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沒人看好

“《史記》中說漢高祖誕生的時候,是這麼描寫的: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這大人物出場,總是有一些驚天動地的場景發生。

我們的蒸汽機,它對大唐來說,絕對算是重量級產品,它的出場要是不誇張一點,怎麼對得起它的身份?

老劉,你是不是對蒸汽機有什麼誤會?覺得它聲若洪鐘就是在折騰?什麼叫做‘你們搞出了這麼大的動靜’啊。”

劉界雖然是觀獅山書院的負責人,但是書院裡很多教諭都不怕他。

主要是他沒有什麼背景,是靠着抱許敬宗的大腿上位的。

像是李諺這樣的人物,就不是很怕他。

當然,這也跟李寬希望給觀獅山書院的教諭們一個相對寬鬆的研究氛圍有關係。

要不然,李寬還能治不了一個區區李諺?

哪怕是他老爹李淳風出馬,李寬也不怕。

“李郎君,要不下次你們蒸汽機研究所要做這種實驗的時候,能不能選一個人少的時候?你說的這些東西,我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長安城百姓能不能理解,我就不知道了。

我想你也不希望看到蒸汽機給我們書院帶來什麼不必要的麻煩,對吧?”

劉界覺得自己有點苦!

整個觀獅山書院,孫思邈、林然那些人他惹不起就算了,各個研究所的負責人除了找他申請經費的時候把他當回事,其他場合都是“老劉”、“老劉”的叫着,根本就沒有把他當成是自己的領導。

“你放心,下一次再做實驗的話,肯定會給你帶來驚喜。上次楚王殿下來書院做演講的時候,不是說了一句話,‘今天你以觀獅山書院爲榮,明天觀獅山書院以你爲榮’嘛。我相信,有朝一日,觀獅山書院肯定會以蒸汽機爲榮,甚至觀獅山書院會因爲蒸汽機而名垂千古呢。”

李諺拍着胸脯,露出了雪白的牙齒,斬釘截鐵的說道。

不過,李諺的這種話,已經不知道說過了多少次。

劉界每天都要從不同教諭的口中聽到類似的一些豪言壯語,免疫力早就強的一塌糊塗了。

要是不強一點,書院每年的科研經費哪怕是再多,也經不起大家的獅子張大口啊。

“也不用等到有朝一日了,明天各個報紙上面,肯定就會報道你的蒸汽機的新聞,到時候我們觀獅山書院肯定會因爲你這個蒸汽機而再一次成爲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談。”

……

渭水書院之中,長孫衝跟鄭海視察着格物書院最新設計出來的水力紡織機,心情頗爲不錯。

不管是鄭家還是長孫家,都在朔州北部種植了大量的棉花,都有屬於自己的棉布作坊。

太原王氏的棉布是怎麼降低成本的,這個秘密並沒有保持多久就在勳貴之間傳開了。

大家也不需要太原王氏的紡織機的具體圖紙或者樣品,只需要知道那些紡織機是利用水車爲動力,這就足夠了。

這年頭的設備,結構普遍還不復雜,只要知道了大的研究方向,渭水書院格物學院的人很快就拿出了成果。

“郎君,宇文教諭設計的這個水車非常的巧妙,您看這邊,通過這個扳手可以靈活的將紡織機跟水車連接在一起,也可以根據情況切斷連接。還有這個地方,多安裝了一個軸承之後,轉動的更爲靈活了,速度也快了不少。”

長孫明是長孫衝安排在渭水書院格物學院學習的長孫家旁系子弟,如今算是小有所成,成爲格物學院院長宇文善的重要助手。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今天長孫衝跟鄭海來視察,宇文善是一個比較純粹的工匠,不大喜歡這些迎來送往,所以解釋說明的工作,自然就落到了長孫明的身上。

“作坊如果換上了這種紡織機,生產效率是不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

長孫衝不關心這個設備的結構如何,他只想要結果。

事實上,很多領導都不是很關係下屬彙報的細節問題,他們只關心結果。

“可以讓紡織速度變快一倍不止,最關鍵的是使用了水力紡織機之後,棉布的質量將變得很穩定,不用擔心幫工無意中犯錯或者太過勞累之後操作手法變化的問題。我也找算學院的人一起測算了一下,使用了我們製作的水力紡織機,一尺棉布的成本可以降到四文錢左右。”

“四文錢?王氏棉布的售價才四文錢,這說明我們的成本還是比他們高咯?”

