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

石明來忻州已經有將近一年了。

他也親眼見證了石家村的崛起。

嗯,原本的荒村,如今被命名爲石家村,也算是衆人對長安的一個懷念。

“阿耶,我今晚估計就住在縣城裡頭了,你別等我回家吃飯。”

一大早,石明起牀後往嘴裡塞了一些吃食,然後抓着一個大饅頭(唐朝的饅頭也算是蒸餅的一種,本書以後就叫饅頭了)就往門外走去。

“你忙你的去吧,家裡的棉花我跟你阿孃可以搞定。”

石養滿臉驕傲的表情。

這個兒子,還真是給自己爭氣啊。

還沒從觀獅山書院畢業,就已經是忻州的一個里長了,並且最近已經有傳聞,今年的棉花采摘完畢之後,石明就會被調到縣裡擔任縣丞呢,可謂是前途無量。

“這棉花采摘下來之後,每天中午都會有棉花作坊的馬車來收購,你也不用那麼糾結,各家的收購價格都是基本統一的,直接賣了就是。沒有脫籽的棉花房,放久了就容易發黴,到時候反倒是賣不出去價錢了。”

石明叮囑了一句。

這段時間,來各地收購棉花的馬車明顯變多了。

有些農戶覺得有機可乘,希望能夠賣的更高一些。

石明是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本身現在的棉花價格就已經不低,一畝棉田的產出遠高於種植粟米、水稻。

要是貪多,一不小心砸在手裡了,那才叫痛徹心扉。

“我知道,採摘一籮筐,我就賣一籮筐,最好一筐都不要拉回家裡,直接在田地間就把它給賣了!”

石養雖然覺得忻州今年的棉花價格沒有去年長安城的那麼高。

但是如今的種植面積畢竟比較多,價格便宜一些,他倒也能夠想得通。

……

朔州北部,如今已經化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

盛開的棉花,星星點綴般的分佈在這塊大地上。

“郎君,按照現在採摘的幾百畝棉田的情況來看,今年的棉花是鐵定豐收了。我們府上之前投下去的錢財,今年一年就幾乎可以全部掙回來,明年開始就可以掙大錢了。”

李書國跟在杜構身後,巡視着杜家的棉田。

只見棉田只見,星羅棋佈的分佈着摘棉花的奴僕。

說是奴僕,還是擡舉他們了。

因爲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薛延陀各部的俘虜,被小田切或者是李客師和契苾何力帶領的河東道行軍大總管下面的幾萬將士給抓回來的。

本來這些胡人,李寬是希望能夠安置到江南道或者嶺南道去的。

但是朔州各家的棉田實在是太缺人了,特別是缺這種價格低廉的壯勞力。

所以,最終就有七八萬薛延陀俘虜留在了各家勳貴的棉田之中。

“嗯,楚王殿下在這種大是大非的事情上,還是不敢欺騙大家的。有了這麼一個好開頭,估計明年大家種植棉花的熱情就更加高漲了。”

杜構爲自己當初孤注一擲的大力開發朔州棉田而感到慶幸。

很顯然,單單朔州的棉田,就給杜家增加了至少幾萬貫的財富。

這可只是第一年哦。

要是每年都能有個幾萬貫錢,那杜家在長安城的地位,必定能夠上一個臺階。

“確實如此。就拿棉花脫籽機,之前只有楚王府下屬的機械作坊能夠生產,其他作坊根本就做不出來,並且他們要是保密的話,其他人就連設備是怎麼樣的都不知道。如今爲了鼓勵大家開發棉田,機械作坊居然對外售賣起了棉花脫籽機,雖然價格稍微貴了一些,但是也算是解決了許多人家的後顧之憂啊。”

李書國對長安城來朔州開墾棉田的勳貴家的心思是瞭解的比較透徹的。

包括杜家在內,之前大家是有一個顧慮的,那就是棉花的脫籽技術,完全掌握在楚王府手中。

這意味着什麼呢?

那就是各家的棉花,只能賣給楚王府的作坊,否則就只能爛在手裡。

這種命根子被人捏在手裡的感覺,誰喜歡?

如今的情況就不同了,單單朔州就至少有超過十家的棉花脫籽作坊,還有更多的棉布作坊,中間負責穿針引線,去到田間收購棉花的商戶就更多了。

可以說,楚王府爲了棉花的推廣,可是親自把壟斷棉花產業的機會給放棄了。

“是啊,今年之後,楚王殿下在長安城的位置就更加的穩如泰山了。”

……

“溫郎君,這次你回長安,還會回來吧?”

