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

如何在他們不自覺的情況下,挑撥他們往死裡鬥,這是個技術活,所以,李世民今天死了很多腦細胞。

“陛下,安北都護孫正明私授官田三百萬畝,乃觸犯國家律法的大罪,臣請陛下依法嚴懲這類枉顧國家利益的大奸臣,收回被他私授的田地。”崔世勳不顧站在他前排的王圭的臉色,死咬孫享福觸犯國法這一條道。

王圭目前可是侍中,官位比崔世勳大幾級,對於他敢無視自己的眼神警告,十分惱火,吹了吹鬍子出班道,“陛下,您設立安北都護府,放給孫正明的可是全權,這就是說,他有權力分配其轄區的土地,並不算違法,授田三百萬畝於王氏,定然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陛下不可橫加干涉,打亂邊地的發展。”

“非也,非也,朝廷放權給孫正明,可不是讓他在邊地謀私利的,臣認爲,孫正明此舉有勾結王氏,謀取私利的嫌疑,陛下應該暫停他的職務,讓監察御史把事情調查清楚,再作決斷,至於那三百萬畝田地,應該由朝廷收回,再另行處置······”

崔鄭王盧李,五姓七家的官員在朝堂上的口水戰全面拉開,都不用李世民張嘴,他們就自顧自的說個沒完,直到內侍王得用在李世民的耳旁小聲的耳語了幾句,李世民才悠然一笑道,“諸位愛卿說的都有理,朕一時也無法決斷,不如這樣,諸卿暫且下去商議,等朕對此事詳查之後,再作定奪。如今關中大災,各處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咱們先解決了當務之急再說。”

李世民這麼說,大臣們只好暫時閉嘴,剛纔,王得用傳過來的口信就是一個字“拖”。

這是李世民特意派人去問馬周得到的建議。

在這個當口,拖有一個好處,那便是加深七宗五姓的裂痕,事情一天沒有着落,他們就一天會爲自己家族的利益爭取,爭着爭着,就容易爭出真火來,看王圭面對其它幾家的噴子的時候的那副表情,李世民一下就明白了馬周所說的這個‘拖’字的精妙之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讓關係錯綜複雜的這些世家鬧分裂,就應該讓他們長期處於爭論,爭鬥中,遲早有一天他們會不理智的,那個時候,機會就出現了。

退朝之後,李世民第一時間就在御書房召見了馬周,現在,他已經是中書舍人的官職,掌侍進奏,參議表章,是皇帝的小秘書之一,對於整個國家的政治都有比較全面的瞭解。

“陛下,孫正明故意去信讓魏大人彈劾於他,就是想將王氏架在火上烤,八十萬畝香料田給王氏帶來的利益就是近千萬貫,這三百萬畝田,王氏是不會放手了。

是以,爲了保證田地能夠入手,以王大人爲首的王氏大臣們肯定會用一些非常的辦法,陛下先拖他們幾天,讓他們把關係吵僵,再透點風給王大人,告訴他,陛下您是支持孫正明的決定的,無奈朝堂上阻力太大,您也沒有辦法。

王圭大人乃是侍中,位高權重,一定會利用手上的權力,來清除那些阻礙他王家拿地的官員,您順勢助之,那麼,他們自己的爭鬥,就會從利益爭鬥,轉華成權力爭鬥,如此,陛下便可不着痕跡的將一些重要的職位騰挪出來·····”

“賓王此計妙哉,然而,若是大量清除世家系官員,朕手中又無人可用,該當如何?”

如果有條件,李世民是不想讓一個世家子在朝堂上爲官的,然而,這是不現實的,大唐的讀書人太少了,即便是他上位之後,已經在全力發展教育,但這才兩年多的時間,人才不是那麼快就能培養起來的,在沒有人能夠勝任那些官職的時候,即便是知道這些世家子把家族利益看的比國家利益還重,也不得不啓用他們爲官。

“陛下,臣近日看了孫正明上報的安北都護府官員的名單,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馬周想了想道。

“什麼事情?”

“他在任用官員的時候,涉及錢,糧,軍的,大多是使用沒有背景的平民百姓爲官,把住源頭,而其它方面的官員,卻是全部任命了王氏的人。

這些管錢,管糧的官員,基本都只是會些最普通的書寫算數而已,然而,他們辦事很實誠,在他的規章制度下,很輕易的就能把事情辦好。

軍隊就更加不用說,蘇定方,郭破,阿布突思,席君買,這些人在朝堂上都是沒有根底的人,做人做事的目的很單純,大都是唯他的命是從。

而掌握了錢,糧,軍,他要在按北都護府實行的任何政策,就全部都暢通無阻了。”

說罷,馬周還將孫享福的施政報告展開放到了李世民面前,上面,首先就是對官員的職務職權劃分,比如孫享福旗下的縣令,一水的姓王,甚至各部功曹,也都姓王。

然而,這些主管具體事務的功曹們,卻不是聽從縣令的全權管理,還需要向他們的上一級主管官員負責,就像後世,縣局歸縣長管,但也要接受市局的領導一樣。

縣裡主管倉庫的倉曹,接受州里主管倉庫的倉曹領導,縣裡主官刑名治安的縣尉,接受州里主管刑名治安的治安署長領導,稅收,財物出納等等等等,都有一條單獨的線直通孫享福,而在這條線的最上端,孫享福只是任用了幾個自己的親信,就把全局把控了,甚至,他只在錢糧軍三個方面任用了自己的親信。

