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簡在帝心

‘人言可畏’這四個字在任何時期都是至理名言,世家子想洗脫孫享福打翻的屎盆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首先,他們不能私下裡幹掉孫享福,不然,他們就是對說實話的人打擊報復。

其次,他們得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不然,你就得承受天下人的指指點點。可惜,孫享福說的都是事實,想編造一個假真相,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輿論攻勢的好處就是它不把事情在朝堂上政治化,李世民不會就報紙上的一些事情來問崔王鄭盧幾家的罪,這幾家也沒有理由向朝廷發難,畢竟,這事情不是李世民搞出來的。

所以,李世民的案几上,彈劾孫享福肆意傳播謠言,毀壞幾大世家清名的奏摺堆積如山,把這些請斬他的摺子如果統計一下數字,一定能創下一個前無古人,後面也不可能有什麼來者的記錄出來。

這時候就是體現李世民對孫享福偏袒保護的時候了,他都懶得翻看了那些奏章,你們彈劾你們的,朕還需要他取牛痘,抵禦天花瘟疫呢!

事實上孫享福敢在這個時候把事實鬧的這麼大,就是篤定了李世民不會因此懲罰他,甚至,他一早就猜到了李世民會幸災樂禍,看世家出醜。世家系的人也明白這個道理,知道瘟疫沒有解除,他們是動不得孫享福的,所以,目前,也只能是彈劾打嘴仗,儘量的把自己表現的是受冤枉的姿態。

長安的情況就這麼微妙的保持了平衡,世家的名聲被報紙刮起來的這陣旋風搞臭之後,民間該傳的很厲害,朝堂上該彈劾的還是繼續彈劾,反正李世民就是誰都不處理,也沒有人能夠逼着他處理。

直到幾天後,取牛痘的工作不需要孫享福親自動手了,關中的底層百姓也都不把世家子當好人看了,一切都向孫享福預想的情況發展的時候,事情出現了一些變化。

突利在朔州以東八百之地的草場穩定下來之後,聚集了兩萬餘青壯向朔州靠近,薛延陀部和回紇部並未就此事做出任何迴應。

這對大唐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要知道,越是臨近秋收,田地裡無糧可收的關中百姓越是出現恐慌情緒,沒有糧,這個冬天大家就過不去,而這個時候要打仗的話,那家有餘糧供應府兵出征?

孫享福對於朔州的防務其實是有信心的,善陽城之堅,不輸長安,馬邑城同樣是個戰爭堡壘型的堅城,有三千裝備精良,訓練強度十足的兵馬,以及數萬隨時可以召集起來守城的百姓,不是突利的兩萬殘兵能夠輕易拿的下的,另外還有王家的數十個堡壘作爲第一道防線······

“不對,薛延陀部和回紇部沒有趁機吃掉突利,一定是有人從中做了手腳,多半是王麟,看來,這傢伙現在是要置我於死地了。”

孫享福略作推測,便感覺不妙,喊了張軻,趙強和一衆護衛來,一起打馬去了長安。

現在,有關孫享福的事情,都是大事情,雖然他只是個五品長史,但請見的請求第一時間就被內侍傳到了李世民哪裡,沒多久,孫享福便被帶到了御書房。

一番見禮之後,孫享福直接開口道,“陛下,關中的賑災計劃已經要進入第二步了,不知道朝廷拿出來章程來沒有?”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越是靠近秋冬,關中的民心越發不穩,但是朝廷現在是真的沒有餘錢拿出來實現孫享福所謂的以工代賑的賑災計劃,只是愁眉苦臉的看向他道,“今年關中絕收,朝廷無有稅收進賬,去年的餘財,只夠供養前些日子出征玉門關的幾萬大軍,而且,這幾個月關中之地四處都需要賑濟,別說是國庫,就是後宮內庫的錢糧也已用盡,哪裡還有錢糧上馬如此大的工程。”

李世民沒有錢,孫享福知道,可孫享福現在也沒有錢了,這一個多月來,幸福村每天花錢像流水,整個關中之地的蝗蟲被他私人掏錢包收起來了大半,雖然儲備了很多蝗蟲粉,但是兩百多萬貫現金也全部花出去了,然而,修路,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徵地,尤其是大路,需要的田地數量不少,這就要先拿一筆錢財出來購買那些私田。

另外,數十萬,甚至近百萬人的勞作工具,這也需要大量的錢財來打造,即便是有嶺南,揚州運過來的糧食免費給這些災民吃,朝廷想要完成這麼大的工程,也需要投入一大筆錢來安置各方面,沒有這筆錢,你的局面就轉不開。

“陛下,臣有一策,可解當下困局。”孫享福想了很久之後,才決定將後世常用的一個發展手法用出來,那就是發行國債。

“有何良策,快快道來。”李世民現在是有藥好過沒藥,什麼辦法策略他都願意聽,最近馬周可是被他指使的團團轉。

“發行國債,借錢修路,收費還錢。”

“國債?”

“對,以朝廷的名義,向天下百姓借錢,許以利錢,以借到的錢,用來賑災修路,路修好之後,針對使用者收取相應費用,用以抵還借款以及利息。”孫享福解釋道。

“不妥,不妥,連走路都要收錢,那事後百姓一定會罵朝廷橫徵暴斂的,如此行事,有失民心。”

借錢這個事情,李世民不是沒有想過,但沒有想過像孫享福所說的這麼大規模,一聽孫享福說要收走路的人的錢財,他第一反應就是搖頭拒絕,要知道,前隋時期,楊廣橫徵暴斂,就曾經搞出過一種城門稅,就是百姓入城要交稅,這種稅其實沒有真正給朝廷收上來多少錢,大部分都被底下的小吏貪污了,但它造成的影響卻非常大,影響的城市的商貿,剝削了窮苦的底層百姓,是楊廣喪失民心的一大敗筆。

“不收費就只能用朝廷的稅收去填了,如此的話,朝廷就需要把帳期放長些,畢竟,朝廷每年的稅收都有其它用途的。”

賑災是眼下的當務之急,在沒有其它辦法的情況下,李世民只能考慮孫享福的建議,就發行國債的一些注意事項跟李世民詳細的聊了聊之後,孫享福才提出了讓朝廷派兵增援朔州的事,他老婆虞秀兒可還在朔州呢!

