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對策

人力不可浪費,幾大家的私兵,清一色的全是青壯男丁,即便是死了一兩千,傷了三四千,全須全尾的人也還有七八千之多,這些人自然是被孫享福第一時間利用了起來。

叛罰他們的文書在幾位預備刺史的策略獻上來之後,很快就開具了出來,聚衆殺人,叛勞役十年,服役期間,可憑表現,減刑三次,每次最多三年。

也就是說,如果表現好的話,勞役一年,他們便自由了。

這是幾位預備刺史所提的建議裡面,唯一的一條孫享福覺得很有用的建議,看來他教學的路還很長。

對於這個判罰,幾大家都是鬆了一口氣,叛十年,算比較重了,意思是朝廷不想類似的事情再發生,之後給這麼多次數,這麼大幅度的減刑機會,那麼就是對他們說,聽話的人,可以只是象徵性的懲罰一下,世家子們估計,只要自己不繼續鬧下去,孫享福會在一年之後,把全部的家兵都放回去。

而叛完之後,其餘五家的主要人物才被放了出來,並且被告知,這個叛罰,可不是整個事情的結束,而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不患貧,患不均,這就是人性,孫享福最先把王旭放出去,他們幾個能體會,畢竟,在他們看來,王旭本來就是孫享福的關係戶,可放崔緹卻不放他們,是怎麼回事?

即便崔緹再怎麼解釋,幾個被多關了幾天的傢伙,心裡也滿是小九九,尤其是盧文仲,此次事件,他就是帶頭大哥,居然沒有獲得任何優待,還被關到了最後,讓他十分惱火。

“公子,族老們的判斷是準確的,孫正明在這樣的當口,是不想節外生枝的,咱們的人去到他手下,就能夠學得他的種植技術,這便足夠了,那山珍的種植之法,可一定不能讓王氏獨得。”

一個老僕在盧文仲的面前慢悠悠的道。

“那,我下一步該做什麼?”

盧文仲惱火歸惱火,但作爲范陽盧氏培養的繼承人之一,智商還是不低的,平復了心情,向那位代表族老會過來傳話的老者問道。

“公子這邊要做的,是靜待時機,至於朝廷那邊,自然有人去運作。”

聞言,盧文仲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待那老者退去之後,他又再度約了其餘幾家的公子出來,相互交換意見,不過,卻沒有叫崔緹。

世家的族老會,就他們的智囊團,有他們這些人專門動用腦力在後面運籌帷幄,在他們在臺前管事的公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有目的性的,而且是一環套一環。

這次搞出來的事情,可不只是簡單的挖一些王氏的熟手農夫那麼簡單。

故意挑起衝突,給王氏一個警告的同時,將人手打入孫享福內部,纔是他們想要做到的。

胡人學不會的種植技術,漢人可未必學不會,別說猴頭菇這樣的山珍,就是普通蘑菇的種植,一旦被他們掌握了,也是一筆來錢的大買賣。

所以,孫享福在安排這些家兵服勞役的時候,他們特別的聽話,尤其是知道自己是被派去種植柞樹之後,孫享福居然在好多人臉上看到了興奮的笑意,這些家兵,可真不是什麼好演員。

“老唐,我是不是中計了?”

野外的一處荒坡之上,教導完衆多勞改犯種植柞樹的孫享福喝着奶茶,向押送物資過來的唐奉義問道。

現在,基本所有世家子都知道柞樹跟猴頭菇有關係了,孫享福不止從這些家兵不專業的表演中看出了端倪,還收到了揚州四大家的求告,他們,居然也想派人來幫孫享福種樹,是以,孫享福才反應過來。

“可能吧!王氏的家兵是你跟王旭說好了的,聽話些倒不奇怪,可其它幾家的,也這麼聽話,就不太正常了。”唐奉義指了指那些到了飯點還在忙活的家兵勞改犯們道。

“他們難道不是在投表現,爭取減刑嗎?”

孫享福的小跟班虞方插話道。

關中的種苗都下了地,他這種只會動動筆寫寫字的傢伙留在關中也沒有什麼用了,就和他的幾個堂兄弟結伴到了善陽。

同來的還有春桃和紅梅,然之後,孫享福晚上睡覺的時候有人陪了,而白天,身邊又多了幾個跟手跟腳的半大小子,誰叫他們這段時間在幸福村認清了所有的農作物,完成了孫享福的考覈呢!

“呵呵,減不減刑,可是我說了算,不,以後,你說了算,怎麼樣,有沒有興趣當我善陽勞教所的所長?”

對於世家子這些手段,孫享福並不以爲意,種植柞樹的事情,他會一直推進下去,直到草原上綠樹成林,沙漠完全變成綠洲爲止,而種植技術是他本來就要推廣的東西,至於這些家兵麼,既然落在了自己的手上,孫享福怎麼地,也要榨乾他們的價值,對策,他很快就想好了。

“勞教所所長?這,是一個官職麼?”