長孫衝有點不滿的看着長孫明。

“長孫兄,四文錢也算是不錯了。如今棉布製作出來之後,都是使用縫紉機把它製作成成衣,成本是四文錢還是三文半,影響已經不是很大了。”

鄭海在一旁幫長孫明說了一句話。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拿出這個成果來,倒也確實算是不錯了。既然這個水力紡織機已經研製成果,那就儘快安排作坊去生產吧。”

長孫衝第一次感受到當初在渭水書院設立格物學院,是多麼明智的一個選擇。

這已經是宇文善帶領格物學院的學員們研究的不知道第幾款設備了。

長孫家的鍊鐵作坊,就是靠着不斷的改善設備,纔在楚王府的打壓下苟延殘喘,要不然早就倒閉了。

所以鄭海給他下臺階之後,他就順着下來了。

“聽說今天上午觀獅山書院那邊鬧出了一場大笑話,好多人以爲是有怪物冒出來了呢。”

說完正事,鄭海開始跟長孫衝閒聊了起來。

長安城雖然很大,但是消息的流通其實還是很快的。

特別是對於鄭家這樣的世家大族來說,一旦長安城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都能很快的知道消息。

“你說的是那個蒸汽機研究所搞出來的蒸汽機吧?據說已經花掉了觀獅山書院好幾萬貫錢的經費了,結果卻是搞出了一堆沒用的鐵疙瘩。這也算是各個書院的格物學院都在引以爲戒的事情了。”

長孫衝跟鄭海聊起這件事,果然臉上露出了笑容。

“是啊,那個蒸汽機花費了大量的錢財,結果卻是搞出這麼一個嚇人的玩意出來。聽說昨天很多遊人在觀獅山書院梅園賞花,有些人直接就被嚇尿了呢。”

每個人都有八卦之心,只不過八卦的內容不一樣。

“巨大的轟鳴聲,再加上冒着濃濃的黑煙,誰也沒有見過這樣的怪物啊,被嚇一跳也是很正常的。我聽說主持這個蒸汽機研究所的人是太史局李淳風的兒子,那李淳風深受陛下信任,是長安城有數的道長,沒想到卻是生下這麼一個兒子,估計他都要氣壞了吧。”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我聽說那個觀獅山書院還準備繼續劃撥經費給蒸汽機研究所,用以製作所謂的更好的蒸汽機呢。李寬選擇劉界來負責觀獅山書院的事情,顯然是嫌自己庫房裡的錢財太多了啊。”

長孫衝對觀獅山書院和楚王府的事情都非常關心。

對於昨天折騰出那麼大動靜的蒸汽機,自然也是做了一番瞭解。

“誰知道呢,也許那個楚王殿下覺得花點錢搞個新鮮的機械出來,就是爲了好玩啊。”

“這可不是簡單的花點錢的問題,你知道嗎?昨天那個蒸汽機自己移動了幾步的路程。而要讓蒸汽機移動,那麼重的東西,直接壓在地面上的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蒸汽機研究所在觀獅山書院鋪設了一段上百米的鐵軌。可以說,那就是在用精鋼鋪設了一百米的路呢。”

擁有鍊鐵作坊的長孫家,最清楚鋼鐵的價格。

雖然經過了這幾年的發展,大唐的精鋼價格已經腰斬了幾次了,但是遠遠還沒有到可以用來鋪路的地步。

鋪設水泥路,對於大唐來說,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用精鋼來鋪設道路……

只要想一想,長孫衝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冷顫。

“啊?這蒸汽機必須在鐵軌上才能移動嗎?那他們搞這個東西幹什麼,不說移動的時候發出的巨大轟鳴聲,單單鋪設鐵軌,這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啊。”

“不僅如此呢,那麼巨大的一臺蒸汽機,昨天拉的東西居然就只有一輛四輪馬車,結果速度比走路還要慢。”

在長孫衝眼中,哪怕是蒸汽機能夠拉動的貨物不止一馬車,但是速度跟蝸牛一樣的話,也是沒有什麼意義。

昨天聽到蒸汽機在觀獅山書院翻車的事情的時候,長孫衝還專門過去看了一眼。

那麼大的一個鐵疙瘩,至少需要使用到幾萬斤的鋼鐵,不說成本如何,單單這麼重的東西,依靠水蒸氣來驅動?

想一想,長孫衝都笑了。

他也不是沒有在《科學》雜誌上看到過蒸汽機相關的論述,對於所謂的蒸汽機運作的原理,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

但是正因爲他知道這個原理,所以纔會覺得觀獅山書院蒸汽機研究所的行爲是多麼的可笑。

一個煮水的壺蓋子,跟一坨幾萬斤的鐵疙瘩,更不用說後面還想拉一堆貨,有比較意義嗎?

結果觀獅山書院就真的投給了李諺的蒸汽機研究所幾萬貫錢,幻想着能夠做出蒸汽機來。

看來這個李諺忽悠人的水平,跟李淳風有的一拼啊。

“比行人走路的速度還要慢嗎》這樣子還會翻車?這蒸汽機也太不靠譜了吧。”

果然,聽完長孫衝的話,鄭海也是震驚了。

原本,他只是道聽途說的瞭解到了昨天觀獅山書院發生的事情,拿出來跟長孫衝當做一個笑談來說。

結果卻是從長孫衝這裡吃到了瓜。

“所以我們渭水書院的格物學院,雖然也要搞創新,但是不能在那裡瞎創新。我聽說之前有學員想要製作一個設備,讓人能夠像鳥一樣的飛翔在空中,這不是搞笑嗎?”

