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制海鹽

倭國這麼龐大的使節團到長安,自然是國朝大事了,李世民派了唐儉去接待他們,有了孫享福之前那檔子事情在前,李世民覺得,自己應該把架子端起來一點,至少不能讓倭國人覺得大唐是個隨意的國度,於是,先讓這個倭國使團的人住在四夷館學幾天禮儀再説。

當然,這也是一種外交的手段,通過這個學禮儀的過程,唐儉已經把倭國出使的目的打探的一清二楚了,等皇帝正式召見使節時候,什麼地方該同意,什麼地方不該同意,其實皇帝早就跟大臣們商量過了。

太極殿的御書房中,九卿以及政事堂的幾位宰相都在,作爲主管外交的大鴻臚,唐儉自然是主要負責奏事的。

“陛下,倭國遣唐大使犬上二田耜奉推古天皇之命前來我大唐,目的有三。

一爲朝貢,此次犬上二田耜帶了十船白銀來長安,每船一萬斤。”

“嘶~”

唐儉的話才說到這,御書房裡便響起了一陣抽冷氣的聲音,大唐奇缺金銀銅,這倭國人倒是大方,居然送十萬斤白銀來朝貢,這要李世民怎麼回禮?照隋朝舊制的話,可是要雙倍,甚至三倍價值的禮物返還回去的。

要是孫享福在這的話,一定會笑着告訴大家,白銀在倭國不值錢,到處都是,咱們也回點大唐的土特產給他們,比如今年種出來的胡瓜,西瓜就不錯,輕輕鬆鬆給他們十萬斤。

可是,這個時代的人們不知道啊!只覺得,這倭國人好氣派,咱大唐一定不能被他們壓下去了,長孫無忌甚至都在計算朝廷國庫裡有多少金子可以動用了。

“二爲求學,此次使團成員中,有三百人爲倭國貴族之後,識得漢字,說得漢話,推古天皇想請求陛下允許他們進我大唐國子監學習。”

“三百人?”

“不可能。”

唐儉沒有繼續往下說,就有聲音打斷了他,這次是房玄齡和魏徵。

李唐建國以後,首先恢復的就是教育制度,然而效果並不理想,夠資格進入國子監的學生目前才幾百人,自己都才幾百學生,卻招收三百個外國學生,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要知道,此時的筆墨紙硯是十分昂貴的,而國子監不僅爲學子們提供這些東西,還提供各種書籍,以及吃飯和住宿,這是朝廷一筆大開銷,不可能因爲你倭國有需求,我大唐就把這個開銷擴大近一倍吧。

當然,這是因爲目前只是貞觀元年,大唐的經濟還沒有起飛,要是五年以後,三百人就是小意思了,那時的規模可是達到了數千人。

“三爲增加民間貿易往來,因此,倭國使團這次派了八百工匠來學習我大唐的造船技術,希望能造出更多的船隻,方便民間商貿。”

咋一聽上去,貌似前面兩個都是難題,唯有這第三條,是你好我也好的正常條件,然而,孫享福要是在這裡的話,一定會說,‘有陰謀’三個字。

船對日本這樣的島國來說太重要了,不是白銀或任何其它事物可以衡量的,一旦給了他們走出去的能力,他們的野心就會徹底暴露出來,到時,大海茫茫,誰能控制的了他們?

但是,此時的御書房裡,卻沒有人覺得這事有什麼不妥,船在他們看來,左右不過個交通工具而已,倭國來大唐不方便,他們能夠造出來的最大的船隻,也不過是千石的運量而已,要是讓他們造出大批的萬石船,那麼朝貢上的一點虧損,馬上就會從貿易中補回來,畢竟,現在大唐對任何國家都是出口自己的商品。

“諸卿有什麼看法,議一議吧!”李世民不動聲色的聽完唐儉的話,便道。

實話,唐儉所說的內容中,並沒有李世民最想聽的那一句,倭國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在與大唐交往?既然是朝貢,可是奉我大唐爲宗主國?

所以,對後面所謂的什麼條件,李世民的興致也不高。

正當李世民和諸臣在御書房裡商量着怎麼給倭國使團回禮,針對他們提出的條件如何回覆的時候,四夷館的客房裡,犬上二田耜正與他的屬下在密謀。

“查清楚了那個孫正明的消息嗎?”

“查清楚了,此人原本不過是個農夫,後來因爲會捕魚,被大唐皇帝招爲家臣,之後產業就做的越發大了,來還開了長安最大的酒樓望江樓,據說,他很會種田,今年種出了西域特產的胡瓜,白疊子,目前,他應該去了嶺南,據說是爲了種植一種新稻子。”

“船,我說的是船,他爲何會有那樣的船?”

“這個也查到了,他的船是藍田縣的一個船工世家幫他製作的。”

“走,去藍田縣。”

“不可,那裡有他的護衛,裝備很精良,我們要是去搶的話,肯定是走不出長安的,只能從大唐皇帝這裡想辦法。”

在屬下的阻止下,犬上二田耜瞬間就冷靜了下來,揚州碼頭,他屬下數十個武士被那些精甲大漢屠殺的畫面猶在眼前,即便這次到長安,他明裡暗裡帶了近千的武士,也不敢正面對戰這樣的甲士。

三個多月前的揚州事件後,孫享福馬上意識到了船的重要性,便寫信到了長安,派幸福村的一百護衛到楊順水的船廠保護,倒是讓船廠的保密程度高了好幾個級別,讓犬上的人沒有了下手的機會。

“你覺得大唐的皇帝會同意我們的提議嗎?”

