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寬兒的這個建議,也太……

禮部尚書李道宗這幾天有點煩。

作爲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的軍功在宗室裡頭只有李孝恭可以比擬。

wωw ▪т tκa n ▪co

他很聰明,知道功高震主不是好事。

所以在貞觀十一年遷禮部尚書,改封江夏郡王之後,便開始自污。

因爲明目張膽的收人錢財,被人彈劾,一度被抓緊大理寺的天牢裡待了一陣子。

“朕擁有四海之富,士馬如林,如使車轍之跡周遍天下,遊觀而不止息,採取絕域之奇玩,海外之珍饈,難道不能得到嗎?只因勞累民衆而自我作樂,因而不爲。人心不知滿足,應當以義加以節制。如今道宗已封王爵,稟賜甚多而貪求不止,豈不令人鄙棄!”

李世民在發出如此感嘆之後,罷免了李道宗的官職,並且還削掉了他的封邑,只留下一個郡王的身份閒賦在家。

不過,李道宗只不過是在家閒賦了兩年,還沒來得及好好的含飴弄孫,就在貞觀十三年被重新起用。

到了貞觀十四年,更是官復原職,重新擔任禮部尚書。

“阿耶,新羅左右不過是一個小國,隨便安排一個侍郎接待就夠了,您沒有必要這麼煩惱呢。”

李道宗的二兒子李景仁看到自己阿耶下值回來之後,又愁眉不展的樣子,忍不住勸說道。

“景仁,話不是這麼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陛下既然安排我來做這個禮部尚書,我自然不能讓人在禮節上挑了大唐的不是。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我大唐乃是番邦屬國的表率,自然不能禮儀上惹人笑話。”

李道宗作爲宗室子弟,自然很清楚維護禮儀的嚴肅性,對於李家統治大唐的重要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禮就是讓大家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不要做出格的事情。

更加直白一點的說,你是臣子,就安安分分的做個臣子,不要有不該有的心思。

“阿耶,但是這新羅使臣是個女子,古禮上面從來沒有說過如何接待啊。與其在那裡糾結,不如直接把這個難題交給別人來解決。她們不是一直還沒有覲見陛下嗎?那就儘快安排咯,到時候宮中肯定會有一些指示給到禮部的。”

李景仁沒有太大的抱負,只希望能夠安安心心的過一輩子。

要不然作爲李道宗的嫡次子,他在長安城的存在感也不會那麼低。

看看那程處默、房遺愛……

人家的爹也不見得比他的強,可是兒子的知名度卻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哎,這也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

“姐姐,聽說王爺正在見一個絕美的女子?”

楚王府別院裡頭,武媚娘挺着個大肚子,跟程靜雯在百草園中散佈。

李寬每天要見不少人,一般情況下武媚娘都不會那麼八卦。

但是今天聽說來的是一個大美女,還是一個尚未婚配的異國女子,身份地位據說還很尊貴,這就由不得她提高警惕了。

她可不想楚王府裡頭自己多一個妹妹呢。

“你說的是新羅使臣金勝曼吧?今天一大早就來了,到現在還沒有離開,倒是着實有點讓人感到意外。”

程靜雯知道李寬也不是那種看到美女就挪不開腳的人,要不晴兒、杏香她們就不至於現在還沒有被收入房中了。

“是啊,聽說這新羅的國王是個女人,而這個金勝曼還有可能是下一任的女王。也難怪王爺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啊。”

武媚娘那酸酸的語氣,程靜雯哪怕是耳聾了也聽的出來。

“噗呲!”

她忍不住笑了出來,“媚娘,我倒是跟你的看法有所不同呢。”

“哦?那姐姐是怎麼看的呢?”

