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

瀝肥其實並不難,這個時期能夠輕易做到的有高溫堆肥法,和腐化發酵法,由於高溫堆肥法會污染空氣,在人口密集的關中根本不適合用,所以孫享福只是教了這些孩子們腐化發酵法。

過程很簡單,在挖好的池澡中放入動物或人的糞便,以百比一的比例加入桔梗粉末,鋸末,麩皮之類的發酵即可。

夏季,這種傳統發酵的糞池只需要十幾天就能徹底腐熟,瀝出來的有機肥施用很方便,氣味也小,而且一般不會出現二次發酵,燒根燒苗的現象,施用過一次,就能夠多年受益,以雞糞的效用最高。

當然,瀝這種肥最不好掌握的是比例問題,因爲沒有人去稱糞便的重量,大多是目測一下,發酵物添加的太多或者太少,發酵出來的肥料都有一定的區別,他們都是孩子,做事情難免丟三落四的,像趙河,就胡亂撒了一把東西在自己挖的豬糞池中,每次他跑去看糞池的時候,還習慣性的撒泡童子尿在糞池裡,結果他那一池糞就沒有孫得壽,王二小他們瀝的好。

但幸福村的學習氛圍是輕鬆,包容的,錯了可以,再來過,一直弄對了爲止,村子裡有足夠的儲備讓他們試驗,玩耍。

從去年孫享福知道今年的家禽家畜飼料儲備豐富之後,就交待過孫二力組織人手,挖沼池儲肥了,這半年多過去,各大沼池裡的沼液,沼渣已經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數量,一旦今年的蝗災過去,孫享福在關中能夠耕種的土地,都會用這種高肥力的東西做底肥,按照後世的耕種標準,種植一季農田。

“陛下來了,拜見陛下······”

看到皇帝一行人朝這邊走來過來,孩子們一點也不整齊的朝李世民行了一通禮道,不過李世民也沒有責怪他們,笑着看向孫得壽道,“你們剛纔所說的生菜,是什麼菜?朕怎麼沒聽說過?”

“呃,生菜是我大哥從嶺南帶回來的一種蔬菜,關中夏日裡也適合種植,王二小,趙河,馬育他們三人都有種植,您看。”

生菜種植歷史悠久,是一種在唐朝中頁就在中原大地全面普及的蔬菜,孫享福在嶺南看到這種蔬菜之後,想到長安貌似還沒有什麼人種植,就弄了些種子回來,今年還是第一批在長安種植,當然,隨着趙龍往中南亞地區跑的越頻繁,更多的蔬菜植物種子會被他收集到長安來。

李世民隨着孫得壽指引的方向菜地裡看去,只見一株株綠瑩瑩的蔬菜整齊的排列在田地裡頭,發乾的泥巴上,還有他們剛用水壺澆過的水跡。

“這些菜是你們這些孩子種出來的?”

不光是生菜,其它好多種農作物都是整齊排列在田地裡,不是專業搞農耕的,還真認不全,雖然此時天干地旱,蝗蟲很多,但這裡的蔬菜長勢卻很喜人,顯然是整天都有人在照料。

“是的,這是我農門子弟的課業。”

“課業?”

李世民有些驚訝,他發覺自己對這個農門的瞭解竟然只有一本《齊民要術》,卻沒想過農門居然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教育系統,他們的傳承可不是讀懂那本書而已,而是要實際動手。

“你們學習的東西不是《齊民要術》上面記載的嗎?”李世民繼續問道。

“呃,我大哥說,《齊民要術》上記載的只是基礎,是第一代老祖研究的知識,我們農門傳人必須一代接一代的創造出更先進的耕種養殖技術,哦,先進,就是更好更高明的意思。

而我大哥是第四代傳人,在他之前就已經有兩代師祖的知識超越了祖師爺,而他掌握的知識,至少比《齊民要術》上面記載的超出了三代,要高明的多,而我們的任務,則要超越我大哥,爭取成爲下一代的接班人。”孫得壽照着孫享福之前編的謊話解釋道。

“這農門的傳承,竟然是這樣的。”

不光是李世民,蕭瑀和房玄齡等人都是十分驚訝,古人對前人留下來的知識都是比較尊重的,生怕傳承的時候出現錯漏,古籍孤本之所以那麼珍貴,除了因爲少,還因爲上面記載的是最原始的知識,似農門這種專司推翻前人的教育方式,卻還從未出現過。

“呵呵,我大哥還說過,其實不僅是耕種養殖的技術,其它任何技術,都應該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尋求突破,進步,這樣,人類的文明纔會快速進步,不再因爲無知,而做很多傻事。”

孫得壽畢竟還是個孩子,沒有什麼心機,孫享福怎麼跟他講的,他就怎麼說出來了,不過這話卻是勾起了李世民幾人的興趣。

“你大哥認爲這世上很多人在做傻事?”李世民刁鑽的接過話道。

“是啊!我大哥說那些造反的人就很傻,無論成功與否,還不是一日三餐,生老病死,圖的是個啥?虛榮心而已,這是一種很低級的情緒,被這種低級情緒左右的人,都是還沒有活明白的傻瓜。”

孫得壽這句話李世民很認同,沒有帶領天下人過上好日子的政治抱負,只因爲自己的一時貪念而造反的人,確實很傻,但是,他所說的文明的進步,能減少這樣的傻子誕生嗎?

