還撈不着。

“難怪如此,原來是農門又要有大動作了,要幹成事,他們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如此的話,咱們趁機多拿些田地,倒是沒有問題了。”想通了的黃續點了點頭道。

“你們這些年輕人吶,看問題,總是不能看到本質,不管朝廷或者他孫正明要招那些人過去做什麼,咱們按照朝廷提出的條件拿到了土地,能有什麼錯?

難道,田地會害了咱們不成?

朝廷始終是要依靠咱們耕種田地,來產出稅收的,咱們種的田越多,產出的多,朝廷的稅收也多,兩利的好事情,朝廷怎麼會在這樣的事情上下絆子。

今天召集你們家來,要討論的,是如何將咱們拿到手上的田地都種上,這田地驟然間多了兩三倍出來,你們各家的人手,應該也不夠吧!”

蔡璨仗着年紀大些,一直以山南道地方氏族之首的地位自居,他卻不知道,其餘幾家的族長,可並沒有認爲自己低了他一頭,純粹是尊老,纔不與他計較而已。

“朝廷在土地的事情上給咱們讓了利,他們想要一些人手去開新田,種新作物,咱們不能與他們爭搶,否則,他們的事情辦不成,只怕也不會讓咱們好過。

咱們各家屬下原先的隱戶農奴,雖然都要去衙門上那個什麼公民戶籍,但是朝廷的政策,就是五姓七家也對抗不了,何況是咱們。不過,孫正明也留了餘地,他並沒有給咱們屬下這些人按戶籍劃分田地,也就是說,名義上他們是自由了,但實際上,他們還是得靠給我們各家種地爲生,這就是朝廷對於所有世家的妥協,當初五姓七家也是這麼弄的,目前來說,和朝廷保持默契,咱們沒有什麼實際損失。

不過,田地多了,咱們人手不夠,就得想辦法解決,聽說關中有很多新式農具,能夠讓農夫耕種起來更加省力,快捷,稍後渭南的農具工廠會大量生產這些農具,咱們幾家可以聯合給他們下大訂單,不僅價格會便宜很多,量大,他們還有大船專門負責送貨上門。

當然,這只是其一,關鍵還在人手,咱們不能在本地與朝廷爭那些賣了土地的百姓,卻是可以派人往周邊貧瘠州縣去招募人手,反正那些百姓有了新的戶籍之後,可以自由出入外地,連衙門都管不着,咱們得趁早下手,歸攏一下,即便是給他們佃戶的待遇,咱們也是大有賺頭的。”

蒯昭本人這兩年可沒少待在關中,他見識過那邊的農耕效率和產出,熟知那邊的政策,以及一些市面上的消息。

他甚至打算弄一些關中的熟手農夫到門下,種植一些棉花,胡瓜等作物,在山南道本地銷售,只是目前那些他聯繫的人,還沒有掌握好留種和育苗的全套技術,他給其餘幾家提出這樣的建議之後,其餘幾家的族長,也紛紛點頭。

不過,他這卻也是給黃續提了個醒,想到了一個大問題,道,“新的戶籍政策,不禁止百姓外出,要是,有人出高價,打咱們幾家屬下人手的主意怎麼辦?”

他這一提,倒是讓衆人突然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遠的不說,武士這邊,可還在招募人手做工呢,青壯勞力,可是月薪一貫,而且,還管兩餐,他們屬下的人手,要是收到消息,也跑過去做工,那麼,除了本族子弟之外,那些外姓人,只怕全都得跑光,莫非,孫正明是在這裡等着他們?

不過,細想之後,他們又排除了這個可能,一貫錢一個月的俸祿太高,朝廷不可能以這個待遇大規模的招募人手,因爲朝廷養不起,畢竟,現在朝廷要跟高句麗開戰,財政困難,據說已經欠了錢莊上千萬貫,不可能在內部發展上,再做這麼巨大的投入,他們在朝堂上也有人,知道錢莊的錢也是有數的,現在已經不能再往外大量借貸了。

所以,他們認爲武士要招募的人手肯定很有限,不過,得想辦法防止以後,衆人商議來,商議去,覺得,似乎可以利用朝廷新定的勞動協議做文章。

現在他們屬下的百姓,並不太相信朝廷,只要跟他們講清了利害,相信,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就能跟他們簽上一份長約,將他們綁死在自己的家族,過往的事情已經證明了,百姓給他們這些氏族種田,至少能保證不餓死,而他們自己種的話,可能連飯都沒的吃,給朝廷做工,有事做的時候用你,給你開高薪,事情做完了,你就沒了收入,而他們的田地,卻是年年都需要耕種的,不愁以後沒飯吃。

其實,當下大多數百姓對於生活的要求,也就是有個穩當飯吃而已,這些經營百年的地方氏族,最瞭解他們的心理。

在武家團年的孫享福一早就考慮到了他們所商議的各方面問題,在善陽出臺勞動保護法的時候,他就想到了保護弱勢羣體,因此,制定了很多硬性的條規。

所以,荊州這幾家,想靠勞動協議把百姓終身綁死在自己手下的手段,是肯定沒法實現的,朝廷派過來的那些法部實習生,身上都會帶有樣板合約,不合附和硬性規定的合約,根本不具備法律效應。

當然,眼下,他也不會大量去挖這幾家的牆角,因爲,如他們所想一樣,朝廷暫時沒有那麼多錢,把所有人都高薪養起來,之所以整這麼一出招工,只是想給百姓們做個成例示範,告訴他們,除了種田,還有另外一條務工掙錢的路可以走,樹立起他們對於朝廷的信心。

第357章 起塘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457章 大買賣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533章 巡視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420章 送別第133章 種稻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147章 豐收樂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547章 進展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287章 宴會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235章 胡商到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711章 誣告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770章 大結局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381章 各種忙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165章 忽悠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197章 獻策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20章 九垸夜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451章 誤會第733章 到吐蕃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146章 制海鹽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556章 抓捕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561章 錯失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729章 說服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760章 治理難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282章 談心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285章 上朝第243章 王浩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