“嗯,長孫兄你說的有道理。其實我覺得我們書院只要緊隨着時代的風潮,在別人的產品推出來之後,立馬跟進研究一個更先進的東西出來;這樣既能夠規避掉巨大的前期投入風險,也能讓我們的成果不斷超越他人。”

鄭海顯然是不想花那種看不到用途的錢,而是希望撿便宜一樣的在別人屁股後面搞開發。

說白了,他就是想讓觀獅山書院的各個研究所或者其他機構衝在前面,然後出了成果之後渭水書院立馬跟風改善就行。

眼前的水力紡織機就是如此。

從各種渠道已經證實了王氏棉布是使用水力紡織機加工出來的,渭水書院立馬跟進研究,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就出了成果。

雖然這回讓長孫家和鄭家失去一點點先機,但是大家做生意,又不是做了一個月就關門了。

所以他們並不是特別在意這一個月的差異。

能夠躺贏,爲啥要那麼辛苦的衝在前面?

就像是出海貿易一樣,去澳洲探險也好,去美洲探險也好,疑惑是向西洋進軍。

長孫家和鄭家都不會衝在最前面。

因爲衝在最前面雖然可以享受到最早期的果實,但是很可能果實還沒有采摘到,小命就沒有了。

相反的,等到去澳洲或者美洲的航線成功的開發出來之後,他們立馬跟進就好了。

反正那些地方那麼的大,楚王府的人哪怕是先過去佔據了一塊地盤,也還有大把的地盤等着大家去開發,完全沒有必要去冒那個風險嘛。

事實上,後世有些國家的技術開發戰略,也都是有創新性和跟進行兩種風格。

像是美國,就比較喜歡玩新技術,投入大量的錢財到新技術的開發之中,以便獲得技術開發成功之後,早期的超高額利潤。

但是,像是倭國,他們就比較喜歡跟風。

等到其他國家開發出來了這種技術,他們在後面搞一套類似的東西出來,也不用擔心這個開發投入會打水漂。

雖然跟風的行爲很難讓他們吃到第一口美味的蛋糕,但是憑藉着技術底蘊,很可能在後期他們可以反超美國。

像是一些精密製品,就是如此。

雖然倭國的技術沒有比美國高,但是人家可以做的比你便宜,質量還穩定。

而華夏的話,則是兩種路線都有在走,具體要看是哪個領域。

第966章 賣還是不賣?(繼續求月票)第815章 開年不吉第1170章 對吐蕃國動手的契機第1288章 不一樣的捐款第1287章 玉米熟了第1552章 展會雲集(今天的一萬四送上了,求月票)第150章 備貨第174章 長安城的新娛樂第254章 一聲慘叫第168章 不時不食?第915章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242章 別樣的營生第1325章 權衡利弊第78章 沒有想象的那麼差第551章 都搶着帶兵打仗第499章 目瞪口呆的高陽第869章 不務正業?第74章 假傳軍情?第1191章 新資金入場第925章 如此神獸?第741章 危和機並存第543章 座鐘的產量暴增第1077章 報仇從高金蓮開始第763章 週二福的意外之喜第985章 瘋狂的股票第1355章 聰明人不少第298章 敵襲,有倭國人來襲第192章 動靜有點大第58章 還要比嗎第1378章 應對之策第1433章 損失慘重第1071章 你以爲這樣我就破不了案子了嗎?第225章 送佛送到西第67章 首次交鋒第1524章 狄仁傑大婚第591章 哈梅迪的新生意第1137章 應對之策第1387章 殃及池魚第1259章 陳斌的目標第822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1112章 佛道之爭第543章 座鐘的產量暴增第11章 荒山變寶山第835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第166章 再回長安第1136章 吃人的機器第655章 陛下,倒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第911章 大唐皇家錢莊的危機第1441章 李泰的動作第675章 錢來的太容易了第253章 直冒冷汗第226章 美食的威力第1506章 新的治理體系第1011章 狄仁傑再出手第961章 混亂的天竺第1163章 知道了又能怎麼樣?第707章 都在等着看笑話第944章 連鎖反應第1195章 逃離第586章 呂強的人生轉折第1027章 崩盤第690章 高句麗的變局第1058章 對付吐蕃國的新招數第334章 眼看他樓塌了(6000字大章)第851章 閃開,讓我來!第107章 三觀就是用來刷新的第907章 有人來自首?第834章 楚王府的人也有吃癟的時候?第794章 韋杜聯手第1493章 盧宣的選擇第1359章 太子港的變化第1567章 友商的反應第1338章 政策變動風險第169章 玻璃的作用第784章 得天獨厚的寶藏第1061章 登州海事學院第681章 稅收優惠第1180章 貴妃要下西洋第30章 造船業第1318章 西北風讓煤油燈更加閃亮第27章 只有永恆的利益第417章 故地重遊第44章 報仇不隔夜第267章 春闈第923章 發現之旅第1404章 衝突源於利益第821章 野蠻生長的韭菜第896章 領導覺得你行,你就行第1175章 油料有着落了第737章 提前佈局的效果第679章 又看走眼了第1341章 要慢牛第1324章 全面唐化第823章 什麼時候怕過彈劾了?第491章 孔穎達的怒火第585章 林狗蛋的紅茶第914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以加更迎接新年)第746章 慌亂的遼東城第333章 不一樣的三兒子店第533章 不一樣的邊塞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