“沒錯,就是一個管理所有犯人的官職,我跟你說啊!想做這個勞教所所長可不容易,首先,你得摸索出一些洗腦式的教育方式出來,知道什麼叫洗腦不,就是”

好吧,孫享福天馬行空般的想法又冒出來了,唐奉義最佩服就是他這一點,總是能用一些別出心裁的方式,化解眼前的難題,同時,還能變阻力爲動力,一旦這個勞教所像他描述的那樣成立以後,估計這些家兵,那些世家子是要不回去了。

虞方想不到自己這麼快就入仕了,勞教所所長,據姐夫孫享福說,這是個七品的官職,他的幾個堂兄弟,將會成爲他的佐官,不僅有專門的辦公區域,名下還會有很多田產或林產。

孫享福還會將一支超過千人的獄警隊伍交給他統領,倒是比尉遲寶林的治安署也差不了多少,才十四歲的他,對於這個官職充滿了雄心壯志,發誓,一定要摸索出一套洗腦式的教育方式,讓那些犯了罪的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所以,此後他也不用跟着孫享福忙農耕了,帶着蘇定方調撥給他的人,找周純的工程隊要了一些工匠,便開始按照孫享福給他設計的圖紙,建造所謂的勞教所起來,位置並不在善陽城內,而是在善陽通往定襄的曠野上,這裡有好大一片地,都將歸他所管理的勞改犯種植。

這些都是後話,目前,指導屬下的牧民開荒纔是關鍵,種柞樹的事情,孫享福只是教了三天,在自家幾個佃戶的帶領下,那些勞改犯基本都學會種植了,孫享福壓根都不擔心他們跑,只派了幾百人看守他們,負責管理他們安營下寨,工作分配和伙食的事情就好。

孫享福自己,則是回到了善陽,開始組織一些婦人做選種的工作,還有製作營養鉢的人手也不能少,關外的土地較之關中肥沃的多,而且晝夜溫差大,更加適合棉花,哈密瓜等作物的生長,孫享福從長安帶來的種子很多,這種苗生意,在關中沒有掙着什麼錢,在善陽,卻是能讓他大賺一筆。

然而,製作營養鉢沒什麼難度,可善陽這邊,會打理配置出來的種苗的的熟手農夫沒有關中那麼多,最多的,只是連營養鉢都沒見過的胡人,是以,最開始的進度很慢,孫享福沒有辦法,只得慢慢教。

沒幾天,善陽五姓七家屬下私兵大規模械鬥的事情便傳到了長安,朝堂上,本就扯皮吵吵鬧鬧的氣氛更加火爆,像一鍋煮沸了的油,沸騰起來。

初一聽到這個消息,李世民是興奮的,孫享福的計策,到了現在,總算是起到了實際性的作用,然而,很快,他就冷靜了下來,因爲,朝廷上面爭吵的方向,從新政,演變成了相互攻詐,這可不是什麼好局面。

孫享福的陳情報告和處置方案,李世民早前一天就看過了,李世民的看法跟他是一致的,必須先保證朝廷改革的順利進行,北地的開發穩步推進,所以,李世民在大殿之上宣佈,此事,等他北巡的時候親自處理,而且,在朝堂上確立了他北巡的時間,五月下旬。

也就是說,在五月底之前,朝廷的改革制度,必須完成,時間只剩一個來月。

然之後,奇怪的一幕出現了,原本在一些蠅頭小利的糾纏不清的世家系官員,都不糾結了,選擇了聽從朝廷安排。

將自己的職田,食邑,封地交出來,無非就是這些官員們喪失了對各種資源的掌控權,其實,他們的利益,已經在俸祿上補足給了他們。

就拿王圭來說,他的官職是侍中,三品,但有永寧郡公的爵位在,以高的算,按照從二品官,貞觀朝加俸以後,他的俸錢是一百二十貫,俸米是六百石,以市價,差不多也是一百貫左右,職田產出,算兩千石,以市價算,也就三百來貫,還有僕,役,車馬等補貼按市價算,差不多是百把貫的樣子。

另外,新增的什麼魚俸,衣俸,碳薪之類的,加起來,也算個百把貫,一年的總收入加加埋埋,不到一千百貫。

而現在,朝廷給他開出的月奉達到了五百貫,一年可是六千貫,足足翻了六倍以上!他還有什麼不滿足?

當然,高俸祿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只是爭對實職主官,王圭如果沒有侍中的實職在的話,也拿不到這麼高的工資。

像正一品實職主官,在這次改革中,月奉定爲八百貫,可真正拿這個工資的,一個也沒有。

因爲大唐二品以上,不設實職,哪怕你是親王爵位,沒有實職,每個月也只能拿個六七百貫的俸祿。

比王圭的工資高些的,也就那些有實職在身的國公了,大多能拿到將近六百貫的月俸,尉遲恭這樣的,差不多七百貫,這是因爲加在他身上的勳爵多了,李世民將他食邑折算出來的錢加成在了他的俸祿裡面。

至於六部尚書,工資則都是在四百貫左右,三品往下的,從下,從上,正下,正上,每一小品級相差十貫。那麼一個大品級,相差就是四十貫。

地方主官,有補助加成,像七品官,在朝堂的話,差不多是兩百四十貫,在地方上當縣令,則是有可能拿到三百貫,中縣和下縣的縣令,遞減二十貫,分別是兩百八十貫和兩百六十貫。

至於那些非主管官員,工資水平那就又差了一個等級了,一州刺史,正五品的話,按品級是三百二十貫,實際可拿到三百四十貫以上,最高三百八十貫。但同樣品級的州長史,最高卻是隻能拿兩百八十貫左右,還沒有一個上縣的縣令工資高。

更加別說在朝廷裡,主官少,副職,閒職多,月俸也都會有較大差距,像六部尚書,他們的工資確實高,可他們的屬下,全部淪落爲了副職和佐官,同樣的品級,卻沒有地方主官的工資高。

李世民這麼設置,就是爲了讓管事幹活的人多拿錢,清貴,清閒的官員,少浪費國家資源。

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146章 制海鹽第419章 回長安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454章 軍議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126章 用計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470章 夜襲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760章 治理難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193章 殺心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714章 航海人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73章 酒宴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336章 再起程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267章 受邀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