武媚娘倒也沒有覺得不好意思。

她跟程靜雯的關係,比較特別,但是畢竟有着同一個丈夫,有都是聰明人,所以整體來說關係還是很融洽的,絕對比一般的閨蜜要來的靠譜。

“新羅地處高句麗和百濟之間,而陛下一直都有徵討高句麗的心思,王爺一直看高句麗不順眼。眼下大唐已經把薛延陀給解決了,身邊就剩下西突厥和高句麗兩個比較拿得出手的對手。依我看,朝廷已經在開始考慮出征高句麗的事情了。”

程靜雯不是傻白甜,只不過平時很低調,不輕易的表達自己對朝政的看法。

但是並不表示她不懂。

作爲楚王府的女主人,她能夠看到的許多信息,她掌握的許多秘聞,比一般的大臣還要多。

特別是李寬在私下一點掩飾都沒有的表達過要滅高句麗。

再結合今天的情況,她很快就猜測出了李寬接見金勝曼的心思。

“這麼說來,王爺見金勝曼,會討論對付高句麗的事情?”

武媚娘自從懷孕之後,就比較少關注外面的事情,難得的安靜了下來。

如今程靜雯這麼一提,以她的聰明才智,自然也很快就猜出了事情的緣由。

“我要是沒有猜錯,新羅在這個時候派出使臣來大唐,哪怕不是爲了對付高句麗,也是爲了堤防高句麗。東海漁業據說在新羅等地都有人員在活動,等會問問王爺,很多事情就更加清楚了。”

“嗯,我還擔心王爺是不是看到金勝曼那樣身份獨特的女子……”

“新羅婢可是在長安城有諾大的名聲,你會這麼想也不奇怪。”

……

李寬見完金勝曼的當天,就被李世民叫到了大明宮。

作爲新羅使臣,她的一舉一動自然有人專門監視。

李世民聽說金勝曼去了楚王府,便想聽一聽她跟李寬說了什麼,李寬有什麼建議。

“寬兒,這麼說新羅人這一次來大唐,是想跟我們結盟?”

“陛下,結盟是他們一廂情願的事情,或者說是他們希望的理想局面,實際上他們就是被高句麗和百濟壓迫的狠了,想要借我們大唐的力量,保住新羅。”

“朕遲早是要討伐高句麗的,有新羅這麼一個國家在半島幫忙,倒也不是一個壞事。”

李世民對新羅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歷史上唐朝和新羅在後面也着實聯盟了。

不過,他估計沒有想到新羅後面會變成另外一個薛延陀。

同盟的時候,攻打攻打當年的東突厥和後面的高句麗,出力最大的是大唐,但是戰果收穫最多的卻不是大唐。

戰爭結束之後,大唐雖然名義上消滅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但是又培養起來了一個新的對手。

若干年之後,再次陷入了死循環。

中原王朝在這種事情上吃過了無數的虧,不過似乎沒有幾個王朝真正的吸取了教訓。

“陛下聖明,攻打高句麗的過程當中,如果有新羅幫忙,自然對大軍作戰有所好處,也能牽制高句麗的一部分兵力。”

李世民這話,也不能說就有問題,李寬也沒有那麼頭鐵的什麼都這個不行,那個不好。

“這麼說,你是同意跟新羅結盟咯?不會是今天上午收新羅老山參收多了的原因吧?”

李世民難得的笑着開了一個玩笑。

金勝曼拜訪李寬,這不是什麼秘密。

李寬知道李世民肯定會知道,李世民也知道李寬知道自己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李寬還敢收禮,自然是不怕李世民有意見。

“陛下說笑了,這些新羅使臣帶來的老山參,比商人販賣到大唐的要好不少。不僅百年老山參有幾十根,更有幾根是千年老參。微臣進宮的時候已經一併把這些參讓人送給楚王太妃娘娘了。”

“你倒是動作夠快的,借花獻佛玩的比誰都溜。”

李世民感覺李寬就像是一隻泥鰍,滑不溜秋的,要抓他個把柄都不容易。

“陛下,要攻打高句麗,微臣覺得有必要加強水師的建設,登州水師這幾年雖然增加了一些海船,但是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如今我大唐各個造船作坊的生產能力提高了不少,是時候給水師增加船隻了。”

