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

只要上朝的日子,皇城門口總是天亮之前最熱鬧的地方,天冷的很,大臣們都喜歡窩在馬車裡聊聊天,像今天,就有很多人叮囑自己的車伕,等孫正明的馬車來了,只會自己一聲,當然,夠資格直接鑽進孫享福馬車的人可不多,魏徵算了一個。x23us.com更新最快

“喲,正倫比老夫來的還快啊!”

“玄成你可是猜錯了,我是和孫都督一起來的。”

魏徵和杜正倫明顯是好友,兩人一左一右在馬車兩側的沙發上坐定,都不需要孫享福招呼,魏徵就將車內炭爐上的茶壺提起來,給自己倒了一杯奶茶,還給杜正倫碗裡添滿,沒辦法,這就是老人家的特權,即便是官階不如你高,也不需要尊重你個年輕人。

“你的事問完了沒有,老夫這裡,還有也有不少事情要問呢!”

要說大唐新成立的部門,其實法部也算其中一個,它的成員構成雖然是來自於御史臺大理寺和刑部,但新的職權,卻與以往大不相同,只是現在法部還處於立法階段,正真如何把整個職能體系全部樹立起來,推行到全國,還得一兩年以後,對於新的審案,判罰方式,朝廷都需要制定一套新的規則,對此,並非法家出生的魏徵,其實也是兩眼一抹黑。

“你先問吧!我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時,等正明去了渭南,咱們再詳談也不遲。”

杜正倫謙讓了一下,魏徵就不客氣了,完全不理會孫享福被動成了大唐各部免費門顧問的心情。

“正明以爲,此次,明法科的考生,我法部應該取中幾何?對於之後的管理,又有什麼看法?”

法家,自從被儒家兼併之後,就變成了儒家子弟的一門興趣選修課,由於此前御史臺,大理寺,刑部和地方主官,都要求精通一些律法,是以,有意出仕的許多儒家子弟都會涉獵一些關於律法條例的書籍,但真正全職研究這個東西的人,這個時代幾乎沒有。

在孫享福看來,能夠去考明法科的學子,在學問造詣上,已經不淺了,至少他們是讀的懂有關律法書籍的,那麼,在文化上的硬指標就足夠了,只要剔除一些渾水摸魚者,就可以將剩下的人全部取中,之後讓他們去法部幫忙修法,同時,就能順便把新的律法條例學習完了,在思想教育上再稍微下點功夫,那麼他們判罰起案件起來,就沒那麼難了,畢竟,當下這個社會,是沒有後世那麼複雜的。

但即便是這幾點,正在要跟魏徵掰扯清楚,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情,於是孫享福道,“這樣,我稍後也給您寫一個陳條,讓您拿去參考,至於此次科舉取中明法科考生的數量,應該會高達**成,因爲您這邊在地方,還是一片空白,而朝廷的要求是每個縣都要有一名法官,一所法庭,這樣,法部法官,尤其是基層法官的缺口可就十分巨大了。”

法庭,法官到縣,其實就是皇權到縣的一種象徵,即便這樣做的投入比較大,但李世民也覺得必須要做,在人員不能到位之前,新一批的法官,也會先派往人口較多的上州,上縣去上任,之後,再逐步的向中下縣發展,這個過程,只怕要好幾年,魏徵,倒是有時間慢慢來理。

魏徵就是這個目的,點了點頭,又道,“今日只怕有官員會上奏陛下,說科舉取士的事情,你可要有準備了。”

“是法部官員?”孫享福有些意外問道。

“非也,法部新立,大多數官員品級都有所提升,現在爲了儘快將職權體制構建起來,忙的不可開交,哪裡有時間關注科舉的事情,上了朝,你便知道了。”

大臣之間,尤其是夠資格上朝的大臣,要彈劾說事,一般都會事先商量好,臨時起意的情況很少,可一旦相互商量,就會走漏消息,魏徵作爲原本言官之首,掌握的最多的就是這種消息,不過,現在法部成立之後,他們的職權全部變了,已經喪失了聞風奏事的權利。

所以,在朝堂上打嘴仗吵架,相互攻擊的事情,現在基本沒有了,現在多是各部官員對一些新的政策,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因爲現在你要舉告誰誰誰的不法事,直接去法部衙門舉告,由刑部取證,法部審理,給皇帝批閱就行,沒有這一塊亂七八糟的事情,朝堂就逐漸的變成了真正的商量國家政治的地方。

別看原先的六部變成了十部,貌似增加了四個部門,其實,現在上朝的官員,比以前少了差不多一半,除了三省十部在京主要官員,以及諸衛實權的主要將領以外,其餘雜牌官員大多都沒有了,加起來也就一百來號人而已。

話頭說到這裡,皇城的大門已經打開了,魏徵喝掉了杯中的奶茶,帶頭下了馬車,杜正倫和孫享福隨後跟上,與衆多匯聚過來的官員相互見了禮之後,本想再跟魏徵再說道幾句的,卻被尉遲恭這個老貨一把拉過去,索要自行車。

“自行車沒有,樂隊要不要拿一個去玩玩?”

“樂隊?”

即便尉遲老黑的神經隨時處於大條狀態,也被孫享福這樣的神轉折弄的有些發懵。

孫享福邊走邊道,“我準備上奏陛下,建立文工團。”

“啥是文工團?”

“就是給你屬下的兵將,專門配個樂隊,沒事的時候唱個歌給他們聽,跳個舞給他們看,鼓動他們的士氣,釋放他們的壓力,你說好不好?”

