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廣州的這個冬天有點不一樣

說嶺南四季如春,可能不是很貼切。

但是農曆十二月,廣州府的氣溫也低不到哪裡去,這倒是真的。

程剛作爲宿國公府上派到廣州的大掌櫃,剛剛清閒了一陣子,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首先,就是繼續購買各種田地。

今年種植甘蔗掙的錢,一文錢都沒有帶到長安去,反倒是全部用來買地了。

程府甚至還從長安派人帶了一千個金幣去到廣州,爲的就是多買一些田地。

今年,程咬金準備讓程剛在廣州至少種植三萬畝的甘蔗地。

已經嘗試到甜頭了,要是還不趕緊梭哈一把,等着別人追上來嗎?

除了買地,程剛最近也在忙着應酬。

廣州城中,許昂、程剛、房鎮,如今是最有名的三個掌櫃,也是甘蔗種植的大戶。

其他人如果想要大面積種植甘蔗,不找他們是搞不定的。

因爲你可能連甘蔗種都搞不定。

“許兄,聽說楚王府今年要種十萬畝甘蔗?你這可是大手筆啊。”

廣州酒家的雅間裡頭,許昂幾個今年都是賓客,見面之後自己先聊了其阿里。

作爲廣州城中最有名的酒樓,廣州酒家的東西也算是富有嶺南特色,據說是馮家的產業,基本上上檔次的宴席,都是在這裡舉辦。

許昂:“你這規模擴張的也可以啊,直接從一萬畝跳到了三萬畝,看來今年收割甘蔗的時候,用工慌要更加明顯了。”

房鎮:“大家去年都嘗試到了甜頭,這種植甘蔗可比種其他的東西有意義多了。今年自然是要多種一些了。杜二郎今天請我們過來,應該也是爲了種植甘蔗的事情吧?”

房家跟杜家的關係,明顯要比楚王府、程府跟他們的關係要好一些。

所以房鎮也照顧着杜荷的面子把話題轉移到了正題上。

“幾位掌櫃都是廣州城第一批種植甘蔗的先驅,實話說,我今天請各位相聚,確實是爲了種植甘蔗的事情。希望各位掌櫃不吝賜教,讓我們杜家也爲大唐製糖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形勢比人強,杜荷也沒有辦法,在幾個大掌櫃面前,也得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

其實,他也不是真的那種缺根筋的人,只不過一直都是眼高手低,沒有正確認識自己而已。

這一次,杜構親自帶人去到朔州,同時強令杜荷帶人去到廣州把甘蔗種植的事情搞起來。

杜家的甘蔗園要是沒有搞起來,就不讓他回長安。

這就由不得他不着急了。

廣州這地方,杜荷哪裡呆得住啊。

往常他最喜歡的就是去平康坊轉悠,或者約上幾個勳貴子弟去五合居聚餐。

如今在廣州,人生地不熟的,他出門都不知道要幹什麼。

“楚王殿下對於推廣甘蔗種植,一直都是持着支持的態度。所謂有錢大家一起掙,我們沒想着要吃獨食。但是,這也是有前提的。有些規矩,希望大家都能夠遵守。”

許昂倒是沒有難爲杜荷。

楚王府是大唐最大的白糖製造商,現階段,不管是甘蔗種植面積多少,收購價格其實都掌控在楚王府手中。

如今長安城乃至整個大唐對白糖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對糖霜供應要求,自然也是不斷增加。

所以不管是杜家還是長孫家,亦或是其他勳貴家族來到廣州,許昂都沒有使過一次絆子。

要不然你以爲這些人最近剛剛來到廣州,就能順風順水的買到土地,僱傭農夫嗎?

“許掌櫃你放心,我們杜家絕對不會是規則的破壞者。在廣州城,你許掌櫃怎麼說,我們杜家就怎麼做。”

杜荷的姿態擺的非常低。

他希望儘快的把杜家的甘蔗種植園給搞起來,他自己好儘快的回長安。

“許兄,單單我們三家種植的甘蔗面積,今年就已經有十六萬畝了,杜家、長孫家、蕭家、顧家等種植的甘蔗面積預計也會超過十萬畝,這可就相當於去年好幾倍的種植面積了,到時候會不會搞得甘蔗收購價格大幅下跌呢?”

