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產業化的意義

“王爺,這自行車實在是太好了,有了它,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不僅警察署可以配備,甚至大唐軍中都可以考慮配備呢。”

王玄武一個急剎車,停在了李寬和王玄策的年前。

“軍中配備的話,限制還是比較多,畢竟在沒有道路的地方,自行車沒有馬匹好用。不過,小規模的製作一批特殊的自行車給十二衛的將士們試用,倒是可以的。”

可以預見的將來,騎兵仍然是陸戰之王。

雖然李寬在大力推進水泥路的建設,不過長度終歸還是比較有限。

“王爺,這自行車的款式,雖然還有改進空間。不過現在的各種零件設計,基本上都定下來了,是不是先生產一批出來,看看好不好賣?”

一直在旁邊沒有說話的戴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可以,就先按照這個規格生產一千輛吧。有些東西,可以在生產過程中不斷的改進。特別是耐久性和成本,你們要充分檢討。永久自行車作坊還可以探討如何建立一套實驗室測量技術,用來衡量各個零件以及自行車的整體性能,並且要將實驗過程中積累的數據利用起來。”

大唐的工業化,纔剛剛開始,一切都還很原始。

李寬前世好歹也算是參觀過了不少工廠,對許多零件的設計、製造也是有幾分瞭解的。

像是汽車這種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產品,每一個零件都有自己的測試要求。

比如車身骨架的衝壓零件,除了最基本的零件精度是否滿足要求之外,還得確認焊接強度是否達標。

怎麼確認呢?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流傳,可不是隨隨便便做一些就可以的。

再比如大家蹲在車輪旁邊就能看到的汽車懸架彈簧,看上去非常的簡單,就是一個黑乎乎的彈簧,一點都感受不到它的技術含量。

事實上,這裡面的要求可一點也不簡單。

除了你得滿足設計的重量要求和尺寸要求這些基本信息之後,表面應力是否達標,不同負載的情況下的壓縮量是否達標,疲勞強度測試是否滿足要求……

簡單的一個零件背後,往往蘊含了許多要求。

這些要求,自然不是一下就可以達到,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李寬希望通過自行車的產業化發展,能夠將自己在觀獅山書院裡頭慢慢推廣的一些列標準體系,一系列理念能夠在各個作坊裡頭得到普及。

這個事情看起來簡單,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長遠來看,卻是能夠泵實大唐的工業基礎,爲工業化的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沒問題,這永久自行車作坊的生產線,也是參考四輪馬車作坊,完全採取了流水線作業的方法。雖然早期的零件基本上都是機械作坊那邊組織生產的,但是後面我們會把一些零件外包給各個專門的作坊。”

戴全作爲楚王府的資深匠人,對於李寬的想法領會的還是比較到位的。

所以跟一般的老師傅相比,戴全在傳授弟子方面,基本上是沒有保留的。

在給觀獅山書院的學員上課的時候,也都是全心全意的將自己知道的東西給說了出來;並沒有那種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的擔憂。

“除了整個自行車的設計,還有這個關鍵的鏈條、剎車片可以由作坊自己製作,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從外面購買。並且,爲了讓外面的作坊能夠充分的競爭,每一種零件,我們至少要有兩家作坊來供應。”

李寬可不想因爲自己的善意,到時候培養出一個或者幾個壟斷供應商出來,那可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了。

雖然以現在的零件技術含量,壟斷不壟斷的,意義不大,其他作坊很容易製作出類似的產品。

但是長此以往,門檻慢慢高了起來,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就像是後世的汽車,別看零件廠家無數,但是在某些關鍵的零件上,全世界也就那麼幾家能夠生產出滿足主機廠品質要求的零件出來。

比如說碳罐裡頭的活性炭,似乎是很簡單的吧?

但是高端的汽車碳罐用活性炭,全球就那麼一兩家廠家能夠做。

再比如無級變速箱上面的鏈條,或者三元催化劑裡頭的觸媒、以及一些高要求的軸承,基本上全世界就那麼幾家在做。

這還是後世工業化那麼發達的情況。

“王爺,你放心,永久自行車作坊那邊,已經在跟作坊城的其他各個作坊進行接洽,準備將一些零件的生產製作外發給它們。如果一切都達到理想情況,我們的作坊一天能夠生產出來的自行車,就至少有幾百輛。”

“幾百輛?一天?今年的話,能夠做到這樣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明年底這個時候,本王希望永久自行車作坊,一天至少能夠生產出一千輛自行車。並且,這個規模每年都要擴大;如果哪一天我們的作坊一天就能生產幾千輛自行車了,那個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幾千輛自行車?一天?”