尉遲恭依舊有些懵道,“有這好事啊?”

“有,回頭你只要跟着陛下去渭南,隨我附議上奏,就可能實現。”

“那好,那好,老夫我一定跟着你上奏。”

岔開了話題,還順道手拉了個同盟,讓孫享福覺得,還是武將打交道簡單些。

很快,朝臣們就在太極殿列班,孫享福雖然是農部尚書,但有安北大都督的職位在,在文官序列,僅列於房玄齡,李靖和蕭之後,等李世民出場,打擊按照慣例,拱手彎腰參拜了之後,就開始議事了。

“諸位愛卿,咱們接着昨天的議。”

孫享福從李世民的嗓音中聽出了一些沙啞,看來這幾天李世民下了朝之後,沒少說話,改革的事情,各方面都不好協調平復,需要一條一條的討論釐定,光是官員職權方面,他在下了朝之後,也要跟一個一個部門主官討論擬定,對於最初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還需要修改,誰叫他下了那麼大的決心,一下子改動那麼大呢!

“臣有事奏。”

李世民的話音才落,便有財部左侍郎于志寧上奏道,“陛下,財部新立,急缺能寫會算之人,清算賬目,還請陛下儘快將今科取中的明算科學子調配到財部,以解燃眉之急。”

李世民一股腦的將原先所有管錢糧的衙門全部合併成了財務,那麼,光是將原先各個部門分管的錢糧全部集中清算一遍,工作量都非常巨大,更加別說,還要查處其中一些貪污虧空,有很多扯皮倒竈的事情,是以,進度十分緩慢。

“陛下,臣有異議,新科取中的學子原本只是白身,有些甚至是商賈出生,貪利寡義,怎可驟然之間讓他們接觸中樞要務,管理對於朝廷重中之重的錢糧事,臣以爲,先要對他們的品德進行考察,不然,大量的錢糧到了他們手上,只怕不安全。”

說話的乃是因李孝常事件被罷了工部尚書,後來又被李世民重新啓用爲工部右侍郎的長孫順德。

‘到了他們手上不安全?估計只有進了你腰包,纔算安全。’

孫享福聽了長孫順德奏報之後,在心裡諷刺了一句道,想當年長孫順德還在做工部尚書的時候,修建水庫的錢糧款項,過了他一道手,就少了三成,此人可謂是貪污成性之人,但他是長孫皇后的親族,孫享福沒事可不好彈劾他,因爲即便是他犯了罪,李世民看在長孫皇后的面子,都不會怎麼處罰他,這不,就算是和謀反之人有牽連,他也能很快被重新任命爲從三品的高官,可見爲了貪污這樣的事彈劾他,並沒有什麼用處,反而彈劾他的人,會跟長孫皇后之間起隔閡。

李世民咋一聽上去,還覺得他說的蠻有道理的,然而,這話要是別人說來,他或許就認真對待了,但如果是長孫順德來說,那麼,熟知他秉性的李世民便感覺不對,這是有人想阻撓,或者說延緩財部對於有司財產賬冊的統計。

想想李唐大軍剛剛攻破長安的時候,國庫裡面的錢糧物資堆積如山,再看看現在的國庫裡,空空蕩蕩,可以跑老鼠的景象,李世民不由心裡一悲,他老爹李淵就算再大手大腳,也不可能幾年時間,就把隋朝留下來的財產全都敗光了,這裡面肯定存在各種貪污現象,而且,涉及人員很廣,但是,現在卻又不是他大舉懲治貪腐的時候,因爲這可能牽連到很多人,從而,產生巨大反彈,最終,讓整個改革流產。

于志寧本就是忠直之臣,歷史上,做了東宮左庶子之後,不斷的勸諫李承乾,甚至在守孝期間,都被李世民復情奪起,是李承乾謀反案發後,東宮唯一沒有獲罪,還得到太宗安慰的人。

後來他又成爲了新太子李治的左庶子,並且成功的將他調教了出來,是唐初唯一一個活着的時候,就享受了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師三個顯貴無比的頭銜的人。

可見,高宗李治能夠很好的抓住太宗治國的核心治國思想,于志寧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而這樣一個有政治領悟力的人,怎麼可能是個傻子呢!

聽了長孫順德之言,他頓時就不幹了,反駁道,“取中的考生只是負責清算賬目,如何能夠貪污錢糧?莫不是有人怕賬目清算出來,暴露了自己的貪污不法之舉,故意找藉口拖延吧!”

于志寧言語犀利,被他一反駁,長孫順德頓時眼神飄忽,有些心慌,然而,還沒等他窘態畢露,進一步找藉口阻撓的時候,李世民卻是開口道,“此事朕知曉了,明算科今科取中的考生,還要幫助其它各科的考生覈算考分,要等幾天才能去各部任職,朕希望有司,屆時已經自行整理好了各自的賬目,有虧空的填補,有結餘的上報,在全面清查的時候不要出現什麼紕漏,否則,朕必嚴懲不貸。”

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703章 送葡萄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235章 胡商到第126章 用計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564章 入城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八章 加夜餐第211章 戰略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73章 酒宴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570章 走場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729章 說服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382章 滿月酒第454章 軍議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182章 見李績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269章 私聊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111章 起航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618章 九垸行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165章 忽悠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67章 鏖戰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737章 五年第122章 治病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282章 談心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469章 自救第175章 唐奉義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579章 二進宮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十章 賞錢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207章 輿論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