程剛有點但有的看着許昂。

他的覺悟可沒有那麼高。

在他看來,種植甘蔗的人越來,程家的利益就會受到越大的影響。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話也不算有錯。

許昂:“程兄你放心,我剛剛收到從長安城來的消息,如今白糖的銷量猛增,上上個月一個月的白糖銷量,就比去年好幾個月加起來還要多。等到明年,這個需求就更加旺盛了。杜郎君剛纔長安過來,應該對此最有發言權了。”

許昂的話剛說完,程剛和房鎮就把眼光轉向了杜荷。

這位郎君可是前幾天才從長安過來的,對這個情況着實比其他人都要清楚。

“許掌櫃說的這話倒也不假。如今長安城的各個酒樓之中,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等甜味菜式很是流行,又有各種各樣的甜品暢銷,指不定這段時間楚王府中又流傳出新的甜食。所以長安城勳貴百姓對白糖的需求,着實增加的非常迅猛。這也是我爲什麼會出現在衆位面前的原因之一了。”

杜荷想着自己在五合居中吃到的各種甜味美食,倒是對甘蔗的種植多了幾分信心。

唯一不好的就是杜家沒有人懂甘蔗種植,要是許昂他們做局坑自己一把,那結果可就悲催了。

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長安了。

這也是他今天爲什麼要屈尊請他們幾位來廣州酒家吃飯的原因。

“既然許兄你都不擔心,那我也不想那麼多了。不過,這種植甘蔗的面積增加了這麼多,到時候上哪找那麼多人去呢?”

程剛心中有開始糾結了。

這種植三萬畝的甘蔗,農忙時節,少說也要一千人去幫忙。

如今各個勳貴家中種植的甘蔗加起來都有二三十萬畝了,需要的人更多了。

廣州城裡可沒有那麼多的閒人呢。

這幾年,因爲海外貿易益發的興盛。

廣州也是新開了好些作坊,大大的消耗了富餘的勞動力。

“這個程兄你放心,廣州城裡的人口是不足,但是往西有大量的僚人部落,我跟馮家已經商量過了,他們會幫我們出面招募這些僚人來到廣州幫忙種植甘蔗。”

許昂顯然早就爲這個問題做了準備,要不然楚王府的十萬畝甘蔗,靠誰來種植呢?

總不能從大食海商那裡買崑崙奴吧?

價格高不說,數量也有限。

還是讓這些僚人來種植會好一些。

“這倒是個好主意,僚人的生活據說一直都比較窮苦,吃飽肚子都是個問題。偏偏這些人還喜歡隔三差五的鬧事,如果能夠將他們招募到甘蔗園裡種植甘蔗,倒是一箭雙鵰的解決了不少問題。不過,這些僚人就會那麼乖乖的馮家的話嗎?”

房鎮的這個疑問,讓程剛的心中又是一緊。

“對啊,我們也在廣州待了一年了,這嶺南道的僚人,自古以來可都是沒有那麼好對付的。如今的馮家,可不是冼夫人健在的時候,這些僚人不見得會聽他們的吩咐吧?”

程剛口中的冼夫人,乃是馮盎的祖母,算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巾幗英雄。

作爲土生土長的嶺南人,冼夫人是南樑、陳、隋三朝時期兩廣地區的俚族女首領,還有着收服崖州這樣的豐功偉績,在嶺南的影響力無出其右。

馮家在嶺南有如今的局面,冼夫人功不可沒。

“程兄,馮家怎麼讓這些僚人過來,這不是我們要操心的事情。到時候我們只要按照兩個銀幣一個的超低價接收馮家提供的這些僚人就可以了。”

許昂不大想在酒桌上談太多的血腥之事。

這僚人要是不願意自願來種甘蔗,能怎麼辦?

強辦唄!

……

廣州城中,馮氏祖宅。

“阿耶,如今長安城的勳貴們在廣州種植甘蔗搞得如火如荼,我們家要不要也種植一些?”