而縣令,作爲主政官員,你只管民生,哪裡缺衣少糧,你就上報,申請補貼安置,上一級官員批了條子,戶部功曹負責發放。

哪裡需要修橋補路了,你上報,上面一級官員批了條子,工部功曹去戶部功曹那裡領取上一級官員批下來的經費材料,工部去修建。

戶部官員,見條子,給東西,給了什麼,應該還剩下什麼,有明細,一查便是一目瞭然。

稅吏收任何稅收,都是按實際所收開發票,百姓和官府各式一份,不定期有清查,百姓拿不出票來,可以去查存根,存根上也沒有記錄的話,那就是你沒交。

百姓拿出了票據,官員拿不出存根票據,就必然是貪污,要負全責。

每張發票和發票存根都有編號,一戶一號,多少戶百姓,你收了多少東西,一查票據,一目瞭然,你想把百姓的票據和存根都抹去,不好意思,清查的時候不能缺號,缺號官員負全責。

當然,目前朔州,包括安北都護府所有的田地都屬於免稅期,農戶只有少量的人頭稅要交,稅收的主要來源是集中在工戶和商戶身上。

縣令什麼都管,但只有清查監督權,錢財不入縣令手,各司的上官,會對各司進行檢查覈實,縣令沒有挪用的權利,各司自行挪用,將會面臨縣令和各部門的雙重檢查,各司的工作可不單單要滿足縣令的施政要求,他們還要對自己的上線負責。看上去所有事情都要經過縣令的筆桿子審批,或者上報,實際上,幹活的人,都是按照自己上頭部分制定下的標準在幹活,縣令干涉不了。

至於文教,接待,或者一些日常事務的處理,孫享福也是大量任用王氏子弟,因爲負責幹這些活的人,並沒有掌握什麼實際權力,只需要撥給他們固定的經費就好。

這種雙重監督管理的辦法,不僅能夠大幅度的杜絕貪污**,還能讓孫享福很輕鬆的就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上。

發現問題,考察問題,解決問題,是三撥人,孫享福只需要抓住其中考察問題的這一撥人的權力,就能把三撥人全部管理起來,而偏偏,考察覈實情況的這一撥人,並不需要高深的文化。

他們只需要實地去清點數量,檢查質量,確認是不是有這麼回事就行。

當然,不是說這麼管事情就有多麼高明瞭,只是在沒有過多的人手管事的情況下,這麼管,比較省事,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馬周建議李世民也這麼幹,這樣不僅能讓皇權更加集中,而且能暫時解決他人手不足的局面,同時,還有弱化地方官權力的意思在裡面,要知道,五姓七家,就是因爲有大量官員在地方上任職,才能對李世民的政令陽奉陰違。

“嗯,此法當好生研究一番,補足其中不足,或許就能大幅消減世家子手中的權力。”

李世民是聰明人,一點就透,他一生最大的兩個特點是知人善用和明辨得失。

當一個皇帝會用人,又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那麼治理國家起來就事半功倍了,是以,在和馬周商議了一個下午之後,李世民將魏徵送來的奏章都留中了。

留中,就是不作處理的意思,那麼,在善陽的孫享福就還是愛幹嘛就幹嘛。

晚上,他在書房裡聽取無影兒對今天城內所有情報的彙總報告。

王家宅子裡面差點打起來了,各家收到了孫享福私授王家三百萬畝田的消息,聯合起來質問王睿,要求他們王家把這些田拿一部分出來分給幾家,並且退出土地競拍。

王睿自然是不同意,孫正明是他王氏的親密合作夥伴,爲王家爭取利益,那是理所應當,有本事,你們自己去培養一個像孫正明這樣的人才啊!

他宣佈,這三百萬畝地王家不僅種定了,而且,競拍的時候,也一定會拍下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田地,誰有本事跟我王氏比錢多,就儘管放馬過來,別拿姑姥爺,姨姥爺的身份說事,這些地,可是能夠世代傳下去的產業,容不得王睿不爲自己的子孫爭取,他卻沒有想過,到了目前爲止,這幾家都還沒有就那五百萬畝馬上要拍賣的一類地做好詳細的分配呢!

然之後,還有回室韋部和靺鞨部在城中表現出了不友好的情況,要不是治安暑,這兩部的人馬差點在城中展開械鬥。

也無怪他們這麼着急上火,這兩部的地盤那是全線交界,而且,都是在東北苦寒之地,平時爲了爭奪生存資源,就摩擦不斷。

如今,安北都護府標註出來的三類地,靠西邊的不敢想,靠東邊的,也足有千里方圓,這塊地可是跟他們相距不遠,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塊嘴邊的肉,他們能不想吃?哪怕吃下一半,也能讓他們的實力大增,當然,如果拿下全部,那就更好了,這可以讓他們做做自己的部落成爲下一個類似突厥汗國的美夢。

孫享福之所以單獨的把這一塊劃出來作爲三類地,本來就是打着引起他們爭鬥的心思,他們自己打起來,對於大唐的依賴就越發嚴重,一桃殺三士嘛!

拍賣會還有三天就要召開,城中的情形一如孫享福預料中的好,然而,爲了這把火能夠燒的更加旺盛一些,孫享福還需要做的更全面,細緻一些,韋叔諧代表的關隴世家集團需要利用,魏徵代表的山東世家集團需要利用,甚至,以揚州四大家爲首的淮南世家集團,也可以利用,讓他們全部都爭起來,這場土地拍賣會才熱鬧。

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398章 論法第180章 行軍難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177章 王旭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149章 歸來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147章 豐收樂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273章 酒宴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265章 會夷男第519章 安排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180章 行軍難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193章 殺心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六章 小河集第372 人才缺乏第285章 上朝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729章 說服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421章 又上朝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11章 戰略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159章 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