這是一個李世民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像之前他突然感覺自己應該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在前面一樣,是未來他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你先前說你大哥的農耕技術已經超越了《齊民要術》記載的很多,那他現在能把一畝田,種出幾倍的產量來嗎?”李世民問了個大家都很感興趣的問題道。

孫得壽思考了一下,點點頭答道,“理論上可以,去年大哥在沒有瀝出有機肥的情況下,把小麥的產量提高到了四石多一點,今年,有了有機肥,產量可能會再提高几成,比原本兩石多的產量高出兩三倍是不在話下的。”

後世的小麥畝產達到一千斤以上並不難,那就是八石多,即便現在因爲種子,肥力,農藥的緣故,不能完全達到後世的產量,但畝產六七石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別忘了,這個時期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污染基本沒有,日照十分充足,只要田地裡肥力足,種植的方法科學,農作物的長勢未必會比後世差。

“什麼叫理論上?”李世民再度追問道。

“就是,在各方面準備全部做到最好的情況下,就好比小子這試驗田裡種的冬瓜,幾乎滿足了冬瓜生長的最好條件,如果是按照這種條件種植一畝地,產量恐怕會達到過萬斤。”孫得壽指了指插着他的名字的牌牌的那塊區域的幾根冬瓜物道。

中原人很早就學會了種植冬瓜,《齊民要術》上就有種植冬瓜的記載,然而,在有機肥和定植授粉的幫助下,試驗田裡的冬瓜會比普通農戶種植出來的冬瓜大很多,當然,孫享福不會無聊的讓他去研究一種已經有較成熟種植技術的瓜物,他給孫得壽的命題是讓冬瓜變種,長出同樣適合夏季食用的節瓜。

“畝產萬斤的冬瓜?”

李世民和幾位大臣們都有些發愣,冬瓜個頭大不假,但這個時期,能超過十斤的冬瓜已經算個頭大的了,而且冬瓜生長需要的肥力和水分特別大,是以,很少有人大面積的種活,專門種植冬瓜的田地,畝產兩三千斤倒是可能做到,可畝產萬斤,那就不是一兩倍了,那是五倍以上的產量。

他們卻不知道,去年幸福村的大棚裡,就曾經種出過好多個重量在五十斤以上的冬瓜,在後世,通常有冬瓜長到一個成年人都抱不動的地步,一百斤以上的冬瓜比比皆是,甚至有長到200多斤的超級大冬瓜,畝產萬斤那可不是什麼難事。

“嗯,植物通常比動物更簡單,瞭解了它的生長習性,滿足它的生長條件,就能讓它長的很好,我們現在種植這些實驗田,就是爲了更好的瞭解農作物的習性,然之後,做一些優種培育或者變種,尋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

好吧!講的專業了些,李世民等人就更加不懂了,但不管怎麼樣,今天在幸福村轉完這一圈,李世民對於農門,有了更深的瞭解。

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農門能很好的解決百姓食物的問題,那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現在對於這個學派有了更多的期待,回頭這幫孩子的名單隻怕都會被密衛記錄在案,等到他們長大成人時,李世民很有可能大用他們。

像看稀奇一般在孩子們的試驗田裡參觀了一遍之後,李世民看到了被侍衛從長安大牢裡提出來的孫大力,由於李世民原本就沒有打算爲難他,所以,他在大牢裡過的還算舒坦,他現在身上還掛着皇莊管事的身份,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李世民的家臣,只是還沒有入品級而已。

“孫大力,如果孫正明遭遇了什麼不測,你能不能將這個村子繼續保持現在的樣子經營下去?”

“呃,回稟陛下,這個,小人沒有想過。”孫大力還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見皇帝,有些侷促的抓了抓頭皮道。

“這裡的一切都很好,朕很喜歡,所以,朕不管你用什麼辦法?我都希望它像現在這樣繼續走下去,爲朕的大唐帶來更多奇蹟。”

“那個,您說的是真的?不管用什麼辦法?”

“君無戲言。”

“既然如此,小人想委託官府幫忙收購關中之地的蝗蟲,一文錢一斤,有多少要多少,我們幸福村出現錢收購,不知道陛下能幫助小人這個忙不?”

由於孫享福經常在孫大力面前提皇帝,導致了孫大力對於皇帝的敬畏之心也不像其它百姓一樣那麼厚重,所以有些大膽的提道。

收購蝗蟲的事情是孫享福早前就交待過他的,不過蝗災纔剛爆發沒多久,他就被官府抓到了大牢裡,事情卻是耽擱了下來,現在一被放出來,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完成孫享福交辦的事情。

“蝗蟲,一文錢一斤?你要那麼多蝗蟲幹什麼?”說完這話,他又突然想到了自己先前吃的那三塊蝗蟲粉蒸餅,現在,半天時間都過去了,自己竟然沒有肌餓感。

蝗蟲粉是高蛋白,熱量充足,三塊蒸餅的熱量比幾碗粗糧米飯都要高的多,自然能夠供給李世民的消耗,事實上這玩意就應該給從事重體力活的勞力吃才能物盡其用。

“此事朕同意了,不過,你們村裡產出來的蝗蟲餅,只能用來賑濟災民。”

朝廷負責收蝗蟲,幸福村出錢,收上來的蝗蟲只能用來免費賑濟災民,孫二力不知道李世民這是什麼邏輯,這是要幸福村白白的出錢幫朝廷解決問題嗎?

應該是的,但偏偏這樣的條件,孫二力想都沒想,就喜滋滋的答應了。

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372 人才缺乏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357章 起塘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467章 鏖戰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544章 偷跑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十二章 告狀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583章 回程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621章 公告欄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721章 開工第604章 擺鐘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509章 大招工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464章 驚變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267章 受邀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419章 回長安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287章 宴會第562章 利益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577章 追擊第210章 回朔州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467章 鏖戰第770章 大結局第763章 亞歐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