從長安城走陸路去高句麗,路途遙遠不說,道路也不好走。

冬天下雪不好走,夏天下雨也不好走。

爲了儘可能的提高作戰的效率,李寬覺得水陸兩棲同時進攻是最合適的方案。

而這個時候的大唐,可能還不大習慣從海里面進攻。

“水師?從登州出發的話,倒確實是很快就進入高句麗腹地了,但是利用水師攻打高句麗,也頂多只能解決沿海的問題,船又上不了岸。”

“陛下,船是上不了岸,但是船上的人可以上岸啊。雖然馬匹的運輸比較麻煩,但是隻要海船夠多,登州到平壤和漢城的距離都不遠,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朕知道了,此事再議。後天朕將正式召見新羅使臣,你再把今天瞭解到的情況說一說。”

擴建水師,這不是小事。

李世民自然不能因爲李寬的幾句話就做判斷。

“這金勝曼是新羅的聖骨,女王金德曼的堂妹,很可能也是未來的新羅女王。雖然她年紀輕輕,但是爲人處世很有心計,對我們大唐也算是比較瞭解。這一次,她們應該是受到了高句麗和百濟聯盟的壓力,高句麗東部大人淵蓋蘇文頻繁在邊疆上挑釁,大有吞併新羅的心思。別看新羅國內也勉強算是兵強馬壯,但是跟高句麗比起來還是不夠看的……”

事關大唐未來在朝鮮半島的戰略,李寬自然要把自己瞭解的信息給李世民詳細介紹一下。

楚王府情報調查局多年前就開始佈局漢城等地,自然不是吃乾飯的。

可以說,長安城裡,沒有誰比李寬更瞭解半島局勢。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既然新羅跟高句麗有這麼深的仇恨,那朕遂了新羅使臣的心願了。到時候大軍出征,多路夾擊,看看他們高句麗怎麼應付。”

李世民想到楊光折騰了三次都沒有打敗的高句麗,將要滅在自己手中,心中很是興奮。

“陛下,微臣還有一個建議。”

“說!”

“結盟是可以,但是盟約本身就是用來撕破的。高句麗滅亡之日,也就是我們大唐進攻新羅之時。微臣建議朝廷制定攻打高句麗的方案的時候,順便把新羅也放進去。”

李世民:???

什麼情況?

今天上午剛收人家金勝曼的禮物,下午就提議到時候要一起幹掉新羅?

這也太……

以後誰敢跟大唐結盟啊。

“寬兒,我大唐乃是仁義之邦!”

李世民面色複雜的看着李寬,心中雖然知道這樣的方案纔是對大唐最有利的,但是又有點難以接受。

“陛下,仁義是對大唐子民的。再說了,攻打新羅並不表示不仁義。這戰場上打起來,難免會有一些誤會和衝突,只要想動手,理由總是有很多的。哪怕是沒有理由,我們也可以創造藉口。微臣還是那句話,凡是有利於我大唐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事情。至於史書上會怎麼說?陛下,歷史是有勝利者書寫的!”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李世民聽到這話,兩眼放光。

此時此刻,他想到的反而不是高句麗和新羅,而是玄武門。

這是他心中的一個結。

如今李寬這話,比什麼話起到的安慰作用。

“好!你這個提議,朕原則上同意了。畢竟薛延陀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要是接着又在新羅那邊扎個跟頭,大唐就貽笑大方了。”

李世民能夠坐穩皇位,自然也不是真的那種食古不化的人物,要不然也不會有玄武門之變了。

“既然陛下有心討伐高句麗,微臣覺得朔州到幽州的水泥路就要加快進度了。同時幽州往遼東城的水泥路,也可以開始修建。”

“朔州到幽州的水泥路修建,自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幽州到遼東城的水泥路,是不是意義不大?雖然修建了能夠加快行軍速度,但是成本也太高了吧?”

“不,一點也不高。要把遼東納入大唐的實際統治,這條水泥路本來就是要修建的,如今只不過是把修建的時間提前了一下而已。”

“遼東一年四季,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被冰雪覆蓋,也不像是草原上能夠養馬,要不要實際統治,意義不是非常大吧?”

