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

一番見禮之後,秦瓊纔開始跟孫享福說起了正事,原來是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將在後日舉行,整個大典將持續一天,中午宮中要賜御宴,而且這個御宴的等級將會創大唐歷史之最,首先,參加御宴的人數就是一個恐怖的數字,過萬人,而且全部是有品級的官員,其中以各州刺史,都督等封疆大吏居多,還有皇親宗室全體成員,以及在京所有七品以上官員,所以,菜品一定不能寒酸。

有大臣建議長安最近比較流行的幾道炒菜必須要有,李世民亦知其美味,便想和那些遠離中樞的外臣們一起分享,就同意了。

但這兩日天氣轉寒,牧監署漁業司的人一天也打撈不到幾斤魚,內宮負責採買的人翻遍長安的魚貨市場,也沒有買到多少,一下就把李世民給急了,在秦瓊面前發了好一通牢騷。

當時秦瓊就想到了每日往府上送魚貨的孫享福,建言,此事或可解,於是,剛回府想派人去幸福村將孫享福找來問話,卻得報這小子就在自己府上。

“魚,有,而且成色很好,公爺若是要,即刻派人跟我回村去取便可。”

“如此甚好,我讓屬下侍衛派快船跟你回村取魚,如能在明日之前取來萬斤,秦王定記你一大功。”

“萬斤而已,小事,不敢居功。”

話不多說,翼國公府的兩艘五十石的快船很快就帶着孫享福二人出城回去,而幸福村的村民,則是被髮動起來,連夜起塘。

“村長,每個池塘都能起出二兩以上的黃鱔三百斤以上,咱們這麼多塘,不得起出好幾萬斤啊!”孫大力看着一桶捅的魚貨被倒入大缸之中,愣道。

“嗯,咱們這裡,至少有四五萬斤魚貨,現在轉入地窖餵養,還能餵食兩三個月,村民們的地窖都清理出來了吧,把燒製好的陶缸都運進去,以後餵養轉入地下。”

地底有地熱,溫度能達到十幾二十度,而且酷似黑夜,能大大刺激黃鱔泥鰍的食慾,所以,一早孫享福就有了計劃。

“行,等這些魚貨送去長安了,我們就開始全部起塘。”

一夜忙活,次日清早,載着幾十個大缸的兩艘快船就從幸福村出發前往長安,太陽初升之時,金水門碼頭便熱鬧了起來。

“哇,好多黃鱔,這一大缸一大缸的,怕不是有幾千斤。”

“過萬斤都有吧!這是從哪裡送過來的?”

早上的金水碼頭,基本都是些經營生鮮的商販出入,看到翼國公府的船上幾個人一組擡下來的裝魚貨的大缸,大家都湊過來看熱鬧了。

而此時,東市馨香樓的三樓雅間中,吃完早餐的王麟收到了一張神秘的字條。

“金水碼頭有大量魚貨上岸,可解馨香樓新菜材料短缺之急。”

“誰送來的?”王麟眉頭一皺,問道。

“街頭一個小廝,送到我們手上就走了。”

“派人騎快馬到金水碼頭看看,可有人送大批魚貨入城。”王麟下令道。

“諾。”

不到兩刻鐘,那領了任務的漢子便騎快馬而回,進門之後稟報道,“啓稟公子,確實有,數量恐怕不下萬斤,不過那些人打着翼國公府的旗號,屬下不敢妄動。”

“那就去打聽一下翼國公府這些魚貨的來歷。”

那漢子領了王麟的命令,便再度往街頭而去,類似情況,當然不止一樁兩樁,當孫享福送了魚貨,跪坐在秦府偏廳等候召見的時候,他的根底就差不多被長安一些權貴們摸了個門清,大抵就是,靠抱上了翼國公大腿當上了一個村長的農夫,辦事還算盡心,那魚籠子,就是他發明的,規模做的最大的也是他,不過魚卻從沒有賣過,原來都是給翼國公府攢着的。

這事吧,很平常,大唐就沒有不想攀附權貴的底層人士,包括權貴,也無時不刻不在想着怎麼討皇帝,秦王開心,除非你能像七宗五姓一樣龐大到皇帝都動不得,否則你就得遵守這樣的生存法則。

“農夫?有意思,這天眼看就要徹底涼下來了,魚販能收上來的魚貨越來越少,你且派人去他村裡看看,如若還有存貨,全部買了來,價錢方面,不必短了他的,算是給翼國公一些面子。”

王麟隨意的交待了一句,便起身離去,不過是一家酒樓而已,還不需要像他這樣身份的貴公子事事操心,下面的人會按照他的意志,把事情辦妥帖。

秦府內,福伯親自讓人整治了一桌酒菜讓孫享福享用,當他接到了碼頭上的魚貨之後,就派人快馬告知了府中,此刻,秦瓊已經帶着魚貨去了太極宮。

“殿下,御宴之事,可解也,瓊帶了黃鱔泥鰍過萬斤,進獻殿下。”

“萬斤?”