“希望很大,如果再使些銀子買通他們的大臣的話,這件事情或許會變的很簡單。”

“嗯,就照你的意思辦吧!只要咱們有了那種船,就有花不完的錢了。”

兩人的商定結束之後,便各自行事。

再說身在嶺南的孫享福,在找李淳風要了一隻鴿子之後,又覺得一隻可能不保險,便把所有可能飛往長安的鴿子都要了過來,而且還不止寫信給了虞秀兒一個人,她畢竟是個女人,無法干涉朝政,所以,秦瓊,獨孤謀,侯君集,甚至尉遲恭和程咬金都寫了,在朝堂,也只有他們說話才管用。

“好了,信已經傳回去了,成不成,就聽天由命吧!”

經歷過搶船事件的李淳風自然有知道這些倭國人的可恨之處,安慰道。

“嗨,通信不方便,就是麻煩。”

孫享福抱怨了一句,此刻,他無比懷念後世的電話。

接受了現實之後,他又將武士彠的信繼續往下看下去。

此前淮南之地大豐收,光官府的倉庫就屯進了百萬石大豆,民間的大豆更是官倉的倍數,現在一旦大豆的價格已經降到了一百二十文,還在繼續下跌,秋後第二季大豆如果再豐收的話,武士彠擔心大豆的價格連一百文都賣不到,便向他問計。

別說大豆了,只要把明年關中的大旱撐過去,往後一石大米的價格都賣不到一百文,何況是大豆,原因還是地太多,人太少,以大唐現有的田地,只要李世民不發動戰爭,老百姓的糧食完全能多到吃不完。

“種,爲什麼不種,大唐的人們還沒有吃上炒菜呢!哥的鹹魚豆醬一出,百姓都把黃豆醬當鹽吃,多少大豆都賣的出去。”

一邊回房提筆寫回信,一邊想到了鹽的事情,看來這兩天還得去看看申屠勇他們那幫人搞的怎麼樣了,鹽可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廣州灣不足二百里的一處海島上,申屠勇從淮南帶過來的船隻全部停靠在了這裡,今天,他們將在這裡辦一件大事,那就是製鹽。

孫享福寫給韋叔諧的製鹽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海灘引海水曬鹽,一種是用砂鍋大火煮用紗布木炭過濾過的海水。

在這個沒有污染的時代,這兩種方法得到的鹽其實可以直接食用,由於建設曬鹽場還需要費工夫,弄出來的煙並沒有經過過濾池過濾之後煮出來的鹽那麼精細,所以申屠勇直接選擇這個林木較爲茂盛的海島,用了煮鹽法。

在過濾池按照秘方上的要求建好之後,整個過程簡單的是個人都會,所以,在並沒有什麼難度的情況下,一個時辰後,申屠勇就得到了一大罐白花花的海鹽。

“這,這是精鹽。”

用手指沾了一點被攪成沫的碎鹽粒放入口中,幾個參與煮鹽的屬下都驚呆了,他們只是用這個陶鍋煮了兩桶過濾過的海水,居然得到了至少一斤多的鹽。

“申屠大哥,我們發達了,發達了,這可是精鹽,上百文一斤呢!咱們這麼多人,一天能煮多少?哈哈哈,發達了······”

“冷靜點,別亂喊,杭州灣的事情忘了麼?知道這製鹽的法子是誰給咱們的麼?往後,誰敢在別人面前提起一個鹽字,別怪我申屠用刀招呼他。

咱們只會打魚,只會曬鹹魚,所以,從明天開始,婦孺都留在島上煮鹽,咱們大老爺們,都出海打魚,等鹹魚製作出來了,定期拉到揚州去,三十文一斤,一船就是過萬貫,分到咱們手上也有好幾千貫,足夠給咱們的子子孫孫攢下一份家業了。”

申屠勇的一席話頓時讓屬下的人們想起了杭州灣恐怖的畫面,其實,這些人中間,真正夠狠辣的人已經被孫享福抽走了,剩餘的,是沒有多少進取心思的老實漢子,也正因爲這樣,孫享福纔敢把製鹽的事情交給他們來辦,至於韋叔諧,就是孫享福怕事情被李世民知道後不可收拾,找的一個背鍋黨。當然,他背起了這個鍋,也會得到相應的利潤,五五分成,申屠勇手上這種三千石的船,每拉一船鹹魚到揚州,他就差不多能掙五千貫。

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285章 上朝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573章 開賽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464章 驚變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139章 見韋李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381章 各種忙第474章 房謀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193章 殺心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287章 宴會第534章 出手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721章 開工第十二章 告狀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570章 走場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336章 再起程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115章 下揚州第478章 城下圍殺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271章 新作物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165章 忽悠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421章 又上朝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219章 追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