李世民的這個觀點,應該是代表了大唐這個時候很多人的觀點。

雖然說開疆拓土是將士們的追求,但是是否實際統治,又是另外一碼事。

“雖然遼東冬天比較長,但是那裡的土地其實非常肥沃,種植水稻也好,其他的作物也好,收成比關中可能都要好。既然費了這麼大力氣滅掉高句麗,不利用起來就可惜了。指不定過個幾年,這裡又誕生了新的對手。”

“此事容朕再想一想!”

雖然李世民也覺得李寬說的有點道理,但是要實際統治遼東,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可是非同小可。

投入和產出是否值得,李世民自然是需要掂量掂量。

第138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039章 李世民的獨寵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第680章 林狗蛋的意外收穫第1293章 對火油的理解第1281章 關鍵時刻,結果……第1264章 都想割韭菜第454章 觀獅山書院附屬第一醫院第976章 觀獅山書院的怪物第313章 匠人們的福利(繼續求票)第1109章 史上最不一樣的蝗災(求月票)第1503章 李象與李厥第1297章 被拯救的鯨魚第1146章 土豆帶來的機會第304章 不一樣的菘菜(求訂閱)第662章 阿斯卡十三香第165章 富貴還鄉第1406章 風起第1172章 正式運營第846章 聰明人太多,真的聰明?第13章 王玄策第416章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第1221章 走馬觀花第1336章 辭職炒股的賀昌毅第330章 都覺得佔了大便宜第1251章 又有大動作?第855章 又見證一個歷史第1210章 熱鬧的南洋第1209章 錢從天降(五更奉上,求月票)第1452章 青黴素第857章 朱銅:你爲什麼吃素菜呢?第450章 懷道哥哥,杏兒要放大招了!第907章 有人來自首?第469章 格物書院號的榮光時刻第566章 啞口無言孔穎達第1619章 大食人的選擇第1267章 無微不至的服務第11章 荒山變寶山第1070章 誰說我沒有發現線索?第53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720章 不爽也沒有辦法第961章 混亂的天竺第165章 富貴還鄉第1251章 又有大動作?第538章 黃金的魅力是永恆的第1074章 這種事情,太讓人噁心了第1073章 畫風大變第1488章 大難當頭各自飛第350章 總有刁民在搞事第1477章 心如刀絞第789章 熱鬧的文登碼頭(繼續三合一,求月票)第140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078章 暴風雨來前的寧靜第1085章 豬隊友第1601章 李世民和小玉米的不期而遇(還是萬字,求訂閱)第1289章 你怎麼就覺得作坊城房子價格會下跌呢?第835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第290章 格物大廈第588章 鬱悶的呂掌櫃第1170章 對吐蕃國動手的契機第820章 大唐股市的種子第894章 房價又漲了第155章 別樣的款待第611章 有多少要多少?第4章 猛將薛仁貴第1325章 權衡利弊第984章 調教太子(求月票)第1529章 這是最好的時機?第76章 開府建牙第1577章 李諺師徒差點氣吐血了(日常萬字,求訂閱)第628章 再翻兩番?第452章 高陽公主出事了第95章 世家大族第1143章 鬱悶的想吐血第788章 不能任由新羅人坐大第1049章 一步領先第550章 夷男先出手了第1055章 叫鮑魚的廚師第1351章 最耀眼的新星?第592章 李寬這是搞什麼名堂?第1307章 買的不知茶味,喝的不知茶貴第365章 房遺愛想出名,怎麼辦?(求訂閱)第1192章 奇怪的疾病第386章 推廣南洋水稻第797章 白高興一場第756章 遼東城的動靜第191章 玄武門急報第255章 程府的大喜事第70章 降維打擊第1235章像是一泡馬尿?第393章 冉冉升起的長安城一霸第627章 迫不及待的王玄武第60章 被人陰了第195章 東方平在行動第990章 恐慌和踩踏第1217章 小小拉鍊,一點也不簡單第909章 變聰明瞭的長孫衝(繼續加更,一萬兩千字送到)第64章 高處不勝寒第250章 這病怎麼治第788章 不能任由新羅人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