朔州的事情,說急,它不急,說不急,其實它也急,以突利的那一兩萬人馬,想要打下朔州並非易事,再說了,王旭不可能坐視突利統治朔州的,他們可有幾萬青壯家兵和八十萬畝年利潤可達數百萬,甚至千萬貫的香料田在哪裡呢!

然而,突利之所以能夠對朔州保持進攻態勢,很可能是得到了王麟的支持,那麼,他向朔州靠近,搞破壞搶劫的可能性就很大,孫享福和李世民都不想剛歸到治下的朔州之地的百姓再受荼毒,是以,快速出兵防備,也是很有必要的。

“朕最多能調五千兵馬前往朔州,而且,時間不會太久。”李世民思慮良久之後才道。

“可是李靖將軍訓練的五千遠征軍?”聞言,孫享福就懂李世民的意思了,目前,長安能夠調動的,還真就只有李靖的這五千人馬,因爲他們不需要朝廷供養,一早就做好了遠行的準備,最遲八月,就會再度護送西域胡商回國,也就是說,其實這五千兵馬,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能夠供李世民調度,畢竟,出錢養他們的,是那些胡商。

全騎輕裝簡行,這支有遠行經驗的軍隊一日行軍可達三百里以上,他們的戰馬都安裝了馬蹄鐵,即便是奔跑起來,也沒什麼損耗,加上可能出現的修整,最多七八天他們便可到達朔州邊境,現在是初秋天氣,日日晴好,加上返程時間,那麼李靖這支兵馬用在朔州作戰的時間有十多天,倒是夠時間與突利一戰。

“正是,這支人馬裝備精良,且行軍經驗豐富,只是沒有見過血,讓他們跟突利的殘兵敗將殺一場,倒也合適。”

李世民的軍伍經驗豐富,他的評價自然是中肯的,然而,以少兵力打多兵力,孫享福總覺得不牢靠,雖然帶兵的那個是被後世稱作軍神的人物。

“陛下,李將軍雖然兵精將勇,但畢竟只有五千人,臣身爲朔州長史,在朔州存亡之際,應該返回朔州主持大局,只是這接種牛痘之事······”

“你要回去,就回去吧!惹了那麼大的禍,回去避避也好,不過這次對抗瘟疫的功勞,朕就只能記在心理了,如今大唐乃多事之秋,很多事情不能做的太過,你要體諒朕。”

孫享福從開始運作報紙的事,就沒想過這次能得到什麼賞賜,世家子的報復李世民能幫他扛下一半,就阿彌陀佛了,不過從李世民嘴裡聽到幾句軟話也是不容易了,這比以前被無償剝削的時候爽的多了。

如無意外的話,對抗瘟疫的功勞應該會被李世民安在孫思邈和李淳風的頭上,不對孫享福大肆封賞,就不會刺激世家敏感的神經,明面上只要李世民擺出打壓孫享福的態度,世家系的官員就不好借題發揮,在李世民面前鬧情緒,這是李世民和孫享福已經逐漸形成默契了的事情。

當然,牛痘這玩意孫享福也不能一直把持在手上,惶恐的向李世民表示了自己不會持功自傲後,孫享福又道,“陛下,牛痘可以抵抗天花,但供應完渭南的百姓之後,數量依舊不多,陛下可以讓人在市面上以高價放出少量,回籠一筆錢財,以作備用,關中這個冬天,註定了是不好過的啊!”

也就是孫享福敢鼓搗李世民用這玩意掙錢,要是別人說出這話來,估計會被李世民杖斃,但細細一想,李世民不得不承認,這樣,能得到一筆錢財解決朝廷週轉困難的局面,便問道,“取痘種痘的本事,你屬下之人可都學全了?”

“呵呵,說穿了,那本事不值一提,只是因爲人們害怕這個東西,所以畏之遠之,幸福村現在會取痘種痘的人有很多,陛下儘管徵用他們便是。”見李世民並不抗拒用牛痘掙錢的事情,孫享福便呵呵笑道。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即便是李世民不想,在實在沒錢的情況下,也不得不用上這些辦法,他心裡也知道,孫享福之所以有這個建議,是想坑那些富人一筆錢,對他們小小的報復一下,現在這個情況,也只有那些富人能花重金買命了。

既然要決定了要做,李世民就會把事情做的徹底一點,他準備和以前一樣,用皇家來給別人做樣子,連皇家都高價向幸福村買牛痘接種,便能讓那些等着無償使用牛痘的人死了心,也掏錢出來購買,於是點了點頭道,“幸福村的百姓研製藥物花費巨大,明日便讓他們到宮裡,爲皇室成員和一干宮人分批種痘,內宮會重金相謝的。”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籤"記錄本次()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蘭嵐謝謝您的支持!!

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717章 到遼東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711章 誣告第267章 受邀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300章 大動作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23章 又出招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271章 新作物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180章 行軍難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130章 計策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368章 定計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147章 豐收樂第365章 戰報來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70章 夜襲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382章 滿月酒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150章 滿船寶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479章 王麟隕第211章 戰略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620章 九垸夜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559章 擒王浩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717章 到遼東第659章 上門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