朔州馬車站內,一幫蜂農戀戀不捨的去給溫光送別。

這一年,在溫光的帶領下,朔州的專業蜂農數量迅速的擴大到幾十家,並且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

這些依靠着棉花蜜發家致富的蜂農,對於溫光的感激之情,那自然是不用提了。

“你們放心,開春之前我肯定會回來。根據我的瞭解,明年朔州種植的棉花面積至少會增加三成以上,到時候這裡將成爲大唐的棉花種植中心,養蜂的前景非常廣闊。這一次回去之後,我會建議書院在朔州成立一個棉花研究所,專門負責跟棉花相關的所有東西的研究,也包括我們的棉花蜜。”

溫光也是有想法的人。

很顯然,棉花將來在大唐的日常生活中,將佔據非常特殊的一個地位。

不管是棉花的育種,棉花的產量提升,棉花的防病措施,還是棉花的加工技術,亦或是依託於棉花的養蜂業,都有廣大的前途。

自己作爲棉花研究院的提出者,自然能夠在這個新的機構裡頭佔據一席之地。

“溫郎君,您要是能夠讓觀獅山書院農學院在這裡建設一座蜂蜜作坊,那肯定能爲書院掙不少錢。我們的蜂蜜取出來之後,都沒有經過什麼處理,直接就運到了長安販賣。如果能夠在蜂蜜作坊裡頭,合理的添加一些其他東西,並用精美的包裝來裝蜂蜜,利潤肯定會大漲。”

一名頗具商業頭腦的蜂農在給溫光出主意。

“對啊,有一個蜂蜜作坊在那,我們養蜂也比較踏實,不至於擔心哪天產出來的蜂蜜沒有人收購。”

衆人七嘴八舌的在那裡說着話。

“你們放心,這些我都會回去跟許參軍彙報,你們就等我的好消息吧。馬車要出發了,我們明年再見!”

溫光看到車伕已經好幾次要催促自己的樣子,便不再拖沓,直接跨上了馬車。

第927章 金山銀山不是夢三江感言第420章 誰搶到,就是誰的?第1308章 風靡法蘭克第1章 真是他寫的?第93章 低調回歸第663章 阿布都的變化第644章 慶豐包子鋪第1158章 迷之自信的新羅人第1418章 長孫家的小動作第1357章 韋思仁眼中的商機第1448章 難以下定決心第1565章 送上門的一箭雙鵰?第874章 孔子學院第692章 調查局在行動第586章 呂強的人生轉折第913章 機智無雙武媚娘第715章 炒房團的前身?第1320章 還沒長大就能賣錢第1211章 小東西,大影響第1325章 權衡利弊第1321章 搶手貨第272章 出一道題就夠了第880章 西明寺第1378章 應對之策第95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113章 富可敵國(求月票)第451章 楚王府,可是一個螞蜂窩,惹了就別想跑第516章 各方反應第1558章 金山港的複雜局面第1148章 土豆宴第1594章 我真沒想掙錢啊第420章 誰搶到,就是誰的?第296章 這個地方,怎麼看都不像是銀山啊?第1347章 充滿了信心第685章 金榜題名(求個票)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919章 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第1072章 鎖定目標(求月票)第57章 你們一起上吧第1008章 長孫衝:還能這樣嗎?第625章 不良人的改革第100章 長安城四害第75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554章 大格局(萬字求月票)第458章 是誰再次躺着中槍了?第919章 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第896章 領導覺得你行,你就行第56章 比對子我也不怕第265章 驀然回首第955章 瘋狂的夜晚(爲催更圈催更邀請函活動加更)第1567章 友商的反應第577章 沒理,要撐!有理,那還用說?第1051章 便宜的原因是什麼?第1042章 樂極生悲第696章 讓人期待的演講第5章 也是有礦的人第812章 這麼低的價格,還有錢掙?第702章 留下了後遺症?第260章 這數據是瞎寫的吧第1190章 李耿講故事第505章 這篇文章不一般第240章 給李靖的見面禮第239章 故伎重演第80章 變廢爲寶第39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685章 金榜題名(求個票)第1231章 這麼快就回來了,難道出事了?第231章 行軍難第698章 這李寬,又抽瘋了?第356章 年輕的松贊干布第151章 海上航行第1507章 不一樣的造紙作坊第1498章 李恪的選擇第1029章 米塔爾的野望第820章 大唐股市的種子第1302章 不一樣的禮物第682章 楚王府的佈局第920章 楚王府的人,惹不起第153章 用等重的銀子換第628章 再翻兩番?第144章 動了孔家的奶酪第154章 蘇我蝦夷第1213章 金太鏈條第67章 首次交鋒第772章 緩一緩,也許更好第796章 風波起第940章 擼起袖子加油幹第1262章 這纔是真正的地位提升第1054章 鮑魚炒飯,鮑魚哪去了?第726章 高句麗的消息第569章 延族的這個思路很好啊第247章 班師回朝第1404章 衝突源於利益第728章 李寬的提議第37章 珍寶閣第1143章 鬱悶的想吐血第978章 這不算拔苗助長吧?第1588章 鍾石化的想法第1276章 烏合之衆也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