今天是馮家每月一次的家族例會,房中主要的人物都齊聚一堂。

坐在正中間的,就是掌握在嶺南道實際話語權的馮盎。

馮家子孫可謂是遍佈嶺南道各個州縣,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智玳,這甘蔗在嶺南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很早就有了,爲什麼今年才熱乎起來?還不是因爲人家掌握了將甘蔗變成糖霜的技術。我們馮家本來在嶺南就已經很扎眼了,如果再跟長安城來的這些勳貴競爭,指不定會給家族招來什麼禍事。”

馮盎的眼光,自然比馮智玳要看的長遠。

如果種植甘蔗的都是一些田舍奴,馮家早就出手了。

但是現在看看番禺縣中大肆購買良田的人家,有哪個是善茬?

不是王爺就是國公,得罪了這些人,哪怕馮家是嶺南土霸王也要受不了。

如今的大唐,可不是地方勢力可以隨意跟朝廷掰腕子的時候。

“阿耶,這種植甘蔗,一畝地的收益據說頂得上十幾畝稻田,我們把那麼多的良田出售給他們,豈不是吃了大虧?”

馮智玳是許昂的女婿,對於甘蔗種植的情況瞭解的比一般人要多。

特別是他聽說楚王府明年準備種植十萬畝甘蔗,要說一點都不嫉妒是不可能的。

哪怕負責楚王府甘蔗種植的是他的岳父。

“我倒是覺得阿耶的做法是對的,如今我們馮家通過出售土地獲得了大量的錢財,緊接着又可以通過幫人招募撩人來廣州種植甘蔗獲得額外的收益,沒有必要去跟他們搶着種植甘蔗。說句不好聽的,我們就是種植個幾十萬畝甘蔗,到時候種出來了,他們都不收購,到時候怎麼辦?”

馮智戴是馮盎的嫡子,馮家下一任的族長,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大哥,這些僚人哪裡有那麼好招募的?他們要的人又不是幾個幾十個,你幾百幾千的招募,難度絕對不小。”

馮智玳對自己大哥還是比較尊重的,但是該發表意見還是要發表的。

這也算是馮家每月家族例會的特色了。

馮盎並不會在這種場合搞一言堂,家中子弟,不管嫡庶,都可以暢所欲言。

“智玳,你太天真了,這些僚人自然是不可能全部那麼順從的,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養了那麼多家丁,可不是隻用來看家守院的。再說了,朝廷顯然也是在加強對嶺南道的統治,不願意看着各個部落佔山爲王一般的分佈在嶺南各地。這一次,正好藉着這個機會收拾一幫人,還能掙錢,有什麼不好的?”

“那可是會出亂子的啊。”

馮智玳也不傻,知道馮智戴的話中蘊含的意思。

“東海漁業如今把廣州作爲海外貿易的一個重要中轉點,不希望看到廣州周邊有任何不穩定因素。他們在廣州的分號掌櫃已經跟我說過,只要我們馮家幫忙搞定這些僚人,東海漁業可以幫我們在南洋站穩腳跟,跟着去搞海貿。”

作爲馮家未來的族長,馮智戴自然也是很關注大唐各地的情況。

像是東海漁業和市舶司這樣的特殊存在,他也是做了多番瞭解的。

wωw_ тт kan_ co

其中東海漁業的護衛隊和市舶司旗下的市舶水師,可是有上千人常駐光塔碼頭附近。

這些人的戰鬥力,馮智戴可是也是有所耳聞的。

不客氣的說,嶺南這地方,馮家這個土皇帝已經不可能繼續做下去了。

如果馮家還不及時的轉變角色,那麼等待他們的就只有一個結局。

李寬是不會容忍海貿鏈條上這麼重要的一箇中轉點充滿了這麼大的不確定性。

“難怪上個月家族新採辦了兩艘飛剪船,原來是要涉足海外貿易。但是,這南洋和西洋,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比大唐商人可要多多了,東海漁業真的能夠幫我麼在這些人手中站穩腳跟?”