主位之上,李世民聞言一愣,又是一喜道,“叔寶爲孤分憂矣,快快道來,這些魚貨,從何處所得?”

“這臣就不得不再次提到臣的那個鄰居小村長孫大郎了。”秦瓊見李世民心情甚好,便撫須笑道。

“孫大郎?就是發明炒菜的那個孫大郎?”

孫享福打死也不會相信,自己一個小小農夫的名字居然會傳到千古一帝李世民的耳中,而且還被記住了。

“沒錯,就是這個孫大郎,不過他的才華,可不止庖廚爾,據府中下人說,這小子自學成才,雖然出生農家,卻能寫會算,而且極善捕撈和養殖,據我屬下的侍衛回報,他的村子裡,飼養這泥鰍黃鱔的池塘,不下數百口,即便是送來長安一萬多斤,也不過是起了他一小半的池塘而已,您是沒見到,送到長安來的魚可都是精挑細選的,連大小都相當。如今長安魚貴,只怕這小子的村子,要富的冒油了。”

“當真是鄉野有賢才啊!農戶們能有一個除耕地之外的謀生手段,亦是我大唐之福,此人該賞。”

李世民最喜和羣臣飲宴,妥妥的一個大吃貨,聽說一萬多斤魚不過是幸福村產出的一小半,頓時面色一喜,暗道,之前的工夫沒有白費。

“如此,臣恭賀殿下又得一賢才矣。”秦瓊太懂得李世民的尿性,現在新朝將立,雖然有秦王府舊部搭起了主要框架,但各方面人才都奇缺,孫享福得李世民看重,以後怕是能得個官身了。

出了秦王府,秦瓊快馬而回,李世民的心情好了,秦瓊的心情自然也好了不少,魚是秦瓊進獻給李世民了,所以,李世民不會付魚資,不過言語中,已經透漏了將原本準備在登基大典上給秦瓊的封賞提升一個小等級,食邑由一千戶,提升到一千二百戶,當然,實食邑只是從七百戶提升到了八百戶。可別小看這一級,一百戶相當於幾百個勞力,可多耕種幾千畝田地,而且是能世代傳下去的產業。

之所以有食邑一千二百戶,實食邑八百戶之說,是因爲人口是在不斷增長的,實際上給了秦瓊八百戶人口,在增長到一千二百戶之前,這些人口都屬於秦瓊的,但是超過了一千二百戶,你就得上交給朝廷,當然,這種實際控制人口比食邑最高限制還大的情況在建國之初是不可能出現的,至少得等幾代繁衍以後,那個時候的權貴早已學會了瞞報佃戶丁口數量。

秦瓊回到府邸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見已經吃飽喝足的孫享福,在跟孫享福講了秦王對他的看法之後,孫享福整個人都徜徉在幸福的海洋裡,想不到自己一個山野村夫,竟然讓李世民數度聽聞自己的大名,而且,準備封官了,哥不過就是到長安賣了趟魚而已,怎麼就能封官呢?

想來這裡面有秦瓊的面子在,要知道,秦瓊跟隨李世民這麼多年,可沒有在他面前推薦過什麼人才,要是讓孫享福知道,李世民純粹是爲了貪圖他幸福村的那些魚貨,估計他想死的心都有,有尉遲恭和程咬金這兩個大嘴巴在,李世民想不知道孫享福都難,這段時間,幸福村發生的一切,李世民都一清二楚,庸人,又怎得李世民親自用計收之。

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737章 五年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419章 回長安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180章 行軍難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479章 王麟隕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398章 論法第419章 回長安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561章 錯失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620章 九垸夜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547章 進展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155章 合作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387章 開考第604章 擺鐘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734章 宣撫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700章 歸家第457章 大買賣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714章 航海人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573章 開賽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340章 談條件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