戴全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寬。

楚王殿下,還真是敢想啊。

不說怎麼在一天內把幾千輛自行車生產出來,哪怕是生產出來了,這麼多的自行車賣給誰呢?

一天幾千,一個月可就是十萬多輛。

哪怕是自行車的售價再便宜,也不可能少於一貫錢吧?

大唐能夠買得起的人,又有多少呢?

“沒錯!如果一天能夠生產五千輛自行車,那麼永久自行車作坊將會成爲大唐最大的作坊,裡面的員工數量有望超過五千人,甚至是一萬人。而爲永久自行車作坊配套的其他作坊數量,至少也能有個幾十家,這裡面又是上萬人的規模。

另外,還有一堆人蔘與到自行車的售賣、運輸和維修,整個永久自行車作坊帶動的就業人口將超過三萬人。這三萬人的背後就是三萬個家庭,這些家庭都能因爲自行車而過上幸福的生活。

而對於朝廷來說,這麼一個大作坊,每年能夠收的稅賦就超過二十萬貫,意義同樣不凡。”

爲了讓戴全充分重視永久自行車作坊的建設,李寬把自己的想法給解釋了一下。

爲何後世各地政府這麼喜歡拉汽車公司到自己轄區投資建設呢?

實在是這背後帶動的就業、產業鏈發展和稅收、GDP等方方面面的發展。

如今的自行車產業,對大唐來說,就相當於是後世的汽車產業了。

當然,要是能夠儘快從南美搞回來橡膠樹,在南洋各地推廣種植,讓自行車能夠用上橡膠輪胎,那就更好了。

第856章 林然的瘋狂想法第1242章 別樣的營生第34章 真是不孝啊第405章 這個案子怎麼破?第1510章 衝突(來個大章)第1467章 李世民有請第403章 離京還有這個福利?第597章 大唐的房地產搞不搞?第1112章 佛道之爭第727章 御駕親征第1189章 楊本滿的超前建議第1280章 各方雲動第848章 李治:父皇,大哥給我送了一封信第1362章 風雨欲來第262章 只要東西好,自然有人學第1264章 都想割韭菜第1139章 愈演愈烈第1457章 意外的昏厥第1359章 太子港的變化第658章 叔寶!好東西!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91章 羊毛熱第1396章 出了一身冷汗第1528章 意外的助攻(萬字大章再現)第812章 這麼低的價格,還有錢掙?第924章 李寬最牽掛的東西第822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43章 誰能熬過誰第540章 李寬批發了一羣土豪第642章 牙膏牙刷的推廣第177章 贈品第1375章 雙管齊下第130章 空手而回第137章 遍地開花第868章 顧盼盼:這幫男人是不是故意欺負我?第413章 我的武郎君,實在是太穩健了第229章 犯大唐者,雖遠必誅第1365章 訓練有素的海員第237章 來去無蹤第527章 推波助瀾的對手們第1081章 裝傻,也是一門勳貴子弟必學的技能第1450章 都在等什麼呢?第881章 大展狗威第985章 瘋狂的股票第1198章 消息傳開第281章 先來後到(求月票,第二更)第827章 風起雲涌第637章 恍如隔世第214章 我沒眼花吧第685章 金榜題名(求個票)第169章 玻璃的作用第721章 解決住宿問題第980 李泰的禮物第191章 玄武門急報第1506章 新的治理體系第719章 商機第1424章 這次真的是意外?第521章 父憑子貴第460章 好毒的計謀,好狠的陽謀第1119章 工業革命第52章 意外的結果第225章 送佛送到西第890章 商人多水手多女人少第1175章 油料有着落了第1441章 李泰的動作第1198章 消息傳開第1370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481章 真的要走到這一步嗎第1435章 武媚娘開始行動了第769章 三國聯軍第1338章 政策變動風險第1521章 彈劾的影響第1563章 狄仁傑發現的問題第1096章 人工降雨第577章 沒理,要撐!有理,那還用說?第696章 讓人期待的演講第733章 規模宏大的船隊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586章 呂強的人生轉折第937章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第1347章 充滿了信心第720章 不爽也沒有辦法第573章 不祥的徵兆?第1363章 響起了海螺號聲第760章 救援李寬?第1297章 被拯救的鯨魚第286章 紙裡包不住火(訂閱加更,七更)第558章 是騾子是馬?第233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738章 起事第464章 長安城百姓的新去處第1274章 寮人叛亂第793章 建樓也能促進科技發展第1419章 楚王府的人也沒閒着第870章 挫骨揚灰第865章 意外的發現第206章 漢城見聞錄第1092章 刺殺第261章 臉面全無第682章 楚王府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