馮智玳提出了自己的擔心。

馮智戴:“正常情況,肯定是有問題的。但是考慮到東海漁業是楚王殿下搞出來的東西,我倒是多了幾分信心。你沒看到這兩年從廣州去南洋的船隻,比以前多了好幾倍嗎?

聽說在南洋,東海漁業還修築了一座自己的城池,這是一般商號能夠做出來的事情嗎?別忘了,楚王殿下手中可是還有一支市舶水師呢,這些水師不僅在廣州有駐紮人手,聽說在崖州那邊也有幾百人。”

坐在主位上的馮盎認真的傾聽着大家的發言,自己反倒是不怎麼說話。

不過,他臉上欣慰的笑容,倒是表明了他對自己的這些兒子們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

馮家,在自己歸天之後,應該不至於後繼無人了。

第127章 這是精鹽啊?第1558章 金山港的複雜局面第480章 又是這一套,朕不信了!第968章 太原王氏的底蘊第1082章 沒有黃牛,也有長長的隊伍第564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858章 李寬:我這是離開了多久?第314章 又是一文錢一斤第1345章 非同尋常的鋼管第1122章 蒸汽機車第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第1371章 支持海盜?第397章 總算不再坑人了啊第1023章 現在有多開心,以後就會多痛苦第98章 楚王養豬第1041章 摩拳擦掌第1315章 跟錢沒有矛盾第804章 免費修建衙門第1029章 米塔爾的野望第339章 陛下,不如再問問楚王殿下吧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第500章 廣州的這個冬天有點不一樣第1305章 東方樹葉第928章 海妖來了?第1048章 生意興隆?第955章 瘋狂的夜晚(爲催更圈催更邀請函活動加更)第565章 科學大旗冉冉升起第357章 爲衝突和內亂埋下了伏筆第702章 留下了後遺症?第683章 科舉的舉辦權第1354章 雨後春筍般的發現第1308章 風靡法蘭克第377章 嚇到了一幫人第1264章 都想割韭菜第1163章 知道了又能怎麼樣?第255章 程府的大喜事第1432章 報復第608章 物美價不高第393章 冉冉升起的長安城一霸第1358章 實業和金融的互相促進第1608章 投資機會第529章 不一樣的學術交流會第40章 突然就火了第175章 兩個祖宗第48章 憤怒的女人們第1290章 投資方向第1571章 震懾第1062章 更快、更快、更快!第572章 幸福來得那麼突然第618章 還能這麼辦客棧?第289章 二十貫就想要一成份子?第1493章 盧宣的選擇第548章 大唐立國節第111章 看完這章就吃第813章 一代皇后長孫氏第260章 這數據是瞎寫的吧第1228章 摧枯拉朽第243章 誰能熬過誰第906章 魚死網破?(加更,求訂閱!)第1586章 上市了第478章 連載的魅力第612章 就這樣拿走了八成的利潤第832章 兒子多了也有好處第517章 莫非這纔是楚王殿下安排的託?第1200章 解決問題第101章 爭風吃醋第973章 匪夷所思的設想第1241章 開心又不開心第1610章 小試牛刀(大章,求月票)第17章 居然好了第393章 冉冉升起的長安城一霸第1203章 蒸蒸日上的涼州第1200章 解決問題第1376章 發難第146章 要逼自己出海嗎第1298章 不同人的不同反應第1470章 隔牆有耳第722章 最後的大招?第447章 充滿童年回憶的打穀機第515章 這個誤會有點大啊第162章 望眼欲穿第102章 切磋武技第657章 李承乾的警惕第1320章 還沒長大就能賣錢第1274章 寮人叛亂第435章 憑本事欠錢,有什麼好睡不着的?第929章 土人的蹤跡第1293章 對火油的理解第362章 無以爲報,唯有……第375章 終究是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第471怎麼白糖還在漲價呢?(五更來了!)第1275章 有點失控的局面第1209章 錢從天降(五更奉上,求月票)第1211章 小東西,大影響第934章 爲了大唐鞠躬盡瘁的李義協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第1248章 火熱的大唐經濟第464章 長安城百姓的新去處第1473章 阻攔第265章 驀然回首